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9 16:14:00

葛利果圣歌的审美观:《葛利果圣歌概论》15


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梵蒂冈广播电台中文节目部《圣乐文化》节目,介绍意大利葛利果圣歌专家贾科莫·巴罗菲奥(Giacomo Baroffio)为梵蒂冈电台制作的“葛利果圣歌概论”系列节目。

以下这首用於圣枝主日及圣周五的答唱咏是中世纪的教会团体在圣周的复活三日庆典中的每一个礼仪活动及团体活动结束时,高声诵唱的闻名的阶台经答唱咏“Christus factus est”(基督降生成人)。

圣周四答唱咏的第一句歌词是“Christus factus est pro nobis”(基督为我们降生成人),圣周五则加入“obediens usque ad mortem mortem autem crucis”(服从直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周六接着唱之後的“propter quod et Deus exaltavit illum et dedit illi nomen super omne nomen”(因此天主举扬了祂,并使他的名高乎万有之上)。这首阶台经答唱咏具有戏剧性的特徵,颂唱耶稣受难及完全顺服天主旨意直到在十字架上牺牲的奥迹。因此“propter quot”,天父将耶稣高举在荣耀和权力的右边,并给予十字架上的牺牲高乎万有之上的名称:“Christus factus est pro nobis obediens”(基督为我们服从了牺牲)。

聆听这首答唱咏,我们面临了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歌曲颂唱的是原始的旋律还是改编的旋律呢?因为阶台经答唱咏如同日课礼仪中的冗长式答唱咏一样,是以有利於歌手达成诵唱任务的嫁接手法谱曲。因此,只要学好一些答唱咏的正规调式,就几乎可以熟悉所有调式的答唱咏了。

关於答唱咏“Christus”(基督)的旋律有不同的假设:某些人认为,这旋律就是为这段文词所谱写的原调;有人则认为是套用从前的曲子。总之,这是一首上乘之作。因为很难找到一首能以强度和能力相当的文字和音乐揭示奥秘内容的葛利果圣歌。事实上,当我们唱到“mortem mortem autem crucis”(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旋律的音高在“crucis”(十字架)这个字上直接下降到整首旋律的最低音,然後再重新疾速的向上爬升。当我们唱到诗句,“Propter quod et Deus exaltavit illum”(因此,上主举扬了祂),上主举扬了祂,正是因为祂的服从及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天父重新召唤祂的儿子坐在祂的右边受享荣光,并给了祂一个高乎所有的名号,一个在现实人世几乎无迹可循且不可言喻的名号,尽管我们以及许多圣徒和虔诚的人致力於启发及追求神恩,甚至已经受享恩赐,上主的奥迹将永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及理解。

我们来聆听这首阶台经答唱咏“Christus factus est pro nobis, obediens usque ad mortem”(基督为我们降生成人,服从直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Musica]

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属於由圣咏团及独唱者领唱诗节方式诵唱的独唱曲目。它们有助於我们了解一些与现在音乐的审美观有很多出入的葛利果圣歌的美学及音乐感受力,尤其是关於使用一种由三个可以是三或四度的下降音程所形成的旋律,在术语上称之为“climacus”的下行小音阶的倍受争议作为。

由於几百年来坚持遵守强弱拍及小节限制的西方音乐美学,诱导我们使用已经习以为常的古典音乐风格演唱葛利果圣歌,那麽“climacus”将是厘清这种现象的最佳主题。

假如我们以最後一首阶台经答唱曲的最後诗节中段部份“Christus factus est”(基督降生成人)为例,从“Propter quod et Deus exaltavit illum”(因此,上主举扬了祂)的“illum”上出现的一系列climacus下降小音阶开始诵唱〔范唱〕,一般人几乎都可以习惯性地以支持第一个音符开始,很轻易地发出声音。因为,在开始的几个climacus下行小音阶,特别是第一个下行小音阶的初始音符是最高音Sol,如果我支持开始的最高音高,接下来的下行音阶就很方便诵唱。

我可以完整支持而方便地唱这组音群中的mi-re-do,这麽地唱:〔范唱〕。但是,这种习惯性地发出一个主音,然後随着这个主音做装饰音的唱法〔范唱〕,完全违背了葛丽果圣歌的审美观。这种唱法把赋予主要声音相对的强度,导致强拍的声音置於开始时或每一个小节的第一拍上〔范唱〕,而葛利果圣歌中的重拍常都放在具有准备功能的最後一个音符上:〔范唱〕。

这是一个探测对葛丽果圣歌曲目熟悉度的关键点,因为诵唱葛利果圣歌不只是照着乐谱上的音符演唱,而是根据这个与惯用强弱法完全不同的曲目规则诵唱。

另一个论点就是葛丽果圣歌中经常使用的以五个音符组成的结尾装饰音组。在第一阶台经“Universi qui te exspectant, non confundentur, Domine”(普世都在等待祢。上主,没有任何人会失望)的答唱咏结束时,“Domine”(上主)的结尾处,乐谱上记载了以〔范唱〕fa-sol-fa-fa-re这五个音符分成两组的音群:〔范唱〕fa-sol-fa三个音一组,〔范唱〕fa-re两个音一组;第一个fa音上标注了一个加重语气的表情记号〔范唱〕。

音团式的记谱说明了另一件事:这是一个传统葛丽果圣歌常见的记谱方式。这五个音的组合方式并不是3+2的方式,而是以2+3的方式组合。这种分组方式不仅是一个数学游戏,也反映了深刻洞悉音团记号的价值:重音(也就是重拍)并不是在第一个fa上,而是落在第二个音上〔范唱〕。如此一来,在这个重音所在的sol音之後的3个音符的组合就顺理成章了。

你们可能会说,这是小事一件。但是,正是这种细微之处才表徵了一种曲式的深刻本质。如同读一篇外文的文章,我们不只念出每个音节,不能不懂英文却因为能从字面上拼音念出“I go to”而感到自豪。英文不是意大利语,甚至也不是日语或中文,而是英语!所以我不能以我所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去读这个外语的发音。我必须努力尝试具体地理解每种语言的方言,词尾变化,以及细微的差别。

这个规则适用於语言的书写和口头语言以及音乐语言。所以,在fa,sol,fa,fa,re的结尾装饰音群的状况下,我将会尊重葛丽果圣歌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范唱〕。

感谢收听!下周再会!祝大家平安喜乐!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