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1 19:31:47

主日弥撒讲道(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爱的代价

主内的兄弟姊妹:

在这三个星期连贯的逾越奥迹信仰主题中,我们已经默想了「爱的热情」和「爱的道路」两个主题。在默想「爱的热情」时,我们看见了耶稣基督自己就是天主的圣殿,是天主临在及天主施予救恩的真实标记;而在默想「爱的道路」时,耶稣基督则亲自呼吁和催促我们要瞻仰祂、相信祂、并与他一起走在回归到天主那里的道路。今天我们继续默想三个连贯主题中的最后一个:「爱的代价」,也就是耶稣为了使我们能瞻仰祂而必须「被举起」,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祭献,使我们能借着他重新享受天主的爱。

耶稣「被举起」的时候就是耶稣的「时刻」圆满的时候,那时所有瞻仰他的人都能获得永恒的救恩。若望福音很多次提及耶稣的「时刻」(若二4;七6,8,30;八20;十二27),前面几次提及这「时刻」时,不是解释说它还没来到,就是说它还没有成熟,而最后一次,即在今天的福音中,则清楚地表明耶稣是为了这个「时刻」而来,但对它的来到却深感焦虑:「现在我心神烦乱,我该说什么好呢?我要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刻罢?然而我正是为此,才面对这时刻。父啊!光荣祢的名字罢!」

就当耶稣表达了他面对痛苦的焦虑,但仍坚决要光荣天主的意愿之后,有声音来自天上坚强他和肯定他。这来自天上的声音,耶稣说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我们而发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内在的自我意识和他对天主的认识。这是耶稣的自我身份和使命的意识,是耶稣的自我认知。这种认知是一种肯定的「知道」,而不是一种有待证明的疑问。耶稣肯定地知道天主爱他。这种知道是一种生命基础的认知,也就是一种使他藉以存在和活着的认知。这一种认知不是一种需要加以证明的疑问,所以耶稣不必借着一些外在的征兆来证明天主是否真地爱他。

由于耶稣的自我认知,他常把他的「时刻」与他的逾越奥迹相连,并以服从天主为自己生命的使命。在耶稣的逾越奥迹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被举起」(若十二13;三14;八28;十二32),它的目的是为引人归向他,并借着他回归到天父那里。耶稣说:「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十二32),因为「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十四6)。

耶稣必须「被举起」,人才能有重回天主那里的可能。为了使人认清逾越奥迹对人的效益,耶稣更在今天的福音中把他的「被举起」类比成「一粒麦子落在地里的死亡」。麦子在地里的死是为了成为一棵竖立的树,使人能享受它丰盛的果实;耶稣的死也是一样,为使人能获享效益。在这场景下,我们马上也会想起撒种的比喻(玛十三1-9)和芥子的比喻(玛十三31-32),以及在达尼尔书中拿步高所梦见的那棵树。达尼尔把这棵树解释为拿步高的权势将伸展达于地极(达四19);这棵树也可以前瞻性地隐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被举起」,使所有的人都能在它的荫下受到保护和由它获得滋养:「这棵树长的非常粗壮,高可摩天,大地四极都可见到;树叶美丽,果实繁多,足以供养一切生灵,田野的走兽安息在它的荫下,空中的飞鸟栖息在它的枝杈上,一切生物都由它获得供养」(达四8-9)。

从这观点看,耶稣「被举起」的时候就是今天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的读经一所叙述的「上主要与祂子民订言立新约」的时候。在这新盟约中,天主要作人民的天主,人民要作天主的子民,「人人都要认识天主」。这种「认识」是在恩宠和真理上的认识天主,它以耶稣对天主的认识为典范,也以耶稣为中介,因为「恩宠和真理是由耶稣基督而来的。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祂给我们详述了」(若一17-18)。这种「认识」也是关系上的认识天主,它要唤起人与人、人与天主、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最亲密及最圆满的生命和爱。

然而,人心是复杂的,甚至是病态的,耶十七9就说过:「人心最狡滑欺诈,已不可救药;谁能透识?」人看不见自己一方面崇敬天主,另一方面又毁谤天主的矛盾。天主就曾愤怒地指责人民说:「怎么?你们竟偷盗,凶杀,通奸,发虚誓,向巴耳献香,跟随素不相识的外方神祗,然后来到这座归我名下的殿里,立在我面前说:「我们有了保障!」好再去行这一切可恶的事?」(耶七9-10)。由于天主的责备,人的确也开始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心,并且也多次向天主保证要全心全意跟随上主;但最后,人仍然只在外表上遵守天主的盟约和奉行天主的法律。因此,人不得不承认,只有天主才能促成人真实的转化:「祢使我归来,我必归来,因为祢是上主,我的天主。的确,我自离弃祢以后,我已后悔;在我觉悟以后,我拍腿自惭自愧,因为我又染上了我少年时的耻辱」(耶卅一18)。

如此,天主必须自己采取主动与人建立新盟约。在新盟约中,天主将亲自领导人民,将祂的法律根植于人的心中,不再书写在石版上或书上;换句话说,天主将亲自教导人民。这种与天主亲密关系的先决条件就在于赦罪,好使人能再次与天主建立合适的关系:「我要宽恕他们的过犯,不再记忆他们的罪恶」(耶卅一34)。然而,有罪必有罚,我们说过这是天主正义的原则。天主要赦免人的罪,天主就必须为人负起罪的后果、罪的罚。

这就是今天读经二的重要信仰宣言:「祂虽然是天主子,仍然借着所受的苦难,学会了服从,且在达到完成之后,为一切服从祂的人,成了获得永远救恩的根源。」天主为了救人必须付出牺牲自己亲生儿子的代价;这是天主坚决救人的意愿。耶稣以虔敬天主之心,服从了天主的这个意愿,使救恩成了人白白的恩宠,任由人取舍,只要相信就能得救,不相信就不能得救。耶稣认识罪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而是因为他承受了罪恶的后果,而罪恶的后果就是死亡。耶稣为人付出了死亡的代价,好使人能借着他的死亡获得生命;耶稣以自己的「被举起」,为人换取能在恩宠中生活的恩宠:「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

因此,让我们努力认识天主,以感恩之心相信天主,承认天主为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有效的。让我们相信是天主赐给了我们获得救恩的可能,在恩宠中生活的可能,甚至选择救恩的可能,使我们最终选择恩宠和救恩。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