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 18:50:00

甲年常年期第廿四主日:养成宽恕的自然习惯


养成宽恕的自然习惯

主内的兄弟姐妹:

我们都知道必须宽恕得罪我们的人,但要宽恕多少次呢?不是「七次」(路十七4),也不是「七十七次」(创四24),而是「七十个七次」(玛十八22);为了立论,甚至还可加以说成「七十个七十七次」。总而言之,就是不计其数、无数次,让宽恕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进而心宽体健,从容自在,了无罣碍。从对圣经既有的认识,耶稣就已让我们清楚意识到:报仇是无止境的连锁,永远无法解脱的束缚。

然而,耶稣在主日福音中所强调的并不只是要多次宽恕得罪我们的人(玛十八21-35),那本来就是我们基督门徒应有的态度,原没有什麽好说的。对耶稣来说,宽恕不能是一个空泛的口头禅,必须是一种实质的力量;而「七十个七次宽恕」所指的就是天国的力量,能促使天国来临,让天国实现人间。如果我们愿意让这力量在我们的生命中运作,我们便是有福的,是天国的人民,天主的子女。这个理解耶稣其实早已在「真福八端」和「主祷文」教导了我们(参阅:玛五1-12;六9-15),叫我们因怜悯人而受怜悯(玛五7),因宽恕人而被宽恕(玛六14)。

耶稣接着设了一个比喻,用我们能懂的视角和语言,告诉我们「七十个七次宽恕」的价值相等於「一万塔冷通」(玛十八24)。这可是个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塔冷通」是当时最高的货币单位,一个「塔冷通」可以兑换六千到一万个「德纳」,而一个「德纳」则是一位散工一天工作合理的工资(玛廿2,13)。换句话说,一个「塔冷通」就是一个人约三十年的工资,差不多是一生赚取收入的总和。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黑落德在以色列北部的整个王国(参阅:路廿三5-7),公元前第4年全年的总税收也不过是「二百塔冷通」。因此,欠下「一万塔冷通」的债,一个人无论如何是还不清的;而令人费解的是,主人怎会轻易就借出如此巨额给一个仆人呢?

在耶稣的比喻中,那个主人不仅借出,而且只因为动了怜悯之心,就免除了仆人「一万塔冷通」的债,还让仆人保留手中所有的钱财。我们可以想像,那肯定仍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所以他大可不必在乎另一个同伴欠他的小钱,区区的一百「德纳」(玛十八28);既然自己得到了这麽大的宽免,怎麽还不懂得知足喜乐,怎麽还要斤斤计较、伤心伤神、伤人伤己呢?在这点上,我们确实也该反躬自问:天主对我的巨大宽仁慈爱,同样价值「一万塔冷通」,是否真的激励我也去善待别人、宽恕别人呢?

比喻中的主人以身作则教导仆人:宽恕是一项责任,一项没有理由推卸的应尽责任。可惜的是,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无法留下教训。那位才刚刚得到了宽免的仆人不但不跟随主人的榜样,反而刻薄地对待自己的同伴。别的同伴看见所发生的事,义愤填胸,就把这事告知主人。他们提出诉讼,揭露仆人的恶行,其实也代表社会良知的声音,显示出他们公正的敏觉心仍在,并且有勇气和意愿负起伦理的义务,不对眼所看到的恶行无动於衷,不置可否。不过,那位仆人的恶行到底是什麽呢?他不是触犯法律,而是触犯宽恕之道,拒绝成为自己同伴的弟兄,并且也否决自己是主人的弟兄。由於那位仆人不能在隆恩中学会施恩,主人因此只好叫他透过惨痛的经历得到教训:既受隆恩就得施恩,只受不施必藏祸根。

在那位仆人受到教训後,按照耶稣教导我们的宽恕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主人必然还会再次赦免他,而他从此必会懂得知恩感恩,也会怜悯待人。这是圣史玛窦乐观的灵修,因为只有他记述耶稣的这则比喻。圣史玛窦愿意透过这则比喻让我们觉悟:无论身居何等高位,无论有多富裕,我们大家实在都同是人,彼此都是弟兄;同样的,无论境况多窘困,生活多糟糕,我们应该仍可信任弟兄同伴的道德意识,也能期望得到他们的救助。这是圣史玛窦一直强调的天国实现人间的横向幅度。若没有这种人与人横向的相互关怀和怜悯,我们终究不能想望获得天主的眷顾。

综观天主的救恩盟约,从始至终无非就是天主的慈悲史实。然而,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置身在宽恕的动态范围之外,以相反天主与我们交往的方式对待他人、对待得罪我们的人,我们真的很难诉求天主的慈悲,更难忠於这慈悲。耶稣之前已经对我们说过:「你们若宽免别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宽免你们的;你们若不宽免别人的过犯,你们的父也必不宽免你们的」(玛六14-15)。现在,祂作出总结说:「如果你们不各自从心里宽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玛十八35)。在这结论中,耶稣转而教导我们天国和天国的实现。祂不再要求我们在数量上宽恕七十个七次,却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在质量上从心里宽恕,并且要我们在天父的爱护下,彼此以弟兄相待,真心用心恭敬天主,不只是在口头上亲近祂,嘴唇上尊崇祂(参阅:依廿九13;玛十五8-9)。

最後,让我们一起赞美天主说:「上主富於仁慈宽恕,极其慈悲,缓於发怒。祂决不会常常责问,也决不会世世愤恨。祂没有按我们的罪恶对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过犯报复我们;就如上天距离下地有多高,祂待敬畏祂者的慈爱也多高」(咏一○三8-12)。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