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0 20:11:32

主日弥撒讲道(乙年常年期第八-三十四主日)


圣神降临节(常年期第八主日)

圣神使地面更新

主内的兄弟姊妹:

今天普世教会庆祝「五旬节」,也就是「第五十天的庆节」。在希伯来文,这节日被称为hag shavu‘ot,中文译为「七七节」(出卅四22),也就是「第七个星期的庆节」,为纪念天主与以色列子民定立的所有盟约。这节日原本是旧约农民为春天收获「初果」的恩惠向天主谢恩的庆节,所以它也被称为「收成节,即在田地播种劳力之后,献初熟之果的庆节」(出廿三16)。在新约时代,基督徒所收获的「初果」已不再是那只能填饱肚子的麦子,而是能真正喂饱心灵的圣神。在这一天,耶稣基督实现了他将派遣圣神给教会的许诺,使我们现在拥有了另一位护慰者(若七39;十四16-17);在这一天,耶稣基督也借着圣神使万物更新,与我们建立新盟约,把我们引入一切真理内生活(若十六13),并促使我们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天主(若四24)。

在耶稣复活后,门徒们同心合意地聚集在屋子内一起专务祈祷、等待五旬节的到来。五旬节日一到,圣神忽然来了,在雷声和暴风中从天上降来,充满了他们所在的全座房屋,充满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一个新创造的描述:他们在圣神内获得了新生,成了全新的受造物;他们立刻打开紧闭的门户,公开地说起全新的语言,是人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因为福音的讯息必须毫无隔阂和毫无畏惧地向所有人宣讲。在这一天之前,圣神只停留在耶稣身上(若一32),现在耶稣将圣神赐给了所有相信他的人,使他们心中「流出活水的江河」(若七38-39),也就是使他们领受圣神的恩惠,能以天主儿女的身份和方式生活。因此,这一天也是教会诞生的日子,因为圣神在这一天召集了众人成为一个教会,一个基督的奥体,并亲自教导和带领教会完成宣讲基督福音的使命。

圣神是建立教会的圣神。然而,每当我们一听到圣神,我们马上就联想到神恩复兴运动或圣神同祷会所说的圣神。这种神恩性的圣神观非常强调圣神给予个人的恩赐,例如:说异语、说先知话、有神视、在圣神内安息、及治愈疾病的神恩,而所引用的圣经据典就是今天取自《宗徒大事录》的读经一和紧接着的伯多禄的宣讲:「天主说,我要将我的神倾注在所有有血肉的人身上,你们的儿子和女儿都要说预言,青年人要见异像,老年人要看梦境」(宗二17)。我们要正视这些圣神的恩赐,同时也要正确地理解这些恩赐的意义。

今天的读经一告诉我们圣神可以赐给我们说多种语言的能力,但说多种语言的重点并非为了在人前炫耀自己的语言才华,而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宣讲福音和作基督真实的见证人。圣神恩赐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使我们能勇敢地为福音作忠实的见证,因为圣神本是受天父和圣子派遣的圣神,圣神的特质就在于受派遣为基督作证。若我们获得圣神的恩赐,我们也该当参与圣神受派遣的使命。圣神同时也会以祂的恩赐帮助我们实现耶稣基督派遣我们去完成的使命:「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若廿21)。另外,圣神的恩赐首先是给予整个信仰团体的恩赐,为的是指引它「明白一切真理」,而非为了个人的好处。因此,只有在信仰团体中我们才能以新和创新的方式认清天主启示的真理;如此,整个的信仰团体就能更有信心地向前迈步,以新和更新的方式活出基督的教导。

若我们仔细分析《宗徒大事录》在圣神降临后的叙述,它们全都是在叙述圣神或基督的门徒如何完成他们受派遣的使命。这使命主要是在于宣讲、庆祝、及培育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对那些尚未是基督信徒的人,他们宣讲基督;对他们自己的信仰团体,他们就庆祝和培育在基督内的信仰。

我们在弥撒中就是在庆祝基督;而在要理班、慕道班、圣经班或其它的信仰课程中,我们就是在培育对基督的信仰。因此,为我们虔诚的天主教友,至少有进堂的天主教友来说,我们确实已经在行使基督托付给我们的使命,而圣神也确实临在于我们中间。一方面,这是我们可以庆幸和感恩的事情;在另一方面,我们仍必须自我反省,我们是否还欠缺向外履行福传的使命呢?圣神降临后,门徒们不再惧怕地躲在屋内把门户都关上,他们充满勇气和信心走到屋外宣讲基督。我们也都是领受了圣神的人,我们不只应该,我们也有能力走到屋外宣讲。

我们所领受的圣神是合一的圣神,我们因此必须保持在圣神内的合一,避免妨碍合一的「仇恨、斗争、嫉妒、忿怒、争吵、不睦、分党、妒恨,以及与这些相类似的事」(读经二:迦五20)。这种合一其实并非只是对我们自己而言,它也必须概括其它所有听到福音宣讲的人,因为耶稣基督自己的意愿是使众人都合而为一:「我不但为他们祈求,而且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求。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祢在我内,我在祢内,为叫世界相信是祢派遣了我」(若十七20-21)。这种概括性的合一,向外就是我们受派遣宣讲基督的真正意义,向内就是我们一起团聚的庆祝,如此别人就能认出我们是基督徒。这同时有着两个面向的合一就是神圣受派遣的使命,也是我们受圣神感动的使命。

圣神的降临使我们都成了新的创造,圣神的降临使我们都能参与天主救恩的工程。让我们以圣咏一起赞颂天主对我们的大恩:「上主我的天主,祢一嘘气万物创成,祢使地面更新复兴。愿上主的光荣永世无穷,愿上主喜乐自己的化工!」(咏一○四30-31)让我们不断地以这篇圣咏赞美天主圣神,也让我们努力使自己成为天主喜乐的化工,成为基督活生生的见证。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天主圣三节(常年期第九主日)

庆祝天主的伟大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的信仰是一件大事(读经一:申四32-34),是天主赐给我们的特别恩宠。这个恩宠不只使我们成为天主特选的民族,更使我们成为天主钟爱的儿女。「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圣父;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我信圣神,主及赋予生命者。」每次我们宣誓我们的信仰,我们都在宣布天主在我们生命中所行的大事,向人见证我们与天主有特殊关系的身份。

教会现在已经处在常年期间,也就是在平常或日常生活的时期,但在平常日子的期间,教会却邀请我们庆祝这伟大而又神圣的天主圣三节。这意味着教会要我们有意识地默想这奥妙的信仰大事,真实地去反省我们在天主前的宠幸,体验天主对我们的大爱,同时也更敏锐地觉察到天主圣三是在我们日常和平凡生活中可以经验到的天主。天主圣三绝对地超越我们,但祂却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在我们的任何生活状况下都不间断地与我们同在。这是伟大的奥迹,这是超凡的信仰,但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很多人都相信天主,但他们只知道天主是神,是超越一切的神,这个神会保佑他们。除此之外,他们对这个神就一无所知了。我们也相信天主,我们也知道天主是超越一切的神,而且天主一直都在保佑着我们。但是,关于这个天主,我们还知道很多祂更真实的面目,因为耶稣基督给了我们完整的启示,告诉了我们一切关于天主的事情(参阅:若十五15)。

耶稣说:「凡由我父听来的一切,我都显示给你们了」(若十五15);「我由祂听来的,我就讲给世界听」(若八26);「你们所听到的话,并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的父的话」(若十四24),而天父的话就是真理:「父啊!祢的话就是真理」。耶稣把所知道关于天主的一切都真实地告诉了我们。他首先告诉我们,天主是一个:「上主我们的天主是一个天主」(谷十二29)。然后,耶稣又告诉我们,他和天主是一个:「我与天父是一个」(若十30),「就如父是生命之源,照样祂也使子成为生命之源」(若五26)。之后,耶稣再告诉我们,他与天父要派遣圣神来引领我们进入真理,因为圣神也要告诉我们祂所认识的天主:「父因我的名要派遣圣神,祂必要教训你们一切」(若十四26);「当那一位真理之神来时,祂要把你们引入一切真理,因为祂不凭自己讲论,只把祂所听到的讲出来」(若十六13)。

天主是一个;但这「一」并非数学上可以进行加法或乘法的数目字「一」。天主是绝对和唯一的「一」,只有天主在,除了天主之外不可能再有另一个天主。今天取自《申命纪》的读经一就很明确地说了:「你该知道,且要牢记在心:天上地下,只有上主是天主,再没有别的神」(申四39)。我们庆祝天主圣三节,我们所庆祝的不是三个天主,我们是在庆祝一个唯一的天主。「圣三」中的「三」是在关系上的「三」。这个关系上的「圣三」是在共融和对话中的「圣三」。天主不只是「话」(希腊文:logos),天主也是「对话」(希腊文:dia-logos)。天主不只以祂的话创造了天地万物、并对我们和万物说话,天主也在自己内对话。在创一26,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在咏一一○1又有记载:「上主对我主起誓说:『祢坐在我右边』」。

圣三在对话中以话语和爱情彼此完全真正地互相交付,使天主成为一个真正关系的共融体。这也意味着,天主的「圣三」是话语和爱情在彼此内互相完全依附的事实,在关系中最真实的存有。父是关系上的父,子也是关系上的子。若没有这层关系,父不能成为父,子也不能成为子;父之所以成为父是因为祂与子的关系,子之所以成为子也是因为祂与父的关系。因此,耶稣就曾对斐理伯说:「斐理伯!这么长久的时候,我和你们在一起,而你还不认识我吗?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把父显示给我们呢?你不信我在父内,父在我内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我自己讲的;而是住在我内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业。你们要相信我:我在父内,父也在我内;若不然,你们至少该因那些事业而相信」 (若十四9-11)。

父与子的关系若是真实的关系就不能是空洞的关系,它必须有真实的效果。圣神就是父与子关系的真实效果:「我信圣神由圣父、圣子所共发。祂和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耶稣基督愿意让我们分享祂与圣父之间的圣神的效果,让「圣神亲自和我们的心神一同作证:我们是天主的子女,」一起向天主呼叫:「阿爸,父啊!」(罗八15-16)。

由于天主是关系上的天主,凭我们与天主的关系,我们能认识天主。耶稣对斐理伯说的话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这点,因为斐理伯与耶稣建立了长久在一起的关系,那么他能认识耶稣,所以也能认识天父,倘若仍然还不能,我们还有圣神的辅助和引领。圣神是「耶稣的神」(宗十六7)、「基督的神」(罗八9)、「耶稣基督的神」(斐一19)。耶稣基督在复活、升天及受到光荣后,要赐给我们「自高天而来的能力、父所恩许的」(路廿四49)圣神(若七39),就是「耶稣基督的神」。这圣神使我们「认识基督和祂复活的德能」(斐三10);这圣神是给予生命的天主圣三之内的圣神。

无论是在关系上的认识天主,或是借着圣神的引领而认识天主,这种对天主的认识不只是理智上的认识,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必须有所作为的认识,有所回应的认识。这就是耶稣所说的「事业」:「住在我内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业;你们该相信那些事业」(若十四10-11)。这些事业是天主的行动,清楚地显示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看见而相信,并因相信而获得救恩。

我们的信仰是一件大事。我们的信仰很伟大,因为它告诉我们天主的伟大。那么,对我们有信仰的人来说,天主到底是多伟大呢?天主伟大到愿意创造我们、使我们存在;伟大到能包容我们一切的过失和软弱、使我们获得救恩;更伟大的是,天主愿意把祂所有一切都给了我们,使我们认识祂对我们完全的爱。天主还有更加伟大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就是这么伟大的天主却愿意在我们日常而又平凡的生活中,常常与我们同在、在任何的状况下都与我们同在,并且同在到底:「我要与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廿八20)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基督圣体圣血节(常年期第十主日)

促成共融的圣事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今天隆重庆祝至圣基督圣体圣血节。基督圣体圣血是天主对我们「痴迷的爱情」,表现出天主要与我们同在的深刻意愿。基督圣体圣血是天主最伟大的恩赐,使我们能藉以转化自己,使我们能肖似基督,活出我们的圣召。

基督圣体圣血节与圣周四主的晚餐是分不开的庆节。每次我们庆祝基督的圣体圣血、参与感恩祭,我们都在纪念基督的死亡,宣布基督的复活。因此,今天弥撒所选读的福音章节就是基督受苦难和死亡前夕的最后晚餐。耶稣基督在这晚餐中把自己整个地给了我们,向我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你们拿去吃罢;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而倾流。」这些话不是寓意或象征性的言语,而是充满意识和实际指向基督在十字上的牺牲和祭献。耶稣基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身体和血,也就是自己整个的生命给了我们,好使我们能够拥有他的生命,并在他的生命中获得丰富的生命。这是真实的给予,不是象征式的给予。寓意或象征在此没有存在的余地。因此,当我们领受了基督的圣体圣血,我们也就成了基督的身体,这身体里流着基督的血。

圣体圣血是共融的圣事,圣体圣血也是促成共融的圣事。在圣体圣血的奥迹内,我们整个教会在共融中参与基督的生命,同时也参与基督的使命。基督和教会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在圣体圣血的圣事中与基督共融,我们也在教会中彼此共融。我们今天隆重庆祝基督圣体圣血节,一方面是庆祝我们在基督内共融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向世界宣认我们彼此共融的信仰,而这信仰是向大众开放的;因此,普世教会在各城镇和乡村也举行圣体游行,邀请众人也与我们一同在基督内共融。

这共融的圣事更是爱德的圣事,是教会生命和使命的泉源和高峰。在这圣事中,基督把天主对每个人无限的爱启示给我们,赐给我们得以参与天主内在生活的恩宠。在这圣事中,基督把我们引入他的生命,叫我们加入他奉献自己的行列。加入基督的行列使我们与基督同化,使我们肖似他,同他一样地向他人开放,成为他人当中的一员。如此,在那些饥渴受饿、赤身露体、患病坐监,受苦的弟兄身上,我们就能认出基督来,并且给予这些有需要的人具体的帮助。在基督内,我们大家可以成为一体,不再分裂;在基督内,人类大家庭也能共融合一。保禄在格前十16-17以他贯常实际派的风格,就如此地要我们注意这至圣共融和爱德的圣事的实际意义,他说:「我们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岂不是共结合于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共结合于基督的身体吗?因为饼只是一个,我们虽多,只是一个身体,因为我们众人都共享这一个饼。」

今天取自《希伯来人书》的读经二则在礼仪的意义上给我们讲解这至圣圣事的奥秘。耶稣基督借着他的苦难和死亡,「借着永生的神,已把自己毫无瑕疵地奉献给天主,」而成了我们的大司祭,「新约的中保。」这层礼仪意义的解释,彰显了主的晚餐与圣体圣事的紧密联系,让我们明白耶稣基督在最后晚餐中的自我给予是大司祭的祭献。他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祭品,又把自己的血作为新而永久的盟约,为赦免大众的罪而倾流(参阅:玛廿六28)。基督以自己的圣体圣血所完成的祭献,永久有效。因此,每次我们举行感恩祭,我们不是重新献祭,而是纪念和参与基督的祭献。

耶稣基督在圣体圣事中仍继续临在于他在世受苦的奥体,陪同处在不同时代的苦难中的教会,因为教会面对外在的迫害和内在的分裂,仍在痛苦中生活。在我们每日所面对的痛苦中,我们也可以参与基督的自我奉献,向天主献上我们自己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和悦乐天主的祭品」(罗十二1),也「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一24)。

这就是我们对基督圣体圣血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一个不容易的信仰、一个严肃而坚强的信仰;但它有着非常真实的意义和具体的效果。我们需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理解它的意义,以最大的诚意活出它的效果。因为,我们怎么能够说我们领受了基督真正的圣体和圣血,也就是基督完全的生命,而我们的生命却丝毫没有相似基督呢?我们怎么可以说我们领受了基督真正的临在,而我们却因为我们的罪过和彼此的分裂似乎离开基督如此遥远呢?然而,我们确实有罪,我们也确实软弱,除非基督赐给我们他慈悲和怜悯的爱,我们真的无法拥有,也无法保持这个信仰。

其实,基督已经用祂慈悲和怜悯的爱,爱了我们。基督慈悲和怜悯的爱绝对不是廉价的恩宠,保禄清楚地说了:「你们原是用高价买来的」(格前六20)。基督从不轻视人类的痛苦,也从不把罪恶当成不足轻重的事情。基督很重视罪恶的伤害和毁灭的力量。基督以他的痛苦转化罪恶的伤害,以他的热爱抵消了罪恶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以信心投靠基督,相信基督的恩宠在我们的软弱中更加容易彰显出来。保禄在此可以作为我们的模范,保禄告诉我们当他在经历极度的困扰和挣扎,犹如「撒殚的使者来拳击」他时(格后十二7),主对他说:「有我的恩宠为你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才全显出来」(格后十二9)。然后,保禄就能坦诚地说:「所以我心甘情愿地夸耀我的软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格后十二9)。如此,当我们越被基督的仁慈碰触,我们就越被基督引进与他的共融之中,与他一起在我们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一24)。

在我们隆重庆祝至圣基督圣体圣血节时,让我们坚信基督也会对我们说:「有我的恩宠为你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才全显出来。」由于基督给予我们的恩宠,我们就能信任基督;因为一切都是恩宠,一切都要依靠基督的恩宠。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专一的心

主内的兄弟姊妹:

普世教会在星期五庆祝耶稣圣心节。为了方便教友的参与和庆祝,有些地方教会也把这庆节挪移到这主日。庆祝耶稣圣心节主要是为了提醒我们大家用我们的心和心神来朝拜天主,从心的层面来认识天主。因为只有用心,人才能认识天主;也只有用心,人才能爱天主和彼此相爱。在圣咏五一12,以色列人祈求说:「天主,求你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天主在耶廿四7就答复说:「我要赋给他们一颗认识我的心,知道只有我是上主;他们要作我的人民,我要作他们的天主,因为他们要全心回头归向我。」「心」不只是情绪的温床,它更是理智、意志、和相爱能力的居所。为以色列子民来说,他们要求天主给他们再造一颗纯洁的心,意味着他们要天主完全更新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以新的眼光待人接物,也就是说,他们愿意天主全权治理他们的生活。他们向天主祈求一颗纯洁的心,好使他们能正确地响应天主的爱,作天主的好子民。

这颗能认识只有上主是唯一的天主的心是专一的心。这样的心也是耶稣要我们向他看齐和学习的心,「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这样你们必要找到你们灵魂的安息,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十一29-30)。专一的心因为没有额外的负担,所以是柔和的、是轻松的、不会沉重。耶稣为我们受苦受罪;可是,因为耶稣的心是专一的,一心只为承行天父的旨意,一切劳苦和肩负罪恶的重担的人,都能在耶稣那里得到安息。
「专一的心」在圣经里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健康、诚恳的心(参阅:编上十二34;咏十二2;弗六5;哥三22),因此也是善心、好心。这样的心可以成为天主的爱的圣像。这样的心其实也是天主在起初原本所赐给我们的心。当我们发现我们的生活有很多重担,常常心烦意乱、心浮气躁、犹豫不定,那就是一个明显的征兆,告诉我们是时候去找回原来属于我们的心、原来天主所赐给我们的心了。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马尔谷福音》第四章耶稣对群众施教时所讲的五个比喻的其中两个:一个是种子自长的比喻,要人收割不劳而获的果实;另一个是芥子的比喻,要人享受芥子树的荫凉。这两个比喻的对象都是人,但比喻的中心却是天主。天主使一切成长、茁壮、和结果;但人则必须守住一块心田,接受天主奥妙的转化作为,信赖天主的恩惠和照顾。

若我们注意《马尔谷福音》的编排,门徒们从一开始(谷一14)就马不停蹄地跟随耶稣在加里肋亚到处宣讲和施教,只有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可以稍微坐下(谷四1),专心聆听耶稣的话,好使耶稣的话能进入他们心中。这主日福音中两个短短的比喻,对我们这一方面来说,所强调的就是我们在聆听圣言时该有的心境。好的心田是慷慨接纳圣言的心田,它专心聆听圣言,使圣言能在心中发芽成长,结出多倍的果实。耶稣在讲比喻时不断地重复:「你们听!」(谷四3);「有耳听的,听罢!」(谷四9,23);「要留心你们所听的」(谷四24)。「听」不只是聆听,而是留神留心地聆听,它包括服从和实行,把所听到的积极地付之于行动,使所听到的「话」能成为「树」,而且是有用和结实累累的树。

从天主方面来说,这比喻所表达的是天主对圣言种子的信任。祂知道圣言这种子是肯定能长出百倍果实的好种子(谷四8,20)。因此,天主把实际上能否结出果实的责任归咎于田地,好地就会结好果实,石头地就不结果实(谷四15-19)。天主将在适当的时候处置这些田地。因此,这比喻同时也在呼吁人要警醒,含蓄地警告人必须负起责任。虽然天主要人负起责任,但天主仍在近处与人同在,祂确保种子在好地里,也就是「那些以善良和诚实的心倾听的人,他们把这话保存起来,以坚忍结出果实」(路八15)。

天主的国就「好像一粒芥子,种在地里的时候,比地上的一切种子都小;当下种之后,生长起来,却比一切蔬菜都大;长出大枝子,以致天上的飞鸟能栖息在它的荫下」(谷四31-32)。这是教会历程的叙述:由原本的几个门徒到世界万民;由原本胆小的西满到宗徒之首的伯多禄;由原本迫害教会的扫禄到为教会殉道的保禄;由原本被赶出会堂的耶路撒冷教会到拥有自己的圣堂的普世教会。然而,教会的历程和福音的传布并非总是一个顺利顺畅的行程。教会仍常常需要面对无数的挑战和严重的危机。外教人迷信的生活习惯会重新进入教会内,曾经有坚强信仰的人会失去信仰,基督信徒会再度惧怕地退缩自闭起来。因此,我们要接纳耶稣鼓励的安慰,我们也要留心耶稣的警告,用心领会耶稣的比喻。耶稣的比喻不只要我们用理智去理解,更要我们用心,而且是「赤子之心」去意会(路十21)。其实,要真正领悟和意会耶稣的比喻,我们还需要一颗祈祷和愿意受教之心,因为在祈祷和谦卑的心态下,圣神会亲自给我们解释耶稣真理的教导。

当教会经受考验时,当我们看到福音的传布是如此的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时,我们不要灰心丧志,却要保持信心和希望。我们必须拥有像农夫般的耐性,相信天主必会使圣言的种子成长;天主有祂自己的时间和计划,超越我们的视野和理解的能力。然而,我们必须准备好我们的心田,爽快地纳接天主圣言的种子,努力在教会中保住我们的信德,「因为我们现在只凭信德活着,还看不清楚」(读经二:格后五7)。虽然我们还看不清楚,但我们仍然相信天主掌管一切,祂「把高树砍倒,使小树长高,使绿树枯萎,使枯木茂盛」(读经一:则十七24)。愿天主永受赞美。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圣若翰洗者诞辰(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基督的前驱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喜乐欢庆若翰洗者的诞辰,不只是为了要与若翰的母亲依撒伯尔和父亲匝加利亚同乐,更是为了感激若翰使我们对天主的宠爱更有意识。若翰从在母胎起就充满圣神(路一15),他对天主恩宠的临在特别敏锐,能够在我们看不见恩宠的地方看见恩宠,能够在我们远离恩宠的时候给我们适时的警告。他不只是天主的先知,天主的代言人,赋有「厄里亚先知的精神和能力」;他更是天主的前驱,天主的先行者,「走在主的前面,使为父的心转向儿子,使悖逆者转向义人的心意,并为上主准备一个善良的子民」(路一17)。因此,耶稣不只公认若翰是一位先知,更指明说「他比先知还大」(玛十一9),因为关于他,经上已有记载:「看,我派我的使者在祢面前,他要在祢前面预备祢的道路。」(玛十一10)

若翰的父母亲坚持要给他取名叫若翰,虽然他们「亲族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路一61),但他们的亲族早已看清这名字的意义是「上主大施仁慈」(路一58),而这就是若翰的名字原本的字义。在希伯来文,若翰(Yohanan),意即「天主恩慈」。看到天主在若翰身上大施仁慈,上主的手与他同在,人们随在心中发出询问:「这孩子将成为什么人物呢?」(路一66)今天弥撒中的三篇读经其实就是在解答人们心中的这一个询问。

虽然我们不能单从一个人的名字的字义来断定他的为人,但若翰的名字是天主给他取的,天主愿意以这个名字来标示他将负起的使命。他的父亲匝加利亚因着圣神的光照,看出了天主对若翰的生命计划,随对若翰说:「小孩,你要称为至高者的先知,因你要走在上主前面,为祂预备道路,为使祂的百姓认识救恩。这是出于我们天主的慈怀,使旭日由高天向我们照耀,为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并引我们的脚步,走向和平的道路」(路一76-79)。若翰长大后,果然成了上主的先知和前驱,宣讲悔改的洗礼,预备上主的道路,使众人都认识天主的救恩,耶稣基督(参阅:路三1-18)。

关于若翰年长前的陶冶和培育,《路加福音》只用了一句话的概述,说:「这小孩渐渐长大,心神坚强」(路一80)。这句话含括了若翰的整个成长过程。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都是子承父职,若翰的父亲是一位司祭,若翰理所当然地也接受了司祭的培育,而且是很完整、正统、优良的培育,所以他不但能在体格上长大,在心智和灵修方面都能建全地发展。这种全面的成长使若翰成为勇敢的人,他不畏惧任何人。体格健壮在一个人的勇气上占有很重要的份量,在体格虚弱、不曾有过健康身体的人身上,勇气是出不来的;而没有心智和灵修的成长,勇气也并非是勇气,它只是愚勇,不足为道,更担当不起大任。

若我们稍微把若翰与耶稣的生平和使命互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若翰如何作耶稣的前驱。若翰的名字是「天主恩慈」,耶稣的名字是「天主救恩」;若翰「渐渐长大,心神坚强」(路一80),耶稣也「渐渐长大而强壮,充满智慧」(路二40);若翰开始宣讲时说:「你们悔改罢!因为天国临近了!」 (玛三2),耶稣开始宣讲时也说:「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罢!」(谷一15);若翰给人施洗(若三23),耶稣也给人施洗(若三22);若翰勇敢地指责黑落德所作的一切恶事,称他为「毒蛇的种类」(路三7,19),耶稣也同样勇敢地在黑落德的淫威下继续宣讲、驱魔治病,并称他为「这个狐狸」(路十三34)。若翰和耶稣在众人前都是享有权威的导师,深受人尊敬。

到此为止,若翰和耶稣所做的都是平行,甚至是相似的事迹,而且耶稣似乎只是延续若翰所开始的使命。使命是一样的,他们都在承行天主的旨意,服从天主的派遣,活出自己的圣召;但他们在身份上却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关于耶稣,若翰说:「我固然以水洗你们,但是比我强的一位要来,就是解祂的鞋带,我也不配。祂要以圣神和火洗你们」(路三16)。关于若翰,耶稣说:「在妇女所生者中,没有兴起一位比洗者若翰更大的」(玛十一11),「他就是那位要来的厄里亚」(玛十一14)。若翰关于自己,说:「我不是默西亚,我只是被派遣作祂的前驱;祂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若三28,30)。耶稣关于自己,说:「我是默西亚,那应受赞颂者的儿子,并且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边,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谷十四61-62)。
回到人们心中的询问,若翰到底成了什么人物呢?若翰一生的使命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很大的成就,他为宣讲天国付出了生命,无辜地死在黑落德的监狱中,死后也没有成宗立派。但是,若翰的一生却让我们很清楚地看见,真正的成就并非个人的光荣,或者世人眼中的功成名就;真正的成就是彰显基督的光荣,然后分享基督的光荣。个人的光荣和成就犹如过眼烟云,基督的光荣才是永恒的。主日常是庆祝基督复活的日子,但若翰的诞辰也可以在主日庆祝,这就肯定了若翰的成就,并且是不可磨灭的伟大成就。

今天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读经一也很清楚地说明了,看似白白勤劳、枉费气力的使命,只要是服从天主的旨意,做天主的仆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在上主眼中是光荣的,天主是我的力量」(依四九5)。天主是英勇的天主,天主是自由的天主,天主是生活的天主;做天主的仆人就是成为英勇、自由、和生活的人。若翰的一生忠实地给我们见证了这一个光荣的真理,现在他永远生活在基督的光荣当中。让我们效法若翰,努力作天主的仆人,一生为基督的光荣而生,为基督的光荣而死。彰显基督的光荣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成就。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人因信德而生活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大家都熟悉莎士比亚闻名的问句:「是活,还是不活了?该选择存在,还是选择消失?」面对必须作出根本抉择的时刻,我们是否要选择生活,选择投身于生活的命运,选择面对生命的挑战呢?在圣经中,梅瑟在申卅19早已经向我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今天指着天地向你们作证:我已将生命与死亡,祝福与诅咒,都摆在你面前;你要选择生命,为叫你和你的后裔得以生存」;《德训篇》第十五章18节也说:「生死善恶,都摆在人面前;人愿意那样,就赐给他那样。」

这个生死存亡的问题,是人的根本问题和基本抉择。我们给自己的答复和选择,可以说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这是人的问题,但这不是天主的问题;因为天主只选择生命,天主就是生命,一如我们在今天取自《智慧篇》的读经一所听到的:「天主并未造死亡,也不乐意生灵灭亡。他造了万物,为叫它们生存」(智一13)。中华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也有类似的领悟:「天有生生之德」、「天无绝人之路」。天主创造万物,原是要它们生存;天主更以自己本性的肖像,也就是生命的肖像,造了不死不灭的人。死亡在地上并没有权势和力量;「因为正义永存不灭」(读经一:智一15)。

我们原属于生命,我们在本质上是趋向生命的。死亡与我们互不兼容;死亡导致我们与自己疏远,死亡使我们产生极大的困扰。天主使我们都渴求永恒的生命;我们也都想要生活到永远。然而,我们却都知道我们必会死。观察我们的周遭,我们看到的都是脆弱的生命和危机四伏的生活环境。我们有时就会产生某种悲观的感慨:「人算得什么?」(约七17);「人生实如泡影」(咏卅九7);「一切都是空虚」(训二17)。因此,生死存亡也就成了我们的问题:「是活,还是不活了?该选择存在,还是选择消失?」

不过,死亡只是生命的异常现象,天主确实不造死亡。有时,将我们与自己疏远的死亡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这时,我们就要真诚地悔改,并且回归到我们原有的生命。有时,将我们与自己疏远的死亡并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而是外在的因素加诸到我们身上的。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必须知道并且相信:当我们跌落到谷底、诸事不顺时,天主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祂的计划:「是和平而不是灾祸的计划,令你们有前途,有希望」(耶廿九11)。保禄在痛苦中亲身体验了这真理:「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祂的人,就是那些按祂的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八28)。我们虽然受了苦;「其实,却充满着永生的希望,…要蒙受绝大的恩惠」(智三4,5)。

这就是今天的福音要给我们传达的讯息。今天取自《马尔谷福音》的章节,在同一个事件上给我们叙述了两个奇迹。这一个事件在最危急的状况中,在性命交关的时刻展开:雅依洛的女儿及那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的性命。在这一个性命交关的事件中两个奇迹因信德而发生了:是雅依洛及那妇人的信德。在他们尝试了所有其它的办法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那妇人现在不只病势加重,且又身无分文;而雅依洛的女儿甚至连医治的可能也失去了,因为她已经死了。这时,他们只能依靠信德,也只有信德才靠得住。「信德使人成义;义人因信德而生活」(迦三8,11)。他们的信德使他们看见天主的忠信,并因天主的忠信重新获得生命。

信德在此给我们展示它有赋予生命的能力。信德之所以有赋予生命的能力,是因为忠信本身就是生命。这一个概念稍微有点哲学及神学的意味,但是我们有必要去理解它。忠信的希伯来文是emet,它的意思就是真理,它与amen(阿们)有同样的字根。真理的希腊文是aletheia,它的字根意思是启示,即将事实真象展露出来。当我们说到忠信时,我们说的是天主的忠信。天主忠实地将祂自己启示给我们:天主就是存有,天主就是生命,天主就是真。因此,忠信就是忠实于真理。当我们对天主保有信德时,我们其实是把我们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生命置于天主的忠信之内。因为天主是生活的天主,所以我们也要因天主而生活!

耶稣基督之所以能够行这两个奇迹也是由于天主的忠信。因此,耶稣可以对那妇人说:「女儿,妳的信德救了妳」;耶稣又对会堂长雅依洛说:「不要怕,只要信!」这是新生命和复活的奇迹,给我们展示天主对人的生命计划。若人对天主的忠信有信心,人便可以对生命有信心。我们的信德在天主的忠信中,肯定会结出百倍的果实。借着信德,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奇迹中认出耶稣的真实身份;他就是天主忠信的启示,因此也是救恩的启示。若我们要获享耶稣的救恩,信德是不可或缺的。若我们缺乏信德,耶稣即使愿意也无法发挥他救恩的力量。关于这最后一点,下个主日的福音会有更详细的叙述。
今天取自《格林多后书》的读经二,则从互相分享的层面,给我们讲述信德的恩惠。信德的生命需要在爱心的善工中才能成长,若没有爱心和善工,信德显示不出它的富足:多得的,反而会有所欠缺。《雅各布伯书》也说:只有在善行中,信德才能产生效益;信德必须有善行的验证(参阅:雅二16-18)。天主恩赐我们信德的富裕,要我们在爱心的分享中结出生命的果实,这样「多得的,没有剩余;少得的,也不缺乏」(读经二:格后八15);这样,天主恩施在每人身上的恩宠必要格外丰厚。

每当面对必须作出生死抉择的时刻,必须回答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是活,还是不活了?」、或者当我们跌落到谷底、诸事不顺时,让我们提醒自己,天主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祂的计划。那是生活的计划,不是毁灭的计划。因此,我们要选择生活,我们要对天主保有信德,我们也要彼此分享信德的恩惠。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信德生命的恩惠

主内的兄弟姊妹:

天主拯救人的意愿,远远超过人愿意接受拯救的程度。天主对人说话总是为了人的好处,而不只是为了让人感到舒适。因此,天主的先知不只向人宣讲和平与福乐的讯息,他也宣讲战争与灾祸的警告。天主在派遣耶肋米亚先知时,就对他说了:「看,我将我的话放在你口中;看,我今天委派你对万民和列国,执行拔除、破坏、毁灭、推翻、建设和栽培的任务」(耶一9)。天主为了拯救人,有话必说,并不在乎人愿意或不愿意听,喜欢或不喜欢听。在祂派遣厄则克耳先知到以色列人民那里时,天主也明确地宣布说:「他们原来就是叛逆的家族,无论他们听或不听,他们终究要承认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先知」(读经一:则二5)。请注意这宣布的严重性,天主在先知的代表下临在于人民中间,并不在乎人民是否接受祂或拒绝祂。无论人民接受或拒绝,承认或否认,天主仍然是天主,天主的先知也仍然是天主的先知。但是,对于叛逆的人民、对抗天主的人们,天主要厄则克耳先知宣布的话也包括:「哀伤、悲叹和灾祸」(则二10)。

这宣布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忽视天主的临在,天主仍然与我们同在;即使我们不接受天主的警告,天主的警告仍然有效。天主说的话必定要有所作为:「从我口中发出的言语,不能空空地回到我这里来;反之,它必实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依五五11)。天主对相信祂的人说话,天主也对反抗祂的人说话;天主「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五45);因为天主愿意赐给每一个人机会,愿意人人都看到祂的救恩。可是,救恩并非一种逼迫,而是一份礼物;我们必须自由地接受,它才能成为令我们欣喜的礼物。当我们拒绝天主和祂的先知时,我们不但无法享受天主向我们展示的恩惠和宠爱,我们也必须自己负起失去天主恩宠的后果。

耶稣自己家乡的人就是这般拒绝耶稣,天主恩宠的化身,甚至对他起反感。在今天《马尔谷福音》的章节中,耶稣来到了他的家乡,他成长的地方,纳匝肋。他给他们说了许多天主恩宠的好话,并以治愈病人向他们显示天主的仁慈。但是,由于耶稣曾在他们的村庄里长大,他们以为他们识透了耶稣,认识他的家人,知道他的身世,所以不管耶稣在他们中间讲了什么好话或行了什么善工奇事,他们对耶稣的成见使他们始终拒绝相信耶稣就是天主的先知。每当人们因缺乏信德而把自己封闭在天主的恩宠之外,他们就会变得心胸狭窄、目光如豆。他们总是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天主的恩宠在耶稣身上施展的大能。耶稣长大了,而他们却没有长大。耶稣因他们的缺乏信德感到诧异,就不在那里行什么神迹了。

让我们再次对信德或缺乏信德的意义稍微理解一下。信德与相信紧紧相连。在依七9,我们听到依撒意亚先知对我们说:「假使你们不肯相信,你们必然不能存立。」这句话按照希伯来原文直接的翻译是:「假使你们不在信德中站稳,你们就不能站立。」依撒意亚先知当时是在预言以色列的毁灭,警告以色列子民,若他们对天主缺乏信德,他们的国家将会被灭亡。《七十贤士译本》希腊文圣经把同样的这句话译成:「假如你们不相信,你们就不能理解。」希伯来文原文及希腊文译文的圣经都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信德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依靠信德才能生活;我们必须依靠信德才能理解。没有信德,我们无法看见天主的救恩,无法理解天主的恩宠;没有信德,我们甚至不能生活!

耶稣对人们的缺乏信德感到诧异;至于被人拒绝,被人诬告,被自己的门徒出卖和否认,甚至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却不曾感到诧异。在福音的记述中,只有两次提到耶稣感到诧异。这两次都与信德或缺乏信德有关。第一次是在他自己的家乡纳匝肋,因为那里的人缺乏信德(今天的福音)。第二次是在葛法翁,有一位百夫长来到耶稣跟前,请求耶稣去治好他瘫痪的仆人。耶稣对他说:「我去治好他。」 但是,那位百夫长立刻答说:「主!我不堪当祢到舍下来,祢只要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会痊愈。」耶稣听了,非常诧异,就治好那仆人,并对跟随的人说,他在以色列从未遇见过这样大的信德(玛八5-13)。
犹太的纳匝肋是有正统信仰的地方,但他们的信仰却不是活的信仰,不是有救恩的信仰。他们只满足于自己所谓的信仰的正确性,而忽视了信仰的生命力。他们的心灵并没有向恩宠开放。至于那位百夫长,我们并不清楚他到底相信什么,他也不太认识我们所认识的耶稣。然而,他却向耶稣敞开心门,他意识到耶稣是一位救主,耶稣是上主。耶稣看的是我们的心灵。那么,耶稣会对我们的信德,还是缺乏信德感到诧异吗?这是耶稣自己也问过的问题:「人子来临时,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吗?」(路十八8)

耶稣在他家乡对人们的缺乏信德感到诧异,在那里不能再行什么神迹。耶稣不是对他们气愤,而是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他们错失了理解天主仁慈,并在天主恩惠中生活的机会。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享受天主的丰富且充满恩宠的临在,信德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别再过个没有信德的生活,因为没有信德的生活,就是没有天主恩慈和宠爱的生活。这种生活不但令人感到惋惜,而且也是非常可怜的生活!

我们借着信德与天主建立关系,我们因信德而在天主的恩宠中生活。依靠信德,我们可以真正地认识耶稣,并享受天主慷慨的恩惠。信德使我们刚强;如此,我们就可以同圣保禄一起说:「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读经二:格后十二10)。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活出宣讲福音的传统

主内的兄弟姊妹:

这主日礼仪的中心讯息延续上个主日的宣讲。上个主日,我们讲了天主为了拯救我们而对我们说话,祂有话必说,并不在乎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听、接受还是拒绝祂的话,或者是否对祂有信德。无论我们的态度如何,天主的话必要实现。有信德的人会看见天主的救恩;缺乏信德的人却要承受「哀伤、悲叹和灾祸」(则二10)的后果。这个主日从宣讲者的角度,再次表明天主热切拯救人的意愿。由于天主有话要说,所以祂派遣祂的先知传达祂的话。如此,无论先知愿意还是不愿意宣讲,无论先知是否作好准备,也无论先知会面对多少的抗拒,遭受多少的排斥,甚至艰苦的迫害,他们都必须宣讲天主的话。

先知的圣召是来自天主的。天主主动地、自发地拣选、召叫和派遣先知。天主依照祂自己的准则和意愿,任意地选择祂所要用的人。天主执意要把祂的意愿加诸在祂所拣选的先知身上,并授权给他,赐给他神能,强制地去执行委托给他的使命。先知在自己的圣召经验中就领受了天主的启示;天主在召叫先知时,同时也向先知启示祂自己。先知所领受的启示不只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要求他服从和敬畏的事实。这启示通常都是在天主命令先知去执行某个使命下结束。因此,当先知向人民说话时,他不只用直述式的语气,他也用命令式的语气,就像先知自己是被天主命令和催促去宣讲他所听到的一样。

今天取自《亚毛斯先知书》的读经一叙述亚毛斯先知宣讲时所受到的排斥。他的宣讲引起当地人的公愤,被他们驱逐出境,因为他揭露他们不公义和道德败坏的行为如何亵渎了天主的圣名,并向他们宣讲天主惩罚以色列国的预言:以色列「再三再四犯罪,他们为了银钱出卖义人;为一双鞋,出卖无辜的人。他们把穷人的头踏在尘土里,侵夺卑微人的权利;儿子与父亲走近同一少女」(亚二6-7)。因此,天主必要使他们灭国及遭受充军之苦。

在亚毛斯先知的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760-750年,以色列国已经有了专职的先知团体,就如专职的司祭团体一样。亚毛斯不是这些专职性先知团体的成员。在他被召叫为先知之前,他只是一个简朴的放羊兼修剪野无花果的人,他自己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弟子」(亚七14)。但是,既然上主拣选了他做先知,他就不得不说天主命令他说的先知话:「的确,吾主上主若不先将自己的计划启示给自己的先知,什么也不作。狮子咆哮了,谁不害怕?吾主上主发了言,谁能不传祂的话?」(亚三7-8)耶稣的宗徒们也带着同样的意识宣讲福音。当被人认为是「没读过书的平常人」(宗四13)的伯多禄和若望宣讲耶稣基督时,圣殿的权威人士恐吓他们,叫他们不可再因耶稣的名字向任何人发言,他们的回答与亚毛斯先知一样:「听从你们而不听从天主,在天主前是否合理,你们评断罢!因为我们不得不说我们所见所闻的事」(宗四19-20)。

天主召叫先知时的自我启示一般是通过两个型态:看见、或听见。虽然这两个型态都有个「见」字,但这「见」字所指的是一种「心的领悟」。做为一个上主真正的先知,亚毛斯看见天主的异象也听见天主的声音。他说:「吾主上主叫我看见这事:看,吾主上主召来惩罚的火,烧毁了广大的深渊,又烧毁了上主的基业。」虽然他受到以色列人民强烈的反对和抗拒,他还是为人民恳求天主说:「吾主上主!求祢罢休!雅各布伯还怎能存在?他已这样弱小!」天主最后也应允了他的恳求,答说:「这事也不会发生」(参阅:亚七1-6)。

在今天《马尔谷福音》的章节中,耶稣拣选了十二门徒,赐给他们神能,派遣他们出外宣讲。耶稣向门徒们谈及他们可能遭受的失败,不受人欢迎。耶稣叫他们在实际地碰到这些困难时,不要放弃,但要保持重新开始、重新寻求新机会的心志。我们可以改述耶稣的话说:「别让失败使你们气馁,卸下你们脚上昨日失败的尘埃,重新起步吧!」(参阅:谷六11)。这确实是鼓励和安慰的话语。因为,若不把昨日失败的尘埃卸下,它就越集越厚,也越沉重,终究会把我们压倒;而后果就是沮丧和失望。那时,我们就会放弃,而不走到新的村庄,无法开拓新的工程计划。

耶稣的话是属心的话,我们需要靠心和用心看才能明白。用我们的肉眼看我们受天主召叫的使命,成功会使我们骄傲,失败会使我们颓丧;但若用相信天主的心看,我们会看见天主始终如一的忠实与美好。对那两个垂头丧气的厄玛乌门徒,耶稣也说了:「唉!无知的人哪!为信先知们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竟是这般迟钝!」(路廿四25)即使在我们看来是失败的使命,但天主有祂自己测量的尺度;天主在我们的失败中仍能彰显「祂恩宠的光荣」(读经二:弗一6),并完成「祂旨意的奥秘、祂在爱子内所定的计划,使天上和地上的万有,重归于基督」(弗一9,10)。

耶稣要我们不断地走到新的村庄,开拓新的工程;但耶稣并非要我们盲目地加入目前流行的革新行列。革新是目前时尚的潮流,从一个革新到另一个革新,无穷无尽的革新,认定新就是好。耶稣要我们走到新的村庄,开拓新的工程;耶稣要我们认定的,是天主始终如一的忠实。因为天主的忠实,所以我们可以重新起步。天主在我们成功时与我们同在,天主更在我们失败时与我们同在,因为天主是对我们忠实到底的天主。在我们的宣讲中,我们不只是以言语,更要以实际行动宣讲天主的忠实,以爱德、服务和献身精神传达天主的仁慈。我们不但不要让昨日的失败把我们压倒,我们也别让世俗财物的累赘拖慢我们的脚步。宣讲福音所要求的是对天主的忠实全心信赖,而不是依靠世界财物的支撑,「因为工人自当有他的工资」(路十7),也就是说,天主自会照顾。

我们这些常常赞颂和庆祝天主忠实的慈爱和普世救恩的基督徒,不能只是自己组成一个封闭的教会团体。我们的信仰要求我们向普世宣讲天主救恩的喜讯。我们都肩负着先知和宗徒的使命;因此,我们也不得不向外宣讲基督的福音,就如圣保禄所说的:「我若传福音,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因为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九16)。先知和宗徒们无论遭受了何种形式的排斥和抗拒、被驱逐出境、恐吓和迫害,甚至要殉道,他们都坚毅不挠,给我们留下了信仰的见证。我们同样也必须在见证信仰和宣讲福音的传统中活出我门的信仰。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基督是我们的正义

主内的兄弟姊妹:

宣讲福音是教会的本质、教会固有的传统。这传统开始于耶稣自己的宣讲和耶稣派遣宗徒们出外的宣讲。藉由这双重的宣讲,「耶稣的名声随传扬开来」(谷六14)。今天取自《马尔谷福音》的章节所叙述的就是福音宣讲的成果。宗徒们回到耶稣身边,而且还吸引了大伙群众与他们同来。这些人一听到福音的喜讯,就穷追不舍,以致耶稣和宗徒们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了,连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下也不行了。这个耶稣名声远扬、宗徒们意气风发的时刻,是让我们认识耶稣的最佳时刻。圣史马尔谷也趁这个时机,为了使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耶稣,向我们表明了耶稣的性格情操。

圣史马尔谷最先表明的是耶稣对宗徒们体贴入微的关怀,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儿!」(谷六31)。一方面,这句话让我们看出耶稣爱护自己的门徒比关心自己还多。先前耶稣自己就曾因为群众的蜂拥而来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家人看到他奋不顾身,「疯了」似地为使命奔波,便出来要抓他回去(谷三20-21);他的母亲甚至也亲自前来劝他回去,但是耶稣仍以「奉行天主的旨意」为先,拒绝休息(谷三32)。另一方面,「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儿!」这句话还包含了两个很重要的事实:其一是「私下」,耶稣愿意私下与门徒们在一起,「私下地教导自己的门徒」(谷四34);其二是「到荒野的地方去」,耶稣常常在经过一天繁忙的工作后独自「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谷一35),他现在也邀请门徒们与他一同祈祷。耶稣称这种到荒野的地方祈祷为「休息一下」。这是一种参与天主的休息,与天主一起休息,用《希伯来人书》的话说,就是「进入天主恩许的安息」:「的确,谁进入了天主的安息,他也就停止自已的工作而安息,正如天主停止自已的工作而安息一样。所以我们要努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照样因背信而跌倒」(希四10-11)。这种「恩许的安息」是天主的恩赐,特别赏给忠信于天主的仆人。就如天主「看了祂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之后,进入祂的安息(创一31);同样,耶稣也看了门徒们努力宣讲福音,认为他们做得样样都很好,而邀请他们去「休息一下」。

然而,就在耶稣和门徒们正要去「休息一下」的路程中,圣史马尔谷立刻又戱剧性地开始叙述另一个事件:群众在他们还没抵达要去休息的地方之前就已经在那里等候着他们。借着这个事件,圣史马尔谷为了要让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耶稣,而记述说:「耶稣一下船,看见一大伙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遂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谷六34)。这句话开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认识耶稣是怜悯人的耶稣和好牧人耶稣。

耶稣的怜悯不是持着优越感待人的同情,或者是贬低别人的同情。耶稣的怜悯是一种很深邃的情感,一种极其慈爱和乐善好施的态度。耶稣对人的怜悯使他愿意毫无保留地为受苦者献身服务,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给予他人。这是一种天主的怜悯,一如耶稣在比喻中所说的那主人对待欠他一万个『塔冷通』的仆人的怜悯(玛十八27),也如那荡子的父亲对待荡子的怜悯那样(路十五20)。耶稣的怜悯之心催促他使耶里哥的瞎子复明(玛廿34),治好癞病人(谷一41),治好附魔的儿童(谷九22),复活纳因城寡妇的独生子(路七13),给饥饿者食物吃(谷八2)。在今天《马尔谷福音》的叙述中,耶稣的怜悯则促使他「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谷六34)。

耶稣因怜悯群众而开口教导他们使他成了群众的牧人。作为群众的牧人,耶稣就满全了天主在读经一中要兴起一位牧人牧放祂子民的许诺。在今天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的读经一中,天主指责那些之前牧放祂子民的以色列君王,说他们不但没有好好照顾羊群,反而驱散赶走了它们,所以天主将亲自把羊群集合起来,且要兴起牧人来牧放它们,使它们再也不会失掉一个,更使众人都在这牧人身上认出「上主是我们的正义」(耶廿三6)。

在今天取自《厄弗所人书》的读经二中,保禄首先明认耶稣基督就是「上主,我们的正义」,然后他解释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正义的原因。因为「我们现今在耶稣基督内已经可以亲近天主了;因为基督是我们的和平,基督以十字架消除了仇恨,使我们能与天主和好」(弗二13-16)。因此,耶稣基督给我们传报的「和平的福音」(弗二17),从基督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是人「生命的食粮」(若六35)、「脚前的灵灯、路上的光明」(咏一一九105),引领「我们在圣神内进到天父面前」(弗二18)。这就是「正义」真正的意思,其中也包含永恒生命的意义。

耶稣说:「我给你们所讲论的话,就是神,就是生命」(若六63)。天主一直以来都以圣言牧养祂的子民:在旧约时期,祂领导他们度过充军时所遭遇到的种种危险困境,使他们「走过阴森的幽谷、走近幽静的水旁、住在上主的殿里,直至悠远的时日」(咏廿三1-6);在新约时期,祂则在教会中召集众人,围绕着感恩圣祭的餐桌,真实地享受天主圣言和天上神粮的滋养,一同与基督完全的共融,成为天主的子女。耶稣基督教训我们、对我们说话原是为叫我们生活,让我们同伯多禄一起满怀信德地回答耶稣说:「主!惟祢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知道祢是天主的圣者」(若六68-69)。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天主富饶的恩赐

主内的兄弟姊妹:

常年期乙年主日的福音原则上是选读《马尔谷福音》,但是从这个主日开始,教会连续五个星期邀请我们一起聆听《若望福音》第六章,目的是要我们明认耶稣是「天主圣父所印证的圣者」(若六27,69),并且怀着信德投奔他、跟随他,永不离开他。在上个主日的弥撒讲道中,我已预先提到了这个信仰的重点。在这连续的五个主日,让我们就按照教会给我们设定的读经场景,也就是在读经一、读经二和福音相互交织的脉络下,逐步地加深认识和相信耶稣。

这主日取自《若望福音》的章节叙述耶稣行增饼的奇迹,若我们继续往下诵读上主日《马尔谷福音》的章节,我们也会看到耶稣增饼奇迹的叙述。虽然是同样的一个增饼奇迹,圣史马尔谷和圣史若望却把这同一个奇迹的叙述置于不同的场合。《马尔谷福音》在介绍给我们认识了耶稣是怜悯人的耶稣和好牧人耶稣后,说明耶稣现在以物质的食粮喂养他的羊群,以具体行动满全了天主要兴起一位牧人牧放祂子民的许诺,向我们肯定「上主是我们的正义」(上主日读经一:耶廿三6)。《若望福音》则是在犹太人不信耶稣,甚至想要杀害他的场景下(若五18),叙述了耶稣行这增饼的奇迹。因此,《若望福音》所要介绍给我们认识的耶稣,不再只是在于好牧人耶稣的层面,而是要我们更深入地承认和接受耶稣确实就是「天主的圣者」(若六69)、「那要来到世界上的先知」(若六14)。圣史若望在此要强调的是信德,而且是坚定的信德;因为只有这样的信德才能承受得住「耶稣生硬的话」(若六60),也只有借着这样的信德才能相信耶稣所说的话「就是神,就是生命」(若六63),并因信从耶稣而获得永生。耶稣自己说了:「这是我父的旨意:凡信从子的,必获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若六40)。

这主日取自《列王纪下》的读经一以厄里叟先知的增饼奇迹为导引,帮助我们去体验耶稣更大的增饼奇迹的真实意义。厄里叟先知增饼奇迹的缘起很简单,因为「基贝加耳那地方正遭受饥荒」(列下四38),有人给了他初熟大麦作的二十个饼和一些新麦穗,他就吩咐仆人把饼分给为数一百人的众先知的弟子吃。他们都吃了,并且还有剩余。

这一个增饼奇迹有好几层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增饼的目的是为了与众人分享,而不是独享。因此,它有建立团体,关怀穷困及有需要的人的具体意义。增饼同时也表达出天主对人完全的慷慨恩赐。在圣经的传统中,天主给人麦面饼吃是为叫人吃了能增强心神(咏一○四15),麦面饼又是聪明和智慧的象征,叫人吃了能「得以生存,并在明智的道路上迈进」(箴九5)。麦面饼同时更呈现出人的工作的高贵,因为它是「大地和人类劳苦的果实」;这最后一点与礼仪的庆祝有密切的联系。

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中所行的增饼奇迹比厄里叟先知所行的大了很多倍。这倍数的大并不在于人数的多,一百人对五千人,而是在于恩宠的效益。耶稣所行的奇迹使人认出他「确实是那要来到世界上的先知」(若六14)。这句话表达了天主在耶稣身上所赐给人的恩赐是天主之前向人预许的恩宠,应验天主之前对梅瑟说过的话:「我要由他们的兄弟中,给他们兴起一位像你一样的先知,我要将我的话放在他口中,他要向他们讲述我所吩咐他的一切」(申十八18)。

天主之前主动向人许诺,现在天主也主动为人实现了祂的许诺。在耶稣身上,天主给人的食粮不只是那种增强心神、聪明和智慧的食粮,而是生命的食粮,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若六35);凡信从子的,必获得永生(若六40)」。这种恩宠的赐予,说明天人之间已经成就了和平与生命的美好境界。因此,是令人欢喜雀跃的境界。

圣史若望在叙述增饼奇迹的布景时,似乎不经意地加上一句旁白:「在那地方有许多青草」(若六10)。这个额外的讯息告诉我们两个重要的事实,首先圣史是直接描写现场的景象,那是「逾越节已临近」的时候,因此是阳历三、四月间的春天。春天是以色列地方降雨的季节,所以有青草。另外,圣史愿意藉由春天绿草如茵、花开似锦的景象,给我们传述天国美好境界的预象。这天国美好的境界已不再是亚当犯罪后所处的困境,在那里「地要生出荆棘和蒺蔾」(创三18)。圣史给我们叙述天国的美好,为的是要我们以对耶稣的信德真正地享受天主的美好,因为他肯定耶稣就是「天主的圣者」、「那要来到世界上的先知」,耶稣将实现圣咏第廿三篇所描绘的图像:「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祂使我卧在青绿的草场,又领我走近幽静的水旁,还使我的心灵得到舒畅。祂为了自己名号的原由,领我踏上了正义的坦途。」

今天在取自《厄弗所书》的读经二中,保禄回应福音的呼吁,劝导我们不要再而三地错失享受天主的美好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以爱心彼此担待,尽力以和平作为联系的力量,保持圣神所赐的合一」(弗四2-3)。因为我们实在只有一个主,就是耶稣基督;因此,也应该只有一个对主的信德。

天主常给予我们一切的所需,而且很慷慨地给予,使我们不只一无所缺,还有剩余。让我们保持信德,坚决相信天主在耶稣身上现在所赐给我们的一切恩惠,是让我们享受永恒天国美好的保证。阿们。

~张德福神父~

********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相信天主的事实

主内的兄弟姊妹:

相信天主容易吗?该做什么才能相信天主呢?相信天主很难吗?又该做什么才能不相信天主呢?为不相信天主的人来说,不管别人做什么,或者他自己做什么都不会使他相信天主;但为真正相信天主的人来说,不管别人做什么,或者他自己做什么也都不会使他不相信天主。这是信仰的事实,一个碰触人心灵最深处的事实;它说明能相信天主其实绝非纯粹人为的事件,而是天主对人个别的恩赐。耶稣自己说了:「凡父交给我的,必到我这里来;而到我这里来的,我必不把他抛弃于外(若六37);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若六44)。」如此,世界上有很多人不相信天主;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无论要面对多大的困苦和迫害,他们还是相信天主。

说了天主对人个别的恩赐,我们还要说天主对人普遍的恩赐。这里所讲的是信仰的奥秘。圣保禄解释说:「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借着福音在基督耶稣内与犹太人同为承继人,同为一身,同为恩许的分享人」(弗三6)。这个信仰的奥秘其实是有信仰的人说的话,也是对有信仰的人说的话。对于那些无信仰的人来说,即使他们能理解,他们也无法体会这奥秘的深意。圣保禄称这信仰的奥秘为「基督的奥秘」,也就是「从创世以来就隐藏在创造万有的天主内的奥秘」(弗三4,9)。然后,他以这奥秘说明相信天主的程序:「只有在基督内,我们才可借着对祂所怀的信德,放心大胆地怀着依恃之心,进到天主面前」(弗三12)。因此,相信天主的人,认识基督的奥秘的人,就是与那些不相信天主的外邦人有所不同。所以保禄在今天同样取自《厄弗所人书》的读经二中,在主内苦劝相信天主的人:「不要再像外邦人一样,顺着虚妄的意念生活;而应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弗四17,23-24)。

我们在上个主日说过,《若望福音》是在犹太人不信耶稣,甚至想要杀害他的场景下(若五18),叙述了耶稣行增饼的奇迹。那些不信耶稣的人吃饱了饼,余味犹存,到处寻找耶稣。在这主日的福音中,耶稣率直地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寻找我,并不是因为看到了神迹,而是因为吃饼吃饱了」(若六26)。神迹是天主光荣的显现;换句话说,他们都不是为了天主的光荣,也不是为了要做天主的工作而寻找耶稣,他们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的好处。耶稣的这句话是对那些不相信他的人说的,虽然我们相信耶稣基督及参与主日感恩圣祭的人并不受到耶稣的责备,但耶稣的话也同样驱使我们认真地深思我们对基督的信仰。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是真诚相信耶稣呢,还是因为有饼好吃?我们存留在教会内是因为我们可以在教会内获得物质的好处呢,还是因为我们只能在教会内活出真正相信耶稣的信仰?

真正相信耶稣的信仰就是相信耶稣是「生命的食粮」的信仰。这个信仰只有在教会内可以生活出来。在教会内的信仰中天主赐给了我们「从天上降下来的真正食粮,因为天主的食粮就是那由天降下来,并赐给世界生命的那一位」(若六32-33)。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耶稣在教会内更把他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当成食粮,使我们吃了而生活到永远:「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若六51)。

乍看来,教会是约束人的团体,甚至是约束耶稣的团体。然而,教会的信仰是在天主引领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把他们从奴役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的救恩史上,令人获得真正自由的信仰。圣保禄说过:「基督解救了我们,是为使我们获得自由」(迦五1)。在获得自由的意识上,无论是旧约或新约都在重读、重新审查出离埃及的救恩意义。天主在出离埃及的事件后所行的每一件奇事都被视为新的出离埃及事件,每一件都比前一件更为神奇,每一件都比前一件更明确地指向最终的圆满救恩。天主也在这些事件中越来越清楚地启示自己。在今天选读的《若望福音》章节中,耶稣就以天主在旷野中赐给以色列子民的食粮为背景,圆满地启示自己才是天主恩赐的真正生命的食粮,是唯一能保存到永远的食粮。就如在出埃及的旷野中,为使人获得自由,天主要求人自由地对盟约忠实到底,全心信靠天主;耶稣也在这生命食粮的言论中要求人全心信赖他。

然而,那些原本不相信耶稣的人听了耶稣的言论后,不但不明白他讲些什么,反而越不相信他,也越对他起反感。我们相信耶稣的人不该只是指责那些在旷野中不信天主的以色列人,也不该指责那些不信耶稣的犹太人,因为我们很容易为克服了那些我们所不曾经历过的诱惑、不曾被试探过的罪恶而自豪。我们能相信天主,我们能免于诱惑,终究还是天主的恩赐。天主给了我们信德的恩宠,天主时时刻刻保护我们;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同时,让我们也祈求天主增加我们的信德,并为那些尚未获得天主恩赐信德的人祈祷,祈求天主早日恩赐他们信德的恩惠。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基督信仰的成全之道

主内的兄弟姊妹:

信任是人生活的基本条件;若对人毫无信任之心,人就无法生活。小到外出散步,大到看病求医,我们无时无刻都必须对人保有基本的信任。信任就是信任别人的良善,相信他们的真诚正直,且对我们无恶意。这是生活的条件,还谈不到生活之道,更说不上追求永恒的生命。信仰原本是要在这生活的条件上,告诉我们生活之道;在对人的信任上,告诉我们对人的爱;在不作恶的前提下,实践怜悯和仁义的善行。教导人生活之道的信仰原则,虽然让我们瞥视生命的美好,是和谐世界的基础,但却还没有达到基督信仰成全之道的要求,仍无法带领我们走进永恒生命、天国的门庭。

在《玛窦福音》第五章,耶稣在讲述了永恒生命的「真福八端」后,给我们列出实际的成全之道。耶稣说:「我告诉你们:除非你们的义德超过经师和法利赛人的义德,你们绝进不了天国。你们一向听过给古人说:『不可杀人!』谁若杀了人,应受裁判;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你们又一向听过对古人说:『不可发虚誓!』我却对你们说:你们总不可发誓;你们的话该当: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余的,便是出于邪恶。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五20-48)

对古人说的话是生活之道,而耶稣基督要我们关注的是基督信仰的成全之道。圣保禄在这主日取自《厄弗所人书》的读经二中,以同样的话呼吁我们:「你们要效法天主,如同蒙宠爱的儿女一样。要实践爱德,就像基督爱了我们一样」(弗五1-2)。基督信仰的成全之道超越现世的生活之道。现世的生活之道以人为本,并且也只停留在人的层面。基督信仰的成全之道以天主为根源,认定使我们成全的核心是天主;是因为天主,而且是因为天主先爱了我们,所以我们才要走上成全之道,我们才能走上成全之道。换句话说,天主是在我们之外整合我们的生活的价值中心,祂同时催促和引领我们走向真正美好的境界。

因此,基督信仰不只是一种人道主义,也不只是依照个人各自的良心生活,而是在天主的爱中、对天主爱我们的爱负责任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一种在信仰的爱德中对天主喜乐的祭献,所以圣保禄接着说,我们要实践爱德,因为基督先「爱了我们,且为我们把自己交出,献于天主作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厄五2)。基督信仰基本上存有一种喜乐的元素,天主在喜乐中吸引我们,也使我们在喜乐中作出祭献,一如圣咏卅七篇第4节的劝导:「你只管在上主内喜欢,祂必满全你心的意愿。」有信仰的人都曾体验过这份心灵深处的喜乐,没有信仰的人却无法理解和体会。因此,在今天取自《若望福音》的章节中,耶稣说:「你们不要彼此窃窃私议!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若六43-44)

当我们发觉某个人很可爱,当我们爱上了这个人,我们觉得别人不与我们有同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事实却是如此。我们无论做什么或说什么都丝毫改变不了别人的态度。他会说:「你告诉我说这个人值得信任;你列出这个人所有的优点;你一个一个地反驳我对他所有的偏见。或许你是对的,但我不屈服;我仍有所警惕。虽然似乎不太可能,但或许有一天我会与你有同感。」然而,事实却又是如此。当这件事情发生时,使别人转变的原因绝对不会是因为他发觉我们之前给予他的理由突然间变得很有说服力,而是因为他自己被吸引住了。因此,我们基督信徒并没有权利去判断或鄙视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我们必须立刻谦虚地祈祷,愿众人都被天主吸引到耶稣基督那里,愿众人都亲自经验到耶稣基督的喜乐。

耶稣又说:「在先知书上记载:『众人都要蒙天主的训诲。』凡由父听教而学习的,必到我这里来」(若六45)。凡受天主吸引到耶稣基督那里,凡聆听天主训诲的人也必会听取耶稣基督的教导,而基督又会将他们领回到天父那里去,因为基督是来自天主的那一位天主圣言。耶稣接着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信从我的人,必得永生」(若六47)。耶稣的这句话有很艰深的信仰意义,它牵涉到耶稣基督这个人,以及我们与耶稣基督在生命中的共融。信仰耶稣基督其实并非只是相信他的教导,而是密切地依附着他整个的人,完全地参与他的生命,在他永恒的生命中与他共融。因此,信他的人,就与他一起生活到永远。

耶稣加以解释说:「我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活着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活到永远。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了使世人得到生命而赐给的」 (若六51)。耶稣说的这番话并非寓意或象征性的话,当时的犹太人听了,明白耶稣这次是来真的,所以他们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若六52,下主日的福音)。耶稣为了使我们能真正与他共融,真正参与他的生命,而把他自己当成食粮给我们吃。耶稣是存留到永远的食粮,所以永远不会腐朽,人吃了就能生活到永远。我们吃了耶稣这不朽的食粮,我们不是把耶稣吸收到我们的身体内,使耶稣与我们同化,而是我们被纳入耶稣的身体内,与耶稣同化。我们吃了耶稣这不朽的食粮,不是耶稣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份,而是我们成了耶稣身体的一部份。在这观点上,圣保禄因此可以对信友们说:「你们便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肢体。」(格前十二27)

耶稣基督把自己完全赐给了我们。他清楚知道我们在现世生活中,常常会面对艰苦的挣扎和剧痛。他在天主的沉默中,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复活了!他是我们生命的食粮,每天恢复我们的力量,使我们跌倒后能再爬起,永不放弃,直到我们与他在圣山上再次相遇的那一天。他会在那里等着迎接我们。让我们坚决相信耶稣基督,诚恳地活出天主在耶稣基督身上赐给我们的一切恩惠,在教会内成为一个基督的身体。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生命的真正食粮

主内的兄弟姊妹:

耶稣在这主日的福音中谈论生命的食粮。他对群众说:他自己身体上的肉就是生命的食粮,谁若吃了就必有永恒的生命,谁若不吃便没有生命。耶稣在此说的话真的是太过直接、也太过明显了,因此人很难从寓意或象征性的层面去理解。不只当时不信耶稣的犹太人听了要彼此议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若六52);今天我们许多相信耶稣的人,仍然还在费尽心机想要替耶稣解围,想尽办法要帮助耶稣摆脱尴尬的场面,似乎都认定耶稣是一时善意的失言。

可是,耶稣的话绝对不是一时的失言。耶稣重复了很多次,说他的肉真的是可食用的真正食粮;不只如此,他的血也是真正的饮料。人就是必须吃他的肉才可生活,而且还要活到永远。耶稣不但不要我们替他解围,他更要求我们接受这「生硬的话」(若六60:下主日的福音)。即使有许多原本跟随他的门徒,由于不能接受这生硬的话而自行离去,耶稣也不改口。耶稣坚持他的肉就是生命的食粮,绝不模棱两可。耶稣甚至还挑战那十二位核心门徒,问他们说:「难道你们也愿走吗?」 (若六67:下主日的福音)

我们现在相信耶稣的人应该很感激伯多禄作出的回答:「主!惟祢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知道祢是天主的圣者」(若六68-69:下主日的福音)。我们很感激伯多禄,因为从他的答复中,我们知道:作为耶稣门徒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吃耶稣的肉,只有从耶稣的肉所摄取的滋养可以给予我们足够的力量走上永生的道路。从伯多禄的答复中,我们也看到耶稣的肉的实际意义就是「成了血肉的天主圣言」(若一14);我们要吃天主圣言,要「咀嚼」(若六54:这里希腊文原文的圣经用词是tragein,意即咀嚼、咬碎),要「吞下」(耶十五16)天主圣言。

耶稣自己在受若翰的洗礼后,在旷野中受魔鬼的试探时,就曾引用圣经的话说:「经上记载:『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 (玛四4)。这经文的典故背景就是天主在旷野中四十年之久赐给以色列子民「玛纳」吃的时期,同时也是考验他们的信德的时期。那时梅瑟已带领全以色列人到达了约但河东岸,他向他们宣讲上主的法律,对他们说:「你当记念上主你的天主使你这四十年在旷野中所走的路程,是为磨难你,试探你,愿知道你的心怀,是否愿遵守祂的诫命。祂磨难了你,使你感到饥饿,却以你和你祖先所不认识的「玛纳」,养育了你,叫你知道人生活不但靠食物,而且也靠上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生活」(申八2-3)。人需要吃食物才可生活;人也需要吃天主圣言才可生活,而天主圣言就会成为人的喜悦和欢乐。耶肋米亚先知就是这样吃天主圣言的,他说:「上主,万军的天主!祢的话一来到,我就吞下去;祢的话便成了我的喜悦,我心中的欢乐」(耶十五16)。

无论是梅瑟、耶肋米亚先知、或者耶稣基督,当他们说起吃天主圣言的时候,都是在生命真正受到试探和信德受到考验的时候。天主圣言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给予他们足够的力量和恩宠,帮助他们克服一切的试探和考验。《若望福音》第六章是考验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信德的重要章节。除非我们吃天主圣言,我们就无法保住对耶稣基督的信德,无法承认耶稣就是「天主的圣者」。因此,吃或不吃耶稣的肉,就等同于相信或不相信耶稣基督。耶稣毫不含糊地说了,那因相信而吃的人就有生命,那不信而不吃的人就没有生命;若连生命都没有了,那就更谈不上喜悦和欢乐了。

这主日的读经一取自《箴言》。《箴言》所教导我们的是一般通俗的智慧、以敬畏天主为基础的生活之道。敬畏天主是明智和喜乐的根源。就如智慧呼吁人到她那里去向她学习,耶稣基督天主的智慧也呼吁我们到他那里去跟他学习:「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玛十一28)。保禄在这主日取自《厄弗所人书》的读经二中也劝导我们以智慧、以遵行主的旨意生活,并且时时感谢天主父。这样的生活叫我们「要充满圣神,以圣咏、诗词及属神的歌曲,互相唱和,在心中歌颂赞美主」(弗五19)。

这主日的三篇读经,一起引导我们进入弥撒感恩圣祭,使我们在这至圣的圣事中完全地活出有信德的生活。在感恩圣祭中,我们「要充满圣神,以圣咏、诗词及属神的歌曲,互相唱和,在心中歌颂赞美主」,我们也要接受智慧的邀请去敬畏上主,我们更要吃基督圣体,吃天主圣言,生命的真正食粮。

教会的感恩圣祭是共融的圣事。圣事是真实的标记,它标志我们与天主、与人相融合的生命。既然我们只能在教会中领受共融的圣事,那么教会本身也就成了一件真实的共融圣事。经过洗礼的体验之后,基督徒不再只在自然的层面上生活,因此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自然的食物,我们也需要超自然的食粮。耶稣赐给我们他的圣体这超自然的食粮,他要求我们对他保持坚贞的信德。经过洗礼的体验之后,基督徒需要彼此合一,而且也需要成为众人合一的圣事标记。

因此,让我们在教会内活出共融合一的恩宠,愿耶稣基督向天父的祈祷实现于教会内:「我不但为他们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求。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祢在我内,我在祢内,为叫世界相信是祢派遣了我」(若十七20-21)。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圣神降临节(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

主内的兄弟姊妹:

教会在上个主日借着所选读的三篇读经,引导我们进入了感恩圣祭这一个共融的圣事。教会要我们在这至圣的圣事中接受智慧的邀请去敬畏上主,更要我们吃基督圣体,吃天主圣言,生命的真正食粮,好使我们能活出有信德的生活。我们的信德虽然是天主对我们个别的恩赐,但我们却只有在教会的团体中才能真正地活出这信德,因为我们的信仰原本就存在着团体的幅度。没有信仰团体,我们的信仰就不完整,也缺乏信德的活力。圣事最根本的效益是彰显原本就已经存在的事实。在共融的圣事中,教会标志及彰显我们与天主、与他人原本就存在的互相融合的生命。

在教会的礼仪庆典中,我们连续五个主日都在聆听《若望福音》第六章。按照经文结构和神学背景的分析,《若望福音》第六章是由那些被排除在犹太人礼仪庆典之外的若望团体,所编着的一篇基督徒对耶稣及犹太人逾越节有条不紊、且意理连贯的反省。它所要传达的主要讯息是一个信仰上的讯息,要我们以坚决的信德选择果断地承认耶稣是天主的圣者,惟有耶稣有永生的话。这主日所选读的福音章节是《若望福音》第六章的总结,也是整章的高峰。这是一个作出抉择的时刻。我们必须决定或是相信耶稣,或是离他而去。我们并没有选择中立立场的余地。

这主日取自《若苏厄书》的读经一回应福音对信仰的抉择,呼吁我们效法以色列全体子民,选择事奉唯一的上主。原因很直接,因为「上主是我们的天主」(苏廿四17),也就是说:我们要因上主而生活,因为我们的生命原本就是上主解救出来的;我们是上主专属的子民,是上主的产业。在若苏厄时代信奉多神的社会中,这是以色列子民对自己身份的定位;这是使他们组成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也是一个历史性抉择的时刻:「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因为祂是我们的天主。」(苏廿四18)

若苏厄召集全体以色列子民在圣地的重镇,在礼仪的庆典中要他们作出抉择,并要他们宣誓对天主忠信。当时,他们在旷野中漂泊不定的生活已经结束,且立刻就要开始一个全新的世代。他们将要分散到天主恩赐他们的土地上与外邦人一起居住和生活。因此,他们必须保持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一,固守他们的身份和民族意识。一方面,这是叫他们不受外邦文化的感染,而去事奉外邦人的神祇;另一方面,在当时诸多战乱的时代,除非他们能组成一个团结的民族,他们根本就没有存活的机会。以色列子民明白这要点,他们曾有过战争的经验,所以他们坚决作出信仰的宣誓:「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因为祂是我们的天主。」(苏廿四18)

选择在信仰上、在天主内合一,首先是一个宗教秩序的要求,其次才是社会秩序的要求。这是形成一个教会的真实意义:即使我们必须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生活,我们仍然在教会的信仰内成为一个天主子民。选择信仰也意谓着自由参与,所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意志。我们在天主的恩宠下,完全自由地作出个人的承诺,选择将自己的生命投掷于天主手中,加入教会,成为天主子民的团体。

信仰好比爱;我们有信仰不是因为我们信任自己,而是因为我们选择信任「另一位」。这一个选择是决定性的选择,选择了之后就必须义无反顾,终身信实。耶稣曾说过:「手扶着犁而往后看的,不适于天主的国」(路九62)。若我们往下读这主日《若苏厄书》的章节,我们就会听到若苏厄对以色列子民提出同样的警告:「你们不能事奉上主,因为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如果你们背弃上主,去事奉外邦的神,祂决不宽赦你们的过犯和罪恶,在祂恩待你们之后,祂必转而向你们降祸,消灭你们」(苏廿四19-20)。以色列百姓这时也会更坚决地答复若苏厄,更自由和肯定地宣誓说:「决不!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 (苏廿四21)

在作出选择后宣誓要忠贞到底和终身信实的背景下,保禄在这主日取自《厄弗所书》的读经二中,以夫妻之间永久稳固的爱来讲解信友们在领洗的恩宠和圣神的恩赐中所建立的新关系。这新关系的依据是对基督的忠信和顺服。丈夫并不是妻子的「主」;「主」这个头衔只属于基督一人。在这主日读经二选读的章节之前,保禄就已经事先给我们设下诵读这章节的原则:「为一切事,要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名,时时感谢天主父;又要怀着敬畏基督的心,互相顺从」(弗五20-21)。这种在基督内的互相顺从,取代强势和弱势者彼此的对抗,大家都要互相尊重在彼此内的基督肖像。再用保禄的话说,大家彼此在基督内顺服是「能立人」(格前八3)和「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十三7)的爱德。

在这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有许多本来跟随耶稣的门徒,因无法做出坚决信任耶稣的选择,就离开了他,不再同他往来。耶稣尊重他们的自由,不但不收回他「生硬的话」,因为那是「属神、且带给人生命的话」(若六63),反而更明确地声明他是天主子、从天主那里来的圣者,将来要升到他原来所在的地方去。因此,耶稣征询以十二位核心门徒为代表的教会,挑战他们,要他们作出信仰的抉择:「难道你们也愿走吗?」(若六67)。伯多禄的答复是教会信仰的宣誓:「主!惟祢有永生的话。我们相信,而且已知道祢是天主的圣者。」(若六68-69)

我们每次聆听在教会礼仪庆典中诵读《若望福音》第六章时,我们不可能漠然无动于衷。我们都被带领,清醒地去意识到我们心中的思念。我们都必须扪心自问,耶稣如何是我们的生命之粮,如何是永生之言,如何是天主的圣者。我们也必须反躬自省,如何才能更忠实地回应我们选择对基督忠信的信仰。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圣神降临节(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纯洁和真正的虔诚

主内的兄弟姊妹:

教会在礼仪中用了五个主日连续诵读《若望福音》第六章,要我们认识耶稣基督是天主的圣者,惟有他有永生之言,并且选择决心跟随他。从这主日起直到常年期第卅三主日,教会又返回诵读《马尔谷福音》,要我们在认识耶稣后,紧密跟随他,聆听他的教诲,看他驱魔、治病、行奇迹,与他一同生活。作为基督信徒,我们需要常常与耶稣一同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喜悦地恭敬天主,用心遵守天主的法律,保持纯洁和真正的虔诚。

真正的虔诚必须与实际的生活紧密相连;恭敬天主不可只限于唇舌的赞颂,更需要我们整个人身心的投入。我们既然承认耶稣是永生的天主圣言,我们就必须作圣言的实行者,而不只是圣言的聆听者。只有实行圣言,也就是以圣言生活,圣言才能根植在我们心中,我们也才能真正地认清自己基督徒的面貌。若只听圣言而不去实行,就如雅各伯所说的:「他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照自己生来的面貌,照完以后,就离去,遂即忘却了自己是什么样子」(雅一23-24)。我们这主日取自《雅各伯书》的读经二略过了这一小节的解释,但这解释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它让我们知道,圣言能使我们认识自己是谁。「认识你自已」是古代希腊智慧的格言,是劝导人过实际生活的基本原则。因此,基督徒要认识自己,要过实际的生活,总是离不开天主的圣言。

这主日取自《申命纪》的读经一将天主圣言等同于天主的法律。梅瑟所颁布的天主法律概括了人所有实际生活的面向。因此,梅瑟吩咐我们要全面遵守天主法律,不可作任何的增删。天主的法律与其它的法律有很大的差异;其它的法律只制约人的外在行为,天主的法律也制约人心中的意向。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差别是,天主的法律要求守法人与立法者建立起个别的关系,其它的法律则没有这个需求。这主日的读经一就呼吁我们要意识到这些差异,要我们以遵守天主的法律为荣,彰显天主法律的智慧,与天主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你要听我教训你们的法令和规律,谨守遵行,因为这样,在万民眼中,才能显出你们的智慧和见识;有哪个大民族的神这样接近他们,如同上主我们的天主,在我们每次呼求祂时,这样亲近我们呢?」

遵守天主的法律会显示出我们的智慧和见识。但智慧和见识是实际生活的成效,不是一门抽象的学术理论。只有真实生活过的人,才会有生活的智慧和见识。因此,智者大多是有年纪的人;他们实际地生活过,他们见过世面,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在人生经验中学会了分辨善与恶,懂得拿起和放下,适时地把握时机及躲避危机。他们总是多聆听少说话,而他们说的话都是智慧和见识的结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雅各伯在这主日的读经二中就是以智者的身份说话。这位雅各伯智者是基督信徒,他的话是基督信仰的智慧和见识,是遵守了天主法律的效果。他说:「一切美好的赠与,一切完善的恩赐,都是从上,从光明之父降下来的,在他内没有变化或转动的阴影。他自愿用真理之言生了我们,为使我们成为他所造之物中的初果」(雅一17-18)。从天上光明之父而来的恩赐,是超性的恩宠;不只是它的来源超性,它所产生的效果也是超性的。因此,借着这超性的恩宠,也就是「真理之言」,我们都要成为「造物中的初果」,也就是新的受造物。「真理之言」在旧约原本是指天主的法律,在新约是指福音(弗一13;哥一5),而在《若望福音》则是指耶稣基督(若一14,17;八45)。

梅瑟和雅各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们,天主的法律和真理之言是生命的恩宠。生命的恩宠是我们内在的存有,而非我们外在的拥有。它使我们的生命有实际的意义;它也塑造我们的性格,滋养我们与他人的情谊,催促我们要特别关注「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

在这主日的福音中,耶稣要我们实际并且喜悦地遵守天主的法律。天主的法律原本是教导我们生活的准则,因此遵守天主的法律原本该让我们感到心情舒畅,不会造成我们生活上额外的负担,一如圣咏十九篇所说的:「上主的法律是完善的,能畅快人灵;上主的约章是忠诚的,能开启愚蒙;上主的规诫是正直的,能悦乐心情」(咏十九8-9)。当人的传统混淆了天主的法律,当人的规律取代了天主的诫命时,即使我们辛苦地严守这些规律的外在条文,我们也如同耶稣所指责的,都还只是伪君子,我们也还只是以唇舌尊敬天主。

天主的法律要求人「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耶稣自己说过:「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玛廿五45)。天主法律的要求是叫人能过好生活的基础,耶稣也说过:「凡听了我这些话而实行的,就好像一个聪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盘石上: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并不坍塌」(玛七24-25)。人的法律要我们偏重于成功、成就和效率,但它却使我们忘掉什么是成功、成就和效率的基础。人的法律要求我们注重外在可见的形象和仪表,但它却忽略要求我们建筑内在的人格素质。

我们不能在我们没有播种过的田地有所收获。这不只在社会上如此,在信仰上也是如此。若我们只是注重信仰上暂时性的惊喜和情绪上的高潮,例如只祈求获得神视或奇迹的经验,却忘了必须恒心地在祈祷中、在默想中、在避静中与耶稣建立一种基本的密切关系,并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关怀困苦的人,那么我们的信仰是经不起考验的信仰,只是以唇舌尊敬天主的信仰。

让我们回应这主日礼仪的邀请,坦诚省察自己是否偏离了基督的教导,是否以喜悦的心恭敬天主,遵守天主的法律和诫命,保持纯洁和真正的虔诚。让我们也祈求天主赐给我们常常与耶稣一同生活,并以耶稣的生活原则来生活的恩宠。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活出世界的美好

主内的兄弟姊妹:

这主日取自《马尔谷福音》的章节标示依撒意亚先知在读经一的预言,如何在耶稣身上实现了出来:聋子听见,哑巴说话,心灵顽固的人也因看见上主的工作而赞颂天主。依撒意亚先知以激励人心的话,描述天国的预象;圣史马尔谷则叙述群众意识到天国的预象,已经在耶稣身上实现了。耶稣给人恢复了世界原本美好的境况,因此他们赞扬耶稣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好」(谷七37)。圣史马尔谷在群众对耶稣的赞美声中,明显地要我们忆起天主当初创造的美好天地:「天主看了祂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创一31)。耶稣来是为重整和革新世界,使世界恢复它原本应有的面貌。

在这主日的福音章节中,耶稣从提洛前往十城区的路程很不平常;因为他不是直接朝东南的方向走到十城区,而是往北到漆冬,经过裴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内,绕了一个大圈子后,最后才走到加里肋亚海东面的十城区。同样的,耶稣治愈那聋哑的方式也很不平常;耶稣不是直接地以一句话治好他,而是附加了很多其它似乎多余的举动,把手指放进他的耳朵里,并用唾沫抹他的舌头,然后又望天叹息,最后才以一句话治好了他。

看到了耶稣这绕道而行的路程和绕圈子的治愈方法,我们都得探究其中隐含的重要意义。对于耶稣走过的路程我们不难看出个中原因,因为从漆冬起,到裴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内及加里肋亚海东面的十城区都是外邦人的地区,耶稣的行程因而预示教会将来也同样要走到外邦人的地区,并且同样也要让人认出耶稣「所做的一切都好」。

然而,耶稣治愈聋哑的举动就需要我们更仔细地深思和探讨了。耶稣明明可以用一句话或单单给他覆手就可以将他治好,但耶稣却先把手指伸进他的耳朵,再用手指蘸唾液抹他的舌头,望天叹息后才对他说:「开了吧!」。平时言词简洁的圣史马尔谷,在此却大费周章地叙述耶稣的附加举动。原来,「天主的手指」在圣经的词汇中是标示天主与祂的受造物的互动关系。在圣咏第八篇4-5节,达味有感而发:「上主,我们的主!当我仰望祢手指创造的穹苍,和祢在天上布置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祢竟对他眷顾周详?」在出谷纪第八章15节,当梅瑟听从上主的指示为拯救以色列子民出埃及而行了奇迹后,法郎的巫士们就说:「这是天主的手指。」耶稣自己在驱逐了瘖哑的魔鬼后,有人诬蔑耶稣仗赖魔王贝耳则步驱魔,耶稣的回答就清楚地指出「天主的手指」更是标示天国已临在人间的标志。耶稣说:「如果我是仗赖天主的手指驱魔,那么,天主的国已来到你们中间了」(路十一20)。

耶稣在外邦人境内的行程和治愈聋哑的举动标示天国来临的状况,一切都因耶稣的作为而变成美好:聋子可以听见,哑吧会说话,外邦人也认出了天主的圣者。在这个美好的境况中,圣史马尔谷呼吁我们要敞开心门,聆听和观看天主的作为。因此,圣史马尔谷慎重地记述耶稣亲口说的话:「厄法达!」,然后才给我们翻译它的意思:「开了吧!」

「开了吧!」是一句很强烈的命令。这命令确实有能力开启人的身、心、灵,使人再次成为完整的人。开了吧!打开你们的思想,好使你们能理解;打开你们的耳朵,好使你们能听见;打开你们的眼睛,好使你们的能看见;打开你们的心灵,好使你们能明了,能够去爱。开了吧!打开你们的家门,迎接穷人;打开你们的教会,欢迎寻求真理的人;打开你们的团体,容纳异己。打开了,我们就会被革新和成为完整。这就是平安的真实意义。

虽然以上所讲的「打开」或「开启」确实有其意义和功效,但它并不是耶稣的命令。耶稣并没有命令那聋哑「打开!」耶稣是命令他「开了吧!」圣史马尔谷很强调这微妙的差别,所以他用了耶稣自己亲口说的话:「厄法达!」这句话是阿拉美语被动式命令。圣史马尔谷记述耶稣在另一处使用被动式命令是平息风浪的时候。那时,耶稣「叱责了风,并对海说:『平定了吧!』风就停止了,遂大为平静」(谷四39)。

若我们把这两个被动式命令连在一起看,我们会看到被动式命令与主动式命令在力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主动式命令只要求人开始或停止做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被动式命令的要求则更加广泛。被动式命令要求人回复到他原来就该处在的状况,即使没有这命令,他自己原本就已经该做的事情。对狂风巨浪,耶稣不只要求它们平静下来,更使它们回复到它们原本应该平静的状态。对这位聋哑的人,耶稣不只叫他再次听到和再次看见,耶稣更使他复原到他原本完好的身心状态,拥有完美无缺的健康。耶稣的这两个被动式命令都赐给了平安,也就是原本应有的平和与美好。

就如耶稣绕了一大圈子才从提洛境内走到十城区的中心地带,我们也绕了一大圈子才得以用新的理解认识耶稣。耶稣是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要使世界恢复原来的面貌的默西亚;他来是为使世界恢复天主起初看了觉得样样都很好的境况。这就是天国实现于人间的真正意义。

既然我们都是被耶稣治愈的人,我们都因耶稣的命令而成了成全的人,那么我们就该完整地活出我们对耶稣的信仰。这主日取自《雅各伯书》的读经二,首先认定我们是因对耶稣的信仰而成为成全的人,然后从非常实际的层面,呼吁我们以完整信仰的眼光对待所有的人,不可以外貌取人,不可偏心待人,更不可以恶意判定别人。因此,让我们也同样地自我承认和肯定自己是已经被耶稣治愈的人,而努力活出有健康信仰的生活。我们都不再又聋又哑,因此我们都要聆听天主的圣言,也要宣讲基督的福音。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活出得救了的生命


主内的兄弟姊妹:

在上个主日礼仪所设置的场景中,耶稣实现依撒意亚先知所描述的天国预象,给人恢复了世界原本美好的状态:聋子听见,哑巴说话,心灵顽固的人也因看见上主的工作而赞颂天主。因此,众人都赞扬耶稣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好」(谷七37)。这主日,教会要我们继续处在这个礼仪的场景,并在世界原本美好的观点下汲取福音的讯息。这是教会礼仪读经的场景安排,并不完全依照《马尔谷福音》原本叙述结构的顺序。

这主日诵读的福音章节仍然停留在上主日福音的场景中,给我们叙述耶稣和门徒们又返回斐理伯的凯撒勒雅的村庄。耶稣在那里有感而发,也可以说是触景生情地询问他的门徒关于他的身份:人们怎样称呼他?门徒们又怎样称呼他?人们称呼耶稣为:「洗者若翰、厄里亚、先知」;门徒们称呼耶稣为:「默西亚」。无论是人们对耶稣的称呼,还是宗徒们对耶稣的称呼,它们都牵涉到耶稣的来源和使命:耶稣以什么身份而来?耶稣将会做些什么?为什么耶稣会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触景生情地询问门徒们关于他的身份来源,并且给他们解释他的使命呢?原因可能就在于斐理伯的凯撒勒雅,这一个特别的地点。

我们只需翻查以色列的地图就会发现,原来,约旦河的源头就处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耶稣一生也都在约旦河沿岸附近履行他的使命。约旦河的源头生机蓬勃,但是约旦河的终端却是死海,万物不生。处在约旦河的源头,不禁会让人想到约旦河的终端。因此,耶稣触景生情地询问他的门徒关于他的身份来源,也给他们讲述他使命的终点是「必须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且要被杀害」。然而,这终点并非最后的结局,他「三天以后必要复活」(谷八31)。约旦河终端的死海虽然万物不生,可是死海本身却含大量天然微解矿物质,有特殊治疗和美容的效果。它并不是一个悲观的景象,而是救得生命的景象。因此,教会要我们继续处在上主日礼仪的场景,并在世界原本美好的观点下汲取福音的讯息。

耶稣在这主日的福音中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天主的旨意就是要我们借着他的苦难和死亡而获得生命。伯多禄不认同耶稣的话,耶稣即刻斥责伯多禄说:「撒殚,退到我后面去!」「撒殚」这个希伯来文字的本意并不是魔鬼,而是对立者。耶稣斥责伯多禄叫他不要与天主的旨意对立,不要挡在耶稣前面,而要走在耶稣后面,跟随耶稣承行天主的旨意。耶稣加以解释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舍弃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谷八34)。「跟随」这一个行动,说明师傅与门徒之间的正确关系。耶稣说过:「没有门徒胜过师傅的;门徒能如他的师傅一样也就够了」(玛十24)。耶稣在这里说的「师傅」指的并不是任何一位师傅,而是他自己一人;就如耶稣自己说的:「你们的师傅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亚」(玛廿三10)。作门徒的要跟着师傅走,而不是走在师傅前头;作门徒的要遵行师傅的意愿,不是师傅遵从门徒的意愿。依照师傅生活的方式生活是门徒唯一能活出得救的生命的方式。

这主日取自《雅各伯书》的读经二举例告诉我们如何才是真实活出得救了的生活的方式。每个有信德的人都是已经得救的人,保禄说过:「我们因信成义」(罗五1)。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信德呢?那就要看他是否以得救了的生活方式生活。雅各伯是基督徒智者,他和保禄一样,都是实际派的人;他们实际地生活过,他们见过世面。他们首要关注的不是真或假的理论问题,而是有用或没有用的实际问题。有信德就得救!这是他们共有的信念。得救的人因此也都是有信德的人。验证一个人是否有信德,最稳健的方法,不是询问他是否相信,而是看他是否正在得救了的生活中生活。

真实过得救了的生活方式就是走在耶稣后面,跟随耶稣承行天主的旨意。用雅各伯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就是:「在天主父前,看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雅一27),实际地「供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食物和衣服」(雅二16)。用保禄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就是:「因信德而工作,因爱德而劳苦」(得前一3),「恒心行善」(罗二7;格后九8),「在主的工程上时常发愤勉力」(格前十五58),「以爱德彼此服事,随圣神的引导行事,决不去满足本性的私欲」(迦五13,16)。换句话说,人只有真实活出得救了的生命,才可以说确实拥有生命。这是信德的保证!

这主日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读经一回应福音中耶稣关于自己身份的询问,给我们更仔细地讲述耶稣的来源和使命。耶稣是天主的圣者,默西亚。这位默西亚愿意受教,心意坚决地要承行天主的旨意。虽然要经历苦难、遭受侮辱、和被人控告,但他完全信赖天主的忠信。他以信德的行为展示出自己显赫的高贵和尊严。苦难和暴力虽能击溃他的身体,使他肌无完肤,但对他的心灵却丝毫无损;他仍保持平静安详,「板着脸,像一块鐩石」(依五十7)。因着这位默西亚完美地活出得救了的生命,他也成了赐给人得救生命的泉源;因着这位默西亚对天主有完全的信德,他也成了赐给人信德的恩宠。

耶稣以他的苦难、死亡和复活,给我们恢复了世界的美好样貌,使我们在世界中也能活出有信德的生活,得救的生命。因此,让我们承认耶稣是默西亚,天主的圣者。让我们依照雅各伯和保禄的劝导,以实际的生活方式努力建筑世界原本美好的境况,活出生命,而且是得救了的生命。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默西亚的秘密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都喜欢听秘密,因为当有人向我们透露他的秘密时,我们觉得自己处在一个被信任和受肯定的地位。当有人向我们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喔!」我们常会感到很荣幸,并且会立刻承诺说:「好!我不告诉别人。」在这主日的福音中,我们就处在这么一个荣幸的地位,因为耶稣要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他自己的秘密,一个只说给他自己的门徒听,而不让外人知道的秘密。这是一个基督徒的秘密,一个让我们与其他的人有所分别的秘密。因为这一个秘密,我们成了基督徒;因为这一个秘密,我们与其他非基督徒有所分别。但是,这一个秘密,就如其它任何的秘密一样,常附带着一些要求,而且是我们必须真实面对的要求,因为它使我们在内心深处已经与这秘密相连在一起了。

这是什么秘密呢?这是默西亚的秘密:「人子就要被交在人手中,为人所杀;被杀以后,过了三天,祂必要复活」(谷九31)。耶稣不愿事先公开这秘密,因为没人会懂。最明显没人会懂的证明就是:那些跟耶稣一起生活的门徒们听了也同样不懂。师傅就要受苦了;师傅怎样,门徒也要怎样,门徒也要跟着师傅受苦。这确实是严重和急迫的秘密。然而,门徒就是不懂,所以他们感受不到这秘密的严重性和急迫性,所以他们还在互相争执谁比谁大。他们还不懂谁比较大,谁就要受比较大的苦:「谁若想居首位,就必须居于众人之末,并要做众人的仆役」(谷九35)。

在上个主日福音的叙述中,耶稣与门徒们处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在约旦河的源头,耶稣在那里向门徒们预先讲述了他的身份来源和使命。耶稣是天主的圣者,默西亚。他所要履行的默西亚使命必会导致他「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且要被杀害;但三天以后必要复活」(谷八31)。虽然要经历苦难、遭受弃绝、和被人杀害,但他还是心意坚决地要承行天主的旨意,因为他完全信赖天主的忠信。天主的旨意就是要我们借着耶稣默西亚的苦难和死亡而获得生命。

耶稣从这主日起就开始从约旦河的源头逐步地走向耶路撒冷,立志要完成他的使命。这主日他经过加里肋亚海,来到了葛法翁;也就是从约旦河东面外邦人的地区,来到了犹太境内。耶稣从此就在犹太境内行动和施教。在路途中,他告诉了门徒们默西亚的秘密,但门徒们对这秘密毫无意识,觉得事不关己,所以仍然为他们所关心的地位高低的问题互相争执。当他们「进到家里」(谷九33),耶稣「坐下,叫过那十二位来」(谷九35),然后就开始教导他们。

我们在此要注意这几个字的特殊意义。这里的「家」是教会的家;耶稣常在「家」里,就是在教会内教导门徒。耶稣「坐下」教导,说明这是一种有权威的教导。「十二位」就是全体教会的代表。耶稣现在要以权威和肯定的方式,在教会中更深入地教导我们默西亚的秘密。这秘密已经隐含在这主日取自《智慧书》的读经一。它给我们描述这位默西亚是一位「义人」,是「天主的儿子」,是「温良和忍耐的人」。他即使要遭受「耻辱和酷刑」,但他仍要说「真实的话」。耶稣现在亲自教导我们,更确切地向我们表明这个居首位的默西亚要做众人的仆役。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导,所以耶稣还会再三地重复:「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作众人的奴仆;因为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谷十43-45:常年期第廿九主日的福音章节)。

耶稣这位默西亚确实是一位受苦的默西亚。他要在苦难中向我们启示真理,给我们指明获得永生的道路。为了教我们听懂他的话,耶稣更进一步地抱起一个小孩子,给我们展示痛苦的真理。很少人会把一个小孩子看成是痛苦的图像。我们通常把小孩子看成是天真、纯洁、谦虚的图像。但是,我非常肯定你们中当父母的,一定可以告诉我,小孩子如何可以很恰当的当成是痛苦和牺牲的图像。因为你们做父母的最清楚,你们为你们的孩子受了多少的苦,作出了多大的牺牲。是什么时候开始,你们把小孩子从痛苦和牺牲的图像,转变成喜乐和满足的图像呢?就是当你们完全,而且无条件地接受和爱护你们孩子的时候开始。当你们以基督默西亚的名义爱护和看顾你们的孩子时,你们就成了基督徒家长,你们的家庭也成了基督徒家庭。因为你们怎么对待孩子,你们就怎么对待基督,不只是你们的孩子罢了,而是所有的孩子,所有你们当中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受邀请以基督的名义去接受和拥抱痛苦,就如父母亲接受和拥抱他们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受的痛苦也会因耶稣的苦难而转变成福乐和成全的恩宠。

耶稣受苦的极点是十字架的苦难。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正中央,在十字架横向和纵向的交叉点。在这苦难的中心,耶稣要受两个方向的苦难:横向和纵向的苦难。在横向,耶稣要为、也要因为众人受苦;在纵向,耶稣要为、也要因为天主受苦。因为耶稣为我们受了苦,也与我们一起受苦,所以耶稣的苦难就使我们的一切苦难都成了可忍受的苦难,而且也成了有意义的苦难。因为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让我们看到,受苦并不会使我们失去人性的尊严或贬低人的身份。因为天主自己也在受苦。

这就是耶稣今天启示给我们的默西亚秘密:默西亚以温良和忍耐面对耻辱和酷刑的苦难,使他的苦难成为我们救恩的泉源。每当我们必须经历痛苦时,只要我们抬头望向十字架,我们就不会再颓丧和绝望。因着耶稣的苦难和死亡,我们都可以幸福地生活。让我们感谢天主对我们的大恩。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所有的人都要用火腌起来

主内的兄弟姊妹:

主日感恩祭典的「进堂咏」常给我们标示出礼仪庆祝的主题。这主日,教会为我们选择的「进堂咏」取自《达尼尔书》第三章,呼吁我们把心神专注于上主的宽容和无限的仁慈:「上主,祢所加于我们的一切,都是依照公正的审判而行的;因为我们犯罪得罪了祢、背叛了祢的旨意。但求祢向我们展示祢心胸的宽容,以祢无限的仁慈对待我们。」(达三29-31,42-43)

在生命中,我们有一个很迫切的提问必须持续不断地询问自己:我们该当如何站立在天主前,面对天主的审判呢?就如这主日的「进堂咏」那样,乞求天主的宽容和无限的仁慈吗?或者就如我们每次念「天主经」那样,祈求天主宽恕我们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又或者为了避免犯罪而切掉我们的手、砍掉我们的脚、剜出我们的眼睛,以及其它可能会使我们犯罪的肢体吗?

对于这些提问,最终的归结倒不是基于正义的问题,而是基于平安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天主的审判前,能在正义的层面上站立得住,我们也无法依靠自己宽恕别人的能力获救,而自残身体对预防犯罪或净化自己的心灵似乎也无济于事,因为耶稣说过:「一切恶事,都是从人心里出来的,并且使人污秽」(谷七23)。然而,在平安的层面上,我们还可以有所期望。其实,耶稣的话在这主日所诵读的福音章节还没讲完,它还有两节。耶稣继续说:「所有的人都要用火腌起来。盐是好的;但盐若成了不咸的,你们可用什么给它调味呢?在你们中间当有盐,又该彼此平安相处。」(谷九49-50)

盐的图像在此影射《肋未纪》向上主奉献素祭祭品的法规:「凡你献的素祭祭品都应加上盐,总不可让你的素祭,缺少与你的天主结约的盐;在你的一切祭品上,都应加上盐奉献」(肋二13)。「结约的盐」指向古代友谊和联盟的象征。经过共享了这结约的盐之后,这盟约就成了不可违反、不可再更改的「盐约」。在《户藉纪》有明显的叙述:「上主对亚郎说:『凡是以色列子民奉献与上主为圣物的祭品,我都给你和你的儿子,以及同你尚在一起的女儿:这是永久的权利,这是在上主前,与你的后裔所订立的永久不变的盐约。』」 (户十八19)

用火将人与天主的平安盐约腌起来,不但说明这盟约更加巩固的一面,同时也展示出圣神慷慨和净化的热火。我们不能限制天主圣神的慷慨,我们也没有独自享有圣神恩惠的特权。圣神可以自由地赋予任何人祂的神恩,圣神也可以在任何人身上行使祂的净化工程。

我们是在平安的层面上与主耶稣建立友谊和联盟的盟约。耶稣常对我们说:「我称你们为朋友」(若十五15);「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赐的一样」(若十四27)。耶稣赐给我们的平安确实不像世界所赐的那种柔软、舒适和宁静的平安,而是一种健壮、完整、有福和使人成全的平安。耶稣所赐给我们的是一种包容的平安,一种在多元化中共存与合一的平安。我们以及别人的缺陷,甚至罪恶,都被容纳入天主涵盖一切的恩宠中;在天主内,我们的缺陷和罪恶获得净化,使我们真实的身份得以显现出来,使我们能够爱自己和被天主爱。

保禄对平安的理解是:「罪恶在那里越多,恩宠在那里也越格外丰富,以致罪恶怎样藉死亡为王,恩宠也怎样藉正义而为王,使人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获得永生」(罗五20-21)。耶稣也是如此给我们讲解平安的意义,他说:「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五43-45,48)

我们常把我们的仇人看成是在我们之外,与我们不同的人。但事实上,我们最大的仇人是在我们里面;我们最大的仇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保禄很清楚这点,所以他又说:「我所愿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罗七14-24)是啊,我们该如何去爱在我们内的仇人和罪恶,而成为成全的人呢?我们只能像保禄那样,只能承认并感谢耶稣基督的救援:「感谢天主,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七25)

耶稣是我们获得平安的根源。借着我们的主耶稣,我们可以爱我们内在的仇人,与他和解,以最大的包容和最大的谦卑接受他。若我们这样做,我们的心会产生极大的悲痛,我们的眼泪会不停地流下,我们整个人会受震撼。我们会感到虚弱和无助。然而,天主的恩宠就会在这时显示给我们,一如天主对保禄所说的那样:「有我的恩宠为你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才全显出来」(格后十二9)。因此,保禄最后可以总结说:「为此,我为基督的缘故,喜欢在软弱中,在凌辱中,在艰难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为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格后十二10)。

回到我们最初的提问:我们该当如何站立在天主前,面对天主的审判呢?我们要坦诚地站在天主前;尽管带着诸多的软弱和罪恶,我们仍要赞美天主的光荣,见证天主对我们恒久忠实的大爱。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天主的国:天主的家人

主内的兄弟姊妹:

圣经叙述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它有时用诫律宣布的形式,有时用历史记录的形式,有时则用讲故事的形式。然而,无论是用那一个形式,圣经的中心总是为了传递信仰的真理和生命的讯息。这主日的弥撒读经可以从讲故事的形式中发掘天主对人的意愿。天主从起初就愿意人生活,而且好好地生活。

圣经故事都有一个预定的目标。这些故事都是为了引发人对信仰和信仰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色列人的信仰传统主要是围绕在两个最大的宗教节日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是安息日;另一个是逾越节,也就是纪念「出埃及事件」。在这事件中,天主与以色列人立定了一个救恩的盟约,使他们成为天主的子民。这两个宗教节日在基督信仰传统中就转化成主日和复活节。让我们首先简洁地指出逾越节故事的要点,然后更仔细地讲解安息日的故事。

逾越节的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呢?它由一个提问开始。是谁发出的提问呢?是由家庭里的一个小孩。当一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庆祝逾越节的时候,家长为了解答那个小孩的提问,就有声有色地重述整个「出埃及事件」的故事。在《出谷纪》第十二章26节,梅瑟颁布遵守逾越节的法规时,对以色列众长老说:「将来你们的子孙若问你们:『这礼节有什么意思呢?』你们就应回答说:『这是献于上主的逾越节祭』,并要给他们讲述出埃及事件的故事。」在《申命纪》第六章20-21节,梅瑟向全体全以色列子民颁布天主的法律时,又对他们说:「日后你的儿子若问你:『上主我们的天主吩咐你们的这些教训、法令和规则,究竟有什么意思?』你应对你的儿子说:『我们曾在埃及作过法郎的奴隶,上主却以大能的手将我们由埃及领了出来』,然后又要再次给他们讲述「出埃及事件」的故事。」

其实,我们不只要讲述「出埃及事件」的故事,还要加上激动人心的细节,以及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特别效果。例如:在埃及的瘟疫,水变成血,白天有云柱晚上有火柱,红海的水分开成为干路,天上降下面粉掉下鹌鹑,还有尤其是以一对百,空手对战马打胜仗的微妙过程。总之,就是要加油添酱,说得稀奇古怪、变幻百端,越引人入胜、越感动人越好。只是中心的讯息一定要捉稳,而且它是永久不变的,那就是我们与天主的盟约:天主是我们的天主,我们是天主的子民!

安息日的故事则是比较综合性的,概括的范围也比较大。它从创造世界的故事开始,然后是婚姻、孩子和家庭。其实创造世界的故事并不需要用到婚姻、孩子和家庭来解释安息日的意义;可是婚姻、孩子和家庭合起来是一个在还没有创造世界的故事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具体事实。我们如何可以连接这一个在一起庆祝安息日的具体家庭来讲述创造世界的故事呢?

让我们看看这主日取自《创世纪》的读经一。这是第二个创造世界的故事。在第一个创造世界的故事中,当天主以祂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以后,天主认为一切都很好,就进入了祂的安息日,也就是休息了。但在这第二个创造世界的故事里,重点已不在于天主进入祂的安息日,而是转移到一个在一起庆祝安息日的家庭。在这个故事里,天主在创造了人以后,天主自己并没有休息,而是人在休息,更明确地说,是天主使人休息。人的休息立即开始了婚姻、孩子和家庭;厄娃来了,然后厄娃首先在原则上成了「众生的母亲」(创三20),之后又成了真正的加音、亚伯尔、和舍特的母亲。

整个安息日或「休息日」的神学概念,其实就是天主的国的概念的总合。一个在一起庆祝安息日,也就是在一起休息的家庭,因此就在为天主的国作见证。「天主的国」在这里的意思是天主的亲戚朋友的国度,也就是天主与祂的亲戚和朋友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建立在关系上的联系,作为朋友和家庭在关系上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旧约里常听到天主把梅瑟当成祂的朋友(出卅三11),称亚巴郎为祂的朋友(依四一8),称以色列人为祂的子民(依四十1;欧四6)。这个同样的概念后来被带到新约里;所以耶稣称我们为朋友(若十五1),耶稣更把祂的母亲给了我们,使她做我们的母亲(若十九27),如此就使祂自己成了我们的兄弟,也使我们成了天主的子女。

让我们再一次回去看看这主日的读经一。这个取自《创世纪》第二章的读经一原本是由辣彼们为了解答一个婚姻和家庭问题而构想出来的、且富有教益性的故事。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应离开自己的父母,与他的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为什么他们的结合不可被拆散?」我们可以很安心地假定他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在婚姻和家庭的关系上出了问题,有了困难,否则他们又何必提出这样的问题呢?而辣彼们给的答复是肯定的答案:夫妻的结合不可被拆散从起初就是天主的意愿。但是,后来这些辣彼们自己又否定了他们所肯定的答案,就如在这主日福音章节中所描述的那样,允许丈夫休妻。在福音中,耶稣引用这第二个创造故事当然是为了要这些辣彼们重新站在他们原本肯定的立场,而不是停留在他们否定的变卦里面。因为人不可违反天主的意愿;人无权自己修改天主法律。

我们最后又该如何总结这个故事呢?我们再把孩子带出来,因为孩子是婚姻家庭结合的结晶。就如我们无法把一个孩子切成两半而不杀害孩子,我们也不能把一对夫妻切成两半而不杀害家庭。耶稣迎接孩子就如祂迎接天国一样。因为天主的国就是天主的家人,孩子极度需要依靠家庭中健全的关系才能生存,成长和茁壮。

耶稣肯定地告欣我们夫妻的结合不可被拆散从起初就是天主的意愿。家庭关系上出问题,起因往往都是因为这个家庭缺乏一起休息、一起庆祝天主的节日。为了家庭的健全,让我们全家常有一起休息的时间,一起进堂参与主日弥撒,一起向天主感恩和祈祷。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永生的智慧


主内的兄弟姊妹:

教会每个主日都借着圣道礼仪中天主的话勉励我们和教导我们。教导是以权威的身份对我们说话,给我们传达有用的讯息。我们都接受教会的权威,也就是说我们都承认教会有权力、也有能力教导我们。可是,由于我们现代的人都生活在资讯爆满的时代,我们不只可以找到很多的讯息,甚至还会受到很多讯息不停的轰炸。我们因此得问,教会借着天主的话传达给我们的有用讯息到底是怎样的讯息呢?它与我们每天收到的讯息有何不同?它是同样知识性的讯息呢,还是另一种智慧性的讯息?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东西。它们属于不同的领域,各自关注不同的事态,也各自有不同的功用。因此,获得知识和获得智慧的管道也有所不同。

在这主日取自《智慧书》的读经一中,这位充满智慧的作者告诉我们他借着祈祷和恳求的管道获得智慧;换句话说,智慧并不在人的掌控之中,智慧是一份天主的恩赐,只可在祈求中才能获得。这位智慧的作者自己说了:「我知道,天主若不将她赐给我,我不会获得她」(智八21)。那么,他又怎样看待他所获得的智慧呢?他把智慧看成比什么都宝贵,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智慧,他可以不要王权和王位,也可以不要荣华和富贵。为了智慧,他甚至可以不要健康和美丽。这智慧到底是什么呢?

智慧当然不是知识,因为这位充满智慧的作者否决了一切可以透过知识获得的东西,例如:权力和光荣,财富和显贵,健康和美丽。从他获得智慧的过程来看,这智慧是天主的持质,是天主自己,因为没有其它任何的受造物可以成为他如此喜爱的对象。智慧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拥为己有的东西,而是对无限可能的天主信赖的行动。智慧不是一个静态的心旷神怡的状态,而是动态地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一切事务的倾向。

我们在教会中常听说要「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事务」,我们自己有时也会这么说,尤其是当我们处身在劣势的时候,例如:当我们遭遇到不幸的时候,当我们有病痛的时候,或者当我们失去了我们所心爱的人的时候。但是,到底什么是「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事务」呢?它与天主的性质有关。既然天主包容一切,对一切仁爱慈悲,祂同时又是全能和永恒的,所以当我们说「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事务」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要以整体的观点,以宏伟慈爱的心胸,也从永恒的角度来看待事务。具体地说,这正是要我们默想天主的话。

这主日取自《希伯来人书》的读经二就给我们解释说:「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借着默想天主的话,我们会有彻底的改变,且能够看清和省察事务的真象。这就是智慧。这智慧能使我们自由;这智慧也能使我们保有永恒的幸福。永恒的幸福生命是无价的。教会教导我们和传达给我们的讯息,就是要我们获得使我们倾向永恒生命的智慧。

在这主日《马尔谷福音》的章节中,耶稣教我们看到天主的话与智慧之间的联系。耶稣告诉我们,智慧并非只是遵守天主的法律,也不只是做善事。我们可以改述耶稣对那富人的说话:「你为什么称我善呢?除了天主一个外,没有谁是善的。因此,明智起来吧,使你自己成为自由的人,然后来跟随我!」「明智起来」是意译耶稣的话,指的就是完全信赖天主的慈善和天主的全能。「明智起来」的行动是倾向智慧的行动。借着智慧的行动,我们可以看穿和看破现世荣华富贵的累赘;借着智慧的行动,我们可以看穿和看破现世权力显达的束缚。借着智慧的行动,我们也可以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和美丽,可以把自己自由地交托在天主的手里,并完全地享受天主的福乐。

在教会隐修传统发展开来后,尤其是在中世纪,有不少圣人们就在隐修刻苦的意义上理解耶稣的召叫,舍弃了一切跟随耶稣,例如:圣本笃、圣道明、圣方济各等等。我们现代的人也受到隐修传统的影响,认为出世苦修总要比入世生活更好。但是,耶稣自己并不在旷野中生活,而是在城镇中生活。在耶稣的时代,「跟随耶稣」指的就是做耶稣的门徒,要求人选择耶稣超过世上任何的财富,完全自由、且义无反顾地与耶稣一起生活,一起从事天主的事业。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跟随,一个远远超越只遵守法律要求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邀请人放下柔软舒适生活,而选择坚强健壮的生活。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坦然地跟随耶稣,也只有真正的强者才有勇气和毅力跟随耶稣面对迫害。

那富人明白耶稣的话,但他过惯了富人们那种柔软舒适的生活,再也没有能力过耶稣这种坚强健壮的生活。他渴望生命,但对这坚强生命的邀请却存着恐惧。他的恐惧最终仍大过他的渴望,所以他忧伤地走回他原来的生活。耶稣说:「进天主的国是多么难啊!骆驼穿过针孔,比富有的人进天主的国还容易!但在人不可能的,在天主却不然,因为在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谷十24-25)。耶稣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强壮和勇气并非来自财富,而是天主的恩赐。强而有力的天主有能力使人强壮有力,使人跟随耶稣成为耶稣的门徒。

我们生命最终的保障和命运都紧系于天主的话,没有任何人能幸免,就如这主日取自《希伯来人书》的读经二所说的:「万物在祂眼前都是袒露敞开的,我们必须向祂交账」(希四13)。当我们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救恩时,让我们以信心把自己完全地交托在天主的手中,向天主祈求智慧,使我们能坚决相信天主的话确实是生命并给予生命的话,祂有能力使我们获得救恩和永生。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接近恩宠的使命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在这主日的福音中听到雅格伯和若望向耶稣作出大胆的请求,让他们在耶稣的光荣中一个坐在他的右边,一个坐在左边。雅格伯和若望只是门徒的代表人物,表达出耶稣的门徒们都和他们两人一样,一心想要与耶稣共享光荣。然而,就当他们深信耶稣正在走向光荣与权贵的道路上,深信耶稣立刻就要在世上建立王国时,耶稣却第三次向他们预言自己要经受直到死亡的痛苦。

这主日的三篇弥撒读经都环绕在耶稣的痛苦这一个主题上。在读经一中,依撒意亚先知在耶稣受难的六百年之前就宣布了耶稣要经受苦难;在福音中,耶稣自己预言他即将经受苦难;而取自《希伯来人书》的读经二,又在耶稣受难的一百年后对耶稣的苦难作出反省。这三篇读经都告诉我们耶稣受苦难的事实,并邀请我们去发掘痛苦的意义。痛苦之所以能有意义,是因为耶稣的痛苦有意义;因为耶稣并没有白白地受了苦。

但是,痛苦本身真的有意义吗?我们能够合理地解释痛苦存在的理由吗?有人说可以,并且还提出了下列的解答说:痛苦是世界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由适者生存的竞争所产生的必然后果;痛苦有考验的作用,它使人在磨练中成长和茁壮,而能挑起大任;痛苦是一种警示讯号,它提醒人更大的危险就在前头,所以要有所警惕;还有痛苦是为进入永恒福乐和完整生命必经的门槛,就像妇人的产痛为带来新的生命是必须的一样。然而,这些解答都不能使人满意,因为它们都不是痛苦本身的意义。若我们自己正是在经受着痛苦中的人,我们就无法接受这些理由。

痛苦本身其实不但没有意义,同时也没有理由;它只有奥秘。痛苦是必要的并非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痛苦是必须有的,只因为奥秘是必须有的。因为奥秘,我们的生命才能有深度的层面;因为奥秘,我们的生命才能有超性的素质;因为奥秘,我们的生命才是值得生活的;因为奥秘,我们的生命才能成为成全的生命。

但这奥秘到底又是什么呢?它是天主的奥秘。在天主的救恩历史中,痛苦降到罪人身上,痛苦也降到无辜的人身上;善人受苦,恶人也受苦。在天主的救恩历史中,天主并没有给我们清楚地解释痛苦的意义,但天主却自己前来加入我们痛苦的行列。天主成为我们痛苦中的一份子,这就是我们最终也是我们唯一需要的理由。在这个天主成为我们痛苦中的一份子,在这个天主参与我们的痛苦的事实中,痛苦就不再是一个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而是我们需要生活出来的「奥秘」;痛苦也不再是一个我们需要寻求理解的迷惑,而是一个我们需要回应天主和依持天主的恩宠。这主日取自《希伯来人书》的读经二就称这种回应天主的行动为「走近恩宠的宝座」(希四16)。

我们要如何「走近恩宠的宝座」呢?「走近恩宠的宝座」的方式就是:喝耶稣所喝的杯,和受耶稣所受的洗。这杯是苦杯,这洗是血洗。换句话说,就是与耶稣同在一起到底,尤其是在最痛苦,甚至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那么,我们是要带着享受光荣的期望与耶稣同在一起到底吗?不是!耶稣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说:「不是这样的: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的,就当作众人的奴仆;因为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谷十43-45)。耶稣允许雅各伯和若望「喝他所喝的杯,受他所受的洗」,但耶稣仍没有向他们承诺要赐给他们坐在他左右的位置。

耶稣的话实实在在地给我们讲述了痛苦的奥秘的层面。我们必须尊重痛苦自身特殊的性质。我们不可以把痛苦当成是达到其它目标的途径或工具。不然的话,痛苦就会失去它的奥秘。当痛苦的奥秘失掉了,痛苦就真的毫无意义,痛苦就会变成不人道,也会损毁人的尊严;痛苦就会变成是一种煎熬,一个诅咒。

我们真的并不需要一个痛苦的答案,但我们却需要耶稣与我们一起受苦。我们真的并不需要一个将来的酬报来补偿我们现在所受的痛苦,但我们却需要在我们现在的痛苦中有天主的恩宠。我们真的并不需要知道解除痛苦的知识,但我们却需要领悟在痛苦中与天主同在的智慧。因为这样一来,痛苦就会是一个真正的奥秘,一个天主的恩宠,和一个成全的生命。

普世教会也在这主日庆祝「使命主日」,呼吁我们在自己的痛苦中,也在世界的痛苦中传扬基督的喜讯和福音。基督的喜讯和福音最根本的重点,就是让基督恩赐世界生命的使命渗透我们的生命,让基督在我们的生命中生活。因此,让我们祈求基督转化我们,并在我们心中注入向众人分享基督生命的意愿,使我们勇敢地负起传扬福音的使命。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主耶稣,天主之子,可怜我罢!


主内的兄弟姊妹:

这主日的福音生动地叙述耶稣在耶里哥治好巴尔提买的瞎眼,使他重见光明。这是一段我们非常熟悉的福音章节。但是,由于我们对这奇迹的叙述太熟悉了,所以我们或许不太去注意这奇迹的小细节,也不太留意它有很实际的效益。让我们就在这里仔细品味这奇迹的叙述,并从中了解它的意义和用处。

我们先看看这段福音章节的一些小细节。这主日《马尔谷福音》第十章所叙述的奇迹,在《玛窦福音》第二十章29-34节也有记载。可是在《玛窦福音》的记载中,耶稣是治好了两个没有名字的瞎子。耶稣治好他们的方法也不同,在《玛窦福音》的记载中耶稣是用手摸了摸他们的眼睛,他们才看见。在这主日《马尔谷福音》的章节中,耶稣只对巴尔提买说一句话,巴尔提买立刻就能看见了。

另外一个小细节,巴尔提买是生来就瞎眼的吗?从经文的文字上看,他不是生来就瞎眼的,因为当耶稣问他说:「你要我为你做什么?」他的回答,在希腊文原文是:「老师,叫我重新看见。」与《玛窦福音》第二十章的记载相比,那两个瞎子似乎生来就是瞎眼的,因为他们的回答,在希腊文原文是:「主啊,叫我们的眼睛张开吧!」他们要求耶稣使他们的眼睛张开,好能看见,而不是重新看见。那么,巴尔提买要重新看见什么呢?按照经文的叙述,他要重新看见的是耶稣,因为当他看见之后就跟着耶稣一道走了。

现在让我们再分析一下这几个细节。巴尔提买在视力上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他起先看得见,然后看不见,之后又因对耶稣的信德而再次看得见。我们可以在这里发掘出两个层面上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身体上或物质上的意义。巴尔提买的眼睛可能是因为疾病或者因为意外受伤而失明了;他的眼睛本来是看得见的,现在看不见了。这只是眼睛的问题罢了。第二个层面上的意义只有从耶稣治好他的过程才看得出来。耶稣治愈他的时候,对他说:「你的信德救了你。」他立刻就重见光明。换句话说,巴尔提买不只在身体的层面上瞎罢了,同时也在心灵、在信仰的层面上瞎。这不只是眼睛的问题,也是信仰的问题。他本来在信仰上是明目的,自小遵守天主的法律生活,现在失明了,只能「坐在路旁」、在世俗的社会上过活。因此,耶稣不但治好了他眼睛上的瞎,也让他在信仰上重新看见。所以当他看见了,就跟耶稣走在一道,做耶稣的跟随者。

这段经文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呢?巴尔提买在这经文中的要求:「耶稣,达味之子,可怜我罢!」和《路加福音》第十八章13节税吏的祈求:「天主,可怜我这罪人罢!」综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很有效的祈祷方式。这种祈祷方式传统上称为「耶稣祈祷」。从公元第四世纪起在东方教会的隐修院,「耶稣祈祷」就开始盛行。当时还没有很多书本,隐修士们只背诵几篇圣咏并实行耶稣祈祷。这祈祷由隐修院传到了民间,目前东正教的基督信徒仍常以这祈祷方式祈祷。

这祈祷方式很简易。我们首先平静地坐下来,有节奏地呼吸,然后慢慢地重复:「主耶稣,永生天主之子,可怜我这罪人罢!」

圣经里的话有力量。以上由两节圣经综合起来的话有力量。巴尔提买一呼求,耶稣就治好了他;而那税吏一祈求,就在天主前成了义人。这力量同时来自圣经的天主圣言,也来自耶稣的名字。耶稣的名字有高超的力量:耶稣的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听到耶稣的名字,无不屈膝叩拜」(斐二9-11),耶稣自已也说了:「你们因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祂必赐给你们」(若十六24)。因此,耶稣的名字可以驱魔(谷九38);伯多禄就曾因耶稣基督的名字,治好了胎生瘸子(宗三1-10;四9),又治好了艾乃阿的瘫痪(宗九33-34)。

耶稣的名字更是我们待人接物的原则。保禄多次劝勉我们说:「你们无论做什么,在言语上或行为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作」(哥三16-17);「为一切事,要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名,时时感谢天主父」(弗五20);「不断祈祷,事事感谢: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稣内对你们所有的旨意」(得前五12)。

「耶稣祈祷」是既简易又非常有效的祈祷。这祈祷的步骤如下:首先我们在口中重复地念祷文:「主耶稣,永生天主之子,可怜我这罪人罢!」然后,我们将这祷文深入记忆中,下意识地重复念祷文。之后,我们再用心,配合心跳的节奏,重复地念祷文。

当我们用心做耶稣祈祷,我们的身体会感到温暖,我们也会体验到平静、祥和、喜乐、及馨香甜美。在我们内心里,这祈祷会成为一个感恩祭,因为耶稣已真实临在于我们的内心里。久而久之,它将会变成一种「自动的祈祷,」就像我们学会了骑脚踏车,打字,或弹奏乐器一样。「自动」并不表示我们没有意识,而是成了自然而然、自动自发的意识。

耶稣祈祷能帮助我们整合身体上的不舒服,如消除忧虑、舒解紧张、及化解忿怒,并且可以在心灵上帮助我们重获信仰,重新以信仰的眼光看待事务。总之,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很有效的祈祷方式。多做「耶稣祈祷」,我们也必定会如巴尔提买那样,能重新看见耶稣,以新的眼光看见耶稣,并能跟随耶稣一道行走。因此,让我们不断向耶稣祈求:「主耶稣,永生天主之子,可怜我这罪人罢!主耶稣,永生天主之子,可怜我这罪人罢!」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第一条法律

主内的兄弟姊妹:

这主日的弥撒读经提及法律的问题,告诉我们关于天主法律的意义及我们遵守法律的正确态度。以色列子民和基督信徒的宗教有很多的法律、条规、训令。在这些众多的法律中,那一条法律是第一条呢?「第一条」在这里指的,明显的并不是法律清单上先后顺序的问题,而是在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根源性的「第一条」,无论是在法律清单之内或之外,它仍然是「第一条」;换句话说,哪一条法律是概括了所有法律的法律,遵守这一条法律就等于遵守了所有的法律呢?这是在我们信仰中心的问题,也是这主日福音中那个法律专家诚心征询耶稣的问题。耶稣直接引用这主日取自《申命纪》的读经一答复他说:

这一条法律就是:「以色列!听着!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申六4-5)。这条法律所指明的,并非天主是众多神明中的第一个或最大的神,而是天主是绝对的神,天主的名字叫「唯一」;除天主之外,再也没有别的神了。因为天主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天主。说穿了,我们的信仰告诉我们:相信天主并非可以任意选择或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必然的、生与死的抉择。相信天主就生活,不相信就死亡。梅瑟在颁布这条法律时,就向全体以色列子民说了:「我今天指着天地向你们作证:我已将生命与死亡,祝福与诅咒,都摆在你面前;你要选择生命,为叫你和你的后裔得以生存;你应爱慕上主你的天主,听从祂的话,完全依赖祂;因为这样你才能生活,才能久存。」(申卅19-20)

在生活的前提下,耶稣在这第一条法律上,又加了另一条同样大的法律,说:「你要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谷十二31)。这两条法律是同一条法律的两面,总括了所有其它的法律。爱天主让我们成为天主的子民,爱近人让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爱我们的近人就是使他们也成为我们的兄弟姐妹。若我们在爱天主的前提下爱我们的近人,我们和近人就在天主内成了彼此的兄弟姐妹。

诚心守法的真正态度就是在天主内成为兄弟姐妹。这种守法的态度不只要遵守法律的条文,同时更要遵守法律的精神。这种守法的态度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促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人,也促使别人成为自由的人。教会一直都在劝勉我们以这种守法的态度活出法律的精神,要求我们在这种法律的精神下,建立一种彼此互动的生活关系,彼此关怀、彼此鼓励、彼此帮助。若我们真正地以这种守法的态度生活,法律就不再是压在我们背脊上的轭,而是引导我们生活的明灯,带领我们走上成己成人的生活道路了。

反之,若我们不以这种守法的态度生活,我们就会以另一种态度面对法律,以另一种方式待人。我们一方面会死守法律、墨守成规,遵守每一条法律无情的条文;另一方面又会把这些法律的条文看成是约束人的枷锁,甚至用法律条文来挟持别人,威胁和欺压别人。法律本来应该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现在却将我们彼此推得更远了。法律本来是要使我们像在家庭内成为自由的人,互相尊重和友爱,现在却使我们都成了互相敌对的人。因此,法律也成了权力斗争,定夺谁强谁弱的工具。最后,我们大家都成了法律的奴隶,法律的牺牲品。

耶稣今天要求我们重新回到法律的精神,重新活出法律的精神。耶稣今天要求我们重新成为天主的子民和天主的子女。因为就如取自《申命纪》的读经一所说明的,天主向人类颁布法律并不是为了展示祂的大能,为束缚人类;相反的,天主是在盟约的形式下颁布法律,主动向人类伸出情谊的手,使人类成为天主的同盟人。天主在祂自己的法律下向人许诺,人若遵守天主的法律,天主就会赐给人祂最大的恩赐,使人「获享长寿」,不只是一般的长寿,而是永远的长寿,也就是永生。其实,单单长寿也不见得就是一种恩赐,所以天主还向人许诺了要使人「在流奶流蜜的地方,获得幸福」(申六3)。

耶稣的这个要求,同时也是一个邀请,呼吁我们以行动接受天主向我们伸出的情谊之手。耶稣自己给我们立下榜样,教我们效法他的行动接受天主的情谊。这行动,取自《希伯来人书》的读经二称之为完美大司祭的行动,「因为耶稣奉献了自己,只一次而为永远完成了祭献牺牲」(希七27)。耶稣接受天主情谊的行动其实就是真实爱人和爱天主的行动,因为真实的爱的行动,总是包括奉献和牺牲。

爱近人就是爱所有的人,包括与我们敌对的人,这是作为天主子女的生活态度。耶稣教导我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五44-45)。这种生活态度使我们成全,「如同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五48)。这种理想的生活态度超越我们自己的能力所及吗?当然,就如我们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得救一样。然而,「在人不可能的,在天主却不然,因为在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谷十27)。我们只需祈求耶稣基督,天主之子,我们的大司祭为我们转求天主,天主必能实现祂原本使人生活的意愿。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信赖天主的奉献

主内的兄弟姊妹:

耶稣在上个主日的福音中教导了我们第一条爱天主的法律:「你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你当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这个主日,耶稣在福音中继续以真实的正反例子教导我们如何实践这第一条爱天主的法律。经师以长久的祈祷在人前展示他遵守爱天主的法律,因而受人敬佩,但私下却吞没了寡妇的家产。这是遵守爱天主的法律的反例子,因为不爱近人就等于不爱天主,毫无争辩的余地。其实,这位经师不只因为没有遵守爱近人的法律而显示出他不爱天主,他也因为没有遵守爱天主的法律而显示出他不爱天主。他把长久祈祷的寄望放在人的赞许上,为套取人们的恭敬,而不是放在信靠天主上,为获得天主的护佑。

耶稣举出了爱天主的反例子之后,立刻又给我们举出正例子。福音中这位穷寡妇并没有展示出如何爱近人,她虽然奉献了她所有的钱,但这钱并不是为救助穷人的,而是奉献给圣殿的。那么她又是如何正面地遵守了爱天主的法律呢?从礼仪的观点上看,圣殿就是天主临在的地方,奉献给圣殿的一切都是奉献给天主的。这位穷寡妇把她所有藉以生活的钱都奉献给了天主,这意味着她把整个的生活都交托在天主手中了。这并不是奉献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奉献全部的还是剩余的钱的问题,是全心信赖天主还是对天主有所保留的问题。富有的人很难把放在钱财上的信心完全转移到天主身上,其实贫穷的人也一样。耶稣向我们指明的不是这位穷寡妇的贫穷,而是她对天主完全的信心。财富不值得夸耀,贫穷也同样不值得夸耀;值得夸耀的是人对天主全部的信心。

我们对天主有多大的信心,我们就可以作多大的夸耀。保禄就这样夸耀过自己对天主的信心,夸耀他因基督的十字架所遭受的迫害和苦难。他说:「至于我,我只以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来夸耀,因为借着基督,世界于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于世界也被钉在十字架上了」(迦六14)。「世界」在保禄的言词中,指的是一切与天主对立的人和事物,人的一切欲望和世俗的安乐主义。保禄指责他同时代的那些尊崇犹太传统的基督信徒,说他们「想以外表的礼节来图人称赞,免得因基督的十字架遭受迫害」(迦六12)。这种态度相似这主日福音中那位经师的态度。

保禄以身作则告诉我们,跟随基督所走的路不是为了讨人的喜爱和欢心,而是为了寻求天主的喜爱和欢心。为博得天主的喜爱和欢心,保禄成了「基督的仆役」(迦一10),「身上带有耶稣的烙印」(迦六17),也就是他因作为基督的仆役「被犹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格后十一5)所留下的永久疤痕,并且他也因基督而成为软弱的人。保禄自认说:「因为,若有人奴役你们,若有人侵吞你们,若有人榨取你们,若有人对你们傲慢,若有人打你们的脸,你们竟然都容忍了!我惭愧的说:在这方面好像我们太软弱了!」(格后十一31)然而,他因基督的缘故而成为软弱,也正使他在软弱中完全因信赖天主而成为强壮,所以保禄能坦然和自豪地说:「为此,我为基督的缘故,喜欢在软弱中,在凌辱中,在艰难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为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格后十二10)。因此,他甚至能毫不掩饰地说:「为我自己,除了我的软弱外,我没有可夸耀的(格后十二5);我甘心情愿夸耀我的软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格后十二9)。」

就如保禄一样,若我们全心信赖天主,我们可以为我们对天主的信德感到自豪,我们也必须为我们对天主的信心感到自豪,否则我们就无法为我们的信仰作见证。我们要在遭受迫害当中夸耀我们对天主的信心,我们更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夸耀我们的信仰。我们若敢在人前夸耀我们的信仰,我们就能为我们的信仰受苦,成为在信仰上健壮的人。在这方面,很多殉道者和圣人都是我们的榜样。

这主日取自《列王纪上》的读经一是另一个爱天主的正面例子,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叙述厄里亚先知和匝尔法特的穷寡妇对天主完全的信赖。那时,公元前870年,阿哈布登极作以色列王,但他推崇敬拜巴耳神。上主天主的先知厄里亚就指责他,并向他宣布天主的惩罚:三年天不降露或下雨。阿哈布王不但不听信厄里亚先知而悔改,反而要追拿他。这主日读经一所叙述的就是厄里亚先知在逃亡中的事迹。

厄里亚必须完全信赖天主,因为天主叫他逃到漆冬的匝尔法特,一个信奉巴耳神和反对天主的先知的地区,去投靠一个信奉巴耳神的穷寡妇。这位穷寡妇也必须完全信赖天主,因为只凭厄里亚先知以天主的名义所作的一个承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这样说:直到上主使雨落在地上的那一天,缸里的面,决不会用完;罐里的油,也决不会缺少」 (列上十七14),她就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她和她儿子藉以生活的所有食物。

耶稣曾教导我们说:「谁接纳一位先知,因他是先知,将领受先知的赏报」(玛十41)。耶稣引用这位穷寡妇的事迹,并称赞她的信德说:「我据实告诉你们:在厄里亚时代,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起了大饥荒,在以色列原有许多寡妇,厄里亚并没有被派到她们中一个那里去,而只到了漆冬匝尔法特的一个寡妇那里」(路四25-26)。

这主日的礼仪给我们提出爱天主的信仰生活模范。让我们祈求天主恩赐我们信德,使我们能全心信赖天主,活出我们的信仰。让我们也祈求天主赐给我们勇气以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来夸耀。信赖天主,我们将一无所缺;信赖天主,我们的软弱将转变为坚强。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终末的奥秘
主内的兄弟姊妹:

教会在这主日以稳健的步伐迈向礼仪年的年关,公然地庆祝「终末的奥秘」。基督信仰和希望的中心在于肯定人生有个终点,肯定一切的受造物都朝向这一个终点前进。「终点」在此绝非结束,而是目的,是救恩历史的目的。耶稣基督来到我们中间,陪同我们一起走向终点,并为我们完整地实现这救恩历史的目的;他将我们从时间狭隘的局限中救出,并将我们引入无止境的永恒。

教会因此在这主日的礼仪中邀请我们从终点的角度观看一切事物,要我们以信德肯定天主的受造物都将在圣神内焕然一新。在那全新的世界中,基督将再次来临,所有准备好迎接他的人将与他一同生活到永远。现在就是决定未来的时刻。那全新的世界何时来到,或以怎样的形式来到并不重要:它或许犹如种子发芽成长那样,静悄悄地来到,又或许在风火雷电中,以万钧之势来到。这些描绘的图像总不该误导我们。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必定来到,并以全心对天主的信赖期待它的来到,「至于那日子和那时刻,除了父以外,谁也不知道」(谷十三32)。

这主日的福音章节是《马尔谷福音》的总结,给我们讲述「末日」、「上主的日子」。耶稣说:「在那些日子里,在那灾难以后,太阳将要昏暗,月亮不再发光;星辰要从天上坠落,天上的万象也要动摇」(谷十三24-25)。耶稣给我们描述的种种预象,重点并不在于说明末日令人惊骇的情节,而在于告知我们如何准备末日的原则。那时候,到目前为止忠实供人们参照和定断方向和时间的天象定点,已不复存在;到目前为止让人们藉以生活的自然秩序,也不再靠得住。这不是说,世界将回复它原本「混沌空虚、一团黑暗」的境况(创一2),而是说「一个新天新地」即将到来(默廿一1),「人子已近在门口了」(谷十三29)。

耶稣接着又说:「那时候,人们要看见人子带着大威能和光荣乘云降来」(谷十三26)。人子来是为更新一切,为亲自与人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祂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默廿一3-5)。因此,耶稣要我们坚持希望,警醒等待,并向我们肯定:那日子的到来绝对是福不是祸,是「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谷一1)的终极实现。

这主日取自《达尼尔书》的读经一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反省「终末的奥秘」。它采用默示录文学体裁给我们讲述人在末日中的处境。「默示录文体」强调天主的审判及那肯定会随之而来的救恩。默示录的作者们惯于将他们要传达的讯息放在过去一些人物的口中,好能隔着一段时间的距离来省思他们自己当时的时代。他们似乎把将来要发生的事件「预先宣报」出来,但这些「将来要发生的事件」其实往往都是刚发生过的真实历史,尤其是在苦难中的历史。这一手法使他们能在同一部著作中,将过去与未来连在一起:过去的事件已然发生,他们可以加以解释;未来是天主的计划,他们可以确定地宣布其结局。默示录文体在宣布天主审判和希望的讯息中,没有先知书中所有劝人悔改的紧急呼吁。它们干脆把天主的宣布,说成是借着神视或由天使直接给人启示的智慧。这智慧教人认识天主的救恩计划,人必须将自己的生活与这计划配合,并在具体的生活中把它活现出来。

在整本旧约圣经中,《达尼尔书》这部公元前第二世纪的著作,在这里第一次提出死人复活的信仰观念:「许多长眠于尘土中的人,都要醒起来:有的要入于永生,有的要永远蒙羞受辱」(达十二2)。这个复活的信仰是天主在实际苦难中给人的新启示,它摆脱了旧约传统中传宗接代那种团体性质的永生观念,进入到个人的永生观念。它强调人与天主个别的亲密关系,所有对天主忠信到底的人都将获得永生的恩赐。与《达尼尔书》同时代的《玛加伯书》还有更明确的解说:「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们这些为祂法律而殉难的人复活,获得永生」(加下七9);「世界的创造者必仁慈地偿还你们灵魂和生命,因为你们现在为爱护祂的法律舍生致命」(加下七23)。

我们在信经中宣誓:「我信肉身的复活;我信永恒的生命。」这个复活的信仰一方面就是基于这些旧约的启示,另一方面当然是借着耶稣基督在新约中更圆满的启示,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复活的信仰是一种生活的力量。因着复活的信仰,人即使在遭受痛苦的迫害当中,仍然可以勇敢地、且真诚地活出生命,而不眷恋在这世界上的长寿,苟且偷安。因为复活的信仰教人认清,真正的生命、真正的安全,只有在天主那里可以找到,只有借着基督,我们的大司祭一次性的奉献而获得。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到达真正、且永恒的生命。

因此,让我们感谢天主恩赐给了我们复活的信仰。让我们也继续祈求天主恩赐我们更多的信德,使我们能充满勇气,在困苦的教会内和在世界上活出信仰的生命。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耶稣基督君王节

基督是真理的君王

主内的兄弟姊妹:

这主日我们与普世教会一起庆祝耶稣基督君王节,向全世界公开地宣认耶稣基督是真理的君王,是我们生命的君王。在这特别的时刻,在这特殊的礼仪场合,询问和反思:「耶稣基督如何是我们生命的君王?他要怎样履行君王的任务?」对我们会有很大的益处。在这方面,比拉多已经帮了我们不少忙,他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你究竟做了什么?」

犹太人当时并没有君王,他们连国家也没有。他们的国家那时早已被罗马帝国占领,他们只能在心中、在祈祷中殷切期待一位君王,一位能将他们从罗马人手中拯救出来的默西亚君王。因此,有一项君王的任务等着一位君王来做,但那位君王就是迟迟不来。不少的犹太人既盼望耶稣就是那位要来完成这项任务的君王,又害怕耶稣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这项重大的任务。因为,这项任务一旦开始了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的话,就如司祭长和法利塞人所说的:「罗马人必要来,连我们的圣殿和民族都除掉」(若十一48)。犹太人的害怕终究超过了他们的盼望,所以他们决定按照大司祭盖法的建议处置耶稣:「叫一个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灭亡」 (若十一50)。

但耶稣确实是君王,真正的君王为了百姓绝不顾惜自己的性命。因此,对比拉多的询问,耶稣坦然回答说:「你说得是,我是君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给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必听从我的声音」(若十九37)。耶稣的君王任务同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耶稣肯定自己必要获得胜利,他事先就说了:「人子要受光荣的时辰到了。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十二23-25)

耶稣是君王;但他是一位完全不同性质和等级的君王。他不只是犹太人的君王,甚至也不只是世界的君王。他的王权从永远伸展到永远,「永存不替;他的国度永不灭亡」(达七14)。他的王权存留在真理的领域内,为的是给真理作证。耶稣的君王权位并不是一个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他自己的身份。他来到世界上并非只是来做君王的工作。他生来就是一位君王。他要为真理作证,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真理(若十四6)。

耶稣的君王身份并非来自他做了什么事情,而是在于他是谁。我们分享耶稣基督的王权,我们的身份也并非来自我们做了什么事情,而是在于我们是谁。我们是天主的子女,因此我们也要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活。只有在这个真理的事实内,我们才真正拥有和活出我们的身份;只有在这个真理的事实内,我们才有力量,才有资格提到爱、提到友谊、建立团体,为人服务和关怀人。只有在这真理的事实内,我们才能公开见证耶稣基督是我们真正的君王。

耶稣基督是真理。这真理包含了所有其它的真理。所有其它的真理都必须发自这一个真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是那么随意地使用「真理」这个词,以致我们偏离了真理正确的意义。我们因此有必要为自己澄清真理的意义。

真理并不等同于事实。事实只是一连串的资料和统计数字,而这些资料和统计数字本身其实毫无意义可言。真理并非事实,而是在耶稣基督的光照下,也就是在耶稣基督的原则和价值观内解释过的事实。只有这一个真理会真正地释放我们,因为它是赋予我们生命的真理。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个家庭内彼此有了纷争。这纷争是一个事实。但是,如果这个家庭愿意接受基督的光照,以基督的原则和价值观来解释这个纷争的事实,它不但会让这个家庭更加充实,并且还会使这个家庭更为成熟与更和谐。因为若我们以诚恳的态度、建设性地解释纷争和意见分歧的事实,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新的视野,一个新的理解,一个新的生活方式。然而,若以蓄意曲解、自私自利、或毁灭性地解释这事实,它就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和紧张的状态。整个家庭就会因互不信任和互相怀疑而被拆毁了。

在我们今天的世界里,我们正面对着资讯爆满的危机。我们每天都不断地被大量的资讯轰炸,使到我们不但没有受到这些资讯的熏陶反而被这些资讯吓倒,使我们变为绝望而不是保持希望,因为很多我们所收到的讯息其实都是被一些人带着他们自私的企图所解释过的讯息。在这解释讯息的过程中,根本就与耶稣基督的原则和价值观扯不上关系。

那里有危机,那里其实也就有机会。因此,我们都被邀请和被催促趁机会去培养出另一种带有基督真理的企图;我们都受挑战为了真理,而不是为了物质的利益和世界的名誉解释讯息。若我们接受这个挑战,我们就会成为真理的子民,我们就会有勇气站稳真理的立场,并为真理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因真理而获得生命的赏报。

有耶稣基督作我们的君王,我们就毫无所惧。有耶稣基督作我们的君王,我们在任何的困苦中都能保持希望。有耶稣基督作我们的君王,我们就拥有了一切。但是,我们真的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我们的君王吗?我们真的愿意让耶稣基督治理我们的生命吗?这是我们必须常在心中思索的问题。这是只有我们才能为自己做出的决定。

这主日我们庆祝耶稣基督君王节,让我们完全地参与教会的信仰,与教会一起向全世界公开地宣认耶稣基督是治理我们生命的君王。愿耶稣基督君王祝福大家!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