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18:52:11

主日弥撒讲道(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殷勤待客的品德

主内的兄弟姊妹:

华人传统中有这样的一句成语:「过门不入」。这句成语中的「过门」有两层意义:一、我自己经过我家的门;二、客人经过我家的门。我自己经过我家门口而不进去的典故出自孟子的《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讲述的是大禹治水,忠于职守,公而忘私,为了大众的好处分秒必争,即使他几次经过自己家门口也不进去稍微休息。这是一句褒奖的话。但是,若有客人经过我家门口而不进来坐坐,孟子却指责他是个连最基本礼貌也没有的人。对于这种人,孟子引述孔子的话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愿乎!乡愿,德之贼也。」意思是说:「若有客人从我家门前经过,却不进来屋子里坐坐,而我不会感到遗憾的,只有像乡愿这样的人!因为乡愿是毫无品德的人。」乡愿这种人是「是之无所是,非之无所非」的人,你要說他有什么不对,又举不出例证來;你要指责他,又好像无可指责。他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却欺世盗名,因此是最没有品德标准和原则的人。

孟子指责这种过门不入的客人是因为华人传统上是好客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远客来了,却不进来屋子里坐坐,多遗憾啊!其实,并非只是华人文化倡导这种款待客人的品德,在旧约圣经中,殷勤待客的行为,尤其是接待远到而来的客人,常被视为最高的品德,甚至成了应守的法律。

这主日的第一篇读经给我们展示亚巴郞好客的高尚品德。他殷勤地接待三位陌生的客人,亲自侍候他们。这三位陌生的客人其实是天主的显现,亚巴郞因此受到天主祝福,由他来开启和传承天主的救恩历史。《希伯来书》引述亚巴郎的典故,劝勉说:「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在不知不觉中款待了天使」(希十三2)。客人、陌生人常是赐福于我们的神秘天使,甚至是耶稣基督自己,因为耶稣基督常以客人自居。耶稣对那些好客的义人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罢!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罢!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玛廿五34-35)

若我们从《创世纪》继续往下诵读旧约圣经,读到《民长纪》的最后几章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要求善待客人的例子。在《民长纪》的时代,善待客人的人会得到天主的祝福,恶待客人的人必要被处罚。有时,由于一个人违背了善待客人的道德要求,他的整个村庄和整个族群都受处罚,甚至遭歼灭(参阅:《民长纪》十九至二十章)。好客和善待客人的这种精神,在旧约圣经中是如此重要的品德,在新约圣经中也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上个主日我们诵读的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好客的故事,特别在于关怀与照顾那些有迫切需要的人。在前个主日,耶稣在派遣七十二个门徒外出传道时又给我们说明了,接待客人的态度就是领受赏罚的判断标准。

这个主日的福音仍然在谈论好客的主题,但它更进一步地告诉我们好客的真实性质在于尊重客人,把他们当成朋友一般看待,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友情。对于这种友情的关系,耶稣对玛尔大说,玛利亚所选择的那一份,是「更好的一份,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十42)。这种更好的一份关系,在传统的灵修观中,常被看成是隐修式的生活,也就是那种在隐修院内专务默观祈祷的生活。

在友情的关系中,除了这个「更好的一份」,还有一个「很好的一份」,就是玛尔大所选择的「服务的一份」。与在隐修院内的生活相比,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玛尔大所选择的那个「服务的一份」。默观祈祷的生活是「更好的一份」,但是我们也不可忽略和忽视,日常忙碌的服务生活的确是真正「很好的一份」。耶稣并没有指责玛尔大,耶稣欢然接受她殷勤的侍候。耶稣只叫她别太过操心对耶稣招待不周,别太过挂虑生活的琐事。祈祷与服务必须同时并进;聆听主的圣言和参与主的工作相辅相成。

这主日所诵读的玛利亚和玛尔大的故事取自《路加福音》,若我们参照《若望福音》记述的另一个玛利亚和玛尔大的故事(若十一章),我们就会看到其实是玛尔大,这个为侍候耶稣而懆心忙碌不已的人,向耶稣表明信德:「主,我信祢是默西亚,天主子,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一位」(若十一27)。日常忙碌的生活也是信德成长的好场所。

好客、善待客人是基督徒真实的品德。为一些人,他们能够以专心默观祈祷来服务人,但为我们大部份的人,我们只能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为人服务。让我们在此明确地肯定自己,只要我们以基督的精神服务人,尤其是接待那些最有需要的人,我们就是在服侍和接待耶稣基督,而我们必定要获得好客品德的赏报。我们也会获得天主热情的招待和接纳。主说:「我站在门口敲门,谁若听见我的声音而给我开门,我要进到他那里,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默三20)。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