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6 16:47:00

阿肋路亚欢呼曲:《葛利果圣歌概论》16


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梵蒂冈广播电台中文节目部《圣乐文化》节目,介绍意大利葛利果圣歌专家贾科莫·巴罗菲奥(Giacomo Baroffio)为梵蒂冈电台制作的“葛利果圣歌概论”系列节目。

阶台经答唱咏是教会和每个参与圣道礼仪的人在聆听圣言之後作出的回响。这是一种在沉默中接纳了圣言,再藉由歌唱活出圣言的回响;是一种心念受到了个人经验的陶冶後而同声诵唱出来的旋律。

在聆听和默想了第一篇读经後,我们就更接近了主耶稣在福音中的启示的时刻。在这礼仪时刻,中世纪的礼仪不只准备了欢呼曲阿肋路亚“Alleluia”,还有福音前的轮唱答经“Antifona”。我们如今只保留了欢呼曲阿肋路亚。这首希伯来语的欢呼曲“阿肋路亚”(赞美上主)之後,接着诵唱选自《圣咏》或教会传统中的简短诗句,然後再重复诵唱开头的阿肋路亚。

阿肋路亚欢呼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三个音节Al-le-lu只有几个音符,而最後一个音节“ia”开始爆发出由一组可以是几个音符,通常大约20到30之间,也可以达到50个装饰音符组成的所谓的iubilus欢呼的呼声;在米兰和西班牙的礼仪中,它甚至可能占具超过大半页乐谱的百多个音符。欢呼曲所含括的场合很广泛,是一首试图成为无所不容的曲子。

在罗马礼仪中,欢呼词前後的阿肋路亚旋律是相同的。在罗马礼仪之外,无论是在米兰或者西班牙的礼仪中,欢呼词後的阿肋路亚旋律与欢呼词前的阿肋路亚旋律是不同的。在米兰礼仪中,欢呼词前後的阿肋路亚旋律被称为第一旋律和第二旋律。欢呼词後的阿肋路亚第二旋律更加扩大,音量增高,色彩也更浓厚。

阿肋路亚欢呼曲中的“Alleluia”是拉丁礼仪中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希伯来文之一;有些旋律或许可以追溯到犹太教的传统礼仪,其它的旋律则受到东方教会拜占庭礼仪的影响。

我建议大家聆听这首圣诞节天明弥撒中的阿肋路亚:“Dies santificatus in luxit nobis”(照亮世人的光辉时日)。它是生活在晦暗中的世人对闪耀於伯利恒夜空的圣言降生成人的光明所发出的欢呼赞美:“看哪,那婴孩给了我们照亮内心的光华”。这首阿肋路亚有多种理由值得我们重视:首先,是因为它源自拜占庭的东方礼仪的基本调式;其次,是因为这首欢呼曲的调式被套用在许多其它的阿肋路亚欢呼曲,尤其是在圣诞节和主显节之间所使用的欢呼曲。

这首阿肋路亚欢呼曲在一些音节上有华彩装饰音群的音团式的诗节,但是我们不应该被这些华彩装饰音群给蒙蔽了;它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它只是一个圣咏诗节,不过它不是以一个音符来搭配一个音节,而是以许多、有时候甚至以十来个音符来搭配一个音节。无论如何,这首阿肋路亚欢呼曲所依据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音节式旋律。

阿肋路亚欢呼曲如同阶台经答唱咏(Graduale)或直唱曲(Tratto)那样,都是源自古代诵经传统结构而用在整台弥撒的读经与福音之间的礼仪歌曲。在某种意义上,阿肋路亚已被认定为欢呼圣咏的模式。然而,根据第四、五世纪的圣奥思定的证词,阿肋路亚并不被视为歌曲,而是诵经,以一个或许我们已无从考证的诵念音调来诵读一段圣咏的形式。它後来被选入罗马礼仪独唱及答唱曲集,以音节式的唱法加工而成的一种华彩、音团式装饰音的结构。我们可以从接下来的范例:圣诞节的阿肋路亚欢呼曲得到证明。[Musica]

复活节的阿肋路亚欢呼曲在葛利果圣歌史上是一首重要的旋律。旋律中有两个诗句。我们先听第一句,“Pascha nostrum immolatus est Christus”(基督是我们逾越的牺牲)。这首旋律表达了基督团体参与逾越盛宴的喜悦,因为他们知道被牺牲的羔羊已经复活,整个人类得以进入上主所应许的福地天乡,成为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基督是我们逾越的牺牲”这宣言是在复活节礼仪中希望和信心的回响,它拥抱了整个基督团体。“Pascha nostrum”(我们的逾越):基督是我们逾越死亡的牺牲。救主基督的牺牲是应允世人因羔羊之血被救赎的中心点,决定性的一步,天堂之门的钥匙。在“immolatus”(牺牲)这个字上,我们有一条贯穿整个葛利果圣歌的声音,向我们展示:“基督是我们的逾越,为我们做了牺牲”。这恩典何等丰厚!因此,我们以欢呼词“Pascha nostrum”(我们的逾越)开始诵唱整首阿肋路亚欢呼曲,之後又再重复诵唱开头的阿肋路亚。[Musica]

谢谢您的收听!我们下周再会!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