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1 18:43:12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介绍欧洲大圣人科隆邦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本笃十六世六月十一日星期三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朝圣人士。在讲话中他向他们介绍了生活在第六第七世纪之间的爱尔兰大圣人科隆邦(St.Colomban)。教宗说这位圣人是个隐修士,也是一位杰出的传教士和作家,他在西欧多个国家工作过,而且深深意识到整个欧洲有同样的文化,是他在公元大约六百年的时候写信给当时的教宗大额我略时,第一次使用“整个欧洲”这个字眼,所以圣科隆邦实在可以称为欧洲性的圣人。

教宗叙述说:科隆邦于公元五四三年左右生在爱尔兰东南部的伦斯特(Leinster)省,由于自幼在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朝向文艺方面发展,幷受到爱尔兰北部克鲁安-伊尼斯隐修院院长西内尔的引导。在那里他开始深入研读圣经。大约二十岁时,科隆邦进入爱尔兰东北部的班戈隐修院修道,受到苦修生活的严格培育,也热爱这样的生活,因此一直度着祈祷、刻己和读书的生活。班戈隐修院的生活和院长康加尔的榜样深深影响到科隆邦对隐修生活的观念。这个观念随后被他传到欧洲各地。

教宗继续说:大约五十岁时,科隆邦追随爱尔兰特有的苦修理想,为基督作苦行朝圣者,他和十二位同伴离开爱尔兰,来到欧洲大陆从事传教工作。当时的欧洲因为受到北部和东部民族的影响,所以许多地区又沦为异教信仰。约在公元五百九十年,科隆邦和他的同伴登陆法国西海岸布列塔尼,幷受到法兰克王的欢迎。他们向国王请求一块荒芜的地方作为立脚之地,国王把罗马帝国时代留下来的废墟安纳格雷古城堡送给他们。这些隐修士们很快就把它建成一个隐修的地方。对欧洲重新传教的工作于是开始。由于这批隐修士们的刻苦和祈祷生活,所以很快地便吸引了远近的人前来朝圣,更有许多青年请求加入他们的隐修和传教行列。

由于人数渐多,科隆邦便在附近名叫吕克瑟伊的古城废墟上又建立了一座隐修院。这里因此成了向欧洲大陆传扬具有爱尔兰传统特色的隐修生活和传教工作的中心。不久之后,圣人又在不远的名叫方丹的地方建立了第三座隐修院。圣科隆邦在吕克瑟伊隐修院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在这里写了隐修生活的规律。曾有一段时期,科隆邦的隐修生活规律比圣本笃的隐修会会规更普遍。由于圣人制定了一套忏悔课税法,就是罪人忏悔必须按照罪过的轻重课税。这套做法先是引起地区主教的怀疑,后来更形成了主教们与科隆邦之间的对立的借口,因为科隆邦曾公开指责主教们生活不当。最后,圣人也和王室起纠纷,因为国王戴奥多里科有奸情。公元六一零年,这位国王下令驱逐科隆邦和他的隐修士们离境,要他们返回爱尔兰。不料船刚起锚不久便触礁。掌舵的人以为这是天意,便把船驶回岸。这时,科隆邦不再回到吕克瑟伊,转而沿着莱茵河逆流而上,抵达瑞士的苏黎世湖畔的杜根,然后又前往科斯坦佐湖边的布雷根茨称,从那里开始向日尔曼人传播福音。

由于政治形势不利于传教,科隆邦决定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只留下一个名叫加伦的隐修是在瑞士,他的隐修地方后来建立了著名的圣加伦隐修院。今天瑞士的圣加伦城因此而得名。

来到意大利北部,圣人受到伦巴第王室的欢迎。但这里的教会深深受到亚略异端的影响,与罗马教宗不相往来。公元六一二年,伦巴第王赠送伯比奥的一块土地给科隆邦,他便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新的隐修院,成了一个发扬基督信仰文化的重镇。这座隐修院可以比美圣本笃在意大利中南部的蒙特卡西诺索建的隐修院。公元六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圣人在伯比奥隐修院谢世。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