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5 14:14:39

主日弥撒讲道(乙年四旬期第一-五主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一次而永远
主内的兄弟姊妹:

在圣灰礼仪那天,司铎拿祝圣过的灰,敷在我们的额头上,跟着引用耶稣在今天福音中的话,说:「你们要悔改,信从福音!」借着灰的记号,我们就进入了四旬期。为什么四旬期要以灰的记号开始呢?因为四旬期是教会呼吁人要悔改和信任天主仁慈待人的时期。在圣经的传统上,灰是天主惩罚(参阅:伯后二6)及人忏悔(参阅:纳三6;玛十一21)的标记;它恰当地表明天主对人的态度,说明天主的惩罚是短暂的,但天主的仁慈却是长久的:「祂的忿怒,瞬息消散;祂的恩爱却要终生绵延」(咏三十6);「在我的盛怒中,我曾一会儿掩面不看你,可是我要以永远的慈悲怜悯你,你的救主上主说」(依五四8)。

在表面上,灰烬是死亡和毁灭的象征,就如在圣灰礼仪时,司铎也可能用取自创三19的第二个祷词,念道:「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是灰土,将来还要归于灰土。」表面上,这祷词指向人必死的命运,提醒人要妥善准备死亡的到来。但是,这里的用词是「灰土」,灰土所标示的并非死亡的事实,而是生命的肯定;因为灰与土地有着自然的联系,而土地则是生命的温床。因此,紧接着的圣经章节,创三20,亚当马上给自己的妻子起名叫厄娃。在希伯来文,厄娃(hawah)的字根意义就是生命,所以亚当解释给厄娃起这名字说:「因为她是众生的母亲」,也就是一切生命的母亲。

然而,灰并非土,也不是地。灰烬本身其实就是一个不死不灭的象征,因为灰烬是唯一不能被火毁灭的东西。火可以焚毁一切,但就是不能焚毁灰烬。因此,灰烬不是毁灭的象征,而是不朽不灭的象征。在礼仪中,灰烬也是重新开始的象征。当东西被火烧成灰时,它就有了一个了结,在这了结中,新事物获得了重新开始的可能和机会。按照礼仪的传统,圣灰礼仪用的灰并非一般的灰,而是去年圣枝主日所用的树枝焚烧成的灰;去年,这些树枝曾用来欢迎基督君王荣进耶路撒冷,完成祂的逾越奥迹,现在烧成了灰烬,为准备我们的心重新欢迎基督。如此一来,灰烬所象征的重新开始的意义就更加显明了。

四旬期的中心意义其实就在于重新开始的准备。一方面,我们要跟随耶稣基督四十天在旷野中为新使命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跟随耶稣基督经过苦难和死亡准备光荣的复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准备告诉我们:履行福传使命的力量来自战胜试探的努力;光荣的复活来自战胜死亡的桎梏。就如耶稣基督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我们跟随基督的人也要分享基督的胜利。我们靠着对最后胜利的肯定,以信任天主的目光,观看我们每天要经历的试探和痛苦。试探会过去,痛苦会过去,甚至死亡也会过去,但是新生命却肯定会来到。

若我们注意今天的弥撒读经,我们会发现每一篇读经都以重新开始为主题。读经一取自创世纪,天主以洪水毁灭了一切之后,祂与诺厄和所有生物重新立定盟约。这是一个生命的盟约,并有彩虹作为标记,立定洪水再也不会毁灭生物。这重新开始的基础是天主的仁慈和美善,不论人的罪恶有多大都不能大过天主的仁慈,无论人的罪恶有多大也不能损毁天主的美善。古代的人看见彩虹时,他们注意到的并非缤纷的七彩,而是彩虹弧度的弓形。彩虹给他们呈现出来的,不是雨过天晴的美丽,而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弓:天主用彩虹弓「射出羽箭,将人驱散;发出闪电,使人逃窜」(咏十八15)。彩虹,这个挂在云彩间的武器,天主现在不拿它来惩罚人,反而以它作为安慰人心的标记,向人证实祂的宽仁。因为天主的宽仁,人类的未来重新有了肯定的基础。

取自伯多禄前书的读经二,是我们每次念信经时宣誓的信仰。本书作者给我们指出天主在耶稣基督内更新一切的事实;耶稣基督经过一次性的死亡而战胜了死亡,他不只不再死亡,而且还享有生命的光荣,坐在天主右边,万物都屈伏在他权下。智慧书在解释诺厄的得救时说:「不义者在愤怒中背弃了智慧,遂怒杀兄弟而自取灭亡。因他的缘故,洪水淹没了世界,仍是智慧指引义人,借着贱价的木材,拯救了世界」(智十3-4)。不义者也把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但借着十字架这一个更加贱价的木材,天主再次并且决定性地拯救了人类。十字架也就成了人类更确切的救恩证据,因为耶稣「亲自承担了我们的罪过,上了木架,为叫我们死于罪恶,而活于正义」(伯前二24)。

同样地,在今天的马尔谷福音中,在若翰被监禁以后,耶稣重新振兴若翰的使命,宣讲悔改和天国的福音。耶稣说的「天国临近了」,并不是指天国还没有到来的意思,而是说天主重新使天国临现了。因为耶稣在旷野中就重新生活在原始乐园安详的境况:人失去乐园,因为人受了撒殚的试探,而耶稣则战胜了撒殚;在洪水灭世之后,人与动物互相对立(创九2-3),现在耶稣则与野兽重新安然在一起;人在犯罪及被赶出乐园之后,天使与人对立(创三24),现在耶稣则受天使的服侍。所以,这是天国临近圆满的时刻,也就是我们重新与天主、与世界万物、与天使和好的时刻。

在四旬期间,我们常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如悔改、补赎、修好、克苦、牺牲和奉献,当然也包括守斋和祈祷。这些动人的词汇其实可以归纳在一个主要的行动之下,那就是我们或多或少都要在生活中做些改变及革新。我们需要改变和革新自己,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已经受到了破坏,我们必须背负太多和太重的罪恶的后果、过失、软弱和缺点的重担。这些重担沉沉地压在我们身上,使我们再也无法承受下去,因此不得不作出改变。

然而,尽管我们很多时候及很多次意识到必须改变和弥补我们的缺失,但是我们却仍旧不停地跌倒,而且很凄惨、很可怜复可悲地跌倒、重犯。罪恶总不会轻易地放开我们。然而,即使我们屡次失败,我们仍然有意识,某些事情就是必须有个了断。这个了断只有借着诚恳牺牲的意愿达成,物质和灵性上的牺牲、团体及个人的牺牲达成。

还有什么时期比四旬期更恰当做牺牲呢?四旬期是恩宠的时期,因为整个教会一起祈祷和庆祝天主的仁慈,一起向天主呼求怜悯和救恩。若我们在悔改和修正我们的生活上踏出一步,我们可以肯定整个教会都在鼓励我们并给予我们一切所需的支持。因此,让我们好好地善用四旬期,努力悔改、作补赎和牺牲,并且也去发现天主在我们内和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的恩宠和救恩。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四旬期第二主日

爱的祭献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已经进入了教会礼仪庆典中的四旬期。在这恩宠的时期,教会鼓励我们默想一些比较深入的信仰主题。今天可以默想的主题是爱的祭献,也就是为了爱而把自己所爱的完全交出来作为奉献和牺牲。亚巴郎为了爱他如星辰之多的后裔(创十五5-6)而准备祭献他的爱子依撒格(读经一:创廿二9-12);天主更为了爱全人类而实际地祭献了祂钟爱的独生子耶稣(读经二:罗八31-32)。从亚巴郎的祭献,我们看见了信德带来的降福;因着天主的祭献,我们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因此,教会邀请我们从爱、信德、及生命之间相互关系的观点,去回顾和重整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出正向的改变和调整。生活,尤其是信仰和灵修生活,因为是生和活的,而且是要在成长中走向更圆满的,所以常有很多需要改进和重整的地方。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目前的生活还蛮不错的,而就停顿在现况中苟且偷安不再寻求上进,但那只能是一时不知所措的感觉,就好像伯多禄在今天的福音中对耶稣说的话一样:「老师,我们在这里真好!让我们就在这里搭帐棚住下吧。」可是,耶稣不但没有答应伯多禄的要求,反而告诉他们说他必须经过痛苦的死亡,而从死者中复活。耶稣在一生中,从开始到最后曾多次受到被人赞美和拥护的试探(参阅:路二51;若六15;谷十五32;若廿17);他原本可以过个世人眼中成功的生活,但他为了爱天主及爱人,不但不寻求过安逸的生活,反而将自己祭献在十字架上。世上的帐棚不管多好,它只能是暂时居住的地方,我们必须向往天上永恒生命的家,因为那里才是我们信德和生活的终向。

伯多禄一伙人当时都不明了「耶稣从死者中复活」是什么意思,但是后来他们懂了。保禄在今天的罗马书就告诉我们说,「耶稣从死者中复活」的意思就是天主一定站在我们这一边。因为天主站在我们这一边,天主连祂的儿子都没有怜惜地为我们祭献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天主会把最好的一切都赐给我们,也会在任何的处境中为我们辩护和帮助我们。换句话说,天主会绝对地、不间断地爱我们。

这一种爱的肯定是我们信德的基础,也是我们改变和重整我们生活的枢纽或轴心。举个例子,我们都是父母亲的孩子,当我们年幼的时候,父母亲都会教导我们,甚至责骂我们,因为我们总会做些错事。问题就在这里,当我们被父母责骂之后,我们会不会改正错误的行为呢?为什么有些人会变好,有些人却不会变好呢?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肯定父母亲真正爱我们。爱是一种改过迁善的力量。若是我们能肯定父母真正爱我们,我们就不会一直错下去,我们一定会改变和改进我们的生活。同样的,若是我们能肯定天主真正爱我们,我们也不会一直错下去!

即使我们有时无法肯定父母亲真正爱我们,但是我们却能够很肯定天主的确真正地爱着我们,因为天主为了我们已经将自己作为祭献,现在永远地站在我们这一边。因为天主确实爱了我们,所以我们可以去爱,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兄弟姐妹、去爱我们的朋友们,甚至去爱那些与我们敌对的人。爱,能改变一切;爱,能改变我们自己!

在四旬期间,我们除了要讲悔改之外,我们更要讲爱,尤其要讲天主对我们的爱。真实的爱都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奉献和牺牲。没有在实际行动上奉献和牺牲的爱,很难会是真爱。因此,我们可以就奉献的观点,来理解今天弥撒读经中讲的爱。读经一描述亚巴郎准备奉献自已的爱子而获得天主许诺的降福,读经二和福音则描述天主为了更圆满地祝福我们,而以实际行动奉献了自己最钟爱的独生子。奉献带来祝福,奉献使祝福生效。那么,我们要如何进一步地理解奉献的意义呢?

奉献其实并不意谓放弃我们自己所心爱的事物。在希伯来文,奉献(olah)的意思是使所献出的事物成为神圣的事物,也就是说,把所献出的事物提升到更高的目的。与这个奉献相关的就是牺牲。在希伯来文,牺牲(qorban)的意思是拉近距离。我们爱天主,我们把自己奉献给天主,因此就是将自己内在的素质提升到它真实的泉源,使它实践我们生命更崇高的目的。天主爱我们,祂为我们奉献牺牲了祂的爱子,就是为了拉近我们与祂之间的距离。耶稣基督为我们祭献了自己,就是为了向我们证明祂是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

四旬期是天主以实际行动来爱我们的时期,因此是恩宠的时期,也是改变和重整我们生活的好时期。在奉献的概念下,我们要如何去改变和重整我们的生活呢?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认识自己,并且要努力成圣。我们有需要仔细检讨自己,找出想做或者已经做了的恶事,这并非只是为了要把它切除掉,更是为了要在其中找到圣洁的火花。我们不以弃绝或否认这些恶事为起点,而是诚恳地承认我们确实有心想做这些恶事,并为此悔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和救赎我们这些罪恶的倾向。

我们发脾气,因为我们要马上看到事情好转起来。我们以贪婪的眼光看待别人,因为我们忘记了如何去爱。我们储存很多财物,因为我们以为它会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对许多事不闻不问,因为我们害怕它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浪费时间,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去建立生活的关系。我们容忍社会上的许多凶残和不义,因为我们以为这样能够赈救更多的性命。这些行为的根基原本都是圣洁的;在圣洁的时刻,在奉献和恩宠的光照下,我们这些歪曲邪恶的倾向就会展露出来,并且要求治疗,释放,和救赎。

回归到我们圣洁的泉源,并不是要我们内疚和自责,而是要我们承认我们真实的样貌,接受自己,并愿意接受天主治愈的宽恕,坚信天主的爱必定大过我们的恶。这不表示我们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自豪,而是表示我们愿意承认和接受我们真实的样貌,找出我们原有的动机,观察它如何被扭曲得面目全非。我们因此就能真正地道歉、悔改、并且修正我们的过错,因为我们已经真正接受了自己。在改变重整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必会意识到我们很需要天主,我们很需要耶稣基督来做我们的救主。

在这充满恩宠的四旬期,让我们真心接受自己,也真心改变和重整自己的生活,并且感谢天主为我们奉献牺牲了祂的爱子,使祂作为我们的救主。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四旬期第三主日

爱的热情

主内的兄弟姊妹:

在四旬期间恭读圣经对信仰生活非常重要,教会内有着悠久的四旬期读经传统。在四旬期的礼仪庆典中,教会选择读经的原则不只是为了帮助人活出信仰,更是为了让人更积极、更有意识、及更有效地参与天主救恩奥迹的工程。教会在礼仪庆典中开启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发觉天主救恩奥秘的显著和隐含的美妙意义。

在每年四旬期的礼仪庆典中,从第三到第五主日有一个连贯的信仰主题。甲年的读经陪伴慕道者在信仰的旅程中行走,走向接受教会信仰的入门圣事;丙年的读经宣讲悔改与罪赦,强调失而复得的新生命。今年,乙年的主题则围绕在耶稣基督死亡和复活的逾越奥迹。因此,福音都选自《若望福音》,首先是耶稣预言重建自己身体的圣殿(若二13-25),然后是耶稣预言自己将被举起而使人获得永生(若三14-21),再就是耶稣预言自己受光荣的「时刻」(若十二20-30)。这些逾越奥迹的主题借着爱的主题连贯成一个整体:首先是耶稣对天主圣殿满怀「爱的热情」,然后是耶稣给我们指出获得永生的「爱的道路」,之后是耶稣为他的「时刻」所付出的「爱的代价」。让我们在这三个四旬期的主日,逐一地默想这连贯的爱的主题。

这个主日我们先默想「爱的热情」,祈望从中因努力寻找而偶遇天主对我们动态的恩宠。「因寻找而偶遇」乍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却是任何默想、探讨、及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其实并非因为找而找到,我们都是因为找而遇到。寻找是我们努力的部份,遇到是天主恩赐的部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助自助者」;因为我们认真努力地寻找,所以我们会更敏锐地发现天主的恩宠。

在今天取自《出谷纪》的弥撒读经一中,天主颁布十诫,并表明自己的性格说:「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出廿5)。「忌邪」在希伯来原文就是「嫉妒」的意思,在此是引用婚姻的图像来描述天主与祂子民之间的盟约关系(参阅:欧二;耶二1-3;卅22;五一5;依四九14-21;五十1;五四1-10;六二4-5;玛廿二2-3;廿五1-2;若三28-29;弗五25-33;默十九7;廿一2)。天主是嫉妒的,因为祂的爱是热情的。如同婚姻的爱那样,天主热情的爱不能容忍属于祂、且与祂有盟约关系的子民对祂不忠或漠然无动于衷。热情的爱要求热情的回应;因此,紧接着的下一句就证实了天主燃烧的热情:「凡恼恨我的,我要追讨他们的罪,从父亲直到儿子,甚至到三代四代的子孙。凡爱慕我和遵守我诫命的,我要以慈爱对待他们,直到千代」(出廿5b-6)。天主的愤恨来自天主热情的爱;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是,若与天主的爱相比,天主的愤恨是非常的短暂,根本就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们同样看到耶稣对天主满怀爱的热情。耶稣热爱天主,巴不得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热情地爱天主,但是他所看到的却是人们对天主毫无敬意,连天主的圣殿都拿来当菜市场。在圣经中,圣殿是天主临在于祂子民中间、以及祂施予救恩行动的真实标记。天主的光辉和光荣从圣殿照射出来,那给予万物生命的活水也从圣殿涌出(参阅:则四七1-12)。圣殿的拆毁和重建常都与天主子民的分散和聚合紧紧相连;攀登上主的圣山,抵达天主的圣殿也因此标示救恩的实现,天国的来临(依二2-4;米四1-3)。门徒们理解了耶稣对圣殿的情感,并因耶稣的行动想起了圣经上记载的话:「到那一天,在万军的上主的殿里,必再没有一个商人(匝十四21);我对祢圣殿所怀的热忱,如火一样把我烧尽(咏六九10)。」

然而,在若望福音中耶稣洁净圣殿的行动,重点并不在于这所耶路撒冷的圣殿。这所圣殿本身只是一个标记,重点是在于真心热爱天主。因此,耶稣会向撒玛黎雅妇女解释说:「女人,妳相信我罢!到了时候,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天主是神,朝拜祂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祂」(若四21,23-24)。因此,真心热爱天主的人就是真心朝拜天主的人。

耶稣洁净圣殿的行动本身也是一个标记,他在此展示了自己拥有先知的权威。犹太人问耶稣有何凭据可证明他有行使先知权威的权力,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拆毁这座圣殿,三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来。」耶稣说的「这座圣殿」当然不是指在耶路撒冷的那所圣殿,否则耶稣就确实成了一个荒谬的笑话:「这座圣殿建筑了四十六年,祢在三天之内就会重建起它来吗?」那些最初见证了耶稣对圣殿的猛烈热情的门徒,明白耶稣这行动所标示的意义,所以立刻给我们解释说,「耶稣所提的圣所,是指祂自己的身体」,同时又更进一步说,在耶稣从死者中复活以后,他们想起了祂曾说过这话。耶稣的门徒不只明白,而且也「相信了圣经和耶稣说过的话。」他们到底明白和相信了什么呢?

他们明白和相信了的就是:耶稣复活的身体现在成了天主真正的圣殿。犹太人曾询问耶稣能给他们什么标记显示他拥有先知的权威,耶稣复活的身体就是明确的标记,证明他确实有权威。耶稣复活的身体现在是天主的圣殿,也就是天主彰显自己的光辉和光荣的地方,同时也是赐给人救恩和永生的地方。默廿一22直言无讳地记述:「在城内(即从天上由天主那里降下的新耶路撒冷圣城)我没有看见圣殿,因为上主全能的天主和羔羊就是她的圣殿。」天国不再有另一座圣殿,因为耶稣基督自己就是天国的圣殿。

耶稣基督这座经过死亡而复活的圣殿,是天主爱世人的证据。天主对人的爱是如此的热情,甚至将自己的爱子置于十字架上。保禄说,这为犹太人是绊脚石,为希腊人是愚妄;但为热情爱人的天主,它却是最强的大能和最高的智慧。在死亡而复活的基督身上,天主也使相信基督的人与基督一起成为祂居住的圣殿。因此,保禄在弗二19-22说:「所以你们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圣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已被建筑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础上,而基督耶稣自己却是这建筑物的角石,靠着祂,整个建筑物结构紧凑,逐渐扩大,在主内成为一座圣殿;并且靠着祂,你们也一同被建筑,因着圣神,成为天主的住所。」

天主对我们的爱是那么的热情,我们不能不冷不热地回应天主的爱,更加不该对祂不忠或漠然无动于衷。在这参与基督逾越奥迹的四旬期,让我们真心地热爱天主,以热情的爱回应天主对我们的爱。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四旬期第四主日

爱的道路

主内的兄弟姊妹:

世上的生命是一个旅程,我们每天都在这旅程中行走。每一个旅程都该有个计划和目的地,否则那就不是旅程而是漫游。我们的信仰告诉我们:只有按照天主为我们准备的救恩计划来规划我们的生命旅程,我们才能抵达生命的目的地,即到达天主跟前;在那里,有限融入无限,时间成了永恒;在那里,我们都要分享天主的美善和福乐,不再有痛苦和悲伤。而到达天主跟前的道路就是「爱的道路」,因为爱使一切成全,爱使一切圆满。

上个主日我们默想了「爱的热情」,反思了作为天主圣殿的耶稣基督如何也愿意我们与他一起成为天主的圣殿,真心地热爱天主,并且我们也看到:「圣殿是天主临在于祂子民中间、以及祂施予救恩行动的真实标记。」这个主日,我们继续默想「爱的道路」。这条「爱的道路」延续圣殿的主题,是回归「耶路撒冷」重建天主圣殿的道路。在我们的信仰历程中,「耶路撒冷」指的并不只是一个国界内的城市,更是一个标示天主恩赐救恩的所在。这条「爱的道路」既然是回归的道路,所以也是喜乐的道路,因此人人都要说:「我喜欢,因为有人向我说:我们要进入上主的圣殿!」(咏一二二1)。这喜乐是人的喜乐,更是天主自己的喜乐,因为天主不愿意看到人丧亡,并且不断地与人立定新的盟约。天主自己说了:「我指着我的生命起誓──吾主上主的断语──我决不喜欢恶人丧亡,但却喜欢恶人归正,离开邪道,好能生存」(则卅三11)。

今天取自《编年纪下》的读经一叙述这条回归之路的前因后果。以色列子民因为都犯了「亵渎奉献给上主的耶路撒冷圣殿」的重罪,受到了天主的惩罚,以致圣殿被焚毁,而他们也被掳到巴比伦受沉痛的奴役。有罪必有罚,这是天主公义的原则;但是天主更是慈爱的天主。天主处罚的目的是为使罪人悔改,并教导人期待救恩(参阅:「感恩经第四式」)。七十年之后,也就是三、四代过去之后,天主忆起祂自己的慈爱,遂感动了波斯王居鲁士,使他下诏书,恩准以色列子民回去耶路撒冷重建家园,重修圣殿。

天主在整个救恩历史中不断向人展示祂无限的慈爱,连惩罚也是天主慈爱的表达。天主惩罚人是因为祂已用尽了一切使人悔改的办法;祂是因为能赐予人更大的宽恕才惩罚人!祂隐藏自己,好使人去寻找祂;天主耐心地等候再次向人展现仁慈和仁爱的时刻。

在今天取自厄弗所书的读经二,保禄给我们叙述天主如何在耶稣基督身上,给我们展示了祂不可限量也没有终结的仁慈和大爱:「富于慈悲的天主,因着祂爱我们的大爱,竟在我们因过犯而死了的时候,使我们同基督一起生活。这样,祂将自己无限丰富的恩宠,即祂在基督耶稣内,对我们所怀有的慈爱,显示给未来的世代。」(弗二4,7)

保禄还继续说:天主父是如此地深爱着我们,即使我们对祂不忠,祂仍然不断地向我们启示祂富饶的仁慈与大爱。这爱的启示在基督身上达到高峰。「在我们因过犯而死了的时候」,天主「由于恩宠」、不是由于我们的功劳或善行,借着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白白地赐给了我们救恩。我们死了,天主却「使我们与基督一起复活」,重新创造了我们,「为的是要我们生活在天主预先给我们安排的各种善工之中,叫我们在这些善工中度日。」

这种「在善工中度日的生活」一方面是我们革新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跟随基督走进更完整的逾越奥迹的生命旅程。首先,我们基督徒在洗礼时经过死亡获得生命,并且每天努力死于罪恶,在复活的生命道路上前行。如此,我们在每天革新的日常生活中就已经参与了基督的逾越奥迹,预先与基督「在天上一同生活」。与此同时,我们也跟随基督走进更完整的逾越奥迹,实实在在地分享基督胜利光荣的生命:「胜利的,我要赐他同我坐在我的宝座上,就如我得胜了,同我的父坐在祂的宝座上一样」(默三21)。

无论是革新的日常生活,还是走在逾越奥迹的旅程,它们的基础都是信仰。在今天的若望福音中,耶稣给我们清楚地表达出这一个关键的信仰基础。耶稣首先引述出谷纪说:「正如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祂内得永生」。「被举起」是若望福音的专有名词,指的就是基督的十字架,即天主完全彰显光荣和救恩的所在。因此,耶稣紧接着给我们指明十字架在信德中更完整的意义:「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三16)。

天主赐下自己的独生子,派遣祂到世界上来,完全且纯粹是为了救赎人类,审判和定罪并不是天主的原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审判和定罪呢?就如梅瑟在旷野中高举铜蛇,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铜蛇,就保存了生命(户廿一9),那些不瞻仰铜蛇的,就丧失性命;同样的,基督在十字架上被举起,那些信而瞻仰基督的人也都要保存生命,不信而不瞻仰基督的人就丧失性命。基督是照明世界的真光,赐给所有接受他的人救恩,使他们成为天主的儿女。但是,人必须选择接受他,选择趋向光明,并在光明和爱的道路上行走,相信耶稣基督确实就是走到天主跟前的道路。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十四6)。因此,审判和定罪的成立就在于人自己的选择:选择光明和生命的,就处在光明和生命之中;不选择光明和生命的,就处在黑暗和死亡中。在这攸关生死的抉择中,人没有选择中立的余地:「你既然是温的,也不冷,也不热,我必要从我口中把你吐出来」(默三16)。

这条生命的「爱的道路」向所有的人开放。只要踏上这条道路,就能获得救恩。无论谁瞻仰基督,承认天主对人的大爱,相信天主因耶稣而白白恩赐给我们的救恩就能获得救恩。无论谁,相信基督为我们而「被举起」,并愿意在这条「爱的道路」上行走,不断地革新自己,就不会被审判和定罪。让我们求主恩赐我们圣宠,好使我们能以爱的热情,在爱的道路上走到天主跟前,永久享受天主的美善和福乐。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四旬期第五主日

爱的代价
主内的兄弟姊妹:

在这三个星期连贯的逾越奥迹信仰主题中,我们已经默想了「爱的热情」和「爱的道路」两个主题。在默想「爱的热情」时,我们看见了耶稣基督自己就是天主的圣殿,是天主临在及天主施予救恩的真实标记;而在默想「爱的道路」时,耶稣基督则亲自呼吁和催促我们要瞻仰祂、相信祂、并与他一起走在回归到天主那里的道路。今天我们继续默想三个连贯主题中的最后一个:「爱的代价」,也就是耶稣为了使我们能瞻仰祂而必须「被举起」,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祭献,使我们能借着他重新享受天主的爱。

耶稣「被举起」的时候就是耶稣的「时刻」圆满的时候,那时所有瞻仰他的人都能获得永恒的救恩。若望福音很多次提及耶稣的「时刻」(若二4;七6,8,30;八20;十二27),前面几次提及这「时刻」时,不是解释说它还没来到,就是说它还没有成熟,而最后一次,即在今天的福音中,则清楚地表明耶稣是为了这个「时刻」而来,但对它的来到却深感焦虑:「现在我心神烦乱,我该说什么好呢?我要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刻罢?然而我正是为此,才面对这时刻。父啊!光荣祢的名字罢!」

就当耶稣表达了他面对痛苦的焦虑,但仍坚决要光荣天主的意愿之后,有声音来自天上坚强他和肯定他。这来自天上的声音,耶稣说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我们而发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内在的自我意识和他对天主的认识。这是耶稣的自我身份和使命的意识,是耶稣的自我认知。这种认知是一种肯定的「知道」,而不是一种有待证明的疑问。耶稣肯定地知道天主爱他。这种知道是一种生命基础的认知,也就是一种使他藉以存在和活着的认知。这一种认知不是一种需要加以证明的疑问,所以耶稣不必借着一些外在的征兆来证明天主是否真地爱他。

由于耶稣的自我认知,他常把他的「时刻」与他的逾越奥迹相连,并以服从天主为自己生命的使命。在耶稣的逾越奥迹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被举起」(若十二13;三14;八28;十二32),它的目的是为引人归向他,并借着他回归到天父那里。耶稣说:「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十二32),因为「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十四6)。

耶稣必须「被举起」,人才能有重回天主那里的可能。为了使人认清逾越奥迹对人的效益,耶稣更在今天的福音中把他的「被举起」模拟成「一粒麦子落在地里的死亡」。麦子在地里的死是为了成为一棵竖立的树,使人能享受它丰盛的果实;耶稣的死也是一样,为使人能获享效益。在这场景下,我们马上也会想起撒种的比喻(玛十三1-9)和芥子的比喻(玛十三31-32),以及在达内尔书中拿步高所梦见的那棵树。达内尔把这棵树解释为拿步高的权势将伸展达于地极(达四19);这棵树也可以前瞻性地隐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被举起」,使所有的人都能在它的荫下受到保护和由它获得滋养:「这棵树长的非常粗壮,高可摩天,大地四极都可见到;树叶美丽,果实繁多,足以供养一切生灵,田野的走兽安息在它的荫下,空中的飞鸟栖息在它的枝杈上,一切生物都由它获得供养」(达四8-9)。

从这观点看,耶稣「被举起」的时候就是今天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的读经一所叙述的「上主要与祂子民订言立新约」的时候。在这新盟约中,天主要作人民的天主,人民要作天主的子民,「人人都要认识天主」。这种「认识」是在恩宠和真理上的认识天主,它以耶稣对天主的认识为典范,也以耶稣为中介,因为「恩宠和真理是由耶稣基督而来的。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祂给我们详述了」(若一17-18)。这种「认识」也是关系上的认识天主,它要唤起人与人、人与天主、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最亲密及最圆满的生命和爱。

然而,人心是复杂的,甚至是病态的,耶十七9就说过:「人心最狡滑欺诈,已不可救药;谁能透识?」人看不见自己一方面崇敬天主,另一方面又毁谤天主的矛盾。天主就曾愤怒地指责人民说:「怎么?你们竟偷盗,凶杀,通奸,发虚誓,向巴耳献香,跟随素不相识的外方神祗,然后来到这座归我名下的殿里,立在我面前说:「我们有了保障!」好再去行这一切可恶的事?」(耶七9-10)。由于天主的责备,人的确也开始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心,并且也多次向天主保证要全心全意跟随上主;但最后,人仍然只在外表上遵守天主的盟约和奉行天主的法律。因此,人不得不承认,只有天主才能促成人真实的转化:「祢使我归来,我必归来,因为祢是上主,我的天主。的确,我自离弃祢以后,我已后悔;在我觉悟以后,我拍腿自惭自愧,因为我又染上了我少年时的耻辱」(耶卅一18)。

如此,天主必须自己采取主动与人建立新盟约。在新盟约中,天主将亲自领导人民,将祂的法律根植于人的心中,不再书写在石版上或书上;换句话说,天主将亲自教导人民。这种与天主亲密关系的先决条件就在于赦罪,好使人能再次与天主建立合适的关系:「我要宽恕他们的过犯,不再记忆他们的罪恶」(耶卅一34)。然而,有罪必有罚,我们说过这是天主正义的原则。天主要赦免人的罪,天主就必须为人负起罪的后果、罪的罚。

这就是今天读经二的重要信仰宣言:「祂虽然是天主子,仍然借着所受的苦难,学会了服从,且在达到完成之后,为一切服从祂的人,成了获得永远救恩的根源。」天主为了救人必须付出牺牲自己亲生儿子的代价;这是天主坚决救人的意愿。耶稣以虔敬天主之心,服从了天主的这个意愿,使救恩成了人白白的恩宠,任由人取舍,只要相信就能得救,不相信就不能得救。耶稣认识罪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而是因为他承受了罪恶的后果,而罪恶的后果就是死亡。耶稣为人付出了死亡的代价,好使人能借着他的死亡获得生命;耶稣以自己的「被举起」,为人换取能在恩宠中生活的恩宠:「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

因此,让我们努力认识天主,以感恩之心相信天主,承认天主为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有效的。让我们相信是天主赐给了我们获得救恩的可能,在恩宠中生活的可能,甚至选择救恩的可能,使我们最终选择恩宠和救恩。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

圣周圣枝主日(苦难主日)

基督光荣的苦难

主内的兄弟姊妹:

今天普世教会欢庆耶稣基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为完成他的逾越奥迹。教会在整个四旬期间一直都跟随在耶稣后面,「板着脸、像一块燧石」(依五十7)坚决地朝向耶路撒冷前进,今天终于抵达了圣城,并在耶稣的苦难和死亡之前短暂地欢庆他的光荣。这耶路撒冷之行也预示上升到天上耶路撒冷「整个的圆满」的游行,因为耶稣就要成为「教会的头,死者中的首生者,整个的圆满」(哥一18-19)。这主日礼仪的重心原本是为纪念基督的苦难,因此我们要虔诚地聆听主基督的受难史,但礼仪却以圣枝的欢庆开始,表明教会确信基督必会以祂的十字苦架获得最后光荣的胜利。

这主日礼仪对我们基督徒有很深刻的意义,因为它在耶稣基督身上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基督徒生活特别重要的工程。首先,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敌对,我们都必须完成天主在我们身上已经开始了的使命;其次是我们要努力圆满实现我们美善的人格,抵达生命的目标。前者触及我们基督徒的身份,后者则论述我们基督徒的潜能和意愿。

在基督身上,我们看见我们都被天主召叫并赋予一个生命的使命,即向世界宣扬天主的美善。耶稣在开始他的公开生活时,站在会堂中宣布:「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祂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四18-19)。耶稣的宣布,同时也是他自己的使命和身份的描述,因为他自己就是天主恩慈的化身。耶稣在结束他的公开生活时,进入耶路撒冷,以十字架彻底地确认他的身份、完成他的使命,并且给我们展示了十字架的逻辑:在人的憎恨下死亡,为的是使人能在基督的爱内获得重生。十字架是基督光荣的苦难、是天主恩慈肯定的标志,从十字架上倾泻出天主的宽恕和救恩。

在基督身上,我们也看见我们都是美善及为美善而受造的。在《创世纪》的创造史中,当天主完成了创造之后,「天主看了祂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创一31)。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为善的潜能,但我们必须努力发挥这潜能,使它成为事实。今天,我们看见了耶稣如何在十字架上完整地实现他的潜能,以致每一个人都可以同那位百夫长一起宣扬:「这人实在是一个善人」(路廿三47);「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在我们的美善中,当我们将自己完整的潜能实现出来时,我们也要满全作为基督徒的意愿,即成为天主圣善的儿女。

这两个基督徒生活特别重要的工程,即实践使命的身份和实现为善的潜能,点明了我们该如何跟随主基督:我们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必须确认自己的身份、立志满全身为基督徒的意愿,如同耶稣在大司祭和比拉多面前时那样。他们问耶稣:「你是默西亚,那应受赞颂者的儿子吗?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谷十四61;十五2)耶稣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你说的是!」(谷十四62;十五2)

在进入圣周的时刻,我们都受邀请去碰触及确认我们真实的身份和实现我们为善的潜能。只有在基督内,我们的身份才能获得定位;也只有在基督内,我们才能实现我们为善的潜能、成为天主的子女。让我们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忠实地跟随基督走上救恩的行程,并让天主子耶稣基督提携我们到达天父,我们生命的终向。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