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8 17:17:00

四种不同的圣歌旋律:《葛利果圣歌概论》05


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梵蒂冈广播电台中文节目部《圣乐文化》节目,介绍意大利葛利果圣歌专家贾科莫·巴罗菲奥(Giacomo Baroffio)为梵蒂冈电台制作的“葛利果圣歌概论”系列节目。

葛利果圣歌并不是拉丁教会圣乐史上唯一的代表旋律。在意大利本身就有四种不同的圣歌旋律:葛利果圣歌和米兰圣歌是两个至今仍然活跃的圣歌旋律;但是在中世纪时代,还曾存在另外两个属於罗马教会的地方旋律,它们是古罗马的罗马圣歌和贝内文托圣歌。

贝内文托(Benevento)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因为它是挺立於法国加洛林王朝的一座文化和礼仪孤岛,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教会礼仪重镇。我们在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复杂的技巧分析,但我希望透过聆听以下这个简化的例子,能让大家从葛利果圣歌的基本旋律中认识葛利果圣歌的特质,并且能辨认出传统旋律的弥足珍贵。这首取自奉献礼中的“Angelus Domini descendit de celo”(上主羔羊从天降下),是传统复活节的奉献咏。请听这首奉献咏的葛利果圣歌版本:[Musica]。

奉献咏的经文叙述上主的羔羊从天降下,并给虔诚的妇女们宣告说:“你们所寻找的人正如经文所载,祂复活了,Alleluia”。我们听到了一段极花彩的旋律,在许多音节中有着非常繁复的音群,但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旋律的进行:〔唱〕Do,La,Fa,Re,Do。在“descendit”这个字上,匹配了相对应的下行旋律:从高音Do,一直降到低音Do,然後歌词继续“è disceso dal cielo从天降下”。这天堂般的现实藉由高音来表示,以旋律的流动性来描述文字意义的清晰意念:〔唱〕Sol,Do,Re,Mi,Do,Re,Do,La,Sol。

这首奉献咏的米兰盎博罗削(Ambrosiana)版本也沿用了葛利果圣歌的模型,是一种罗马式的圣歌旋律。有几百首罗马式的葛利果圣歌被引入米兰,影响了米兰圣歌曲目的发展,尽管後者保留了自己的独特点。

贝内文托(Benevento)圣歌传统也许是最古老的;它没有特别关注经文的涵义,结尾处只有一个诵音旋律,也就是以同一个音高来诵唱不同的音节。然而,奇怪的是,以上的同一首奉献咏在贝内文托圣歌版本的唱法中,却不将结尾经文固定在同一个音高上,而是使用了Sol和La两个音高:〔唱〕Mi,Re,Sol,La,Sol,La。这很可能是诠释上的问题,因为他们可能没有以同样的力度唱出这两个音符;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中的一个音符是基础音高,另一个音高则是在这个基础音高上塑造某种类似光环的音程。我们很难准确地重建这种假设性的诠释。我们可以假设地这麽唱:〔唱〕。在这里,我们的重点是基础旋律,但随後以另一个类似光环的音程丰富了基础旋律的音色。

传统的古罗马调式更加不同。虽然它同样不着重文词本意的旋律,但在“Descendit de celo”(从天降下)的句子里,它却以一个非常花彩的方式律动:〔唱〕。这个古罗马调式旋律的特点是几乎每一个字都在同一组的旋律组,即〔唱〕La,Do,Si,La,Sol中结束。因此,我们再度面临一个诠释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古罗马调式,同时也出现於葛利果圣歌。

我在此只提两个特殊点。在这些作为装饰的群组音符中,主音及其它音符之间有着什麽样的关系呢?比方说,我们唱〔唱〕,但如果在分析中,我们将重音分别置於Sol——〔唱〕Sol,La,Sol,La,Do,Si,La等等,或许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可能的诠释——〔唱〕,那是因为当我们专注於基础音时,我们就相当於忽略了其它的装饰音符。这就是存在的问题之一。第二个问题是关於确认何时开始使用这种唱法的时间。我们的父执辈们是这般诠释演唱的吗?他们都以相同的传统唱法演唱的吗?

我们从地中海盆地的考古中发现,音乐文化通过不同的音色而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在长笛和类似双簧管的簧片乐器中特别显着。这些管乐乐器的自然音色类似鼻音的变化音色。然而,即使在这里,问题还是在於如何唱,或者曾经是怎麽个唱法:〔唱〕或〔唱〕?这些唱法我们现在听起来有时显得可笑,却相当於一种神圣的感知。

这是诠释古代圣歌旋律的大问题。通过规范乐谱,我们可以知道旋律,但我们无法理解乐谱中的音乐的深刻意义,因为乐谱只能告诉我们音符的高度,给我们标示一些诠释音乐的代码,例如为强调某些音符的重要性而加上的一些标示“字母”(littere)的图形。然而,这些标志并不能帮助我们真实地体验一千多年前在信仰和礼仪中的音乐。现在,让我们一起聆听米兰盎博罗削调式圣歌的一首领主咏:“Te laudamus”(我们赞颂祢)。下周我将给大家指出这首圣歌旋律非常有趣的一些特点。[Musica]

谢谢收听!下周再会!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