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chivio
2010-04-07 18:07:36
主日弥撒讲道(丙年复活期)
复活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经过了四旬期的克苦和反省,我们今天以愉悦和感恩的心情来庆祝主基督的复活。在上一个主日的读经当中,我们听到受苦的天主之仆,也就是我们的主基督,如何以爱和谦卑去面对他的苦难。从主基督的痛苦和死亡的奥迹中,我们看到痛苦和死亡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耶稣在被众人舍弃及忍受十字架酷刑的同时,没有忘记祈求天父宽恕那些陷害他的人们,他更接纳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赐给他天国的福乐。让我们藉由痛苦来净化我们的爱,它使我们更肖似十字架上的基督。
今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伯多禄此时正要跨越向外邦人传福音的门槛。藉着一个异象,天主指示给他要做的事情。天主圣神一而再,再而三地触动伯多禄和其他宗徒去跨越社会文化所设下的界限。没有圣神的这一运作,宗徒们便没有胆量去跨越这个向外邦人传福音的门槛。
今天的读经章节记述了伯多禄向外邦人科尔乃略及其家人讲述了纳匝肋人耶稣在犹大地区的行实。伯多禄还向他们提到若翰的洗礼。当伯多禄还在向他们讲论这些事时,他的听众便领受了圣神的恩赐,以不同的语言颂扬天主。伯多禄继承了主耶稣的使命,在犹大地区和耶路撒冷进行治愈的行动。可是如今,伯多禄已经准备好跨越犹太人的界限,向外邦人施行天主所赐予的恩惠。尽管主耶稣在犹大境内施恩行善,人们却把他悬在木架上,杀死了他。按照常理,有关耶稣的宣讲会以他的死亡作为故事的结局。然而,伯多禄却继续这个故事,并且宣告了主耶稣在第三日复活的喜讯。而宗徒们就是那些有幸被召选为复活的主作见证的人。如今伯多禄感到十分荣幸,能向人们公开宣讲主耶稣就是来完成天主救恩计划的那一位。这个救恩的对象包括了那些正在聆听他宣讲的外邦人。
保禄宗徒在今天的读经二中告诉我们,主耶稣就是那被宰杀的逾越节羔羊。通过他的自我奉献与牺牲,圣化了所有对他有信心的人。他们将成为新的民族,诚挚和真实的百姓。
保禄在这里以酵母来象征腐朽败坏。他警告说,只要有一丁点儿邪恶行为酵母的存在,就能使到整个团体趋于败坏。这个说法类似今日世俗的说法:“一个烂苹果会导致整箱苹果的腐烂。”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路加福音(路廿四13—35),记述的是复活主如何在前往厄玛乌的路上显现给两位门徒。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丰富的情感、神秘性、以及神学性。作者以高明的记述手法给我们呈现出这个故事。释经学者把这个故事的记述分成四个部分:
(一)相遇(13—16节);(二)交谈对话(17—27节);(三)在厄玛乌的晚餐(28—32节);(四)门徒回到耶路撒冷(33—35节)。路加藉着这故事来给他的团体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些没有生活在主耶稣同时代的人,不能经验到光荣复活的耶稣,这是不是一件太遗憾的事呢?路加的回答是:即使我们不是活在主耶稣的时代,复活主仍然有可能显现给我们。
当这个故事一个部分紧接另一个部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可以看到它衬托出两个主要的动力。第一个是尽管复活主显现给两位门徒,他们却没有认出他来。很明显地,复活主在那个时候的容貌和历史中的纳匝肋人耶稣是有所不同的。两位门徒当时只把复活主当作是‘陌生人’。而这两位门徒当时也感到十分颓丧和难过,因为他们对将来所怀有的希望随着耶稣这位大能先知的死亡而完全丧失殆尽了。面对这两位门徒的难过和失望,复活主扮演了先知的角色来向他们讲解圣经,尤其是向他们指出,这一切都是在天主神圣的计划中必定要发生的事。
第二个是有关他们抵达厄玛乌之后,两个门徒按照当时待客的传统,邀请复活主和他们一起住下。就在他们与复活主用餐掰饼的一刹那,整个事件便清楚地显露在他们眼前。尤其是当复活主拿起面饼、赞颂了、掰开,递给他们时,他们就立刻认出是主耶稣来;但是也就在同一个时刻,主耶稣即刻从他们的眼前消失了。这个重点在于提醒我们,天主经常藉着‘陌生人’的样子临在我们当中。他的临在经常让人难于预测且飘浮不定。就像在厄玛乌路上所发生的一样,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今天,发生在我们中间。
藉着今天的三篇读经,我们对以下三点做出反思:
(一) 我们该时时准备好与复活主相遇
基督的复活不只是一个发生在过去的历史事件,因为复活的主
仍然生活在我们当中。我们是否每时每刻留意到复活主的临在呢?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在一位可爱娇小的婴儿身上,或是一位牧者身上感受到他的临在。如果我们能学着以对待复活主的态度来对待他人,那么相信我们不会忽略他在任何时刻的临在。基督会藉着任何一个人或一种情况来到我们当中,比如:一位路边乞讨的人、一位艾滋病患者、一个难民、一个对你不友善邻居、你的医生、你的老板、或是你的市长等等。
(二) 我们要肖似复活主,向任何人伸出友谊的手
就如在厄玛乌路上的复活主,他在人群中保持低调。他时时选
择以平等的地位和我们来往。复活主经常主动来到我们生活的
圈子当中,因为屈尊就卑是他的行事风格。他允许人们做他们
自己,也就是毫无条件地去接纳每一个人,并且时时耐心地引
导他们。让我们学习复活主的态度去和周围的人建立友谊。
(三) 复活节是我们一生一直在庆祝的事件
为我们基督徒来说,复活节并不随着复活主日傍晚的到来而结束。因为复活主的生命不断在我们的生命中延续着。或许我们没有机会见到显现在耶稣坟墓中的天使,或是没有机会在路上碰见复活的主,可这并不重要。因为当我们深信主已经复活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已经随着有所改善了。
********
复活期第二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是复活八日庆的最后一天。教会也在这一天庆祝上主慈悲主日。这是为提醒我们,藉着基督的受苦、死亡与复活,上主的爱与悲悯已临在于我们当中,凡接受他邀请的人都能体验到天主这份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当中,我们听到了两位前往厄玛乌的门徒如何与复活的主相遇。开始时,他们认不出复活的主;直到一起掰饼时,他们才认出是复活的主与他们同行。这个复活主的故事提醒我们,主会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场合出现,而我们不一定认得出他。我们对主在生活中的体验是来自天主的恩赐,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凡在生活中体验到复活主临在的人,也会将这份恩宠和他人分享。
路加在今天的《宗徒大事录》章节中所记述的,是要告诉我们宗徒们为主耶稣作证,就是继承了主耶稣的使命。比如,在这个章节里提到宗徒们行了许多神迹和奇事,这一切都是耶稣基督所做过的事。此外,他们也在主耶稣宣讲及行奇迹的同样地点,进行同样的活动,尤其是在耶路撒冷圣殿附近。
当时,宗徒与民众都在撒罗满廊下。而宗徒们就在不久以前曾在同一个地点被逮捕。他们回到同样的地方施教,可以说是为圣神的大能作见证。世俗的势力想阻止福音的传播,而事实上,只有令福音传播得更广。虽然有许多人对宗徒们的行为十分景仰和钦佩,但是却害怕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通过圣神赐给他们的勇气,就如路加所记载的,有一大群人后来加入了宗徒的团体。
在《宗徒大使录》中宗徒们的一切行动,皆来自圣神的启迪和能力。路加一再以‘被动的动词’来记述信友人数的增加,主要是要告诉读者,非信徒的皈依主要是来自上天的恩宠。
今天的章节也记述了人们把病患者带到街上,为的是让宗徒们治愈。他们坚强的信德使他们相信,连伯多禄的影子都能治愈病患,并且能把那些被魔鬼束缚的灵魂解救出来。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默示录。这位默示录的作者很可能不是若望宗徒本人,而可能是若望宗徒的门徒。他曾到一个叫帕特摩的海岛上,很可能是由于他的信仰而被流放到这海岛上。他自称为耶稣的仆人,以及收信者的弟兄。
在光荣中的主耶稣在一个主日显现给若望,默示录的作者。若望看见一位相似人子、司祭(因为身穿长衣)、君王(因为他胸间配有金带)、教会的首领(因为他站在七盏金灯台当中)、从死者中复活,和天主同等的人。他来向信友门保证他是造世的君王,历史的主宰,战胜邪恶势力的那一位。
今天的福音章节包含了两个显现的故事:一个是对主耶稣的门徒的显现,而另一个是对多默宗徒的显现。第一个显现的背景是一批门徒因为害怕‘犹太人’,而把他们自己关在屋内,并且把门户都关着。就在他们的惊恐中,复活主突然显现在他们中间。福音中没有详细记述该显现是如何发生的。复活主立即赐给他们平安,以安定他们的心。他向他们显示了他肋旁和手足的钉痕,以证明他就是纳匝肋人耶稣,如今也是复活的主。
主耶稣再次赐给他们平安,可是这次在赐予平安的同时也附带了一个任务,也就是继承主耶稣所开始的事工。主耶稣以向他们嘘气的方式来赐给他们圣神,以进行任务的委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嘘气的行动代表着人类的第二次被创造。当天主第一次创造人类时,他把生命之气吹入了亚当。而这次委托给门徒们的任务可以总结为“赦免罪过”。对这部福音的作者来说,赦免罪过的意思并不是针对道德上的过失的赦免。福音作者在这里提到的罪过是指那些无视天主启示的行为。而门徒们必须向人们指出并且彰显天主神圣的启示。这也就是主耶稣曾经执行的任务。
当主耶稣第一次显现给门徒们时,多默宗徒并不在场。所以多默要求必须要有亲自触摸耶稣的证据才肯相信。其实,这故事的重点不在于多默的怀疑。当复活主显现给多默时,多默就立即宣誓对主的信德说:“我主,我天主。”复活主所呈现给多默的是一个指向天主和导向信德的完美记号。这是一个有关希望和承诺的故事,而不是有关判断和指责的记述。这是特别为我们写的故事,为我们这些后来才出现的人们。我们就如多默宗徒一样,没有机会像其他门徒们一般,能亲眼看到复活主。然而,这段福音故事告诉我们,为我们这些没能亲眼见到复活主的人来说,主的恩宠会时时临在我们中间,好使没能亲眼看见复活主的人们,仍然会相信。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救主的复活意味着教会使命的开始
若望神学告诉我们,圣神的赐予和教会的形成是在主复活当天发生的。当我们庆祝复活节时,我们也就是在庆祝教会在这世界上使命的开始。复活节不只是我们基督徒私下庆祝的节日,它应该是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生活的事件。因着主的复活,教会继承了主的使命,而这使命必须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落实。
(二) 主耶稣一再向我们显示天主的爱
多默宗徒的故事彰显了主耶稣大方慷慨地自我给予。多默宗徒为他的信德设下了条件,那就是必须亲自触摸到耶稣的伤痕。主耶稣没有对多默的要求嗤之以鼻,反而亲自显现给多默,以满足他信德上的需要。主耶稣对我们每一人的关爱也是如此,他不嫌麻烦和辛苦,时时愿意帮助我们体会到天主对世人的爱。我们要自问我们是否时时在信德方面给天主设下条件呢?
(三) 大风浪中的信德
在传统中,人们喜爱称多默宗徒为‘多疑’的多默。多默成了我们的弟子戒,或嘲笑的对象。我们不要忘记多默当时是处在担惊受怕的情形中。就如有一些人在经验大地震后,失去家园和亲人时,他们也开始问是否有天主的存在。信德的主角是耶稣,不是我们。这个故事不是对多默的判断或指责。这是一个有关希望和承诺的故事。主耶稣承诺他将会照顾我们的信德,他不会遗弃我们,就如他没有遗弃多默一样。
********
复活期第三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
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提到了复活主在复活主日当天晚上显现给门徒们,然后在一周后显现给多默宗徒。从这个复活主的两次显现记述中,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信德是来自天主的礼物。虽然我们没有看见过复活主,但是主耶稣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验他的临在。藉着如此的恩宠,我们才能去向人们宣告耶稣是主的讯息并且继承他的使命。
路加在今天的《宗徒大事录》中记述的章节,告诉我们福音的大能。尽管宗教领导当局禁止宗徒们宣扬福音,然而他们的禁令阻止不了福音的传播。
在读经一的开始,我们听到宗徒们被圣殿警官押解到公议会受审。这公议会就是犹太人负责处理宗教和民政事务的理事会。其实,宗徒们在更早前就曾被关押在他们的监狱里,但是发生了奇迹,他们在晚上被天使从狱中营救出来,他们接着又再次回到圣殿去宣讲福音(宗五19—21)。公议会拿宗徒们没办法,尽管公议会曾经命令宗徒们不可再宣讲福音,而大司祭也承认宗徒们已经把福音传遍了耶路撒冷。
伯多禄和宗徒们曾经因为害怕这公议会而躲起来。如今他们毫无畏惧地公开声明,听天主的命令胜过听人的命令。天主的命令远超世俗人的命令。伯多禄更进一步向他们解释,他们祖先的天主是使主耶稣复活的那一位。此外,尽管他们把主耶稣给处死了,复活主愿意赐给他们悔改和宽恕的恩宠。可是公议会拒绝接受这悔改的恩宠。他们施加给宗徒们的威胁完全没有起到作用,相反,宗徒们却因着配得上为主耶稣的名字受辱而欢欣喜悦。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默示录。神视者若望看见天父和主耶稣;前者坐在宝座上,后者就是那被宰杀的羔羊。在默示录第五章六节中提到“站着一只羔羊,好像被宰杀过”。而在出谷纪第十二章中则提到逾越节羔羊的血,把天主的子民从毁灭中拯救出来,而那就是主耶稣救赎性的牺牲。羔羊所指的就是主耶稣,如今他已经在光荣中,但是仍保持着被处死时的伤痕。
若望听到天上无数天使及天上地下一切受造物所唱出的美妙无比的赞颂歌声。他们赞颂并归光荣于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和羔羊,赞颂他们给带来了救恩。
今天的福音章节记述了主耶稣复活后的显现,以及伯多禄再次被主所接纳的故事。若望福音第廿一章属于该福音的附录,其主要内容是有关宗徒们在主耶稣复活后的生活。今天福音章节的故事背景是宗徒们出去捕鱼,而一无所获。
这个显现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认出”耶稣的记述。主耶稣显现给门徒们,而门徒们却认不出他来,有人甚至还以为他是另一个人。而主耶稣的某些行动或话语引起了门徒们的注意而认出他就是复活的主。在这个故事中,主耶稣指示他们把渔网抛向船的右边,这一举措使门徒们捕到很多鱼。那位主所爱的门徒因而认出那就是主耶稣。随着,主耶稣邀请门徒们一起吃早饭。就在那一刻,在场的门徒们都认出他就是主。他们都是在他掰饼的时候认出他来。
接着福音记述了伯多禄被复原的故事,目的是为弥补他在前些日子三次否认主的过失。在这里,主耶稣前后三次直接问伯多禄是否爱他。伯多禄好像对这些重复的发问感到不解并受伤,但是他都正面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每当伯多禄正面地回答了主的询问后,主耶稣就交付给他任务,那就是:“喂养我的羊。”这个故事是以主耶稣直接再次召叫他成为使徒—“你跟随我吧!” — 作为总结。伯多禄从那以后必须从爱护主的羊群来表达他对主耶稣的爱。这记述也给我们指出,作门徒不是喊一喊口号或认识一些道理,而是要去活出基督的生命,就如当年主耶稣如何去服务和关爱众人一样。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主耶稣的宽恕模式
今天的福音章节告诉我们,主耶稣如何协助伯多禄复原。复活主没有直接告诉伯多禄他必须要祈求宽恕。复活主也没有说什么话来令伯多禄为他过去所犯的错误感到内疚。复活主更没有以拒绝和伯多禄讲话来表示对他的不满,直到他道歉为止。复活主以他特有的方式来宽恕伯多禄,而这宽恕完全是建基于爱。让我们学习主耶稣的宽恕模式,把宽恕和爱以柔和且慷慨大方的方式带给他人。
(二) 复活主带给我们丰厚的恩宠
门徒们捕到满船的鱼并且与主共进早餐,象征他带给相信他的人丰厚的恩宠,就好像耶稣以前在加纳婚宴变水为酒及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故事所记述的一样。尽管这是主耶稣复活后的事迹,这也就满全了福音开始时的话:“从他的满盈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若一16)门徒们捕到大量的鱼及与主共进早餐,都是在展示在复活主身上有着要赐给我们的丰厚恩宠。我们是否意识到当我们跟随主后,我们的生命便充满了丰厚的恩宠呢?
(三) 每一个人爱主的方式有不同的表达
我们知道伯多禄在后来为信仰殉道。这为那些没有为信仰而死的人来说,是否就意味着他们爱主爱得比较少呢?伯多禄问主耶稣那位他所爱的门徒会怎么样。他的见证是否会因为没有殉道而变得比较次等呢?主耶稣很直截了当地批评他说,这是两码事,不能拿来做比较。同样地,神职人员和修道人是不能拿来和教友的圣召做比较的。三种不同的召叫在天主前都是平等的。重点不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是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是否建基于爱上。究竟哪一种生活方式比较神圣,在于各自如何在自己的召叫中去活出基督的谦逊和爱。我们都领受不同的恩宠去活出我们的召叫,我们不需要去和他人做比较。
********
复活期第四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是有关主耶稣复活后如何在湖边显现给门徒们,但是门徒却认不出他的身份。在复活主的指示下,门徒们捕获了许多鱼。这个丰盛的收获代表着复活主愿意赐给那些跟随他的人丰富的恩宠。复活主也藉这个机会让伯多禄弥补他曾三次否认主的过失,并要求伯多禄以喂养主的羊来实践他对主的爱。
今天的第一篇经文取自《宗徒大事录》。其中记述了在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的基督徒团体,他们听从了圣神的指示,派遣保禄和巴尔纳博到其它地方去传扬福音。结果他们俩被带到塞浦路斯岛,然后到了罗马帝国的旁非里雅省和在小亚细亚(今日的土耳其)的迦拉达省。三年后,他们回到安提约基雅向团体述说,天主如何在他们对外邦人的宣讲中,赐给他们顺利和成功的恩宠。
从离海岸大约20公里的培尔革,两位宗徒往北走超过160公里的路程到位于丕息狄雅的安提约基雅,主要是为找到贯穿东西的一条大道。今天读经的记述呈现出保禄福传的一贯作风。他先向天主的犹太选民宣讲,然后再把福音传给外邦人。保禄在朗诵法律书和先知书的章节后,他和巴尔纳博就被邀请向在会堂内的会众说话。保禄藉这机会向会堂内的会众宣讲有关耶稣基督的福音。他在这第一次宣讲福音时,受到会众的接纳。但是,在紧接下一个的安息日,犹太人因看到许多人来听保禄的宣讲,就心生嫉妒,发动迫害保禄和巴尔纳博的运动,使他们被逐出城。
尽管安提约基雅的居民没有接纳他们所宣讲的讯息,保禄和巴尔纳博并没有因为这个不好的经验而被击垮。相反地,他们“充满喜乐和圣神”,继续走在那条贯穿东西的大道上,为的是到下一个城镇宣讲福音。
在今天的读经二中,若望记述了多得数不尽的人们与邪恶势力进行了英勇搏斗,并最终战胜了邪恶。他们之所以能获得最后的凯旋,是因为他们都被羔羊的血所救赎。
若望也描述了那些胜利者所处的两种状况:第一,那位坐在宝座上的保护了他们,避免他们遭受任何伤害;第二,那在宝座中间的羔羊要牧放他们,领导他们到生命的水泉,把他们从各种痛苦中释放出来。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若望福音。在本章节前,主耶稣已经阐明他和那些相信他的人之间的关系,他会像善牧一样来认识、爱护和关心他的羊只(若十1—21)。今天福音章节的背景是犹太人针对他的身份所引起的争论(若十22—30)。他们对主耶稣的不满主要是指责他不将自己的身份交代清楚。可是主耶稣则强调自己曾一再公开讲明自己的真正身份,但是他的对头们则一再地拒绝去了解和相信。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争端。主耶稣是默西亚。如果一个人要想真正领悟到这一点,那么他必须先有信德。但是,主耶稣的对头们并没有这样的信德。因此,他们不可能去了解主耶稣所言与所行的意义。
在今天福音章节的开始,主耶稣一再强调他在较早时说过的:他是一位善牧。在这里提到双方互动的关系,这是若望福音中很重要的主题。首先,主耶稣认识他的羊,也就是说他与羊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其次,主耶稣的羊(也就是指那些相信他的人)听从他的声音。因着主耶稣和跟随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他们会跟随他(若十27)。这样的互动引导人们去作使徒,也引导他们进入永恒的生命。就因为主耶稣和他的天父之间有着一个神圣的相互关系,所以主耶稣可以把天父赐给他的一切赐给他的门徒们(若十28—29)。
当主耶稣说“我和父原是一体”(若十30),他就是在宣告他的身份。为那些和主耶稣有接触来往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挑战就在于是否能在主耶稣的临在中体验到天主在这个世界中的临在。这意味着比在主耶稣身上认出是默西亚更进一步;这意味着认出耶稣这位默西亚所具有的天主性,他是天主的儿子。就是这一点令到主耶稣的对头对他相当反感,认为他犯下了亵渎的重罪。然而,从主耶稣的观点来看,他与天父之间的关系正是他真实身份的基础。在所有的福音记载当中,主耶稣一再藉着他的行为来宣称他的天主性。但那是有信德的人才能理解的。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我们信仰的关键是与天主建立关系,不是充满知识
我们藉着要理班或慕道班开始学习认识基督信仰,而这只是信仰的入门。我们该注重的是如何与天主建立亲密关系,这么一来才能真正地活出我们的信仰。就如主耶稣所说的,他和他的羊有着一个相互的关系,他和天父之间也有着很亲密的关系。藉着这些关系,我们才能体验到主对我们的爱,我们才能充满信心去活出主的教导。
(二) 天主的救恩是为赐给所有的人
在人类救恩史中,天主开始拣选了以色列民来开始他的救赎工程。以色列民被天主拣选,但那绝不代表他们是天主救赎的唯一对象。天主拣选他们,是为把天主的救恩落实到整个世界。天主先把自己启示给以色列民,而救世主也是选民的后裔,但这并不是天主救恩的最后目的。天主的救恩计划包括整个人类在内。天主愿意藉着耶稣基督,把选民和外邦人带入一个全新的共融中。身为新约的选民,我们要时时牢记,我们获得的救恩,不只是基督徒的专利,这项救恩是为全人类的。身为新约的选民,我们有责任把福音传给周遭的人,就如初期教会的宗徒们一样,懂得珍惜和分享这来自上天的福分。
(三) 基督徒的未来已经被预定
从若望默示录的记述中,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的未来。我们将不会是孤单的,因为若望在他的神视中看到主耶稣的跟随者将是来自不同国籍、种族、语言。这些跟随者多得不可计数。无论是什么国籍、种族、肤色在救恩中根本起不了作用。在所有得救的人群当中共同拥有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作使徒。只有作基督真正使徒的人们才能是这群在天上不可胜数的人中的一份子。因为基督是我们的善牧,只有他能引导他的羊群到那生命的水泉。
********
复活期第五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我们庆祝了善牧主日。主耶稣在福音中特别提到,身为善牧的他和他的羊群有着亲密的互动关系:主认识他的羊,主的羊也听从他的声音。如果我们时时注意聆听善牧的声音,他就会引导我们进入永恒的生命。
今天的第一篇经文取自《宗徒大事录》。保禄和巴尔纳博两位宗徒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小亚细亚(也就是今日的土耳其)宣扬福音。经文中提到他们正要离开德尔贝,准备返回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也就是的当年他们出发的地方。两年前,他们从那个城市出发,四处宣讲主耶稣基督的福音。本来,保禄和巴尔纳博可以朝东从陆路回到目的地,但是他们选择了往西走,好能顺道拜访他们在旅途中所创建的教会团体。他们对于行程路线的选择,显示出他们为那些初期的教会团体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而保禄在《迦拉达书》中也再次提到对他们的关怀。
保禄和巴尔纳博清楚地意识到那些门徒所要面临的各种艰辛痛苦的挑战,挑战中也包括了来自属于当地犹太会堂人们的反对和驱赶。想当年,那些人的反对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位于丕息狄雅的安提约基雅,令他们拂去脚上的灰尘而离开。如今,他们又要途经同一个城市,并在那里作简短的逗留。保禄和巴尔纳博给那里的每个团体委任领导人。他们坚信天主将会完成他们所开始的事业。他们领导他们的门徒一同祈祷和守斋,然后继续他们的路程。
保禄和巴尔纳博终于平安地回到他们原来的团体,即位于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团体。他们为自己的平安归来而赞颂感谢天主,并向团体提到天主如何特别向外邦人敞开救恩的大门。但是天主的这一举动在教会内也引起了一些争论。这些争论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有所记载。
在第二篇读经里,记述了若望在神视中看到了一片新天新地。这是通过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天主圣父所作出的新的创造。所有的邪恶、痛苦、担忧和焦虑都会随之消失。
若望用这新耶路撒冷的象征,使之成为羔羊的新娘。这些不同的象征帮助我们去领会和欣赏天堂是怎么一回事。在耶稣基督内,天人合一。那份亲密的天人关系只能以婚姻的关系来比拟。
主耶稣在福音章节的开始就提到:“现在人子受到了光荣……”。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在”、“人子”和“光荣”这三个词。“现在”一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指示出耶稣在福音的前半部经常提到的“他的时刻”已经到来。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要在这个已经到来的耶稣的“时刻”的光照下,赋予新的定义。在这部福音当中,“人子”一词是基督论中一个特别且深具末世色彩的名号。这意味着一切都在迈向它的结局,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是其顶峰。现在我们看看“光荣”一词。在开始的两小节中,先后五次使用了“光荣”一词。为主耶稣来说,“光荣”指的就是启示,就是公开透露一个人的身份。天主父藉着圣子耶稣启示了自己。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也被天主所启示。圣父和圣子相互启示,他们彼此公开透露自己的身份,也向信者们透露其身份。
在若望福音中,我们听到主耶稣提到他将离开,以及再回到门徒当中。为主耶稣来说,他的离开并不是一件坏事。他已经为门徒们准备好这时刻的到来,这也是他使命的完成。主耶稣必须回到天父那里,而门徒们必须留下来继续主耶稣赋予他们的工作。
主耶稣愿意门徒们在他离开之后,继续服从他给他们赋予的新命令,那就是要他们彼此相爱。可是,这爱的标准必须是‘如同主耶稣爱了他们’。主耶稣给门徒洗脚目的之一就是给他们作个示范,让他们知道他如何爱着他们。第一,主耶稣让门徒们认识到他是以同等身份的爱来爱他们。第二,主耶稣要门徒们认识到这样的爱必须在服务中落实。而他那最彻底的服务就是他在十字架上的自我牺牲。换句话说,就象天主如何爱了耶稣,以及耶稣如何爱了他的门徒们,因此门徒们也必须彼此相爱。藉着彼此相爱,门徒们就能分享圣父与圣子之间神圣的彼此互爱。在主耶稣回到天父那里之后,这个命令是门徒们继续他的使命的要诀。门徒们活出彼此相爱的生命,才称得上是基督真正的门徒。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基督徒的爱不是屈尊就卑的爱,而是对等的爱
主耶稣很清楚地表示,他与追随者分享的爱是来自天父对他的爱。我们也知道在天主圣三之间的爱是对等的爱。为了把这份对等的爱带到门徒当中,主耶稣与门徒们一起生活,共同分享他们的喜乐、并分担他们的痛苦。并且他以洗脚为例来阐明爱必须在服务中彰显,而不是驾驭利用他人。我们是否时时在生命中以谦逊地服务他人来活出这份爱呢?
(二) 基督徒的爱是自我牺牲的爱
爱绝对不是占有,而是把自己所拥有的奉献给他人,好使他们的生命更圆满、更丰盛。真正的爱是牺牲付出,是愿意冒险(即使被欺骗、被拒绝、被出卖等)去建立好的关系。在爱中必须要有尊重,无条件地接纳,以及勇毅的精神。爱就是毫不自私地允许并协助他人去活出他们圆满的生命,让别人作他们自己,活出他们受造的目的。爱是一项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使命,因为只有在耗尽自己一切所有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完成它。
(三) 基督徒的爱必须在行动中落实
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爱。主耶稣告诉我们,爱就是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贫苦的人和社会边缘人士,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要关怀那些孤独无依,无家可归,饥寒交迫,锒铛入狱的人们。我们需要尽力以不同的方式在这些兄弟姐妹身上落实我们的爱。需要爱的人们到处都有,问题是我们是否准备好自己去为他们活出基督的爱?
******
复活期第六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我们在福音中听到主耶稣在最后晚餐中给门徒们嘱托的新的命令,也就是彼此相爱的命令。而主耶稣强调的这份爱并不是一种普通的爱。他要门徒们彼此之间活出他的爱,也就是奉献、牺牲、忘我的爱。基督徒要藉着彼此相爱,才能分享体验天主圣三之间相互的爱,也因此才能算是基督真正的门徒。
今天的第一篇经文记述了保禄和巴尔纳博两位宗徒,在进行了两年的福传旅程之后,回到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的团体,并给该团体带去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天主也向外邦人敞开信德的大门。可是这也就随着给他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外邦人该以何种方式被纳入教会中呢? 外邦人是否需要按照梅瑟法律所规定的方式来加入基督徒团体呢?对当时的教会来说,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主耶稣的第一批跟随者都是在犹太信仰传统中长大的。
在今天章节的开始,提到了一些教会成员拥有比较保守的立场,坚决认为若要获得救恩,就必须遵守传统的盟约象征,也就意味着外邦人若要成为教会的成员也必须接受割损礼。这成了初期教会内部的争论点。而他们不得不到耶路撒冷去面见宗徒和长老以解决这一争端。而在这整个事件中,宗徒们扮演着关键的领导角色。
如果我们阅读《宗徒大事录》第十五章,我们可以看到伯多禄的叙述,他在科尔乃略家中见证了圣神如何降临到那一家人身上,并宣称救恩来自主耶稣的恩宠。然后,保禄和巴尔纳博分享了他们所拥有的经验。最后,主的弟兄及耶路撒冷教会领导人的雅各伯对这事件做出了他的判断。教会终于在圣神的驱使之下,宣布外邦人的救恩是来自耶稣基督。但他们也同时被告诫不要做某些有违信仰的事。
今天的读经二记述了若望如何在他的神视中,看到耶路撒冷从天上降下,它的身上闪烁着天主的荣耀。天主和那羔羊就是城中的圣殿,使光明充满整座圣城,从而不再需要太阳和月亮的照耀。
耶路撒冷成了一个完美的城市。它会有十二位天使、十二支派、和十二宗徒,分别象征了来自天堂、旧约、和新约。这些象征告诉我们天主的计划一直在延续着,从天堂开始,进入旧约的历史,一直到新约,然后再回到天堂。
在若望福音中,爱耶稣的途径是与他和天父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门徒们的住所。然而,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这份关系就在门徒们遵守主耶稣的话时而建立起来。这也就是意味着,凡遵守主耶稣的命令的,就是在为他工作。如果人们遵照主耶稣的吩咐去做,天父和主耶稣必定临在他们的团体中。天父和主耶稣的临在也就成了团体中彼此相爱的基础和成果。主耶稣在他还未进入他的逾越奥迹时,愿意亲口告诉门徒们这个事实。
主耶稣允诺,天父将以他的名派遣护慰者圣神,为提醒门徒们有关主耶稣的教导。在若望福音当中,这是唯一称圣神为护慰者的地方。我们必须要紧记的是,这位护慰者不是为带给门徒们新的教导。在这里提到的圣神的使命,是为帮助基督徒团体记得并积极活出主耶稣的教导。
在这若望福音章节里,第一次提到主耶稣允诺要给门徒们赐下平安的恩宠。这里提到的平安,并不是世俗文化中所论及的平安。主耶稣所赐予的平安不是指处在完全没有冲突的状况或是处在一个和睦的世界里。主耶稣所赐的平安的核心,是源自他圆满的生命的爱。有了主耶稣的平安,并不表示门徒们从此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顺利无阻。源自主耶稣的平安的真正意义,就是帮助门徒们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恩宠。他告诉门徒们这一切,是因为他要离开他们,回到天父那里。如果门徒们能够确实明了主对他们所说的,同时如果他们真的爱主耶稣,那么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他必须离开,他们也会因此而欢欣喜悦。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服从教会的领导者将确保教会的合一共融及信仰的纯正
从教会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要面对许多问题和挑战。因着基督徒福传对象多元化的背景,我们会不断地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初期教会先是由犹太人组成的,后来福音往外传播,许多外邦人也愿意加入教会,因此引起了犹太基督徒之间的激烈争辩。作为解决争端的办法,那些初期基督徒把棘手的问题带到宗徒那里开会讨论,在圣神的引领和感动之下,宗徒们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从这个发生在初期教会的事件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在有关信仰方面的问题上服从教会领导人的决定和指示。
(二) 圣神将提醒我们主耶稣的教导
主耶稣教导我们要宽恕与和好。从福音中我们知道只有那些虚伪和自以为义的人会令主耶稣生气,因为虚伪和自以为义会完全阻挡人们宽恕他人或与他人和好。主耶稣来我们当中,是为带给我们宽恕,而不是来定我们的罪。他来召叫罪人,而不是来召叫自以为义的人。我们要反省自己是否用了主耶稣的教导来批判他人,讲别人的不是。我们该做的是积极地活出基督的教导,而不是利用基督的教导来评断他人。
(三) 基督赏赐我们平安,并藉着我们带给世界和平
如果我们忠信地去活出基督的教导,主所赐下的平安就会住在我们内。这份平安是一份进入内心深处的平安,即便我们面对最大的风浪,这份平安仍会带给我们安全感。主基督赐下这份平安,为的是让我们和他人分享。但是,在我们和身边的兄弟姐妹分享这一平安之前,我们是否已经体验到这份平安呢?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基督的平安,我们只能散播冲突。除非人人在生活中拥有一份平安,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的希望。
********
耶稣升天节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的福音,记述了主耶稣对门徒们临别时所说的一番话,他提到门徒们应当在生活中关爱他人,这是遵从他的教导的唯一方法。我们务必时时记住天主的临在,靠着信德,坚信耶稣向我们披露的真理。主耶稣派遣圣神,是为帮助基督徒团体记得并积极活出他的教导。而主耶稣也给我们赐下他的平安,这平安指的是每个人内心的和谐,以及与他人和万物的和谐。
今天的第一篇经文取自宗徒大事录的开端。就像路加福音的开端一样,这部经文也提及了写给“德敖斐罗”这个人。其实,德敖斐罗这个名子的意思是“被主所爱的”,可以用在任何路加著作的忠实读者身上。路加福音是以记述主耶稣的升天作为结束,而《宗徒大事录》则是以记述主耶稣的升天作为开始。
主耶稣提到宗徒们必须准备好宣扬福音,然而这个使命必须在领受圣神之后才能实行,因为圣神就是继续天主救恩计划的那一位。从宗徒们对有关以色列国何时复兴的询问,我们可以意识到他们仍在盼望着达味王国的复兴,仍旧对世间的权势感兴趣,所以,他们仍然需要进行一些思想上的改变。主耶稣对该问题的答复引导他们的思想朝向天父以及他的救恩计划。主耶稣的升天也使他们的注意力从世间的权势转向天国。
主耶稣告诉宗徒们要留在耶路撒冷等待领受那来自圣神的恩宠。只有领受了这特恩,他们才能在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雅,并直到地极,为他作证人。其实这句话预见到宗徒大事录的最后一章,那里所记述的是主的福音已经传到整个罗马帝国的中心。有两个穿白衣的人出现在宗徒当中,他们象征着来自天上的使者。他们的临在也象征着天主的助佑与宗徒们同在。他们也向宗徒们保证主耶稣将以同样的方式,乘着云彩降来。
今天读经二的章节取自希伯来书。书信的作者告诉我们,这位伟大的大司祭在完成他的祭献之后,升到天上去。书信的作者也提到旧约的大司祭如何将血洒在约柜上。如今主耶稣进入了至圣所,所洒的不再是牲畜的血,而是他自己的血,为的是除免我们的罪过。
就因为主耶稣继续是我们的大司祭,我们可以全心信赖他。我们不再有邪恶的心思,我们的身体也被清水洗涤,这很可能是在间接提及圣洗圣事和圣神的恩赐。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取自路加福音的结语。该章节先是记述主耶稣复活后的显现。在这显现中主耶稣以经上的记载和他的肉身来肯定他的复活。接着主耶稣委托给门徒们使命,其中包括了一个新的使命,那就是向全世界传布悔改和赦罪的信息。这信息的传布必须从耶路撒冷开始,因为在教会初期,耶路撒冷是福传的中心地。门徒们如今已是这些事件的见证人,这意味着他们应当为主耶稣的受难、死亡与复活作见证。
主耶稣也向门徒们保证他会派遣那‘父所恩许的’。这是一个有歧义的话。因为它在表面上没有清楚地指出是圣神,然而,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暗示的就是圣神。通过主耶稣提到的“佩戴来自高天的能力”,我们能肯定主耶稣指的是圣神。尽管门徒们有许多该做的事,一切也都准备就绪,但是他们仍要在耶路撒冷等待,直到主的许诺得到应验。
路加福音对耶稣升天的记述,给读者的印象就像是发生在主复活当天晚上或是隔天,而在宗徒大事录中却很清楚地提到主耶稣升天是在复活后四十天才发生的。面对这两个不同的记述,我们并不需要去选择哪一个记述才是正确的或是可信的。因为主耶稣升天的重点在于告诉我们:主耶稣在尘世的使命已经告一段落,教会的使命从而开始。这个主升天的记述和其他圣经中有关离别的记述有许多相似点。这些记述中通常包括了几个要素,那就是:降福、离开、见证人的反应、以及服从的行为。这些要素都呈现在今天福音的记述中。藉着耶稣升天的故事,路加福音的结束与该福音的开始都在同一地点,那就是耶路撒冷城。所有在主耶稣婴孩时指着他所说的预言,如今都实现了。主耶稣已经回到天父那里,而接下来该做的,就由教会来接棒。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使命的传承
主耶稣的升天就像是在接力赛跑中,接力棒的交接。在接力赛跑中,接力棒不断地从一个人的手中交接到另一个人手中。我们基督徒使命的传承也是如此。主耶稣离开尘世,把他的使命交给门徒们,代代相传。历代的基督徒中拥有众多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勇士。今天我们能继承这个信仰,也就是他们为基督英勇见证所结出的果实。我们已经继承这一信仰,如今我们应当把我们所继承的信仰,努力实践并传播出去。
(二) 见证基督从我开始
主耶稣对门徒说:“你们是我的见证人。”这意味着每一位跟随主耶稣的人都是他的生命、死亡和复活的见证人。有些基督徒想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把信仰放在脑子里,而没有实践出来。或许很多人认为自己没能力以写文章或公开宣讲来为主耶稣基督作证;但是有一点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那就是在生活中努力活出基督的教导。如果我们要为基督作见证,那么起码得从个人的生活中去活出基督的教导和价值观,好让人们看到主耶稣的教导确实能带给我们丰盛的生命。
(三) 基督信仰带给世界希望
基督的升天象征着我们的希望。身在这个充满罪恶和痛苦的世界里,人们必须找到希望才能有勇气去面对生命中的破碎。现今的世界能给予人们的是一些对物质财富以及经济发展的希望,这些都是短暂及表面化的希望。基督信仰带给人们的是深远的希望。这个希望是超越现世,进入永恒的希望。我们的信仰帮助我们看得更广、更远。我们不会满足于自己的物质享受,而无视于世上上千万人的饥饿和贫困。我们必须为弱小的人们实践正义,为贫穷的人们实行仁爱。我们最终的希望就是进入那永恒的国度,那与天主永远相偕的国度。
********
圣神降临节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我们庆祝了耶稣升天节。主耶稣完成了他在尘世的使命后,便回到天父那里。但是他承诺将派遣圣神来到门徒当中,好使他们具有来自上天的能力。没有圣神的能力,门徒们便无法执行主耶稣托付给他们的使命。他们的使命就是为主耶稣的教导、苦难、死亡及复活作见证。
今天的第一篇经文取自宗徒大事录。圣史路加以富有条理的记述方式,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高潮,那就是天主给宗徒们赐下圣神, 从而使他的救恩计划达到满全的时刻。当时,所有宗徒都按照主耶稣的吩咐聚集一处。伯多禄也展示出他个人的转变,并且主动领导众人选出另外一人来补全犹达斯所放弃的宗徒职位。宗徒的总人数需要恢复到十二位,是为了和旧约中的以色列传统保持一致。
天主藉着五旬节来更新他的受造物。是他主导了这个更新的行动
,是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改变。章节中的一些细节让我们想起创世纪中记载的有关天主创造天地的记述。五旬节那天,暴风刮来,充满了他们所在的那座房屋,就如在创世纪中的记述,天主创造万物之前,有强风在水面运行。天主在亚当的鼻孔吹了一口生气;而圣神则充满了宗徒们,给予他们崭新的生命,好使他们成为复活主的见证人。
这整个章节都在强调‘言’的大能。圣神像火舌一般停留在每个人的头上,好像是在象征一本被用来宣讲的书。在五旬节,耶路撒冷城住满了讲各种语言的人,这对宗徒们来说也不成问题。天主除去了语言上沟通的障碍,因为宗徒们所宣讲的,正是任何一个国家所需要听到的信息。
我们在今天的读经二中听到保禄宗徒提到天主的圣神以及基督的圣神。他指的就是那帮助我们死于本性欲望,而为天主生活的圣神。这圣神也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儿女,与基督同为继承者,以承受天主所准备的福泽,与基督同享为他保留的荣耀。
藉着圣神的引导和启示,所有基督徒都能称呼主耶稣的父为我们的父。我们也因此可以战胜一切恐惧,勇敢地为天主而生活。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取自若望福音中临别赠言的记述。在本章节的开始,主耶稣提到世人爱他的具体表现就是要遵守他的话,或者说服从他的教导。同时,凡遵守主耶稣的命令的人,就是在爱他。而在若望福音十三章35节中很清楚地指出,服从主耶稣的教导就是要在生活中活出耶稣基督的爱。
主耶稣在此所说的,也是在向门徒们指出,他们对他的服从与爱将会决定他们与天主之间的关系。藉着门徒们对主耶稣的爱,他们也将分享那来自天父的爱。在这天主、耶稣以及门徒们彼此之间的爱中,主耶稣许诺天主将临在于团体中:那就是护卫者圣神的降临(16—17节),主耶稣的临在(18—20节),以及天主和主耶稣的来临(23节)。
尽管主耶稣许诺过天主与他将临在于团体中,他的肉身也将要离开他们,这是一个不会改变的事实。同时,主耶稣承诺圣神必来教训门徒们,尤其是当他本人离开之后,圣神会使门徒们想起主耶稣对他们所说的一切。圣神所起的作用是在‘提醒’他们并让他们‘回想起’主耶稣曾说过的话与做过的事,从而帮助门徒们对信仰有更深刻的领悟。其实,圣神并不会给予他们新的教导,而是在信友团体中‘提醒(他们)主耶稣的教导’。
在若望福音中对主耶稣的称呼是“父所派遣的那一位”,而天主派遣耶稣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天主的工程,这也就是主耶稣的使命。当这章节提到“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来的圣神”,这也就是指出圣神分担了天主的工程。若望福音第十四章26节,这是该福音中唯一一处指出护卫者就是圣神的地方。
在这主耶稣的临别赠言的章节中,他带给门徒们希望,以战胜他们的害怕恐惧。主耶稣本人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宗徒们,但是天主必会与他们同在。天主藉着主耶稣赏赐给门徒们的一切,不会随着主耶稣的离开而烟消云灭,反之,在圣神的带领下,他们将活出爱的命令,并在他们的生命中彰显天主的各种恩赐。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圣神是所有恩宠的泉源
天主将他的圣神赐给所有基督徒,圣神带给我们各种恩宠。我们所领受的也就是天主愿意赐给我们的恩宠。圣神是所有恩宠的泉源,没有圣神,我们不可能得救,也不可能被圣化。
(二) 我们在圣神内共融合一
藉着圣神,我们领受了各种不同的恩宠。有些恩宠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所不同;虽然各不相同,却不应互相排斥;相反地,这些看似相异的恩宠,其实在教会团体内起着互补的作用。让我们体认并善用圣神赐予我们的恩宠,为建立一个共融的教会而努力。对基督徒团体而言,多元性与合一性,两者都非常重要,它们的存在可以并行不悖。
(三) 藉着圣神,走出自我
宗徒们因着领受的圣神,彻底改变了他们自私和害怕的态度。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在彼此间争夺更高的地位,也不再因害怕犹太人而躲在屋子里。他们勇敢地走出居所,向世人宣报福音。尽管他们遭受到迫害,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他们都毫无畏惧地去面对。我们如今也要去体认圣神给我们的恩宠,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安全领域”,大胆地为宣扬主的福音而冒险。主没有承诺我们的福传工作一定会顺利或成功。但是,主承诺他的爱会永远与我们同在。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