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9 19:34:00

乙年常年期第廿八主日:宗教情愫与灵修


宗教情愫与灵修

主内的兄弟姐妹:

有一天,有一个人跑来问耶稣,他该做什麽才能承受永生(谷十17)。耶稣回答他说,为能承受永生就该遵守天主的诫命(19节)。那个人是个好人,从小就遵守了全部的诫命,奉公守法,所以他一直都得到天主的降福,生活也富裕。耶稣定睛看他,就喜爱了他。因此,耶稣进而邀请他做个成全的人,跟随耶稣把心完全放在天主那里(21节)。

那个富人所渴望的是承受永生,耶稣却召叫他步趋成全。永生还不能称之为成全。随後,耶稣向门徒们指明,人靠自己的力量永远不可能达到成全。门徒们听了对成全却心存误解,以为成全就是得救;於是他们问道,那麽谁还能得救呢?门徒们提出的是一个大问题。耶稣给他们的解释不但没有答覆他们的问题,反而颠覆了他们的信念,把他们从「宗教情愫」中唤醒过来,叫他们进入「灵修」。耶稣向他们解释道:人的成全不由人自己决定;人的成全是天主对人的作为。「在人不可能,在天主却不然;因为在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谷十27)。

在这点上,我们可以省思「宗教情愫」和「灵修」的区别。这两者虽然相互关联,但它们并不尽相同。虔诚的「宗教情愫」能为人开启圣洁生活的幅度,但唯有天主自己能够将人引入祂内,让人真正体认和体验到圣洁的天主。对於「宗教情愫」和「灵修」之分,细读《圣咏》第十五篇或许会有所助益。这篇《圣咏》以问句开始:「上主,谁能在祢的帐幕里居住?上主,谁能在祢的圣山上安处?」在上主的帐幕里与上主一同居住,在上主的圣山上与上主一同安处,就是真实体验上主的「灵修」。《圣咏》接着悉数进入「灵修」的门道,列举与上主同在的生活指标。这些生活指标都概括在「宗教情愫」里面:「行为正直,作事公平,从自己心里说诚实话;不信口非议危害兄弟,更不会对邻里恃势诋欺;对作恶犯罪的人睥睨,对敬畏天主的人重视;宣誓虽损己,亦不作废;从不放债贪取重利,从不受贿伤害无罪;这样行事,永定不移」(咏十五2-5)。

简而言之,「宗教情愫」是进入「灵修」的门道,但并不保证人能成功进入「灵修」。《圣咏》第十五篇的问句乍看来很相似那个富人向耶稣提出的询问,但它们的出发点却有很大的差别。《圣咏》作者的问句是诚心想要知道人如何才能与天主同在,他唯一的心愿就是为了能够与天主同在,并以此而心满意足。那个富人想要知道的却是如何能承受「永生」,意思是找到长生不死的方法;与天主同在、「跟随耶稣」并非他的心之所愿。不过,奇妙的是,《圣咏》作者提出的生活指标与那富人所遵循的诫命却是完全一样的;那富人从小就遵守了生活的诫命:「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做假见证,不欺诈,常孝敬父母」(谷十19)。这两个人都遵行同样的生活门道;但他们的出发点有别,达到的目的也迥然不同。《圣咏》作者满心欢喜地与上主同在,那富人却因为不愿跟随上主耶稣而「面带愁容,忧郁地走了」(谷十22)。这实在是「宗教情愫」的吊诡。因此,门徒们不得不心存疑惑:「这样,谁还能得救呢?」(26节)

「宗教情愫」的范例有很多,例如:参加不同的信仰团体、培养不同的宗教文化、成为各别宗教的信徒。由於这些「宗教情愫」常存在着一些人为的规范和人的私慾,缺乏让天主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并不保证能引领人到达天主,甚至於会导致人受困,令人感到厌烦,不再有新意。因此,不少人在感受到「宗教情愫」之後,也向往「灵修」;不过,他们不太理解何为「灵修」,一如那个前来询问耶稣的富人那样,所以只称之为「承受永生」,或者如门徒们那样,所以只求得救。

那麽,「灵修」到底是什麽呢?我们知道「灵修」确实存在,但它以什麽形式存在呢?只有耶稣才最清楚。真正的「灵修」是无法被规划的,真正的「灵修」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舍弃一切,而跟随耶稣」(谷十21,28-30),让耶稣主导一切,让天主亲自帮助我们全然温顺地接受圣神的引领:叫「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获得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苦人得到喜讯」(玛十一5;参阅:路七20)。由此可见,「灵修」不是追寻个人的安逸或隐世修行,也不是抽象的永生或得救的概念。「灵修」实际上就是喜乐地「跟随耶稣」,与主同在、同行、同住。

在这主日的第一篇读经中,这位《智慧书》作者把「灵修」称为「智慧」。我们先前已说过,「灵修」不由得人规划,《智慧书》作者也说「智慧」是一份天主的恩赐,并不由人掌控,只在祈求中才能获得。他自己说了:「我知道,天主若不将智慧赐给我,我不会获得她」(智八21)。那麽,他又怎样看待他所获得的「智慧」呢?他把「智慧」看成比什麽都宝贵,比什麽都重要。为了「智慧」,他可以不要王权和王位,也可以不要荣华和富贵。为了「智慧」,他甚至可以不要健康和美丽。

从他获得「智慧」的过程来看,这「智慧」实在就是天主的特质,是天主自己;因为没有任何的受造物可以成为如此讨人喜爱的对象。「智慧」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拥为己有的东西,而是对无限可能的天主全心信赖的行动。「智慧」不是一个静态的心旷神怡的状态,而是积极地顺从天主的旨意。实际上,「智慧」在此就是「灵修」。

在教会隐修传统发展开来後,尤其是在中世纪,不少圣人们都在隐修刻苦的意义上理解耶稣的召叫,舍弃了一切跟随耶稣,例如:圣本笃、圣道明、圣方济各等等。我们现代的人也受到隐修传统的影响,认为出世苦修总要比入世生活更好。但是,耶稣自己并不在旷野中生活,而是在城镇中生活。在耶稣的时代,「跟随耶稣」指的就是做耶稣的门徒,要求人选择耶稣超过世上任何的财富,完全自由、且义无反顾地与耶稣一起生活,一起从事天主的事业。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跟随,一个远远超越只遵守法律的要求。这是一个邀请人放下柔软舒适的生活,而选择坚强健壮的「灵修」。

我们现在知道了,「灵修」使我们成为跟随耶稣的强者,使我们有勇气和毅力跟随耶稣,甚至面对迫害;但我们也全然自知,我们确实无法靠自己进入「灵修」。因此,让我们谦卑地向天主祈求「智慧」,以信心把自己完全地交托在天主的手中;让我们祈求耶稣也定睛看我们,也喜爱我们,并仁慈地赐给我们作出选择跟随耶稣的力量。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