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 17:53:42

拉脫維亞語節目部


位於歐洲東北部的拉脫維亞,西濱波羅的海,身處東歐平原,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取得目前國土全部腹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兼併拉脫維亞,將它納為一個加盟共和國。當蘇聯從1980年代開始進行政治改革時,也促進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的發展,並於1991年八月正式獨立,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在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組織。

拉脫維亞國境北和愛沙尼亞,南與立陶宛接壤;東則與俄羅斯,東南和白俄羅斯交界。人民的宗教信仰以天主教和路德宗新教為主,不過在政治歷史影響下,實際度宗教生活的人數並不多。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樞紐城市,也是舉世著名的港口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處於歐洲西部、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交叉點上,同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波羅的海跳動的心臟」。十三世紀初期就已經建城的古都里加分為老城和新城。老城具有中古時代的城市特徵,還有標誌性的風信雞站立在紅屋瓦上,人們在風信雞的身體兩側塗上金色與黑色,用以辨別風向。里加新城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城市運河河灣處,綠蔭覆蓋、花叢處處,素有「歐洲美人」的響譽。1930年代遊覽里加的著名英國作家格雷厄姆•葛林曾經對它寫下「里加,北方巴黎」的佳評。

如同先前多次提到,梵蒂岡電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扮演的特殊角色,拉脫維亞語首次在梵蒂岡電台播出,是1948年9月2日,為尋找戰爭期間失蹤或被俘虜的士兵。當時負責播音的是耶穌會帕維爾斯神父。帕維爾斯神父在一年多後,服從上級指派,前往澳大利亞為他同國籍的人民服務,從事牧靈工作。

隨後接掌播音重任的耶穌會史丹尼斯勞神父,帶領拉脫維亞語節目部將近五十年。剛開始的時候,所有節目內容都是由史丹尼斯勞神父策劃準備,節目每星期播出一次,之後增加為兩次,不久就成為每日固定播出的節目,節目時間也擴充到每次十九分鐘。

梵蒂岡電台拉脫維亞語節目在共產極權執政的歲月中顯得特別重要,當時這座教宗的電台是傳播真理與希望的唯一據點。直到今天,由梵蒂岡電台傳送播出的廣播節目,還是拉脫維亞國內唯一的天主教之聲。拉脫維亞語節目部製作的內容則被廣泛引用,包括地方上的網站訊息、拉脫維亞教會的「天主教年曆」,以及教區和堂區刊物等等。

對拉脫維亞語節目部的簡短介紹,如果不提及在準備廣播上給予豐富、慷慨協助的合作者,就顯得美中不足。這些協助的人毫不藏私,全力相助,不僅為了提供聽眾有關教宗與聖座活動的消息,也為了支持這個曾在壓迫下生活的人民,他們是在對重獲自由的希望中度過那艱困的歲月。

在協助節目製作的人士名單中,包括拉蘇培教授;以及後來成為利耶帕亞教區,和其他多個地方的主教安德烈斯。拉脫維亞語節目部訪問過一些著名的演員、政治界重要人士,以及拉脫維亞共和國前總統扎特萊爾斯。藉著這樣的方式,梵蒂岡電台拉脫維亞語節目部尋求為天主教會和世界文化,教會與政府對話搭建溝通的橋樑。

在梵蒂岡電台拉脫維亞語節目部與全拉脫維亞的歷史中,前教宗真福若望保祿二世對首都里加和雅格羅那進行的牧靈訪問,都是意義深遠的特殊時刻,影響至今仍讓人懷念、津津樂道。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