2015-07-18 16:14:00

《葛利果圣歌欣赏》:天使弥撒曲I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梵蒂冈广播电台中文节目部为大家介绍了一系列的《葛利果圣歌概论》节目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葛利果圣歌曲目的天使弥撒。

天使弥撒曲(La Missa De Angelis),或称为弥撒曲第八套,是连不理解葛利果圣歌的人都最熟悉的弥撒曲之一。如同收录在罗马垂怜曲集(Kyriale Romanum)中的弥撒曲那样,这是由一组已经创作和传唱多年的弥撒经文组装而成的套曲。这弥撒曲的固定经文曲部份,共有五式的垂怜曲(Kyrie)、五式的光荣颂(Gloria)、六式的欢呼歌(Sanctus)和迎主曲(Benedictus)、以及七式的羔羊赞(Agnus Dei)组成;第三套共五式的信经(Credo)则是後来加入的。

弥撒是天主教的神圣祭礼,歌词使用拉丁文,自古以来就以祈祷、读经、歌唱与正式祭礼一并进行。「弥撒曲」只包括弥撒祭礼中属於信众的歌曲,主祭与执事等所朗诵的无伴奏曲调并不在「弥撒曲」的范围内。早期的弥撒曲都是无伴奏的清唱曲,文艺复兴时期以後加上了管风琴伴奏,17世纪起更使用管弦乐队团伴奏。演唱部份不仅有合唱,还有独唱和重唱。

将垂怜曲(Kyrie)、光荣颂(Gloria)、信经(Credo)、欢呼歌(Sanctus)、迎主曲(Benedictus)、羔羊赞(Agnus Dei)组成一个圣乐创作的系统是公元十三世纪完成的构想。在这以前的单曲都是各自散见的歌曲,没有一个架构系统,只在公元十世纪记谱法发明後,在抄写古谱的同时才开始将这些歌曲分门别类的蒐集起来。但是,这种搜集编排的方式不按照曲调的时代、风格及所使用的调式编排。因此,在《日用圣歌集》(Liber Usualis)中收纳了五套的弥撒曲,因为这五套弥撒曲都是以垂怜曲(Kyrie)开头,因而就称之为垂怜曲集(Kyriale)。[Musica]

垂怜曲是五首弥撒曲中历史最悠久的,「上主求祢垂怜」(Kyrie eleison)是经过拉丁化的希腊原文,来自古代游行礼的祷文,属於答唱式的连祷文(Litania);直到公元七世纪以後,因为只唱九次呼求祷词,才不再有游行答唱的曲风。依照中世纪的想法:这九次的呼求是天上的九品天使分成三组瞻仰圣父、圣子、圣神的光荣,这样的大三段体形式正是西洋音乐小步舞曲、进行曲、反覆咏叹调等曲式的始源。

光荣颂(Gloria)也被称为天使之歌,歌曲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开始时也使用希腊原文歌词,直到公元690年才翻译成拉丁文。直到十一世纪为止,只有教宗和主教主持弥撒时才可以唱光荣颂,一般的司铎只能在复活节及晋铎纪念日的弥撒才可以唱光荣颂。

光荣颂是本身单独的歌曲,不伴随任何礼仪进行的歌唱。在葛利果圣歌的原调中大致上是一字一音的半朗诵半歌唱方式的对唱曲式,传统上首句歌词由主祭以葛利果圣歌的原调领唱。[Musica]

信经(Credo)是全体教友在读经讲道之後宣誓信仰的经文,因此是属於信众的对唱形式歌唱。信经的歌词与光荣颂性质相同,长度却多出一倍,首句「我信唯一的天主」在古代也是由主祭领唱。在葛利果圣歌原调中共有六个不同调式,天使弥撒曲中所用的正是大家最熟悉的第三式。在《日用圣歌集》第68页,这首天使弥撒曲的信经列为第五调式;但是,这首信经是最晚被收入的十七世纪的作品,因此整首信经的Si音都是降半音的现代F大调调式。[Musica]

感谢您的收听!下周再会!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