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6 18:41:30

主日弥撒讲道(天主圣三-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天主圣三节

各位兄弟姐妹:上个主日,教会隆重地庆祝圣神降临节,为期五十天的复活期也随着告一段落。教会的礼仪年如今已经进入了常年期。而本主日,圣神降临节以后的第一个主日,我们称它为圣三主日。

天主圣三的信理不是由人推断出来的。这完全是由耶稣基督启示给我们的信理。这条信理不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脑子来理解的。因此,三位一体的天主,是一个启示给我们的奥迹。三位一体的信理本身没有什么值得让我们庆祝的。我们今天要庆祝的是三位一体的天主如何主动地和毫无条件地爱了我们。

今天的读经一章节是取自出谷纪。这章节是节录自以色列子民铸造和膜拜金牛的记述。当天主正在指示梅瑟建造约柜的细节时,在山下的以色列子民对亚郎施加压力,要求他为他们铸造一座偶像好让他们朝拜。这很明显地违反了禁拜偶像的诫命。但是梅瑟为以色列子民求饶,而天主也就放弃惩罚他们的打算。如今梅瑟带着两块他所准备好的石板回到山上,为取代他看见以色列子民膜拜金牛时,在盛怒中砸碎的十诫石板。

梅瑟得到天主特别的宠爱,所以天主允许他看见他的神圣荣耀。他不被允许看见天主的面容,但是当天主经过他面前之后,他被允许看见天主的背后。当天主经过他面前时,他听见天主所说的,就是天主和以色列子民的关系,天主如何善待他们。天主在与以色列子民这份关系中经常彰显他的特质:慈悲与恩宠,天主对以色列子民的过犯经常是那么地宽容,缓于发怒,经常是慈爱地对待他们。天主与以色列子民完全相反的是天主对在西乃山上所订立的盟约保持忠信。天主这份神圣的特质在以色列子民迈向福地的旅途中,时时彰显。

在得到天主宠幸的鼓舞下,梅瑟祈求天主与以色列子民同行。他恳求天主不要嫌弃以色列子民的桀骜不驯。他这么形容以色列子民是再也恰当不过了。在这漫长的路途上,以色列子民屡次后悔踏上迈向福地的旅途,而回顾想念在埃及的奴役生活。

今天的读经二是取自格林多后书。圣保禄经常提醒他的团体要喜乐,尽管他指出他们的许多过失和缺点,甚至告诉他们应当“纠正他们的行为”。当他们彼此之间努力融洽相处时,他们可以自信地肯定“慈爱与平安的主”就住在他们当中。

圣保禄在这封书信的结尾以一个道别的祝福来做总结,提醒人们天父的慈爱,那来自主耶稣的恩宠,以及那赋予共融相通能力的圣神。
********

基督圣体圣血节

各位兄弟姐妹:我们在上个主日庆祝了天主圣三主日,我们庆祝的不是对这奥迹的认知,因为我们对这奥迹的认识是那么地有限。我们庆祝的是三位一体的天主如何主动地和毫无条件地爱了我们。他的爱藉着圣经启示给我们,同时也通过主耶稣的生命和教导让我们一窥天主圣三之间的关系。天主圣三之间的关系成了基督徒团体生活最佳爱与共融的楷模。

今天的读经一章节是取自申命纪。整部《申命纪》中所记述的是以色列子民扎营在约旦河边,福地对岸的生活事迹。在他们即将越过约旦河进入福地之前,梅瑟告诉他们该如何做以忠于与天主订立的盟约。他的讲话主要是再次讲述法律的详细内容。这就是这部经书名字的由来,《申命纪》,意思就是重申天主的诫命。梅瑟当时的顾虑是,选民一旦进入了流奶流蜜的福地,就会变得自满,忘记他们的生命存有必须依赖天主,与天主建立一个正确的关系。

选民四十年在旷野度漂泊流荡的日子即将结束。那些离开埃及时的成年人都已经死去。他们没有相信天主会带领他们到福地。其实,当他们就在离开埃及的边界时,他们选择了领他们回去的领导人。天主不愿意引导灵性生活软弱的这一代选民进入客纳罕。要进入客纳罕的人们,只能藉着对天主的信德,才能达到目的地。

梅瑟要选民记得在旷野的旅途中,天主为他们所准备的特别食粮。玛纳在此被提及,主要的目的是提醒选民要信赖天主。他们必须信赖天主在每一天都会供给他们食粮。如果他们设法把玛纳积存起来为隔天食用,这些玛纳就会变质腐坏。他们囤积玛纳的行为表示他们愿意靠自己,而不愿意信赖天主。但是天主总是在安息日的前一天供给他们每人双倍数量的玛纳。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利用安息日来为他们在过去七天所领受到的恩典,向天主感恩。

今天的读经二是取自《格林多前书》。圣保禄提醒我们在感恩祭中的葡萄酒和面饼是基督的血和身体。在这基督的牺牲中,我们与他合为一体。

既然所有人共享一个面饼,就是基督的身体,我们这些基督的肢体就与彼此合一。圣保禄没有在此提到共享基督的血,可能共享一个面饼能给人们更恰当地呈现出合一的图像。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取自《若望福音》。若望福音第六章的记述是有关充裕的食粮喂饱众人。在《若望福音》第六章的开始,我们看到主耶稣行的五饼二鱼奇迹,让五千人吃饱。而在同一章,竟然是主耶稣谈论以他的体血喂养追随他的人,来做为结论。在这一章中有一个思想的发展,这个思想就在“吃”这个动词里。当我们回顾《出谷纪》第十六章时,我们记得选民如何被神奇的玛纳所喂饱,但是这玛纳却没能维持他们的永恒生命,因此他们仍要死去。现在我们得悉,主耶稣他自己就是天降的生命之粮,任何人吃了这生命之粮就会得到永恒的生命。但是在场的听众不能明了主耶稣所说的这些话,他们的误解导致进一步的澄清和解释。

毫无疑问地,在第四部福音中指的生命之粮就是圣体圣事,因为它就是主耶稣所赐予的生命之粮。在这里所表达的圣体神学是根植在关系和临在。吃他的肉与喝他的血的结果,是藉由一个有关系的词来表达“住”,或“寓居”。这就是主耶稣与信者之间的相互“寓居”。这个相互的“寓居”就是永生的泉源,所以任何吃这饼的人就能得到永生。这整个的叙述和讲论都与生活与生命有关。

《若望福音》和对观福音对圣体圣事的探讨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探讨的方式却是相辅相成的。对观福音把圣体圣事放置在最后晚餐,和主耶稣即将祭献自己而死的背景中。这是对观福音探讨圣体圣事的角度。在若望福音中,圣体圣事是被放置在五饼二鱼的故事背景中,这是一个奇妙地喂饱五千人的故事。圣体圣事就是奇迹式和丰盛地喂养了这么多人。圣体圣事就是一个奇迹,而其丰盛地喂养众人就是象征它给吃喝的人们永生的恩典。这两种不同的探讨方式都强调了主耶稣在圣体圣事内的真实临在。也就因为这真实的临在,就在此刻赋予信者们永生。谁若吃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若六51)。

在本主日三篇经文光照下,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思:

(一) 天主要求我们信赖他
从以色列人的历史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我们该时时刻刻信赖天主,而不是依赖自己和其他人的能力或物质资源。我们该时时记得天主的话:“人不仅是靠饼生活,更要靠天主口中说出的每句话。”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去寻求天主的旨意,而天主藉着主耶稣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就是生命之粮,并且他命令我们吃喝他的体和血。他知道我们绝对没有办法离开天主而生活。只要我们吃主耶稣的体和血,他就住在我们内,我们也住在他内,并使我们分享天主永恒的生命。当我们选择生活在天主内,天主自然会照顾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二)天主对我们的爱临在于此时此刻
天主对我们的爱不是在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刻,就在我们聆听这句话的这一刻。天主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因此就是超越时空的。天主等不了将来才爱我们,他对我们的爱永远是那么地迫切。他在乎我们现在是否生活得好,活得快乐和丰盛。藉着圣体圣事,他愿意与我们在一起,在此时此刻分享他永恒的爱与生命。我们的永生就在现世中开始。

(三) 在主内成为一体,彼此相爱服侍
圣体圣事绝对不是一个‘单独的行动’。就如保禄宗徒在格林多书信中提醒我们的“我们虽多,只是一个身体”。因此这个基督的圣体,我们今天在祭桌前一起庆祝的,我们在领圣体时所共享的,把我们给带入天主的共融中。就如天主为了我们而付出了主基督的体和血,现在我们也一样要为我们的近人付出我们的生命。圣体圣事邀请我们去为他人服务。我们被邀请去做出服务,是为参与天主的工作,不只是为紧急需要的时刻。我们的服务就是现在,不论所处的状况是否好或坏。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爱与服务。
********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们:上一个主日,我们庆祝了基督圣体圣血节。我们听到若望福音所记述的,主耶稣表明自己就是从天降下的生命之粮的言论。主耶稣的这个言论是以五饼二鱼的事件为背景的。圣体圣事就是一个奇迹,而主耶稣愿意以这奇妙的方式,丰盛地喂养众人,也就是他将永生的恩典赐给吃喝这生命之粮的人们。主耶稣强调,凡是吃他的肉及喝他的血的,必得永生。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匝加利亚先知书》。就像其他的先知一样,匝加利亚呼吁人们要忠诚地侍奉天主。这部经书中的一句话“归向我吧……我必转向你们”(匝一3)概述了整部经书的信息。天主总是一如既往地在这神与世人的关系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这段章节就是一个这种神圣主导行为的例子。匝加利亚带给耶路撒冷一个好消息:天主即将来到,重振该城在达味时代的那种富庶和荣耀的日子。

战马和骑士是本经书中先知所呈现的重要图像。马象征天主的保护和庇佑。但是在人类的历史中,马一般是战士的坐骑或是在战争中负责拉动战车。然而现在有一位新君王即将来临,他骑在一匹驴驹上。驴驹一般是专门用来承载重担的牲畜。这么的一个形象象征了和平的来临;这块土地不再受到战争的蹂躏;人们从此可以全心投入播种和收割。先知形容这位新君王为“一位正义的救主”。在他的统治下,必会巩固正义,并以天国的原则行事,不再像许多的王室那般,施行错误的政策,专门依赖与其它国家的结盟来治国,而完全忽略了与天主之间的盟约关系。

这位新君王所带来的和平,将会扩及其它各国及至全世界。这个王国的稳定与安全将从海的一边延至海的另一边,这意味着全世界。在这位先知的神视中,耶路撒冷最终将要被达味尊贵的后裔所统治。对于那些与天主建立正确关系的人们,耶路撒冷将成为他们的中心。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罗马书》。 “肉体”一词在本章节中指的是转向自我的人生态度。这类的生命必定是一种自我放纵,唯我独尊的生命。身为基督徒,我们应该避免有这种生活态度。“圣神”在这里指的是天主之神(或者是基督的神),或者指的是向圣神敞开的生活。重点是天主父把圣神赐给了每一位基督徒。这个圣神能致死肉体的恶行,使其生活在圣神内,在生命中体验到天主鉴临。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玛窦福音》。这个章节的背景是人们误解并拒绝主耶稣的信息,特别是那些经师和法利塞人。然而主耶稣在这章节里的口气有了完全的改变,变成了赞美的口气。而口气改变的动机是因为尽管有些人拒绝接受主的信息,但是另一些人却接受了。那些被称为智慧和明达的人,很清楚地是在指那些经师和法利塞人;而那些被称为小孩子的,指的是主耶稣的门徒。如此的状况令主耶稣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这完全吻合天主的计划。在福音中有多处此类‘神圣颠倒’的特征。

那些像小孩子一般的人,他们对主耶稣信息的接纳,是根植在天父向圣子的启示中。因着这个独特的关系,天父允许圣子向他所愿意的人,通传天父的整个事实。门徒及其他像小孩子一般的人是这项恩宠的受益者。相反,那些被称为所谓智慧和明达的人,就没有任何渠道来接触这神圣的启示。因着他们对主的信息的抗拒,可以知道他们将生活在无知当中。这个圣父和圣子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若望福音当中经常表达的这份神圣的关系。这或许是因为所有的福音作者都共同分享了某些资料,而不是玛窦在写福音时采纳了若望福音的某些因素。

本章节的最后一部分使用了圣经智慧书的典型语言。主耶稣在此的讲话相似一位很有生活经验的智者,有如本息拉。主耶稣在这里所教导的是古典智慧。那些在生活中面对诸多痛苦和承担重担的人们,只要他们愿意来到主跟前,就能减轻或解除他们的痛苦和重担,在主耶稣内找到憩息。主耶稣给予我们真正的安息。那些旧式的安息日,不论是法律或传统,都成了人民的负担。主耶稣所教导的智慧就像是一个没有压力或重量的轭。有一个柔和的轭与轻省的担子,这听起来好像是矛盾的说法。但是只有那些相信主耶稣的人们才能领受如此的恩宠。主耶稣的智慧远超那些被称为智慧和明达的人们。

藉着今天圣经章节的启示,我们作出了以下三点反省:

(一)我们本身没有能力将自己从生命的捆绑中释放出来
如果我们要想得到救恩,就必须先到耶稣基督那里去。我们要明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本身没有能力把自己从捆绑中释放出来。所以,主耶稣向我们这些想给自己在世俗和物质世界中打造一个天堂的人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全心依靠他。是的,如果我们注意我们的生活,就不难发觉到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士。我们经常为了要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而感到焦虑、恐惧和过分地要求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不胜负荷的重担。主耶稣邀请我们卸下这些不必要的重担,这么一来,我们才能在他内休憩。

(二)主耶稣的轭就是爱的使命
主耶稣邀请我们背起他的轭。这个轭就是爱的使命。有许多人一谈到这个‘爱’字,就觉得是指那些非常好的感觉。福音里所提到的爱都是属于牺牲付出的爱。就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夫妻之间忠贞的爱,友情之间的爱等等。这类的爱经常需要一个人的自我牺牲。爱是一个不轻的担子,可是它是我们心甘情愿背起的重担。比如在婚姻中夫妻之间的誓言:彼此承诺在顺境和逆境,富有和贫穷,健康和疾病中,互相扶持担当;照顾垂老的父母;养育子女;陪伴一位患绝症的朋友;或者把碰到经济困难或家庭问题的亲戚或朋友接到家里住等等,这些都是在帮助别人背负他们生活的重担,也是在执行爱的使命。

(三)主耶稣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对象
耶稣基督邀请我们“向他学习”。因为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亲身经历人世间的冷暖,并且身体力行他自己的教导。我们该时时向耶稣基督学习,他如何在生命中做出抉择,他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他的教导绝不是好听或理想化的空言,而是实实在在生活的话语。是的,我们该向主耶稣学习,学习他的良善心谦。我们该学习依赖天主。我们要时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天主给予的力量,我们也需要其他兄弟姐妹的扶持和担待。为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生活的标准就是基督。并以赤子之心来依靠他,学习他的谦逊。如果我们把我们的爱放在世俗和物质上,我们将会给自己制造一个沉重的轭。但是如果我们投向基督,向他学习,背起他的轭,这将会改善一切。
******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主耶稣邀请我们到他那里去,卸下自己的重担,背起他的轭,学习他的良善心谦。倘若我们不卸下自我得失的重担,就不可能背起基督的轭,就不能参与他爱的使命。这个爱的使命要求我们不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但愿意为他人的好处而牺牲和付出自己的利益。

今天的读经一章节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二部分,先知以安慰的话来宣讲重建耶路撒冷的消息。他持续地催促充军远方的以色列子民要信赖天主将会引领他们回到福地。先知也宣称俘虏他们的那些人所信奉的神是无能的,而以色列的天主却能藉着最卑微的仆人成就伟大的事。先知也以天主深爱着他们的信息来鼓励他们。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神谕就是《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二部份的结束。先知提醒选民天主圣言的大能。

与依撒意亚先知同时代的人们生活在一个依赖季节性雨季的气候中。他们了解水在干旱土地上所能做出的改变能力。依撒意亚先知经常以大地和植物的形象来强调他的信息。其中以第五章的葡萄园寓言诗最为出名。在本经书开始的神谕中,他把没有信德的人比作是寸土不生的园地。在这个章节中,先知再次转向那降自天堂的赐予生命能力的雨水。它使干旱的土地再度成为肥沃的良田。

依撒意亚宣称,天主的圣言,也能对我们的灵性生命有戏剧性的影响。在选民被充军流放的时刻,他们失去了生活中的希望。如果他们愿意让天主的圣言进入他们的心中,那么一切都将会有所改变,天主会引导他们找到生命。天主宣称他的圣言不能空空地回到他那里去,而必须实行他的旨意,完成它应有的使命。

保禄宗徒在今天的读经二中告诉我们,因人类的罪恶和败坏,整个受造界都在受苦。当我们环顾目前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自私和贪婪已经给这世界带来了许多战争和灾害。尤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藐视和剥削,让整个地球陷入各种大自然的危机之中。如果人类要继续在地球上存活,我们就需要纠正生活方式。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有责任去维护整个受造界的正常秩序。使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因着基督的救赎,成为带给整个受造界永恒光荣的保证。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玛窦福音的第十三章。这一章收集了许多比喻。多数的圣经学者认为,在两千多年前,主耶稣就是以比喻的方式来教导和宣讲天国的。主耶稣使用比喻的焦点在于呈现天主的国。藉着各种比喻,他使天国这一事实,在其生命和使命中呈现出来。在今天的章节中,我们听到了有关撒种的比喻,还听到主耶稣用比喻来教导的理由,以及对于这个比喻的诠释。

这个撒种比喻的焦点在于被撒的种子。在巴勒斯坦的农夫,由于其耕种方式的不同,他们先撒种而后犁地,因此造成种子撒落各处。有些种子会掉落在肥沃的土地里,而另一些则不会。这个比喻的重点不在于种子的成长和其产量的多少。这个比喻是在强调撒种的必要性。身为门徒所能做的,就是撒种。门徒没有使种子生长的能力;只有天主才有这个能力。这里提到的撒种,是一个由信德来驱动的行为。

在这章节中,主耶稣也解释他用比喻来教导人们的原因。玛窦如此记述,很可能是在反映玛窦团体的福传事业遇到了许多困难,因为许多犹太人拒绝接受主耶稣的教导。这令他们感到震惊和失望。外邦人似乎比主耶稣的本族人对他的教导更有兴趣。最后玛窦这么总结说:“有些人被赐予了解天国奥迹的恩宠,而有些人则没有。”也就是说,有些人对天国的奥迹敞开他们的心胸,而有些人则呈现出心硬的态度。

在解释这个比喻时,其重点是放在四种土壤上,它们分别为:硬土地、石头间、荆棘中、以及肥沃的土壤。种子的收成就完全基于土壤的种类。越是好的土壤,种子就会长得越好。这就是天国的状况。

藉着三篇经文的启示和光照,我们做出了以下三点反思:

(一)我们的福传使命不是一项讲求成功的使命
当耶稣基督在选民当中宣讲天国时,真正把他的话听进去的只是少数的犹太人。可是他没有因为这个小数字而放弃宣讲。他清楚地告诉我们,尽管我们做出不少的努力,人们仍有理由因着他们所处的不同状况而拒绝接受我们所宣讲的福音。我们千万不可因为人们对我们宣讲的冷淡反应而放弃这项重要的使命。即使是在那些把主的话听进去的人当中,也可以在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就如主耶稣在比喻中说的:那听了道而了解的,结出果实来,有结一百倍的,有结六十倍的,有结三十倍的。我们要时时记住,只有天主才能令种子生长,我们的责任就是不断地撒下福音的种子。

(二)我们该时时准备自己的心灵以聆听天主的话
让我们也在聆听了主的这个撒种的比喻后作一个反省。我们到底是如何接受了天主的话语呢?我们是否天天准备好自己的心田,犁出一片好田地来使福音的种子生长发芽呢?福音的种子是否有在我们的心田里扎根、成长和结果实呢?天主不愿意他的话语白白地返回他那里。我们聆听了天主的话语之后,在生命中是否有所改善,结出圣善的果实呢?我们是否在生活中努力地撒出福音的种子呢?让我们时时准备好自己的心田接受福音的种子,同时也再次燃起我们心中福传的热火,不计成果,努力撒出福音的种子。

(三)人类的败坏造成世界的痛苦
保禄宗徒提到的“受造之物被屈伏在败坏的状态之下……,一切受造之物都在痛苦呻吟”。人类的罪恶给这原是美丽的世界,带来了许多的痛苦。人的贪婪和自私,使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为了经济利益,我们破坏大自然环境,过份开采、砍伐和捕抓;强权的国家制造出具有极大杀伤力和破坏性的武器;我们的这些行为令到生活环境被破坏,许多生物濒临绝种,世界不时在面对自然界灾难性的反扑。身为基督徒,我们这些领受了圣神的人们,该努力去还原这世界的美丽和富庶,摆脱贪婪和自私的束缚,活出心灵的自由,就是作为天主儿女的自由。
********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里,主耶稣以撒种的比喻来告诉我们福传的重要性。当我们在福传时,不必要太注重人们的反应。我们的使命是撒种,而让种子生长的能力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只有天主有这个能力。我们不应当因为人们对福音的冷淡而停止宣扬福音,因为我们不知道福音的种子会被撒入怎么样的土地里,会如何成长,及结出多少倍的果实。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智慧书》。这部经书被认为是主诞生前一世纪,旅居埃及犹太人的作品。亚历山大里雅这个城市曾经是古代的学术中心;它也是当时著名的大图书馆所在地。这部经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着眼在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并引导读者迈向生命的最终目标。在这部经书开始的数章里,它强调了服事天主是最高尚的智慧,同时能引导人们进入永生。经书的中间部分为祈求能得到智慧,而经书的结尾则是以《出谷纪》内的戏剧性示例来强调本书的主题,智慧引导人们得到许多的祝福。

《出谷纪》里记述了天主利用大地的受造物,来警告埃及人和祝福以色列人,例如:旷野中的鹌鹑。作者以这教训为背景,引发人们广泛地反省天主的救恩目的。这位神圣的君王不像人类的君王那样会滥用权力。相反地,了解认识一切的天主却缓缓地引导人们迈向生命之道。

天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各种征兆激起法老王听取梅瑟的劝言,而这些征兆也给以色列子民带来希望。人们可以从《出谷纪》的记述中意识到,尽管他们不相信天主而朝拜偶像,天主也给予他们同样的改过自新的机会。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罗马书》。保禄宗徒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靠自己,我们就不会祈祷,也不知该如何祈祷。我们的肉欲和自私也可能成为我们祈祷的障碍。

感谢天主,圣神就在我们的软弱中扶持我们。天父就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寻找我们,他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听见圣神无可言喻的叹息。通过一个神秘的方式,圣神的祈祷成了我们的祈祷。我们的叹息被提升到更高层次,而使到天父完全明了。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玛窦福音》。我们继续听到玛窦福音第十三章内所记述的比喻。这些比喻帮助我们认识到天国临在这一现实。

今天的第一个比喻是麦子和莠子的比喻。被撒在田地里的麦子代表圣善,而后来被敌人撒下的莠子象征邪恶。按照自然逻辑的反应,一般来说应该立即拔除莠子,免得它们长出来。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主人并不认同这样的建议。莠子被允许和麦子一起成长,一直到审判的时刻。到时将会是由主人来做出审判,而不是其他人。在莠子和麦子的成长初期,由于不容易将他们区分开来,所以应当对它们怀有耐心和宽容。只有在最末的时刻,才由主人做出审判。

把天国比喻成一个芥菜籽实在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芥菜树丛在当地是非常普遍,它们毫不起眼,一般来说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更不用说受到赏识。这就是重点。我们经常会认为天国一定要以伟大、壮观、超群的东西来做比较,不论它是树或建筑物。一颗芥菜籽和一株灌木绝对不适宜用来做天国的比喻。这就是这整个比喻所要表达的。它令人震惊,并颠覆了我们的价值观。

天国又像是酵母,和在三斗面里。这就能烘烤出足够喂饱一百人的面饼。它们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很小,可是不久就会膨胀到变成一个很大的东西。这就是天国的动力。

最后,福音记述了主耶稣有关麦子和莠子的比喻,并予以诠释。这个比喻看起来仿佛是玛窦个人所写,而不是主耶稣所说的。该比喻的诠释有着浓厚的末世色彩。它好似在以主耶稣的复活作为先决条件,来强调恶人的悲惨结局。玛窦当时主要是为了教导他的教会,尽管它面对着许多看起来似乎是不幸的事,但是最后教会必会战胜一切,而正义必会得到伸张。

今天的三篇读经帮助我们做出了以下三点反思:

(一) 基督徒没有被召叫去铲除世上所有的恶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正义感,有人也经常会好打不平,为自己或他人伸张正义。比喻中的主人阻止仆人拔除那些莠子,这绝对不是一种姑息养奸的态度,因为天主从来没有命令我们去忽略这世界上的不正义;相反地,天主要我们为弱势族群争取权益,伸张正义。这个比喻是在告诉我们,身为仆人的我们并没有能力铲除这世上所有的恶。有时由于人们急于执行正义反而会导致更大的恶。尽管如此,我们不必对恶人感到无助或无奈。因为在天主上智的安排之下,所有的邪恶最终都会被消灭。邪恶的存在是暂时的,而善良才会是永恒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不完善的世界,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任何人的能力能铲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恶,而且这也并不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只是被召叫忠信地服从天主,并坚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庄稼必会结出好果子。

(二) 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天国的来临
有许多人把天国的一切想象得那么超凡,十分神秘。然而主耶稣却告诉我们,天国就临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很多时候让我们看不上眼的东西或事情,但是天国就临在于那东西或事件上。一个人的成圣不在于他的社会地位或事业的成功,这一切都不是天国的价值。我们必须学习在我们平凡踏实的生活中去成圣。也许我们的职业是清道夫、清洁工人、家庭主妇等等,在这些岗位上,只要我们兢兢业业,以爱心去服务,天国也就会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三) 我们在卑微中活出天国的使命
我们选择在卑微中生活,但是绝对不是自卑。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不能没有我,但是我们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在天主的协助下,我们就能为造福这世界贡献一己之力。我们都可以在各自的岗位上去活出天国的使命。因为天主的国不是一个地理位置,它已经藉着基督徒的临在而进入了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在生活中努力地活出这个使命。
********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主耶稣用麦子和莠子的比喻来告诉我们,天主才是最后的审判者。我们都被召叫以天主的慈悲来活出我们的谦卑。我们学习如何与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彼此担待,而不是妄作判断。因为我们知道正义和慈爱的天主自然会做出最妥当的安排。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列王纪上》。在旧约中,以色列的王权是由天主赋予的,为的是服务天主的子民。既然天主才是以色列真正的国王,达味和他的继承人应当用他们的权位来引导人民走上信德之道。有关达味的王权,我们可以说他做到了一部分,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却显示出灵性方面的薄弱。撒罗满继承王位后,表现出他有能力去扭转这一局势,这就是今天的章节所要呈现的。

撒罗满在继承王位之后,展现出他对国事的忧虑。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法老王,为的是和埃及结盟。在为天主建立圣殿之前,他亲自督导建立自己的王宫。当时因为圣殿还没有建起来,所以以色列子民在王国内几个不同的高地向天主献祭。在今天章节的开始,就记述了撒罗满王在其中的一个高地给天主献祭。当天主来到撒罗满王的梦中,许诺赐给他向天主所求的一切时,撒落满王以他的睿智向天主表达了他的心愿。他自认是管理天主子民的天主的仆人,因此他要求天主赐给他一颗“明达的心”好能以正义来治理人民。

天主很欣赏撒罗满自谦为天主服务,他能够超越一般国王的那些对长寿、财富、以及战胜统御敌人的爱好与追求。撒罗满的祈求必被俯允。天主进一步地宣示撒罗满必会是在这世上众国王中的佼佼者。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天主许诺撒罗满,如果他服从天主的旨意,他必定会长期稳定地作以色列的君王。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罗马书》。圣保禄宗徒告诉我们,天主所安排的一切都是源于爱。保禄宗徒要基督徒们意识到,他们已经被预选进入永生,并且肖似天主圣子。天主积极地进入所有基督徒的生命中。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存留在天主的思念中,当我们接受光荣的日子到来时,也是天主计划完成的时候。

玛窦福音的第十三章是以三个简短的比喻来作为总结。福音作者把天国比喻成埋在地里的宝藏、一颗无瑕的珍珠、以及撒入海里的网。

前两个比喻所强调的有类似之处。比喻中指出了一些有很高价值的东西。价值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没有任何事物能阻挡一个人想要不计代价地获得这个代表了最高价值的东西。我们在这里可能会认为这位挖到宝藏的人不太诚实,因为他没有据实向地主报告挖到的宝藏,而是想以投机的方式将宝藏据为己有。主耶稣用这样的一个比喻来说明得到天国的紧迫性,人们必须抓紧时机以得到天国。

向海里撒网比喻的重点是最后的审判。它反映了麦子和莠子的比喻所强调的重点。这里再次提到善良的人与作恶的人将会分开,所有人都会论功行赏和按罪惩罚。可是这次是由天使来执行。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天主的国内,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担负责任。那些听到主耶稣的教导而去实践的人,就会进入天国;那些不这么做的人,就会被排斥在天国之外。到时的审判标准决不是独断主观的,而是完全按照个人对所听到的福音训诲所做出的见证来做标准。

门徒们宣示他们了解主耶稣这些比喻的教导。主耶稣接下来的回应,点出了每一个想要在天国里成为门徒之人的召叫和使命。他说我们不应该完全废弃过去的传统,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完全生活在过去的传统里。重要的是应从过去丰富的宝库中取得资源,并且要根据时代把它们革新以导向未来。我们的未来需要有过去作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便只是空中楼阁,不可能有所成就。如何把持这个中庸之道的平衡,就是圣史玛窦与宣讲天国道理的人们的任务,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任务。

在今天三篇经文的光照下,我们做出以下三点省思:

(一) 我们该扪心自问在现世中追求些什么
我们在撒罗满王的故事中认识到生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撒罗满的智慧之处就在于他知道他的幸福就是服侍天主。尽管他身为一国之君,他却清楚意识到他不能独立于天主而生活。他要作的是服侍天主,而不是满足他个人的野心或欲望。因为他看清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当君王的正确目标,所以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就因此他得到了天主的特别祝福及许多其它的恩宠。我们为自己选择的生命方向是什么呢?是为使自己成为成功人士,或是为得到权力和荣华富贵吗?经验告诉我们,这些东西都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和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在于忠诚地侍奉上主。

(二)天主的爱为我们做出最好的安排
爱源于天主。是天主父召叫我们进入爱的奥迹。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去回应这份爱。天主创造这一切是为使我们得到益处,但是我们必须和天主合作,这份爱才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彰显出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机会,使我们可以和天主的爱合作。身为基督徒,我们清楚我们生命的中心点不是自己,而是天主。因为天主是我们生命的终向。只要我们为了爱天主,不论发生了什么事,天主都会在冥冥中帮助和护佑我们,即使我们身处在困难的境界里,天主一定会从中特别眷顾,逆转所有的局势,让我们得到益处。

(三)认清人生的终向才能踏上迈向永恒幸福的道路
耶稣曾经说过,人的宝藏在哪里,他的心也就在哪里。的确,今天让我们自问,生命中最重要和最珍贵的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追求快乐和幸福,可是那寻找快乐和幸福的过程却成为他们不快乐的源由。一个人的真正喜乐只能藉着主耶稣在天主的国内找到。世俗上的一切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快乐,伴随着长期的困惑和失落。如果我们不去正视我们人生的终向,那么我们就会在短暂的生命中感到无限的彷徨和无奈。让我们正视在心中所追求的事物,并反省我们生命的终向是什么。为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就是那颗宝贵的珍珠,只有他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一切代价。为其他的人或事物而付出自己的一切,不免是愚蠢的行为,有时甚至是邪恶的举措。因为只有耶稣是主,是我们生命的终向。
********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稣藉着宝藏和珍珠的比喻来告诉我们,只有在天国内,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当我们为获得天国而努力争取时,我们是需要为之付出代价的。我们不能紧抱着世俗的价值观来追寻天国。如果我们真的把天国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就会宁愿放弃其他的一切来追寻它。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在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章节之前,有两个著名的神谕。第一个神谕邀请我们注意那一位理想的仆人,他以自己的苦难及死亡带给世界痊愈。在第二个神谕中天主宣布他将重建以色列,并以夫妻之间的爱来反映出他和以色列子民的亲密关系。在前面的这两个好消息的背景衬托下,今天的神谕邀请读者去看到只有天主才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

这部经书指出当时的以色列王国为了巩固国家安全,尝试了各种方式,而最终还是失败。先知指责数位国王,为了使耶路撒冷城能得到饮水供给以及摆脱一个强大帝国的压迫,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财物与一些周边的国家结盟。依撒意亚先挑战阿哈次王,而后挑战希则克雅王去信赖以色列的天主,因为他们统治以色列子民的王权是来自于天主。

这个神谕邀请读者们来到天主前。只有天主可以供应他们的生命所需。为什么要去耗尽资源去赚取那些不可能满足我们的东西呢?先知邀请人们转向天主,祈求天主给予他们的一切所需。如果他们珍惜天主的临在,他们就会得到他们生命中所需要的一切。他们也会找到平安与繁荣。天主的道路永远是可靠的,仿佛永不枯竭的活水。《依撒意亚先知书》的开始记述了天主子民如何远离了喂养照顾过他们的天主。这些年充军流亡的经验令他们变得比较有智慧。他们终于准备好听从天主的邀请,回到他身边生活。

读经二取自《罗马书》。这个章节以爱开始,也以爱结束。其开始指的只是基督的爱。结尾时我们读到的是天主在主耶稣基督内的爱。很清楚地,圣父和圣子在以势不可挡的爱中,各自扮演着特别的角色来爱我们。

没有任何事物能阻挠这份神圣的爱。世上没有任何的权势,或是超越世上权势的能力,能阻挡我们基督徒去体验天主的爱。我们能够战胜一切的邪恶势力,因为我们都存留于天主的手中。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玛窦福音》。章节的开始提到主耶稣听到洗者若翰的死讯后,便退到偏僻的地方去了。这个描述好像和增饼奇迹的故事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能象征性地让我们回忆起天主如何在旷野中以玛纳养活了他的选民(出十六)。在这里一开始就描述了主耶稣的心情。他看见这一大群人,就对他们动了怜悯之心,治好了他们中的病人。因此这个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多人的舞台已经准备就绪。

圣史玛窦假设读者对厄里叟以二十个大麦饼喂饱一百人的奇迹(列下四42)有所听闻。看起来在那个故事里,厄里叟是不可能以这么少的食物喂饱那么多人。而且同样在那时候,当众人吃饱了之后仍有剩余。然而相较之下,主耶稣的作为更令人吃惊,因为他以更少的面饼喂饱了更多的人。不只是所有在场的人都吃饱了,还剩下了足足十二筐。福音作者并没有记述主耶稣做了什么,或他如何以这么少的食物喂饱这么多人。任何猜测都是在浪费时间。就像当年天主在旷野中以玛纳喂养饥饿的以色列子民,如今主耶稣作了同样的事。当年厄里叟以二十个大麦饼喂饱一百个饥饿的人,主耶稣也照样做了。

这整个故事是有关天主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奇迹般地喂饱他的子民。它令人们回想起天主和厄里叟神奇地喂饱众人的事件,而且也令人展望未来。主耶稣初期的跟随者认为这个故事有一个很浓的圣体圣事色彩。主耶稣举目望天,赞颂了,把饼分开,交给门徒,门徒又分给群众。这个举动被视为是感恩礼的举动。同时更进一步也是默西亚盛大筵席的预像,主耶稣会在最末的时刻主持这盛大筵席。当人们了解了这一切,也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是唯一一个在四部福音中都有记载的奇迹。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作出了以下三点省思:

(一) 基督徒该在天主身上找到安全感
我们时时意识到自己的有限,必须借助其他人、事、物来维持自己的存有。但是身为基督徒的我们不要忘记,天主才是我们真正的保障。这世上的一切都是源自天主,不是源自其他人或是靠自己的能力。在与天主来往时,我们就得时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天主补给我们的生命所需。我们该当有这么一个认知,才能与天主保持一个健康的关系。我们的安全感不应当建立在金钱物质或权力地位上。因为只有天主才能给予我们真正和最终的需要——救恩和永生。这世上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二) 天主愿意我们和众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
当门徒告诉主耶稣遣散群众,好让他们各自去买自己的食物时,主耶稣却要门徒们给群众食物。门徒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只是微不足道,不足以喂饱众人。但是藉着主耶稣的手,这稀少份量的食物,竟然喂饱了那么多人。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不足,尽管自己的能力有限,我们仍然有责任去关怀有需要的兄弟姐妹。当我们在为他人付出我们的有限时,我们将不会孤单,因为有主耶稣和我们在一起,祝福我们所做的,其后果将会是超越我们所能想象的。

(三)圣体圣事就是主耶稣邀请我们参与他爱的使命
主耶稣没有要求我们去满足这世界上所有人的需要。可是他邀请所有跟随他的人来参与他爱人的使命。在这个邀请当中,主耶稣没有要求我们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他只是邀请我们献出我们所拥有的,好让他能藉着我们所献出的来满足其他人的需要。主耶稣今天邀请我们一起来为这个世界的需要行奇迹,而不是等着看他行奇迹。主耶稣不要我们作一个奇迹的观望者,他邀请我们作奇迹的参与者。
********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的福音,主耶稣在面对众人的需要时,邀请门徒们献出他们仅有的五饼二鱼。藉着这个微薄的奉献,主耶稣喂饱了不止五千人。耶稣基督邀请我们奉献自己所拥有的,藉此来参与他爱人的使命。参与耶稣基督爱的使命,要求我们要慷慨大方地有所行动,不是光喊喊爱人的口号而已。

身为天主的仆人,厄里亚的职责是引导君王和人民归向天主。天主也藉着厄里亚的手显示了天主的大能,就是厄里亚求天主降雨而获得应允,从而缓解了阿哈布王国境内的三年旱灾。但这一切并没有给厄里亚带来任何优势,因为当时的宫廷被不信天主的依则贝耳王后所控制,而这位王后甚至派杀手追杀厄里亚。厄里亚求天主让他死去,但是天主没有应允他的请求。天主反而给他供应了四十天的食物,好让他有体力抵达天主的圣山。

梅瑟曾经在山上为膜拜金牛的以色列子民求饶。当厄里亚抵达山上时,天主问他到山上做什么。他有没有像梅瑟那样回应天主呢?他的回应和梅瑟不一样。他告诉天主所有的人都遗弃了天主,只有他是唯一忠诚的以色列子民。天主接下来纠正了厄里亚对以色列子民的评估,告诉他仍有数千人是忠信于天主的。

天主要厄里亚发觉天主不是藉着暴风、地震和烈火来呈现自己的。天主以轻微细弱的风声给厄里亚呈现了自己。天主如此做是愿意先知意识到,可以以安静平稳的方式为天主服务。如果厄里亚能把自己的焦躁和无奈搁置一旁,而冷静下来,这么一来他就可以准备好去面对天主要交托给他的新任务。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罗马书》。圣保禄宗徒以难以想象的、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方式来强调他的爱。他十分感性地说出,为了弟兄们能接受基督,就算自己受诅咒,与基督隔绝,他也甘心情愿。

令圣保禄宗徒难过的,是与他同宗同族的以色列子民。他们已经从天主那里领受了许多祝福,而最大的恩赐就是基督天主子。很明显地,保禄宗徒多么希望他的族人也能和他一样地接纳并热爱基督。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玛窦福音》。今天经文最重要的信息是主耶稣对其身份的自我揭示,他说:“放心吧!是我。”在希腊文中 “是我”这一表达方式,和旧约中天主在西乃山上向梅瑟启示自己时所说的一样。主耶稣在此启示了他身为天主的身份,因此他也做了天主才能做的事:平静风浪并在水面行走。在这个事件之后,门徒开始认出主耶稣就是天主子。

这篇经文也在向我们叙述什么是“小信德的人”。这个信息是藉着伯多禄也要在水面行走并迈向主耶稣而显露出来的。开始的时候,伯多禄似乎能够做到,但是他后来感到害怕而开始下沉,幸亏有主耶稣及时伸出手来救他。伯多禄的“小信德”是从他的“怀疑”显露出来的。但是伯多禄到底在怀疑什么呢?他的“小信德”是藉着他离开船,设法让自己在水上行走,迈向主耶稣而显露出来。他本不该离开他的船。

门徒们认不出主耶稣的真正身份。他们后来平安无事,是因为有天主子和他们一起在船上。为圣史玛窦来说,船象征了教会。只要有主耶稣在船上,门徒们就会安然无恙;教会也会继续存在。伯多禄不相信主仍在船上。他开始下沉,是因为他不应该在水上行走,因为他不是天主子。主耶稣告诉伯多禄“来吧!”,是为了给他一个教训,他本来就应该留在船里。福音的作者是在告诉我们,面临巨大的风浪,尽管我们所乘的船只受到严重的打击,我们必须坚信主就在船里,我们会安然无恙。如果我们怀疑,那么我们必会被大浪吞没。

在三篇经文的光照下,我们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不要自鸣清高,但要谦逊并胸怀怜悯之心
尽管厄里亚完成天主赋予他的先知使命,在旱灾中求雨,好让国王和以色列子民归向天主,然而依则贝耳王后却派人追杀他。先知感到害怕,于是逃到旷野,并感到十分气馁,想以一 死百了。由于他的害怕和失望,他控诉所有以色列民都舍弃了天主。我们反省自己在感到害怕和失望时,也会以一竹竿打翻一船人,而自以为自己就是最忠贞和最诚实的。当我们努力活出基督徒的价值观,却得不到支持而感到孤独时,我们很容易埋怨控诉他人。我们应当学习梅瑟的精神,尽管以色列子民多次舍弃天主,也多次不听从他的领导,他仍然时时为以色列子民向天主求情,以便使他们最终能够进入福地。

(二)在周遭平凡小事中经验天主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当中,每当我们想起天主,就不禁联想到一个庄严宏伟的形象。可是圣经的作者告诉我们,天主无时无刻地临在于我们的平凡生活中。我们该学习厄里亚先知的精神,在最不起眼、最微小平凡的人物或事件中,注意天主向我们传达的信息。宏伟的教堂和庄严的礼仪固然使我们想起天主的临在,但是天主无所不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时时意识到他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心中有天主,我们能在世上的一切人、事、物中经验到他。让我们时时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意识到天主的临在。

(三) 身为基督徒,我们永远不会孤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要面对各种大小的风浪。而在这些大小风浪当中,我们要学习去聆听天主的声音或去看到他的临在。身为基督徒,我们不是孤单的。因为我们是教会内的一份子,船是教会的象征,因此我们是同舟共济。我们要从福音中的事件学习,不要像伯多禄一样自作聪明,想以个人的能力来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教会,尤其当我们在面对大风浪时,更应该留在教会内,因为基督应许临在教会内,他会为我们平息大风浪。
********

年期第二十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的福音告诉我们,身为基督徒,我们都在教会的同一艘船上。这艘船有时会面对大风浪,但是我们不必害怕,因为有基督的临在。只要我们留在这艘船内,他会为我们平息生命中的风浪。 我们也会在经验了这些大风浪之后认出:耶稣就是我们的救主。

今天的读经一章节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在这本先知书的最后数章中,作者让我们回顾这部先知书的一些主题,这包括忠诚地事奉天主,以及天主为列国所预备的救恩。这两个主题都出现在今天的章节里。

经过被充军流放的日子后,以色列子民已经准备好聆听天主的话。其中一个准备好的迹象就是他们又开始遵守安息日的法律。遵守安息日就是服从天主的权威。他们有六天来做他们想做的事;但是到了第七天,他们应当把个人的计划搁置一边,以便把焦点放在慈爱的天主身上,因为是他赐给了人们宝贵的时间。遵守安息日,使以色列子民开始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如果他们好好遵守这一诫命,那么他们就可避免生活中扭曲的价值观,避免以人的标准开看待事物。依撒意亚先知所斥责的主要是人的骄傲自大的态度。

在今天章节的后半部,天主为人们展示了将来理想的日子。那时所有的国家将会来到耶路撒冷,在圣殿中呈上祭献。在本经书后面的另一个神谕中,加上了描述将来景象的另一幅著名的图像,那就是:川流不息的车队和船只奔向圣城,去向天主献上他们的礼物和赞颂。而天主决定主动这么做。这个神谕清楚地宣示出天主的救恩“就要来到”。天主的救恩是为赋予世界各地愿意服事天主的人民。圣殿也成了所有人祈祷的地方。

保禄宗徒在致罗马人书的读经二告诉我们,以色列子民所享有的特有权利是不能被取消的。天主不会舍弃他的子民。他深信天主的仁慈终必拯救他的族人——犹太子民。

与此同时,保禄宗徒也看到,以色列子民对主耶稣的拒绝,却使得外邦人受益。他们经验了天主的仁慈而相信了主耶稣。保禄宗徒期盼他的犹太族人能看到天主拯救外邦人的救援之手。如此一来,犹太人就会由于神圣的嫉妒而归向基督。

今天我们所聆听的福音故事,是由圣史玛窦从马尔谷福音取材,并为了配合其团体的需要编撰而成的。在这里主要问题是外邦人在基督徒团体中的地位。初期基督徒团体的成员都是犹太人。在玛窦的团体中,大部分成员都来自犹太人家庭,但是属于外邦人的基督徒成员与日俱增。这便形成了一些张力。福音故事中的主角就是来自迦南的外邦妇人。这个故事的动力就呈现在主耶稣和这位妇人的对话中。

这位妇人为了救治附魔的女儿而向主耶稣求救。她称呼主耶稣为“主,达味之子”,救世主的名号。她看似清楚主耶稣的真正身份,并相信他能帮助她的女儿。主耶稣却不理睬她。他的门徒也想要赶走这位妇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主耶稣完全不考虑帮助她。他甚至肯定他的使命,就是为犹太人的得救(只是为以色列人当中的亡羊)。主耶稣这么说,整个事件也应当就此告一段落。但是故事并不如此而告终。

这位妇人仍旧继续要求主耶稣帮助她的女儿,尽管主耶稣已经说明他的立场。主耶稣的回应听起来不近人情,并且含有侮辱性质的话语。“拿儿女(犹太人)吃的饼给小狗(外邦人)吃,是不对的”。如果我们将它当作是句格言来看,听起来就不会那么刺耳。这位妇女却回应说,即使是碎屑,她也会要。她的回应改变了一切。主耶稣把那妇人的回应看作是一个伟大的信德宣示。就因为如此,她的女儿立即获得了痊愈。为福音的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有关信德和来自信德的力量的故事,信德的力量远远超过使我们与天主隔离的外在因素。无疑地,基督宗教的初始成员只有犹太人,然而我们从《宗徒大事录》可以得知,教会团体很快就因吸收外邦人而发展壮大起来。如要克服排外的心态,而做到包容异己,那么就需要有很大的信德。这在耶稣时代是需要面对的事,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藉着今天三篇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作出以下三点反思:

(一) 真正信德发自于心,不是头脑
很多人把信德理性化,认为人们对神学懂得越多,就会有更大更深的信德。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今天的福音故事很清楚地说明了这点,一位没有受教育的外邦妇女对主耶稣的信德,令主耶稣感到惊讶。尽管神学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信仰,但是真正的信德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来自内心对天主的信赖。一个人可以有神学博士学位,但这并不表示他的信德比那些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来得大。主耶稣所赞赏的信德是发自人的内心,而不是头脑。

(二) 我们必须活出信仰的立场
信仰不光是表达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中,也要表达在我们的社会行为中。这位外邦人妇女以她契而不舍的精神,公开表达出对主耶稣的信德和对她女儿的爱。尽管面对着人们异样的眼光和主耶稣对她的回绝,她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她的执著令主耶稣看到她的信德并予以赞赏。为了爱的诫命及维护我们的信仰,我们必须勇敢地公开表达我们的立场,我们不要害怕人们对我们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或是对我们的威胁与压迫。为了人权、正义和宗教信仰的自由,我们也应当勇敢地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活出我们信仰的立场,这就是我们对信仰的宣示。

(三)天主的救恩是为赐给所有的人
天主的确拣选了犹太人作为他的选民,但是在天主的计划中犹太人并不是继承救恩的唯一民族。作为选民的他们,是首先听到福音的一群。福音是藉由犹太人传到天涯地角的,这是作为选民的优先权。但是他们对救恩没有所有权。承受救恩的条件不在于我们的肤色、文化、种族、或国籍,而是我们对天主的信德。在这信德内,我们到底如何与天主建立关系,又如何去活出这信德的内容,这才是我们得救的关键。
********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的福音我们听到一位外邦人妇女不怕人们的鄙视,求主耶稣治愈她的女儿。她谦卑的信德令她如愿以偿。天主对世人的爱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肤色的藩篱。凡是诚心寻求天主的,必得到天主的垂允和祝福。
今天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章节,是先知书中对世界各国宣讲的众多神谕之一。先知们发出如此众多的神谕是正常的,他们藉此来强化人们应该信赖天主的信息。如果世界的国度对天国的伦理标准不予以理睬,那么它们将有灭亡的危险。今天的章节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连犹大国也不例外。

依撒意亚先知在天主的指示下向人民宣布,当时的宫廷长舍布纳的职位将被取代。上主撤换舍布纳的理由是他信赖权势和武力,一心注意该如何去建立大批的战马车队,并只是在世俗的资源中寻找安全感;完全不把天主放在心上,对服事天主毫不在意。

因为厄里雅金是天主的仆人,他将取代舍布纳的职务。他直接从天主那里领受他的职权,天主将亲自给他穿上朝衣并束上玉带,这象征了他的职权。天主还进一步形容厄里雅金为耶路撒冷居民的‘慈父’,因为他将努力为他们谋求福利。厄里雅金也会在他肩上带着达味王朝的钥匙。他将决定哪些人可以进入王宫内,就是那些信赖天主,推广信仰生活,并能影响君王的人们。天主形容他‘如同钉在稳固地方的木桩’。为那些靠他支持和影响的人们,厄里雅金将不会令他们失望。

保禄宗徒在看清天主的救恩计划之后,他对天主无限的美善、智慧和知识,感到不可思议。保禄引用了《依撒意亚先知书》(依四十13)和《约伯传》(约四十一3)来阐明他所表达的要点。保禄宗徒归光荣于天主。他强调天主是一切美善的根源,从起初直到永远,所有的美善都来自天主。

有关伯多禄宣认耶稣为默西亚的记述,原是取材于《马尔谷福音》(谷八27—29)。玛窦重新整理了这些资料,并加入了在另外三部福音中所没有提及的伯多禄传统。伯多禄在历史记载中,与叙利亚的教会有着一种特别的关系。而《玛窦福音》则是在叙利亚一带写成的。这个故事的开始便是人们说耶稣到底是谁的问题。

人们的回答反映出当时有关主耶稣身份的传言:洗者若翰、厄里亚,或者甚至是耶肋米亚。但是当主耶稣把焦点直接放在门徒们的看法时,伯多禄立刻以全体门徒的名义作出回答。伯多禄和门徒们认为主耶稣就是默西亚,天主之子。这个回应给玛窦的特别资料设置了舞台。

主耶稣接着把他的注意力放在伯多禄身上,并对他所做出的回应予以祝福。主耶稣也意识到伯多禄的回应是天主启示的结果,因为这是超越人单凭知识所能认识到的。主耶稣以这个来自上天的启示作为基础,赐给伯多禄在教会的建立中将扮演的一个特别的角色。伯多禄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磐石”。他就是教会建立的基石,而这教会被保证将永远存在。玛窦福音的这段章节向团体保证主耶稣的真正身份和伯多禄的特别角色。这也是使用“教会”一词的唯一的一部福音。

伯多禄也被赋予能启开天国之门的钥匙。很多人认为这里钥匙的图像象征,是来自依撒意亚先知书二十二章15至25节。伯多禄钥匙的职权是直接来自主耶稣。因此,他就是诠释天主圣意者,就如主耶稣曾启示的,他将引导人们进入窄路,在这窄路的另一端有一个通往天国的窄门。很清楚地,伯多禄的职务,主要是一个磐石般坚固的保证,保证主耶稣教导的纯正性。

在今天三篇经文的光照下,我们作出了以下三点反省:

(一) 天主赐恩宠于有信德的人,目地是将恩宠通传给众人
天主将恩宠施予有信德的人,绝对不只是施恩于他个人或他的家族。天主的恩宠经常是惠及义人周围的人们。天主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天主的爱,以致把它局限在某一个族群或是某个文化和信仰团体之中。有信德的人在得到天主特别的恩宠时,会很自然地把天主的仁爱分施出去。如果我们是真正的基督徒,活出基督的教导,必定会得到天主的各种恩宠。我们的近人也必因此而蒙受天主的恩惠。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基督徒,天主必藉着我们的生命通传他的仁爱与各种恩宠。

(二) 教会有别于一般上人间的组织或社团
天主藉着基督建立了教会。今天的福音章节很清楚地指出,藉着基督降福西满,给予他伯多禄这个名称,并在这磐石上建立了他的教会。赐予伯多禄的束缚与释放的这项职务,无疑地也赐给了那与其领袖相连结的宗徒团体。因此天主教会的神权并不是来自世俗的权力,而是基督和他在世代表的权力。主基督使伯多禄成为教会的首领,而伯多禄的继承者就是罗马的主教,我们的教宗。他是主教们和信友群众的一个永久可见的统一中心和基础。伯多禄及其他宗徒的牧民职务,构成教会的基础,将由主教们在教宗的首席权下延续下去。

(三) 我们应该以心而不是用头脑来认识基督
耶稣基督问他的门徒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们说我是谁呢?”主耶稣在今天也同样地问我们每一位这个两千年前问过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有关知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对错,但是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答案。今天当我们要回答耶稣的这个问题时,我们先要问自己,我和耶稣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又怎么和耶稣来往呢?他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地位呢?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对、错。这样的问题挑战我们去反省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信仰的重点不在对天主知识层面认识的多寡,而是在如何与天主和众人建立关系。信仰绝对不是靠喊一喊口号,人云亦云地说出耶稣是谁。活出基督信仰是一种积极的投身。用听来的答案去回应主耶稣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只凭我们的口头对主耶稣的问题给出个回答,这也只是片面的回答。我们真诚的回答,可以在我们与周遭的兄弟姐妹来往的行动中查看出来。
********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中,我们听到伯多禄宣认耶稣就是默西亚后,他被赋予了领导教会的职责。信仰不只是口头的宣认,更要在生活中为信仰投身,积极活出基督的价值观。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在这部先知书中有不少先知率直的省思,就如我们所聆听到的一样。这些省思揭示了先知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对服事天主的感受。此章节中所提到的耶肋米亚,他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先知。在当时,先知正面对王室成员和其支持者的反对。其实就在这一章的开始,记述了先知被殿宇的总监督打了一顿,而且还被加上脚镣,囚在监牢里。他们这么做是因为耶肋米亚以宣讲来反对王国的方针政策。

耶肋米亚相信是天主控制了他。他投诉自己总是带给人们负面的信息,警告人民将要面对即将来临的暴力。因着他的宣讲,先知不得不面对人们的嘲笑和报复。他努力寻找机会,以便能逃脱这种困境;他甚至决定了不再为天主说话。

可是耶肋米亚的个人计划幷没有实现。尽管他不愿意再为天主说话,他仍要为天主发言。他感到内在有火在焚烧。在他心灵的深处,他知道自己个人的意愿必须要给宣讲天主的真理让步,以便使众人得益。如果耶肋米亚不再宣讲天主的话,犹大王国就将永远生活在谎言和错谬的国家政策中,选民以为这一切能带给他们所需要的安全保障。而耶肋米亚先知知道他们的唯一保障是天主。因此先知必须开口说话。如果国王和朝廷不听他的劝说,他们就要承担将要发生的后果。

保禄宗徒在这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告诉我们,天主的慷慨大方和那永不令人失望的爱,是所有基督徒行善的根源。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主耶稣所说的,真正基督徒的生命就是爱天主和爱近人。保禄宗徒以不同的说法表达了同一个思想,他鼓励我们向天主献上一个灵性的祭献,幷去实行天主的圣意。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上一个主日福音章节的后续。当门徒们知道主耶稣就是救世主和天主子之后,主耶稣紧接着教导他们,告诉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他所要面对的痛苦、死亡和复活。我们今天所听到的福音章节可以算是一个简短的受难描述。

听到主耶稣的预言后,伯多禄立即做出了反应。我们也可以假设他也代表了其他门徒发言。伯多禄的反应十分情绪化。这个反应和先前在天主默感下所作出的反应,有着很大的不同。当伯多禄认识主耶稣的身份时,是来自上天的启示;而他对主耶稣即将受苦和死亡的感受,是来自人的情绪。

伯多禄在先前被赐予神圣启示的恩宠,而如今却被贬至与撒旦同伙。尽管主耶稣曾宣称伯多禄为盘石,幷且也宣称他为教会的基石,但是他的人性幷没有因为他的特别职务和地位而改变。这为我们是一个教训。伯多禄没有因为他的情绪反应而使他失去作为教会盘石的地位,他必须以他的人性来执行他被委托的职权。是的,伯多禄被委托行使一个神圣的职务,但是他幷没有被赋予一个天主性。毫无疑问地,圣史玛窦要教会的领导人注意伯多禄的这个经验。

主耶稣以一个纠正错误的教导来回应伯多禄。在这里他以一个寓言来说明如何作门徒。不论导师往哪里走,门徒也要跟着去。人要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反而会丧失性命。追根究底人只能借着痛苦和死亡,才能获得性命。主耶稣重新给生命的意义下了定义,幷指导人们如何寻获它。传统的方式:权力、统治、财富、威望和支配等都被回绝。唯一令人获得性命的就是十字苦路,它带给我们的结局不是死亡和失败,而是新生命、荣耀和喜乐。

在今天三篇经文的启示下,我们作出了以下三点反思:

(一)每一位基督徒都负有先知的使命
当一位先知是不容易的。因为他的差事就是作天主的发言人,指出社会中的不正义,为被压迫欺凌的贫穷弱小者提出控诉。当社会中的当权者以欺压的手段来粉饰太平,民众愿意听虚假的话多过真理时,基督徒就该挺身而出,说出人们不喜欢听的话。人们或许选择背叛真理,但是他们应该不时有机会听到真理的呼唤。我们身为参与天主救恩计划的主仆,时时都要有吃苦的精神和慷慨就义的准备。

(二)基督徒该为天主而生活
当保禄宗徒想起天主的仁慈时,就劝基督徒把自己的生活献给天主,寻求他的旨意。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就不能追随这世界的价值观,而是怀着耶稣基督的心思念虑来度尘世的生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不应是事业的成功,名成利就,舒适富裕的物质生活等。基督徒生命的中心点不是自己,而是天主。所以我们该以基督的教导来生活,学习他待人处事的态度,为了寻求真理和光荣天父,不怕面对痛苦和做出牺牲。

(三)要做一位真正的基督徒就要准备为爱和真理吃苦
作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和两千年前的条件是一样的。作耶稣的门徒不是为了要事业成功,名成利就,或者步步高升。这些东西只能给我们带来虚假的安全感,而不能帮助我们活出真正的生命价值。我们必须学习摆脱这些世俗的价值观,才能看清楚生命的中心点不是自己,而是天主。我们在福音中听到:谁若想保全自己的生命,反而会丧失生命;但是谁若为我的原故,丧失自己的生命,反而会得到生命。这个说法看似矛盾,但却十分实际。这个世界教给我们一个样样事情以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为主的价值观。有许多人接受信仰也就是为了要借着信仰来达到这个目地。 许多人和天主来往是为取得安全感,那就是要有一位神来帮助他们事事顺利,飞黄腾达,随心所欲等。让我们紧记信仰的主要目的不是趋吉避灾,而是勇敢地活出真理和爱。痛苦和死亡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借着它们,我们才会活得更真实,我们才会爱得更真挚,更相似耶稣基督。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