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18:56:04

天主是宽恕人的爱,他也需要人心向善开放,才能从罪恶中得到救赎


(梵蒂冈电台讯)祈祷本身是一种神性力量,甚至能够解救罪大恶极的人,折断不断增长的罪恶锁链。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5月18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阐述的思想,他在要理讲授中对圣祖亚巴郎的形象和他为人类得救赎一再向天主求情的作为进行了反思。教宗也请今天的城市及其居民向天主开放自己,战胜因没有天主的临在而出现的焦虑。

教宗的要理讲授既深入又打动人心,是从亚巴郎开始到耶稣为止一段向天主求情的祈祷力量的历史。他先概括了前两个星期三默想以祈祷为主题的新一轮要理讲授的要点,即祈祷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它存在于各种文化中。之后,教宗又以犹太人伟大的圣祖“众信徒之父”的一段插曲开始他的要理讲授。这段故事就是创世纪第18章的叙述:天主因索多玛和哈摩辣两城居民的罪恶,要摧毁这两个城市,亚巴郎在天主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求情:他问天主:“你真要将义人同恶人一起消灭吗?”要是其中至少还有50个义人,正义的审判者岂能不赦免整座城呢?教宗说,亚巴郎用这几句话请求天主需要避免立即处罚的行动。再说,亚巴郎用这种方式向天主求救并不只限于为无罪的人求情,也为所有的人。教宗说:“这样做,把伸张正义的新观念作赌注,就是说这个正义不像世人所行的去惩罚有罪的人,它是一种不同的正义,是天主的正义,它寻求善,以宽恕、将罪人转变、使他改过迁善、得救赎的方式,来使正义得到伸张。因此,亚巴郎用祈祷所呼求的不是一种纯粹按奖赏来伸张的正义,而是救赎行动,不但使无辜者得救,也让不虔敬的人离开罪恶,使他们得到宽恕。”

亚巴郎的想法看上去好像自相矛盾,教宗认为可以概括一句话:不能把义人同罪人一样对待,因为这样做也是不公道的。教宗进一步指出:“要把罪人当作无罪的人看待,实行一种‘更高’的正义,提供给他们得救的可能性,因为,要是作恶的人接受天主的宽恕并承认过错,让自己得救赎,他们就不再继续作恶,也就会成为义人,不再有受惩罚的必要。”

天主的正义“更高一层”,因为天主不是惩罚,而是仁慈。亚巴朗知道这些,因此他不求天主作相反他公义的事,而是“敲”天主的心门,甚至在天主仁慈的深渊下挖掘,更加大胆地似乎在强求天主救救索多玛和哈摩辣,即使那里还有10个义人,因为他知道天主所愿意的始终是救赎、给予生命、将恶转为善。教宗说:“天主的旨意是仁慈、爱和救赎。亚巴郎用自己祈祷的声音为天主的旨意说话,即天主不愿意摧毁,而是拯救索多玛,赐予悔改的罪人生命。”

不幸的是,在索多玛和哈摩辣连10个义人都没有,最后这两个城市被摧毁。教宗说,天主是圣善的,可是他需要有一丁点善来拯救巨大的邪恶,就是人要从内心转变,给仇恨化为爱、报复化为宽恕的善行留出立足之地。这段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要是为救赎索多玛和哈摩辣,只要有10个义人就行,那么为以后的耶路撒冷,正如耶肋米亚先知随后预言的,只要有一个义人就能得救赎。教宗说,从10个到一个,数字一再下降,天主的仁慈也更加倍。尽管如此,天主极丰富的仁慈也未能找到善的回应,耶路撒冷最后还是落在围困的敌人手里。教宗说:“需要天主自己成为那个义人,这便是降生为人的奥迹:为能有一个义人,他甘愿成为血肉之人,一个始终不变的义人,完美的无辜者,在十字架上为整个世界带来救赎,宽恕那些‘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并为他们求情。但愿每个人的祈祷都能找到回应,愿我们的各项转求能得到完全应允。”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