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7 17:48:53

羅馬尼亞節目部


位於東歐的羅馬尼亞,國境西邊分別與匈牙利、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邊,北邊與東北邊則是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是東南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在歐洲排名第十二。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之間主要以多瑙河為界,而與摩爾多瓦則是以多瑙河的另一條支流普魯特河為界。多瑙河與普魯特河在羅馬尼亞匯合後,在羅馬尼亞境內注入黑海,入海口處所形成的多瑙河三角洲是歐洲最大的三角洲,因為豐富的生態變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單內,而建立了多瑙生態圈保護區。

羅馬尼亞的官方語言是羅馬尼亞語,源自拉丁語,語言結構與附近東歐國家所使用的斯拉夫語系十分不同,而是與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更為接近的羅曼語系。人民當中主要信仰羅馬尼亞東正教,其次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

「願天主永受讚美!」這句無與倫比的問候語以拉丁及羅馬尼亞語,從梵蒂岡電台向在羅馬尼亞國內和海外的羅馬尼亞聽眾播送,已經將近六十五個寒暑。

梵蒂岡電台羅馬尼亞語首次試驗性播出,是在1947年,教宗庇護十二世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各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並締結巴黎和平條約發表的言論。當時教宗的全篇發言由座落羅馬的羅馬尼亞學院帕納伊•泰斯庫翻譯為羅馬尼亞文,由教宗的電台羅馬尼亞語首位播報員帕姆菲爾蒙席宣讀出來。1948年開始,羅馬尼亞語節目每星期固定播出一次,同年年底的時候,增加為每星期播出兩次。當時羅馬尼亞共產政權在鐵幕後方,對國內的教會施以猛烈的摧折,壓縮並大大削減「沉默教會」的生存條件,一如發生在其他箝制信仰自由、限制人民生活的國家一樣。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伊萬•羅布宗主教,為梵蒂岡電台八十週年紀念,在一本2011年2月出版的「基督徒活動」雜誌中,發表一篇賀文,文中強調了梵蒂岡電台羅馬尼亞語的廣播代表的歷史性與宗教性非常重要。他寫說:「50年代時,聖座駐布加勒斯特大使被共產政權強迫離開,羅馬尼亞與聖座的關連如果不是因為早有梵蒂岡電台存在,可能就此完全斷絕。」

教宗的電台特別幫助了東方禮天主教會,共產政權對教會的磨難異常嚴厲。梵蒂岡電台的聲音是慰藉,是鼓舞和啟迪之音。在規律的新聞播報之外,梵蒂岡電台每個主日天不曾中斷地為失去教堂、沒有神父也沒有宗教慶節的信友們,全程廣播東方禮彌撒。

伊萬•羅布宗主教還在他的文章中寫道:梵蒂岡電台為我們拉丁禮的天主教徒也扮演了特殊角色,尤其是許多教區被強制解散,以及主教們被監禁之後,傳媒對司法審判錯謬的報導,混淆視聽引起紛亂,梵蒂岡電台是羅馬尼亞國內的天主教徒,唯一可信可依據的消息管道。在當時,梵蒂岡電台充分發揮它作為傳播媒體的主要功能,也就是維持各國的地方教會與天主教中心、伯多祿繼承人間的聯繫,尤其是那些處在鐵幕後方的地方教會,我們也在那裡。

伊萬•羅布宗主教繼續寫說:從1989年開始,情勢有了變化。我們對發生在天主教世界中的事情,有了更多了解的機會與管道;我們和羅馬、和教宗的聯繫如今不只依賴梵蒂岡電台。但是,梵蒂岡電台的羅馬尼亞語廣播,依舊每天指示我們教會的中心羅馬,以及世界各大洲的教會生命脈動。每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聽眾可以從中尋獲希望以及教會的關心,這些都是基督所願意的。梵蒂岡電台讓我們覺得接近教宗,同時也幫助我們感受到教會的心跳,有那麼多國家和語言齊心齊聲讚美三位一體的天主。

到這裡,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伊萬•羅布宗主教結束他在那份二月刊文章中,對梵蒂岡電台的感謝之意。

如今,梵蒂岡電台羅馬尼亞語節目部的內容每天晚上播出二十分鐘,隔天早上重播一次。節目內容除了隨時更新聖座活動,廣泛報導聖座各部會的工作,以及全球教會的生活現況之外,更特別著重在新福傳的推動上。為加強收聽廣播以外的接觸管道,羅馬尼亞語錄製的節目內容也會做部份精選傳送到網路上,在梵蒂岡電台主頁下的分頁內容則會每天更新。

目前羅馬尼亞語節目部積極進行的,就是與羅馬尼亞國內各家電台同行並列在國家廣播頻道上。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