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1 18:19:00

甲年常年期第十八主日:生命的日用粮


生命的日用粮

主内的兄弟姐妹:

圣经的话常会令我们赞叹不已,似乎它正是针对我们的处境而发,直达我们的心灵深处,安抚我们焦虑的渴望。今天的第一篇读经就是一个实例,是一席鼓舞人心的话:「口渴的人哪,到水泉来吧!没有钱的人哪,也来罢!你们若细心听我,就能吃丰美的食物,你们的心灵必要欢欣喜悦。你们如果侧耳倾听,到我跟前来,你们必将获得生命」(依五五1-3)。口不渴、肚不饿的人仍然会如饥似渴,想望内心的平安、真正生活的理由、爱与被爱;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财富无法满足的。

的确,生命中最贵重的东西都不能用金钱去购买,却必须用生命去换取。为获得友情、亲情和爱情,我们得付出生命;为寻求正义、和平和信仰,我们也得付出生命。我们为生命付出多少,我们的生命就有多贵重。在此强调的重点是:我们必须为了生命而付出生命,否则将得不偿失。一如耶稣所说的:「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玛十六26)。我们要以生命换取生命,转向天主以现世的生命换取永世的生命。换取的意思是给予和接受:给予生命,接受生命;白白地给,白白地得。

今天的福音叙述耶稣看到一大群人跟随着他,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然后,看见他们饿了,就给他们食物吃(玛十四14-21)。我们应该问,甚或自问,这一大群人是因为没有东西吃才饿了吗?他们又是因为吃了五个饼和两条鱼而饱了吗?我们是否跟他们一样呢?没有东西吃固然会饿,吃了五饼二鱼也必定会饱。可惜的是,吃饱了之后,不久就会再饿。按照《若望福音》关于这同一个事件的叙述,他们为了吃饼就只好对耶稣穷追不舍,甚至「要来强迫祂,立祂为王」(若六15,22-25)。

即使现在,仍有许多人为了食物,可以放下自己做人的身份和尊严,趋炎附势,甚至出卖天良。但是,没了做人的身份和尊严,食物可以使我们成为人吗?单凭食物就能使我们饱饫,心神满足,换得生命吗?耶稣在很早之前就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四4)。耶稣以身作则教导我们,不能为了吃饼而不要做人,不能为了荣华富贵而不要做天主的子女(玛四1-10)。因此,在《若望福音》中,耶稣对那些只为了吃饼而一路紧追祂的人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寻找我,并不是因为看到了神迹,而是因为吃饼吃饱了。你们不要为那可损坏的食粮劳碌,而要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劳碌」(若六26-27)。

那么,什么是那存留或持续到永生的食粮呢?这食粮就是「天主今天赐给我们的日用粮」(玛六11;路十一3),是「从天上来的真正的食粮,赐给世界生命的食粮」(若六32-33)。天主天天赐给我们生命的日用粮,使我们有力气天天朝向生命,在生命的道路上行走。这已经是天主对我们的极大恩惠,在这恩惠上天主再赐给了我们更大、最大的恩惠:祂自己永恒的生命——祂的圣子耶稣基督。的确也只能如此,只有借着天主永恒的生命,我们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因此,耶稣肯定地证实说:「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就是人子所要赐给你们的,因为祂是天主圣父所印证的」(若六27);「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若六51)。

心灵的饥饿是无法用五饼二鱼来喂饱的,只有天主的恩宠,天主的自我给予,能使人空洞的心灵得到饱饫。聆听今天的福音,「众人吃了,也都饱了」(玛十四20)。众人的饱饫立刻引导我们忆起耶稣的自我奉献。祂把自己交给我们众人,「举目望天,祝福了;把饼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再分给群众」(玛十四19)。这正是耶稣在最后晚餐中自我奉献的举动:祂「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罢!这是我的身体。』」(玛廿六26)

这四个动作:拿起、祝福、分开、交给,就是司铎在感恩祭中祝圣圣体圣事的动作。感恩祭正是生活的祭献,为我们的生活向天主献上感恩。我们「拿起」物质和有限的东西呈献给天主;我们「感谢祝福」天主,并从天主那里领受祂无限的恩惠。「分开」是为了与别人分享,而「交给」就是实际地与别人分享。我们若不把天主赐给我们的恩惠,实际地拿去与别人分享,天主的恩惠在我们身上就无法发挥作用,无法结出果实。

当然,司铎在感恩祭中的举动也包涵基督死亡和复活的逾越,而天主给予我们的无限恩惠就是耶稣基督本身。耶稣基督的临在本身就是天主最伟大的恩惠。因着耶稣基督的临在和祂无限伟大的恩惠,我们可以和圣保禄一同深信:「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将来的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即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罗八38-39)。

在基督内,我们的心灵将永远饱饫和欣喜;领受耶稣赐予的生命之粮,我们必要生活直到永远。祈愿我们大家常能共享基督的临在和天主无限的恩惠;祈愿我们能一同在基督内获得圆满的平安和喜乐。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