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7 18:40:57

主日弥撒讲道(丙年常年期天主圣三-第二十一主日)


天主圣三节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我们隆重地庆祝了圣神降临节。在那充满天主恩宠的节日,我们结束了今年的复活期,同时圣神降临节也提醒我们的主耶稣交托给教会的使命。圣神被派遣到我们当中,提醒我们所领受的基督的教导,使我们能更坚强地为基督作光荣的见证。主耶稣虽已离开我们,但是圣神时时与我们同在,并带领我们从事各种为人服务的事工。

今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箴言。在这部经书中包含着各方面的资料和讯息,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天主子民在灵性生活上的进步。在《箴言》中,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智慧和愚昧对读者们说话。接受愚昧邀请的人会得到短暂的快乐和死亡;接受智慧邀请的人会获得恒久的益处和生命。在今天的章节中,智慧揭示了他的来源和角色。

智慧和天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开始,智慧就在造物主的身边,是天主的工匠。在太古之初 ,智慧先于一切受造物出现。智慧在海洋深渊以及高耸群山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在今天圣经章节的记述中,智慧所扮演的角色与创世纪中光所扮演的角色十分相似。

今天所选读的章节充满了秩序、仁慈和爱的气氛。这象征了智慧见证了天主为人类所做的一切。智慧看见天主创造了穹苍,奠定了大地;智慧见到天主如何给大海划定界限,好让大海不妨碍人类的生活。

智慧很快乐地临在于天主面前,甚至形容自己不断在天主面前欢跃。人类的出现令智慧感到十分愉快。这意味着智慧将带给人类所有的美善和护佑,就如当初天主在创造天地时所赐下的美善。

保禄宗徒在今天的第二篇读经中告诉我们,天父是所有善的源头。主耶稣是他的执行者,而圣神则是恩宠的施与者。因着天主圣三的行动,我们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平安。

我们从天主圣三那里得到三重恩典,那就是:信,望,爱。信德使我们成义,也就是让我们与天主建立良好的关系;望德使我们对那为我们预定的永恒荣耀满怀信心;天主的爱在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时带给我们勇气。

在若望福音的临别赠言的部分,也就是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之间,共有五次提到护卫者,其中强调了作为护卫者的两个重要角色:1)主复活后,护卫者在基督徒团体中延续着主耶稣的临在;2)护卫者是导师兼见证人。这些章节深深影响了教会日后在神学方面的发展,以及进而形成的天主圣三的信理。若望福音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圣父和圣子之间的神圣的互动关系。当这方面的洞见与有关护卫者的章节放在一起时,我们就得到了形成圣三信理的主要要素。

当主耶稣最后一次对门徒论及护卫者时,显得有一点紧迫,因为主耶稣感到有那么多的事情要交待,但是门徒们当时所能承担的是那么的有限。换句话说,将来他们要面对许多当时他们无法想到或预料到的挑战。作为一个门徒,不是以预见的能力来面对未来,他只能以信德去迎接未来。可是这并不表示,主耶稣只是把他过去教导门徒的一些模糊记忆留给他们,主耶稣的教导将会由圣神延续到未来。

圣神将会做两件事:首先,他会引导门徒们明白一切真理。接着,他会把未来的事告诉他们(若十六13)。这里指的不是护卫者要预告未来要发生的事,而是他要在门徒们已经改变的全新生活中,宣扬耶稣的教导。这一切在强调,圣神在信仰团体的动态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训导角色。藉着护卫者的临在和教导,主耶稣的教导对世世代代的信仰者来说,将会是历久弥新的教导。这就是圣神要光荣主耶稣的方式(若十六14)。我们如今所听到圣父、圣子和圣神的关系,就是这位圣三的天主在期待着被彰显的关系。或更好说,有关天主圣三的这个事实,在被说出来之前就已存在,在被形成信理之前就被经验。

在今天三篇读经的光照下,我们可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一) 天主圣三是被启示的真理
天主圣三的信理是藉着主耶稣基督的教导启示给我们的。三位一体的天主绝对不是神学家想象出来的信理,这是一个奥迹,是一个无法用我们的理智去彻底了解的真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藉着我们的信德与三位一体的天主来往,与他建立密切的关系。

(二) 天主圣三是我们彼此相爱的最佳模式
爱的本质就是为爱的对象付出自己。圣若望宗徒告诉我们,天主是爱。圣父、圣子和圣神彼此之间毫无保留地为对方付出自己,这造就了天主圣三的一体性。天主愿意和受造物分享他的爱,让我们有爱和被爱的经验。当罪恶破坏了天主爱的计划时,天主以他无限的爱给我们带来了救恩,并使我们藉着圣子、偕同圣神回归到圣父那里。三位一体的天主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为他们彼此间相爱,甚至愿意被派遣去执行救恩的使命。

(三) 用我们的心去爱和体验三位一体的天主
道德经的开始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同样的,如果我们能把三位一体的天主解释得一清二楚,那我们所讲的,绝不可能是那位真正的天主,因为三位一体的天主不可能被我们有限的理性所完全了解。天主把三位一体的奥秘启示给我们,为的是让我们认识到天主就是爱。当我们接近天主时,我们就能体会到天主真挚的爱。让我们在天主内学习那份无私的爱,并在我们的团体中活出自我付出的爱吧! ******


基督圣体圣血节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我们庆祝了圣三主日。教会藉着庆祝这个奥迹来提醒我们天主对我们的爱。我们对天主的认识,重点并不在于对三位一体奥迹理论上的理解,而是在于三位一体的天主如何彼此相爱,而这份无私的爱也进入了受造界,使我们人类也同样分享天主自我付出的爱。从这份对天主的体验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天主是爱。

今天读经一的章节取自创世纪,它记述了亚巴郎的初期信仰旅程。在这之前,天主已经把在亚巴郎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土地预许给他,同时也许诺亚巴郎的后代子孙将像地面的沙尘那么多。 根据当时普遍的想法,这样的承诺意味着亚巴郎和他的家族将统治客纳罕地区,并成为当地的国王。而创世纪十四章所记述的正是在纠正这类看法,并提出问题的焦点所在,那就是:身为天主的仆人,拥有土地的意义是什么。

创世纪第十四章的开端,提到四个敌国的国王和五个客纳罕地区的国王开战,索多玛的国王就是五位国王中的一位。索多玛被占领,罗特也被俘虏。当亚巴郎得悉他的侄子被俘虏后,他开始策划反攻,最终他打败了敌军,救出罗特。亚巴郎当时不是国王,只是天主的仆人。

为了感谢亚巴郎的帮助,索多玛王特别前去迎接亚巴郎,并向他致候。就在同一时刻,身为天主司祭的撒冷王默基瑟德带着饼和酒来迎接亚巴郎。

默基瑟德祝福了亚巴郎,也同时赞美天主。亚巴郎也慷慨地把战利品的十分之一馈赠给默基瑟德。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格林多前书。保禄宗徒引用了主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说的话。它告诉我们面饼成了耶稣的身体,葡萄酒成了他的血。藉着这圣事礼典,信友们从主耶稣牺牲的祭献中汲取神益。

在旧约时代,天主通过他的话语和祭献来与他的子民沟通共融。在新约的时期,主耶稣藉着他的话语和牺牲把我们带入与他和圣父的共融中。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路加有关五饼二鱼的记述。这个喂饱五千人的奇迹是唯一一个在四部福音中皆有记载的奇迹。路加的记述主要取材于马尔谷福音,同时将该故事加以塑造,以符合他的写作目的和情境。主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刚刚退往贝特赛达城,但是群众很快就找到他们。因此主耶稣藉此机会教导他们有关天主之国的道理,并且治愈很多病人。当这一天快要结束时,门徒们开始担心这些人的膳宿问题,他们于是要求主耶稣在天黑之前遣散群众。这就是喂饱五千人奇迹的背景。

这个戏剧性的事件始于主耶稣命令门徒们负责喂饱人群。这个命令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完成,因为他们仅有五个饼和两条鱼,而在场需要吃饭的人却有五千多。门徒们感觉到危机就在眼前,于是都感到十分焦虑。然而主耶稣却很镇定,他指示门徒们让群众分成五十人一组坐下来。

这个奇迹解决了当时的危机,但是整个事件却进行得十分迅速且不引人注意。主耶稣拿起饼和鱼,将它们分开,让门徒们发给在场的人们。在场的每一个人不但都吃饱了,还剩下总总十二篮筐的食物。这个故事没有详细记述主耶稣如何行了这一喂饱五千人的奇迹,但是它提醒了我们三个类似的事件。第一、我们回想起天主在旷野中如何以神奇的玛纳喂养了以色列民。第二、我们回想起先知厄里叟如何以二十个饼喂饱了一百个人(列下四42—44)。第三、这事件令我们回想起感恩祭中传统的语言。主耶稣的举动,比如举目望天,祝福饼和鱼,掰开它们,将它们分发给众人,这些举动对路加的基督徒团体来说,就是感恩祭中的行动。当主耶稣复活后,两位门徒在厄玛乌掰饼的时刻认出主耶稣来。在主耶稣内,天主在今天仍然以奇妙的方式来喂饱他的子民。

藉着今天三篇读经的提示,我们做出下面三点省思:

(一) 主耶稣建立感恩圣事是为把福音生活化
以色列子民常常盼望天主临于他们当中,而主耶稣所带给他们和我们的福音是在告诉我们,天主已经与我们在一起,我们不需要再等待。对于第一世纪的以色列子民来说,他们较难去接受主耶稣的福音价值观,因为它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在天主眼中都是平等的。天主的临在不排除任何人。而主的晚餐也不排除任何人的参与。在这强调社会阶级的俗世中,我们要努力活出福音的价值观,好使基督的临在成为一个事实。

(二)活出自我交付的爱
主基督在受难前夕建立了圣体圣事,主要是邀请我们效法他活出服务与牺牲的爱。因着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他吸引万民归向他。每当我们在举行感恩圣祭时,我们就是在纪念主耶稣的救赎工程,参与他的苦难、死亡与复活。每当我们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时,我们被邀请为他人活出基督的服务与自我交付的爱。

(三)圣体圣事象征我们的合一共融
领受圣体圣事为天主教信友来说,是最神圣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深信主耶稣在饼、酒形下亲临于我们当中。但是这至圣的圣事不只是仅仅涉及到个人与天主之间的关系,它还涉及到个人与整个基督徒团体之间的关系。这个圣事提醒我们教会的多元性和一体性。我们众人在基督内合而为一。教会是我们救恩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一起见证基督的爱与救恩。圣体圣事是引领我们建立团体与迈向合一的圣事,我们要当心,不要使它成了我们分裂的因素。
*******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上一个主日我们庆祝了圣体圣血节。这个庆节再次提醒我们基督对我们的爱,基督建立圣体圣事是为了把他的教导生活化。凡是愿意来到主耶稣跟前的人,都会得到所需要的食粮,并获得饱饫。每当我们在领受耶稣圣体时,我们就被邀请活出基督自我牺牲的爱。同时这件圣事也是共融的圣事,凡领受这圣事的人们都在基督与他的教会内结合为一体。

今天读经一的章节取自撒慕尔纪下有关纳堂先知指控达味罪行的记述。纳堂先知当着达味的面指责他对乌黎雅和巴特舍巴犯下的罪行。先知通过讲述第三者的故事来指控达味王的罪行。他告诉君王一个富人如何欺凌霸占了一个穷人的东西。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君王对这富人的不义行为大发雷霆,并宣告犯这类罪行的人应当被处死。就在那一刻,纳堂先知指出那个罪该万死的人就是达味本人。

纳堂先知提醒达味天主如何在各方面赐给了他许多的恩惠,特别是天主如何拣选了他作以色列的君王,然而达味却滥用了王位的职权。天主不时在保佑达味,让他免于各种伤害。然而,他却没有尽力去保护乌黎雅和他的妻子,反而致乌黎雅于死地。达味有许多妻子,但是却情迷意乱地看上了巴特舍巴。纳堂先知在严厉批评了达味之后,对他的罪行做出了判断。达味因借用他人的手斩杀了乌黎雅,从此以后在他的家室中将会有血光之灾 。

达味在听到先知的指控后,俯首承认自己在天主前犯下滔天大罪。他本人遂得到天主的宽恕,但他的家室将得不到安定。
在今天的读经二中,保禄宗徒提醒我们,对主耶稣怀有信德会令我们和天主之间建立好的关系。信德帮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可能救自己。只有我们完完全全地降服于基督,并且只有信靠他,才能使我们与天主结合为一。

保禄宗徒用了一个惊人的形象,来描述他在基督内的生命。藉着信德和圣洗,他神秘地经验了在十字架上死亡的耶稣。圣保禄意识到他的肉身生活仍然在现世延续着,但是他的生活因着对主基督的信德而改变了。因为圣保禄深信“基督为了爱他,且为他牺牲了自己。”

今天宣读的福音章节是有关一则爱和宽恕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主耶稣应邀出席了一个正规的晚宴。每一位参加者都会按礼俗被洁净,而且也会在用餐前进行传统的待客礼仪:和平之吻,洗手和洗脚,并且在头上傅油。当晚的场合被一位不速之客的光临而扰乱了。这位不速之客是一名妇女,她被指称为是一名罪妇,而看起来她仿佛认得主耶稣是谁。在毫无解释的情况之下,这位妇女开始在那个场合中做一些不相称的事。她开始哭泣,让眼泪滴在主耶稣的脚上,之后用自己的头发擦干主耶稣的脚,然后亲吻它们,并给抹上香液。人们认为主耶稣应当为这位妇女的不当举止而生气,但是耶稣却没有对这位妇女发脾气。

宴会的主人西满对这突如其来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并且认为主耶稣不是一名先知,否则他就不会让这个女人如此对待他。主耶稣巧妙地讲了一个比喻,而那比喻所述说的状况正好和在这宴会中所发生的事相吻合,可惜的是没有人理解主耶稣所要表达的。接着,主耶稣直接向西满指出,作为宴会的主人,西满并没有尽其义务来款待他,反而是这位妇女替他履行了这个义务。接下来,主耶稣说了更令人惊讶的话。主耶稣宣布这位妇女在还没有进到这宴会的厅堂之前,她的罪就已经蒙赦免了。这位妇女被许多人看走眼了,这些人当中也包括我们这些读者。

这位妇女在还没有来到这晚宴的地方时,她的罪就已经被赦免了。就因为她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她决定来向宽恕她罪行的那一位感恩致敬,借此打开她自己的心房来接受这份伟大的爱。那个时候,主耶稣并没有因为自己面子的问题,来阻挡这位妇女所要做的一切。因为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出于这位妇女所愿意表达的爱的行为。那位妇女的行为被当场所有自以为义的人给否定了,只有主耶稣正确地看出整个事件的意义。这就是主耶稣以寓言的方式来宣讲的天主的国。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一个城镇走到另一个城镇,以这类感人的方式来宣扬天国的福音。

从今天的三篇经文中,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骄傲和自以为义的人不会看到天主的仁慈
达味虽然犯下了滔天大罪,但因为他俯首认罪而得到天主的宽赦。福音中的妇女也意识到自己的罪恶而忏悔,从而获得了天主的宽恕。至于宴会的主人西满和其他在场的人都因为自以为义而看不到天主的仁慈。他们只会以不肖的态度去对待那些公开的罪人,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天主的怜悯和仁慈。

(二) 在基督的爱中,没有人被隔离
主耶稣命令我们要彼此相爱,如同他爱了我们。在他的爱中,他从来不隔离任何人,只有那些自以为义的人自愿选择与他的爱相隔离。主耶稣再次让我们看到他对罪人的关爱,他毫不在乎人们以轻蔑的眼光来看待他和那位罪妇接近。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教导时,我们要学习基督对公开罪人的关爱,而不是以自以为义的态度来将自己和基督的爱隔离。

(三) 天主愿意宽恕所有的罪人
我们经常认为天主是一位乐于惩罚我们的神,但是主耶稣启示给我们的天主却恰恰相反。我们可以从主耶稣的教导中肯定,天主的宽恕时时临在于我们当中。因着这份无条件的宽恕,他使我们更好地爱他。当我们能经常地去关爱他人时,我们可以肯定天主宽恕的爱在我们的生命中运作。是的,天主经常以明显的标记来让我们看见他的慈悲和怜悯,可是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这些标记。让我们谦卑地看到自己内在的缺失和罪恶,以及对宽恕的拒绝。尽管我们是那么的斤斤计较和不愿意宽恕他人,天主藉着基督,无时无刻地在渴望宽恕我们的罪过。
********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我们在读经章节中听到,我们的天主是仁慈悲悯的天主,他愿意为罪人宽恕罪过。凡向他俯首认罪的人必得到他的怜悯和宽恕。只有那些自以为义的人得不到天主的宽恕,因为他们自认为很完美,并没有过错。主耶稣把天主无条件的爱带到我们当中,因着他,没有人被隔离于天主的爱之外。

今天读经一的章节取自匝加利亚先知书。匝加利亚先知的时代是以色列民从被流放充军之地返回耶路撒冷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再建一座圣殿来取代六十年前被巴比伦军队摧毁的圣殿。匝加利亚先知的讯息是在劝导以色列民,不要在信仰生活上做表面功夫。如果以色列民要有一个稳定的未来,他们必须先把心灵转向天主。今天的读经章节指出在未来的日子里,以色列子民将会有内心转变的一天。

匝加利亚深信以色列民的皈依和悔改来自天主恩宠的推动。天主将要赐给他们‘怜悯和哀祷的神’。他相信有一天,以色列子民将会因为他们对天主仆人所曾犯下的罪行而做出忏悔。而在先知的心目中,他想起了某一位天主的仆人,并指出他是‘他们所刺透的那一位。’他们的忏悔将会是真诚的,因为他们将要哀悼痛哭。先知将此哀悼比喻成如同哀悼独生子; 同时也把这哀悼比喻成在默基多平原所举行的无从考察的礼仪中所表达的哀痛。那个哀悼很可能是指以色列民对他们所敬爱的约史雅王的去世所表达的悲痛(编下卅五20-25)。

如此真诚的忏悔将会是迈向宽恕与重建的第一步。匝加利亚形容它像是水泉中的水,它将洗净人民的所有罪恶。
保禄宗徒在迦拉达书中告诉我们,信德和圣洗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儿女。当我们穿上了基督,在天主父面前,便都成为他的儿女,并享受天主大家庭一份子所应得到的各种恩惠。

保禄宗徒于是进一步发展他的思想。如果基督与所有的信者认同,那么我们所有人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的。种族、社会阶层与性别的不同,对天主来说并不重要。

今天的福音章节取自路加福音。尽管路加福音中有关预言主耶稣苦难的资料都是取自马尔谷福音,路加把这些资料予以编撰,以配合他的神学思想。为路加来说,许多事件都发生在耶稣祈祷的时候。可见,祈祷是路加福音的核心。就在主耶稣要揭示他自己的真正身份和他最后的命运时,这必须是在以祈祷为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真正的问题不是在问“主耶稣是谁”,而是“对人们来说,主耶稣是谁”。而人们的反应都是出自先知传统的说法,这指出了许多人相信主耶稣与先知所预言的那一位有着直接的关连。伯多禄对这个问题说出了部分正确的答案,但不是完整的答案。

针对主耶稣的身份,伯多禄回答说:“是天主选立的基督。”这是一个不完整的答案,因为在这个名衔中完全没有涉及死亡。相反地,‘天主选立的基督’这个称号,意味着在传统上涉及到达味王的权力和凯旋。而主耶稣在当时就纠正了这个看法,他清楚地指出将要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他将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弃绝、杀害,但是第三天却要复活(路九21—22)。这里要指出的就是主耶稣的死亡所赋予他的默西亚的独特身份。同时也是因为他的死亡,成了人们认出他是默西亚的绊脚石。

主耶稣的死亡决不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单独事件。完全地肖似主耶稣而付出自己性命,如今成了作门徒的模式。那些想要跟随主耶稣的人必须在不断改变革新自己的过程中,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主耶稣所肩负的默西亚身份不是一个拥有财富、权力与尊荣的身份。这个默西亚身份是关乎完全地自我牺牲,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因此,作门徒也不是为了拥有财富、权力和尊荣;而是在生活中去认清并拒绝那些虚假的价值,以便能活出一个真实的门徒的生命。是的,只有摈弃了生命中的虚假价值,我们才能活出真实的生命。主耶稣是所有作门徒的人的最佳模范。十字架应当是激励我们作好门徒的图像。

从今天的三篇经文中,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背十字架的真正意义
许多人成为基督徒主要是为得到死后的荣耀,有时甚至是为得到俗世的尊荣。如果我们不警醒,我们很容易跟着世俗价值观随波逐流。我们会经常以成功、荣誉、财富和权力来充斥我们的生命。然而,基督却告诉我们,以上的世俗价值观不会帮助我们成为好门徒。要成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我们要准备去挑战这些世俗的价值观,摈弃它们,而去面对各种痛苦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跟随基督的道路上,要愿意毫无保留地自我牺牲。我们只有在尘世中愿意去肖似基督的苦难,才能在天国中分享基督的荣耀。很多时候我们就像伯多禄一样,对我们所追求的信仰一知半解,不愿意去放弃我们的野心和世俗的价值观,表面上是在跟随主,但是实际上却是在满足自己的世俗欲望。

(二) 没有十字架的信仰不是真正的基督信仰
许多人愿意从度上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的角度来宣扬福音,并认为在接受基督信仰后,尘世生活中的一切就有了保障,可以无忧无虑地过好日子。这样的说法完全是扭曲了主耶稣的教导。相反地,我们宣讲的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人们的反应应该是放弃任何会阻挡他们成为好门徒的价值观,并完全投身于促进天国来临的行动中。十字架象征的是痛苦、屈辱和毫无保留的自我牺牲。我们当自问是否在生活中准备好接受这样的挑战?

(三) 改善自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和改善自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不完美和破碎,我们才能去做出改善。一个不愿面对自己的软弱的人,就不可能改善自己。就如一个自以为义,或自以为比很多人更神圣的人,就不会意识到自己需要有所改善,更不会意识到自己需要天主的怜悯。只有通过我们生命中的一些痛苦和谦卑的经验,我们才会有灵性方面的成长。
******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我们听到主耶稣如何对他的默西亚身份下了定义。他清楚地告诉我们,身为默西亚的他,不是一个拥有世俗权力和荣耀凯旋的君王。相反地,他的默西亚身份要令他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弃绝、杀害,但是第三天要复活。这个默西亚的身份是关乎毫无保留地自我牺牲,而不是拥有财富、权力和尊荣。凡是要跟随主耶稣的人,就要学习主耶稣毫无保留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方能称为真正的基督徒。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列王纪上,是有关天主拣选厄里叟继承厄里亚先知任务的记述。厄里亚认为他的任务快要结束了,甚至祈求天主让他死去。但是天主还有好多事情等着这位先知去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给他的继承者傅油。

厄里亚找到厄里叟的时候,正赶上他在忙着耕田种地。他正赶着第十二对牛在田地里耕种。经过了数年的旱灾,终于盼到雨天,给予了人们丰收的希望。圣经中所记载的这种状况的发生,主要不是天气的变化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人民对天主呼吁他们度虔诚信仰生活的召唤做出了适当的回应。我们也该注意到,这位厄里亚的继承人厄里叟也曾参与喂养及维持生命的工作。这也是将来他要喂养以色列子民灵性生命的一个预像。

看来厄里叟在起初还以为厄里亚的邀请完全是出自他个人的意愿。厄里叟对这召叫显得一点儿也没有急迫感,所以他要求先和家人话别之后才跟随厄里亚离开。然而他的先知主人的回应让他意识到这份召叫不是他个人的决定,而是来自天主。厄里叟以宰杀一对牛,以及把驾驭牛的用具当柴烧了煮牛肉,来作为奉献牺牲的象征。他知道自己将来不会再以同样的方式来服务天主的子民。
保禄宗徒在迦拉达书告诉我们,基督来把我们从法律的奴役中解救出来。我们必须去活出圣神赐给我们的自由。这份自由使我们在爱中彼此服务。

当圣神引导我们时,我们就不会放纵情欲。然而保禄宗徒也警惕我们,尽管有圣神临在我们内,我们仍然会经验到自己情欲的反对。他在第五章25节中这么劝导我们说:“如果我们因圣神生活,就应随从圣神的引导而行事。”

今天的福音章节,开始了主耶稣和他的门徒,长达十章的迈向耶路撒冷旅途的记述。在这章节中,福音作者用了‘决意向耶路撒冷走去’这样的词句来表达这个行程是不会改变的,是一个实实在在始于足下的旅程。这也告诉我们,这个迈向耶路撒冷的行程是路加神学中的一个要素。而这个旅程本身,则成了主耶稣教导他的跟随者和我们如何作门徒的一个框架。读经中提到主耶稣‘派使者先走’,这是为提醒我们有关在玛拉基亚先知书中(拉三1)所提到的上主‘要派遣他的使者,在他面前预备道路’。

在这旅途的开始,主耶稣就很快地碰上了反对他的人们。撒玛黎雅人拒绝让主耶稣进入他们的村庄,因为他们知道主耶稣和门徒们要往耶路撒冷去,而当时撒玛黎雅人与犹太人之间有着很深的敌意。雅各伯与若望竟然建议降灾于撒玛黎雅人的村庄来教训他们。尽管主耶稣必须到耶路撒冷去完成他的使命,但是他拒绝以暴力来达到他的目的地。两个门徒的建议也违反了先知们的教导,因为任何人都不可以借用暴力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主耶稣来到我们中间,不是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相反地,他来是为终止暴力的恶性循环。

懦弱的人和具有模棱两可态度的人们是不适合成为门徒的,主耶稣在这方面教导得很清楚。那些愿意跟随主耶稣的人们,必须把作门徒的使命看得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要想作门徒,就要有彼此服务甚至愿意为对方付出自己性命的勇气,而这需要我们凭借忠贞不二的信仰在生活中去积极投身实践。世上有许多事情本身是不错的,比如拥有可以居住的一栋房子,给自己的亲人送终,以及与家人道别等等,但是这些事情都不比作门徒来得更重要和紧迫。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似乎十分不近人情,尤其是为我们现代人来看,但是这样理解是对主耶稣的说法有了误解。主耶稣是要告诉我们,作门徒的召叫是一个要求很高且非常严肃的事。凡接受这召叫的人们必须是只向前看,而不能回头后顾。

从今天的三篇经文中,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基督徒绝对不能使用暴力
当我们被侮辱时,是否有权利去伤害侮辱我们的人?当我们要达到一个圣善的目的时,我们是否能以暴力作为工具?绝对不可。因为暴力衍生暴力,而主耶稣来到我们当中就为了制止暴力的恶性循环而牺牲自己的性命,他没有对杀害他的人进行报复,反而宽恕了他们。

(二) 在自己的生活岗位上作门徒
我们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周遭所遇到的人,不是我们追随主的障碍。我们所投身的生活,就是我们行使基督徒使命的机会。作门徒的要求不是要完全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改变的是我们的价值观和心态。我们该在自己所投身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中去作门徒。

(三) 追随基督要有义无反顾的精神
主耶稣在今天福音章节说的话,不只是对神职或修道人员说的,而是对所有基督徒说的。我们经常以父母、孩子、伴侣、工作、学习、健康等,作为借口来免除我们作门徒的责任。其实,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认同主耶稣的价值观。有多少次我们对自己说:“让我吃了这一顿大餐后才来减肥。让我完成了这项工作后才来祈祷。让我多赚一点钱后才来成家。”我们都很忙,忙着去得到我们心目中最重要,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如果我们真的把天主当成我们心目中的第一位,那么我们就不会如此拖拖拉拉地回应作门徒的召唤。
********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我们听到主耶稣告诉我们,凡是要跟随他的人该有正确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反映出人内心深处的一些渴望。主耶稣强调,持有懦弱和模棱两可态度的人不适合作他的门徒。那些真正愿意跟随主耶稣的人,必须把作门徒看得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因为作门徒的召叫是一个要求高且严肃的事。凡接受这召叫的人必须只向前看,而不屑回头后顾。

今天的读经一章节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最后一章。这部先知书的最后一章和它的第一章有着很大的分别。在第一章内,天主投诉他的子民如何远离了他;而在这最后一章,天主子民聚集在天主的周围,天主安慰他们,如同一位母亲安慰她的孩子。先知看到此情景也必感到十分安慰,因为他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以色列子民如今懂得去欣赏来自天主的恩赐。

先知愉悦地宣布了该王国都城中的改善。在较早时,先知在神谕中曾警告耶路撒冷将被毁为废墟,因为它拒绝随从天主的计划。人的高傲阻挡了天主许诺的实行。也曾有一个时期,先知以失去孩子的寡妇来形容这个都城。而如今这座城市成了一个大家庭的母亲,她拥有许多资源来喂养她的子民,使他们日益茁壮成长。

在那些较黑暗的日子里,历任在耶路撒冷的国王必须为食物和食水的供给而担忧,同时他们也遭受到战争的威胁。如今这个城市因着丰盛的物资而使人人生活稳定,生命充满了意义。天主的恩宠是那么地丰盈,就像河水流到街道上。因此将有许多孩子在街道上戏水,而耶路撒冷的未来也将充满生命的气息和各种恩许。

保禄宗徒通过迦拉达书告诉我们,他如何完全地降服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为他来说,他本人的生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藉着圣洗以及为福传所作出的努力,保禄已经与基督同死,而他也经验了新受造物的生命,更好说是在基督内的新生命。

遭受鞭打、被石头砸以及面对各种各样的贫困和损失,这一切都是基督在保禄身上的再现。保禄的敌人本来应当能够认出他为福音所受的苦,而不再去干扰他。

今天的福音章节记述了主耶稣如何召叫更多的人来作门徒,并且把门徒的人数增加到七十二位。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数字象征了创世纪中所记述的诺厄后代形成的支派的数目。这个数字也很可能反映了路加团体当时被派遣出外福传的人数。门徒们两个两个地被派遣,这代表作证的使命,因为在作证时,必须要有两个人的证词才算有效。这里以庄稼已经成熟,等待工人收割作比喻,来显示末世来临的紧迫性。

门徒们的工作将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他们被派遣进入到各种危险的状况中,并且他们的装备也将十分有限。他们就像是被送入狼群中的羔羊。他们被要求几乎不带任何东西,也不需要问候任何人。这样的举止行为,在一个非常好客的文化背景中,是十分怪异的;而那也正充分显示了使命的急迫性。他们宣讲的讯息一定是平安。这一讯息的主题烘托出主耶稣和天主的国是怎么一回事。门徒们的使命非常明显,包括三件事:第一、建立团体;第二、治愈病人;第三、宣扬天主的国。如果门徒们遭到排斥,那些排斥他们的人们将会遭到比索多玛城更重的处罚,索多玛是个充满淫荡而遭彻底毁灭的城市。

尽管这个使命困难重重,又充满了各种危险,但是七十二位门徒回来时都充满了喜乐和感恩之情。主耶稣宣告说,门徒们的成功显示出天国的大能战胜了黑暗的权势。他运用末世的语言来述说当前的事件,主要是为强调门徒们在执行使命时,必有来自上天的能力跟随他们,使他们不至受到伤害。然而,这些现世的成功并不是他们执行使命的最终赏报。主耶稣提醒门徒们,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名字已经被登记在天上了,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获得了救恩。

在今天三篇经文的光照下,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成为‘新受造物’,活出基督的平安
为圣保禄宗徒来说,要得到真正的平安,我们必须死于自己,以活出十字架的价值观。如此一来,才能与基督共融,成为“新受造物”。在我们内,驻扎着许多能够夺走我们内心平安的敌人,它们是贪婪、野心、嫉妒、愤怒与骄傲。我们必须去除这些敌人,才能享受真正的平安,才能活出天主为我们所安排的丰盛的生命。

(二) 生命的安全感来自天主
身为基督徒,我们也可能与非基督徒一样,对生活没有安全感。就如以色列国王统治下的耶路撒冷,历任国王时时都在为耶路撒冷的安危担心,想方设法寻找世俗性的解决方法,但是所有的努力仍不能避免耶路撒冷的陷落及王国的灭亡。基督徒应牢记福音的教导,努力活出天国的价值观。如此一来,天主的护佑与祝福就会时时与我们同在。是的,先进的武器不能带给世人和平,金钱财富不能带给人们长久的幸福,名成利就不能带给人们永恒的生命。只有天主能赐下救恩与永恒的生命。

(三) 我们应该喜乐,因为我们得到了救恩
今天福音章节的结尾提醒门徒们应当喜乐。喜乐的缘由并不仅仅因为魔鬼屈服于他们,而更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已经被登记在生命册里了,也就是说,他们获得了永恒的救恩。能击败魔鬼固然是让人高兴的事,但是更该当让我们兴奋的是获得的永恒救恩。身为门徒的我们是否会为我们得到永生而欢欣喜悦呢?或者还有其它能让我们更兴奋的事?主耶稣愿意门徒们不要因他们拥有的能力、权势和财富而喜乐。因为能力、权势和财富会导致我们骄傲并自以为是。我们喜乐的原由是天主白白赐给我们的救赎的恩宠。
********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我们听到主耶稣派遣了他的七十二位门徒,两个两个地去执行门徒的使命。他们的使命包括了三项任务,那就是:建立团体,治愈病人,以及宣扬天主的国。尽管他们的使命都是在为他人谋求福利,致力于协助他人,但是却将面对许多人的反对。主的门徒不应期待任何报酬或利益,也不需任何人间的保障,只要全心信靠天主的照顾。主耶稣要我们将他的平安带给每个家庭,将和谐、包容、仁爱和宁静灌输到世上,这就是天国的临在。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申命纪。当以色列民在旷野中徘徊了四十年以后,他们终于来到了摩阿布平原地区。摩阿布与福地仅仅隔着一条约旦河。这意味着他们就快抵达目的地了。梅瑟意识到他与以色列子民相处的时间不多了。就在他与他们告别之前,梅瑟嘱咐以色列子民要信守并维护与天主之间的盟约关系。

因着以色列民与天主之间的特殊关系,他们有责任遵从天主的命令。上主的法律是天主赐给他们的一项特恩,因为法律条文清楚地列出了天主对其选民的指示。他们必须对盟约忠贞不二。也就是说,以色列子民必须全心全意地去执行盟约的规定。而这不应该是一个负担,因为这只不过是对天主为他们所做之事的回应罢了。较早时,梅瑟让他们回顾了当年天主赐给他们各种的各项恩惠,为了提醒他们天主对其誓言的忠信以及完全投入为他们谋求福利的事实。

来自天主的法律和他的神圣子民是完全适宜相容的,并没有什么神秘或任何差距。正因为这法律是为选民的好处而专门制定的,可以说它近在咫尺,与他们的本性产生共鸣,这也造成选民想当然地不去珍惜并遵守它。 因此梅瑟必须要提醒选民这法律的价值。

保禄宗徒在哥罗森书告诉我们,耶稣基督身为天主的肖像是所有受造物的首生者。保禄这么写道,是为断定主耶稣的天主性,以及他在创世之初,所扮演的角色。基督在生活在这世上时,把天主爱的救恩带给堕落的人类。他为了使万有与天主和好,不惜洒下自己的血。耶稣基督身为教会的头及死者中先复生者,在他身上闪烁着超群和杰出的爱。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取自路加福音。福音作者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来教导其团体,该如何去关爱近人。整个故事背景围绕在一个法学士想要试探耶稣的事件上。这位法学士想表现自己的学识,于是想与主耶稣进行一场辩论,可是最后不得臣服于主耶稣的教导。路加想从这个故事中带出的重点是:当我们发现任何人有所需要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神圣的时候;不管当我们在任何地方发现有所需要的人时,那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论那个有需要的人是谁,每一位基督徒必须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这位撒玛黎雅人是我们生活的模范,因此在传统上我们称他为‘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换句话说,路加以这故事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出自主耶稣的口,他要给予他的听众们一个震撼性的教育,好使他们重新思考天主的恩宠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会在哪一类的人身上运作。在主耶稣故事里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一位犹太人,他遇到抢匪,被打得半死不活,躺在路边不省人事。两个有能力帮助他的人,一位司祭与另一位肋未人都从他身边经过,而没有向他伸出援手。当听众们听到两个人都没帮助那位可怜的人,都寄望于第个三人物的出现,希望他会施与援手,他们也希望这第三位人物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是他们所欢迎的人物。然而,当主耶稣说出这第三位人物的身份时,却让听众们大吃一惊。

这第三位主动帮助那位可怜的犹太人的人,竟然是一位富有爱心的撒玛黎雅人。经过好几个世纪,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互相仇视。那位受伤躺在路边不省人事的犹太人,如果是有知觉的话,他很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位撒玛黎雅人的帮助。然而,在当时的状况下,由不得他做任何抉择。主耶稣的故事震撼了在场的所有犹太听众。如果当时主耶稣问他的听众,是否相信天主会派遣一位撒玛黎雅人来帮助一位犹太人,他们一定会否定那个可能性。然而,主耶稣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他们,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天主施与恩宠的渠道。有许多人认为,天主应该是按照他们的思维模式来做事;天主反而成了他们狭隘思维的投影。今天,主耶稣藉着这个故事来推翻我们狭隘和错误的认知与看法。

从今天的三篇经文中,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真爱不在乎自己的感觉
在真爱中,我们不凭对人喜好厌恶的感觉来做事。真爱让我们敏锐于他人的需要。我们要不要帮助一个人,并不取决于那人看起来是不是顺眼,而是取决于那人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值得我们去爱的人,即便是一个穷凶恶极的人,在他有需要时,我们也该对他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基督就是如此无条件地爱了我们。

(二) 天主的爱经常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不好的经验,而对某些文化、民族,甚至是对某一群人产生偏见。但是天主经常白白地把他的恩宠赐给各种人,尽管他们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尽完美的人。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把天国看得十分窄小,只能容下我们看得顺眼的人。但是在现实中,天主预备了一个可以容纳所有人的天堂。我们要学习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天主所赐给他的美善。每一个人都是天主爱和救赎的对象,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天主的爱的见证人。

(三) 生活在爱内,没有仇人,只有近人
通过这个福音的故事,主耶稣要求我们要爱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甚至是爱我们的仇人。尽管我们和某些人有过节,我们仍然应当为他们的需要伸出援助之手。每当我们宽恕他人时,我们是在见证爱比罪恶更强。身为基督徒,我们必须在生活中为“爱胜于恶”作出见证。如果我们生活在爱内,我们就不会有仇人,因为爱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我们的近人。
******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我们听到主耶稣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来教导我们该如何去作我们的兄弟姐妹的近人。尽管拥有不同的肤色、信仰、文化和种族,主耶稣愿意我们把所有的人视为兄弟姐妹。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在反映出那位居住在我们当中的天主。但是往往由于偏见和歧视,我们选择视而不见。我们也经常找借口不去帮助有需要的兄弟姐妹,比如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反正其他人会去处理、这是政府的责任等等。我们要经过爱他人去爱天主,“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若四20)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创世纪有关亚巴郎在玛默勒招待天主的记述。读经的开始提到亚巴郎正在玛默勒的帐幕里。较早时他在同一个地方找到三位盟友帮助他,把他的外甥罗特从敌人的手中解救出来。如今罗特又需要帮助,另外三个人出现了,然而这次的三个人是来自上天。

我们的圣祖亚巴郎目前所处的,仍属信仰成长的阶段。在招待来自上天的客人方面,他做得相当称职。我们看到他毕恭毕敬地迎接这几位稀客,在炎热的天气中给他们准备纳凉的地方和饮水,紧接着给他们准备丰盛的大餐,并且很客气地说那只是点心而已。

当亚巴郎殷勤地招待这几位来自上天的客人时,他们问起了他的妻子撒辣在哪里。撒辣一直没有露面,对这些客人来说是不寻常的。亚巴郎告诉他们妻子在帐幕里,但是并没有把她介绍给这些贵宾认识。其中一位客人提醒亚巴郎有关依撒格诞生的预许。这个提醒主要是在教导亚巴郎,要他对天主的话有全心的信赖,应当和他服侍天主的态度一样积极。撒辣那惊讶的反应显示出她之前并不知道天主的预许,也不知道她的丈夫受到天主的特别眷顾。从撒辣的反应来看,亚巴郎似乎未曾和他的妻子分享这个好消息。

保禄宗徒在哥罗森书中告诉我们,他是在基督内生活。就因为他与基督的共融,它所受的痛苦都可以说是‘基督的苦难’。而他为了教会的益处,却心甘情愿承受这些痛苦。

自古以来隐藏的奥秘,如今已被显示出来了。这个奥秘就是‘基督在你们心中,成为你们获得光荣的希望。’天主赋予保禄宗徒给外邦人揭示这一奥秘的任务。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取自路加福音,有关马尔大和玛利亚招待主耶稣的记述。其中有好几个因素导致这个故事引人入胜。这故事的背景是有关古代近东传统的待客之道。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古老传统中一些男女之间来往界限的划分。当时人们必须谨守这些规则,违规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而今天的章节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当没有男人在家的时候,女性如何接待男性客人。当时的规则是,在家的女主人或男主人的姐姐向这位男客人致意,并向他解释没有男人在家,同时建议他改次再来,或者是先请他坐一会儿,并奉上茶水,然后这位客人必须离开。家里的女性是不允许和男性客人坐下聊天谈话的。

马尔大不高兴她的妹妹玛利亚违反了传统的规定,坐在主耶稣的脚前,聆听他的讲话。这就好像玛利亚扮演了这家男主人的角色,也公开地破坏了当时的规矩,而这是一件丢人的行为。马尔大当时愿意圆通地处理这事,好给主耶稣和玛利亚留个面子,按照传统的规定来划清男女之间的界限。但是让人惊讶的是,主耶稣竟然指出他很清楚玛利亚在做什么。他非但没有对玛利亚的行为感到不妥,反而称赞她做得对。她选择最好的一份。主耶稣的反应,的确令人惊讶不已。

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了解这个事件,这个教导是在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们坐在主的跟前,聆听他的话语。没有任何传统、界限、甚至法律能使我们和天主的圣言相隔离。问题是我们经常让许多事情,尤其是那些我们称为工作的事情,来阻隔我们和天主圣言之间的关系。福音作者路加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强调了女人在主耶稣的福传使命中以及在教会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为路加来说,没有任何传统、法律、或者习俗能阻止人们坐在主的跟前。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对主耶稣的教导感到惊讶,犹如当初的马尔大。

藉着今天的三篇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亚巴郎教导我们该如何接待天主
亚巴郎接待天主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警觉到天主的临在。天主或许不以人的形象来到我们家里做客,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他无时无刻地临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刻?我们要招待天主,就是允许他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聆听他的话语。就如亚巴郎慷慨大方地献出牛羊,为天主准备丰盛的餐饮,今天的我们也应当大方地向天主献出我们的时间,聆听他的旨意,好能更好地服侍他,为他而生活。如果我们只顾着忙我们的事,没有时间去聆听天主的话,那怎么可能服侍天主呢?那顶多是在为个人的理想而忙碌。

(二) 行动与祈祷
路加笔下的两个记述: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以及马尔大与玛利亚的故事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故事。它们各自表达出其讯息:撒玛黎雅人爱他的近人,玛利亚爱她的主。身为门徒,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中找到平衡点。爱人需要行动,爱天主需要静心聆听。作为一位真正的门徒,两者不能缺一。

(三) 活出福音的标准而不是社会标准
今日的我们很难去想象,玛利亚坐在主耶稣跟前的行为,是严重违反当时社会标准的行为。马尔大愿意玛利亚持守当时社会的规范,回避主耶稣。然而主耶稣却要告诉她,当我们盲目地遵守这些规范或沉浸于自己的工作时,我们会看不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焦点。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性很强的社会中,只要稍不留意,我们就会以工作来肯定自己,也因此成了工作的奴隶。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来自工作,而是来自天主对我们的爱。
********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我们听到了主耶稣在马尔大和玛利亚家中做客的故事。玛利亚打破了传统习俗,坐在主耶稣脚前聆听他的话语。玛利亚的行为获得赞赏,因为她选择了聆听主耶稣的话。相比之下,我们却时常让很多事情来阻隔我们和天主圣言之间的来往。圣史路加藉着这个故事来提醒我们,没有任何传统、界线、甚至是法律能把我们和天主圣言相隔离。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创世纪有关亚巴郎在天主前,为索多玛城求情免遭惩罚的记述。在上一个主日的读经一中,我们听到天主如何显现给亚巴郎,同时受到亚巴郎的热情款待。亚巴郎也在当时被知会,他的妻子将要在翌年生子。而在今天的读经章节中,我们听到天主告诉亚巴郎,他要毁灭索多玛和哈摩辣的计划。天主要前往这两个城市察看,人们对它们的控诉是否属实。我们在此可以看到天主的宽仁,他不随便做出判决。我们也可以从这故事中看到亚巴郎和罗特之间的不同。尽管亚巴郎只是住在帐篷里,但他的生活是安定的。可是住在城墙内的罗特,他的生活却毫无安全感,而也正是在这时刻,他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亚巴郎一直在关心他的外甥罗特,因此求天主特别开恩。他相信天主不至于漠视城中义人的死活,因此他开始为城中的五十个义人求情。然后亚巴郎和天主讨价还价,慢慢地把义人的数目减少到十个。

亚巴郎很自信地认为,在索多玛城中至少有十个义人。其实,城中只有罗特的家庭成员可以称为义人。如果天主是按照亚巴郎的求情去办事,这些少数的义人肯定和所有的罪人一同遭到灭亡的厄运。由此可见,天主的仁慈远远超越了亚巴郎所想象的。

保禄宗徒在哥罗森书中告诉我们,信德和洗礼把我们结合于基督的埋葬和复活中。此时此刻,我们已经享受到某些复活的效能。

保禄宗徒以债券被钉于十字架上并被销毁这一形象给我们指出,藉着基督完全自由地接受十字架上的死亡,他把我们从罪过中以及一些毫无意义的宗教仪式中释放出来。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有关圣史路加在祈祷方面的要理教导,以满足门徒们的需要。门徒们愿意藉着祈祷的方式而被认出是主耶稣的跟随者。很明显地,在那个时代,许多不同的团体,比如若翰洗者的团体,藉着他们祈祷的方式来标示出他们的身份。因此,主耶稣教导他的门徒以一连串的求恩来祈祷,并在祈祷中以“阿爸”来称呼天主。这个称呼很重要,因为它表达出一份很深的情感。这个祈祷凸显出主耶稣和天父的亲密关系,同时主耶稣愿意教给他的门徒这个祈祷,好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与天父的关系。

在玛窦福音中,我们有较长版本的“天主经”或“主祷文”。而路加福音中较短版本的“天主经”被认为是比较接近原始的版本。无论如何,其求恩的内容并不特殊。它们曾出现在犹太人的祈祷文中,也曾出现在犹太宗教导师的教导中。其不寻常的地方则是动词所运用的时态。在犹太祷文中,这些求恩的事项经常是以将来式来表达,这也就是指向末世时代人们所希望得到的。在主耶稣的祈祷文中,他所运用的是现在式的祈使语气,指出这是一个命令或要求。这把祈祷的语气转变成十分有自信的要求。这个祈祷是在要求天主现在就赐下其他人祈求在末日时赐下的。

这个有关祈祷的要理讲授以一个幽默的故事来作为结束,主要是在强调祈祷必须持之以恒。那位敲门人,没有因着友谊而得到他想借的三个饼;他之所以得到所需,是因为持续不断地敲门,直到得到为止。这样的一个比喻,听起来有点粗俗,但是其重点是在告诉我们,祈祷是必须完全投入与天主之间的关系。祈祷之人不能怀以侥幸的心态,比如,以时辰的运气来赚得自己所想要的。对圣史路加来说,祈祷必须是持之以恒,同时也必须怀有信心。祈祷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芝麻小事,它更不是为了提醒天主将来该为我们做的事。

藉着今天的三篇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藉着祈祷与天主建立父子关系
通过主耶稣的教导,我们知道天主恩待每一个人如同他的子女,他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亲。父亲这个称呼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被我们叫‘阿爸’的人,就是生我养我的那一位。他一生为我劳碌,总是把最好的给我。他也愿意以牺牲自己来保护我,关爱我。而我在乎这位在天上的父亲吗?我是否愿意聆听他的话语,按照他的旨意去行事呢?主耶稣教我们这个祈祷文是要我们时时意识到,天主就是我们的慈父。

(二) 祈祷是我们的需要,不是天主的需要
天主不需要我们去提醒他我们需要什么,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出我们的祈求时,天主早已知道。祈祷帮助我们和天主维系这个父子的关系。通过祈祷,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同时必须靠天主来供应我们所需的一切。只有那些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以及天主是我们的慈父的人们,才会真正地祈祷。

(三) 有求必应的天主
主耶稣告诉我们,我们的天主是愿意给予、愿意开门、愿意让我们找着的慈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天主给了我们一张空白支票,让我们随心所欲。其实主耶稣只是保证天主会俯听我们的祈祷,但是他没有向我们保证,我们会得到我们所求的一切。主耶稣的保证是为那些寻求天主旨意以及天国的人们而提出的。我们时时在为生活感到忧虑,但是主耶稣则邀请我们追求生命更高层次的价值:“你们只要寻求他的国,这些自会加给你们……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十二31—32)我们的祈祷必须要和我们生命中所追求的保持一致。如果我们是以主耶稣所教导的态度去祈祷,我们就不必担心天主不会应允我们的祈求。
********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我们听到了主耶稣教导门徒们如何祈祷。他教导门徒们以“阿爸”来称呼天主,这主要是在提醒他的跟随者,我们的天主就如慈爱的父亲一样地疼爱着我们。我们应当在祈祷中去回应这份来自天父的爱,信赖并听从他。主耶稣也告诉门徒们:祈祷不是为了提醒天主我们的需要,而是我们需要天主。祈祷的目的是为完全投入与天主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并且怀有信心。

今天的读经章节是取自训道篇。这部经书和圣经中其他的经书内容很不一样。一般圣经经书的主题是围绕在盟约、救恩史、以及祭献等内容上,而训道篇的作者是藉由对生活的坦诚看法,进一步推动对天主的虔敬。当我们开始阅读这部经书时,我们会感觉到它似乎对人生有很消极悲观的看法。但是这位圣经作者的目的,是为教导读者找到生命的意义。就因为它所具有的这种积极意义,它被选为五大节庆的经卷之一。天主子民在庆祝约柜节时诵读训道篇的章节。该庆节是为纪念天主将其法律颁赐给他的选民。

训道篇里所用的‘虚’字,意味着‘空’或是‘幻’的意思。圣经作者用这个形容词来形容那些对世间物质执着和着迷的人们。追求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是盲目地追求智慧和知识,也会令人感到空虚。这类的追求会诱导人们完全投入一场追逐的游戏,而在生命中腾不出空间来装载真正的幸福。

训道篇的作者警惕读者们,要认出追求世物的有限性;世间的一切都受制于时间的限制。因此,训道篇作者经常重复‘在太阳下’这一说法。只有我们对天主怀有深切的感恩之情,才能把自我从对世物的执迷中释放出来。作者在最后的分析中,建议人们该好好地享用生命中的各种恩赐,因为这一切都来自天主。

保禄宗徒在哥罗森书中告诉我们,因为信者与复活升天的基督已经合为一体,因此他们应当‘追求天上的事’。换句话说,基督的价值观也就应当是其跟随者的价值观。 他们的生命应当是与基督一样隐藏在天主内。

圣保禄宗徒提到“换上新我,这新我将依照他的创造者的形象而更新”。这和他在其他书信中提到‘穿上基督’(罗十三14;迦三27)有着同样的意义。

基督徒必须先要除去旧我及过去的恶行,才能活出我们的新生命;我们也要注意到圣保禄宗徒在这里称‘贪婪’为一种偶像的崇拜。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有关主耶稣被卷入财产之争的故事。有人要求主耶稣为一家兄弟的家产分配问题主持公道。然而他拒绝介入这个分家产的争端,因为他意识到当事人对他的邀请是出于贪婪,而不是为了主持正义(路十二14)。主耶稣藉着这个机会来警告他的听众,贪婪有着非常诱人的力量,也同时会给与人们一种虚幻的安全感,使人们认为只要不断累积财物,人生就会顺利幸福。主耶稣在此并没有对“财物是天主美善的象征”这一看法的可能性加以否定。他愿意延续圣经的智慧传统,强调人们应当谨慎使用财富。

在比喻中富有的人是一个愚笨的人,他以为为自己囤积丰富的物产,就能保证他一生无忧无虑地过好日子。他完全没有想到要和那些较为不幸的人分享他的财富。他也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必须依靠的对象应该是天主,而不是他的财富。其实,这位愚蠢的富人完全被贪婪所吞噬,而贪婪的对立面就是慷慨。这位富人以为他拥有的财富,可以令他取代天主的地位,并且相信他可以藉着囤积丰富的物产来救自己的性命。

然而,这位愚蠢富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无法救他自己。只有天主才有那种能力。这位愚蠢的富人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显然地,主耶稣通过这个故事在教训每一个人,贪婪和自私是人类最强大的诱惑。它们往往是靠不住的,因为它们所承诺的经常会超出它们所能履行的。真正的财富与救恩是来自天主,以及来自主耶稣的教导,因为在耶稣身上彰显了天主最完美的启示。所以,我们的救恩是来自天主的恩宠,而不是来自我们为将来所囤积的财富。

藉着今天的三篇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死亡将把我们在尘世所拥有的一切归零
在许多文化当中,人们都忌讳谈论死亡,而死亡却是尘世人生最终的事实。人们害怕死亡,因为死亡将个人在尘世的得失都归于湮灭。其实尘世生命的有限,提醒我们该如何去正视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如果我们一生所追求的是财富、物质享受、权力和名誉,那么死亡将会令这一切成为过眼云烟。就如训道篇作者所说的:“虚而又虚,万事皆虚”。如果我们是以天国的价值观去度尘世的生活,那么死亡为我们来说就不会是可怕的,而是进入永生的门槛。

(二) 主耶稣警告我们不要为自己累积财物
世俗的价值观教导我们要不断地为自己累积财富,好使自己将来的生活有所保障。然而,基督教导我们要分享,帮助贫困的人们。世俗的价值观很多时候就是贪婪的化身。贪婪只会在人们身上制造不安全感,也为我们的欲望挖了一个无底洞。主耶稣藉他的比喻来警告他的跟随者,财富不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任何保障。自私和贪婪将会把人排除在天国之外。

(三) 信仰使我们看清楚生命的真象
比喻中的愚蠢富人就是许多人的写照。在他的生命中,财富成为他唯一追求的对象,只有在他面对死亡时才意识到他的一生穷得只剩下钱。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深思: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这一生追求的又是什么?死亡最终让我们意识到,世界上我们想要拥有的东西都是十分短暂、过眼云烟的事物。我们的生命贵于这一切,也该超越这一切。因为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是隐藏在主耶稣基督身上。如果我们藉信德看清楚了人生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事物呢?我们该追求的是永不朽坏的宝藏,永无穷尽的喜乐。
********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我们听到主耶稣以一个囤积丰富物产的富人的比喻,告诉我们财富并不能带给我们生命的保障。贪婪和自私是人类最大的诱惑,它们是靠不住的,因为它们所承诺的经常是超出它们所能够履行的。真正的财富与救恩来源于天主。我们的救恩是来自天主的恩宠,不是来自我们为将来所囤积的财富。让我们藉信德之光来照耀我们的生命,看清楚尘世人生的短暂,从而勇敢地追求永不朽坏的宝藏及永无穷尽的喜乐。

今天的读经一章节取自智慧篇。传统上认为这部经书的作者是撒罗满王。智慧篇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是懂得优先和天主建立正确的关系。那些拥有真正智慧的人们,比那些忽略天主的人们更能懂得如何活好一生。从智慧篇的第十一至十九章,作者以有关出谷的记述作为例子,让读者们看到智慧的救赎能力。在这里作者完全不提到以色列及埃及这两个名词,为帮助读者能更恰当地,把这些章节所带给他们的讯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最后取自出谷纪记载的例子,是有关第十个灾难的事件。以色列子民在这事之前就知道所要发生的事,因为梅瑟详细地指示他们如何去准备面对这个灾难的降临。他们信赖天主对他们先祖所做出的承诺,那就是他们的后裔将拥有福地。

在逾越节的晚上,埃及境内的所有首生子都被杀死。根据智慧篇十八章13节的记述,这最后的灾难确定了忠信的天主子民将成为王国的继承人。那天晚上,他们得到了光荣;他们的敌人受到惩罚,因为他们拒绝听从天主的话。天主神圣的子女们开始了逾越节的庆典。他们在家里秘密地庆祝,并在门楣及门框上涂上逾越节羔羊的血,而这标志着住在屋子里面的,是忠信地服从天主命令的人。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希伯来书。在希伯来书信中提到的信德包括了对天主的信赖及怀抱希望。天主所许诺的不只是有关未来的事情,同时也是看不见的。在旧约中的许多英雄人物都对天主怀有很大的信心。

在本书信的第十一章提到许多信德的英雄。而今天章节所提到的是有关亚巴郎的事迹。他深信天主会赐给他后代和一个相似天堂的家园。为他来说最特别的时刻,就是他愿意向天主奉献出他唯一的儿子--依撒格。依撒格免于死亡,这象征了主耶稣的复活,也同时象征了所有信者的复活。
从今天福音章节的开始,我们就听到主耶稣教导门徒们不要忧虑。他告诉门徒不要害怕,要信赖天主,该把精力花在为他人服务的事情上。这是路加福音部分段落的结语。主耶稣训示他的跟随者,没有必要让担忧和焦虑来充斥他们的生命。他在最后的训示中把人的心和宝藏联系起来(路十二34)。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宝藏的所在地:是在这尘世,或是在天上。福音在这方面的教导向来是一致的:我们生命的真正保障并不来自财富或是对财产的拥有,而是来自天主的照顾。

紧接着,章节的重点从焦虑转移到警醒。路加福音的作者认为,世界末日及主耶稣的第二次来临是不能被预测的。我们更不能将这个信念放在一边,不当一回事地过我们的日子,好像永远不会发生一样。这里主耶稣讲了一个比喻,他把重点放在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上。 好的仆人经常是警醒的,并且常是做好准备去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当一位主人看到这么一位时时准备好的仆人时,主人会在此时调换角色,他会让仆人坐席而亲自伺候他们。相反地,如果仆人以为主人会延后回家的日期,而开始虐待其他的仆人,并且过着不负责任的生活时,他就会因为主人的突然归来而受到严厉的惩处。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看‘警醒’这个主题。路加当时也在对教会的领导人以及国家官员说这些话。我们可以从伯多禄询问有关这个比喻是为‘他们说的,还是为大众说的’而看出路加的动机。在主耶稣说的话当中有着教会学的幅度。基督徒团体的领导人必须是忠信的,不可滥用权力,也不可给教会内部带来任何伤害。一个人被委任的职责越多,他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大。他必须在现世生活中活出他的忠信,才能在末日的婚宴中找到他的席位。

藉着今天的三篇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基督的跟随者必须有自由的心灵
自由的心灵意味着不受焦虑的捆绑,不受世俗价值的捆绑,自由大方地去对待他人。我们被召叫活出更高尚的价值,努力把天国的价值观作为我们生活的准则,让天主丰厚的恩宠及照顾随着进入我们的生命中。

(二) 基督徒不应贪婪,更要活出慷慨大方
主耶稣对我们最具挑战性的指示就是:“该变卖你们所有的去周济穷人”(路十二33)。主耶稣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变卖你们所有的’,而后半部分是大方地捐助。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这个指示的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容易被认同。当然,我们可以有很好的理由,不把这个完全摆脱财物的指示当成所有基督徒生活的标准。但是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指示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因为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拥有并不十分需要的钱财和物品,而我们却看着其他的人挨饿受冻,无家可归。或许我们该考虑变卖我们多余的财物,把筹得的款项捐助有需要的人们。如此的做法让我们更彻底地活出天国的价值观。

(三) 我们该警醒,并为我们的生命负责
主耶稣劝告我们该时时以服从的态度,活出与伦理道德一致的生活。这么一来,我们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向天主做出交待。身为仆人的我们应当全心一致,投入我们的使徒工作,不应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疲倦或者迟延所分心。我们应当时时把主人交待给我们的工作使命看作是最重要、最优先的事。主耶稣以主仆关系的比喻来告诉我们:我们都是天国的仆人,被派遣为主人看门,直到主人回来。凡是忠信地执行其使命的人就会得到奖赏,而那些不负责任,尤其是滥用职权的领导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

圣母升天节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的福音章节中,主耶稣训示我们,生命的真正保障不是来自财富或所拥有的财产,而是来自天主的照顾。我们该追求的是天上永恒的财富,而不是短暂尘世间的有限财富。我们在尘世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投入我们的使命工作,忠信地活出我们的使命,从而得到天主的奖赏。相反地,如果人们过着不负责任的生活,当死亡或末日突然来临时,他们将要面对天主的惩罚。

今天的读经一章节取自默示录。这部经书以鼓励信友们对天主保持忠贞的书信作为开始,指出那些对主保持忠贞的人必要获得最后的胜利。接着用一系列的神视来肯定这些信件的内容。今天的章节记述的是:在吹响了第七个号角之后,天主必将战胜这世界的消息传遍大地。在这章节的开始,记述了约柜在天主圣殿中的显现;这意味着天主忠信子民的救恩已经临近了。接下来的情景是一些征兆,它们象征着天主神圣子民的挣扎和凯旋。

第一个征兆是一个女人出现,她被天体的光明所照耀,这显示出她与天主的关系。她所代表的就是天主的忠信子民(十二是象征天主子民的数字)。我们一开始就看到她在产痛中,这反映了诸多先知预言所期盼着的默西亚的诞生。时期一满,天主忠信子民中的被拣选者玛利亚就生下了主,也‘就是那要以铁杖牧放万民的’救世主。

那‘孩子被提到天主和他的宝座前’,指示出主的复活、升天以及王权。在地上,天主的忠信子民,继续和那条大龙,以及反对福音的势力进行斗争。但是天主会照顾他的教会,犹如他在沙漠中照顾了以色列子民。而在天上,天主已经获得了凯旋。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格林多人前书。保禄宗徒向我们指出,基督藉着他荣耀的复活,‘成了死者的初果’。圣母玛利亚藉着她的肉身升天,是第一位完美地分享了这个特殊恩典者。因为她分享了主耶稣生命的奥迹,因此教会相信并如此教导:圣母的灵魂和肉身已经升到天主那里,永远和天主在一起。

主耶稣的复活是我们信仰和希望的基础。尽管原祖亚当的罪将我们引向死亡,然而主耶稣的复活向我们保证,天主愿意赐给我们永恒的生命,这个永恒的生命包括我们的肉身和灵魂。

今天的福音章节,是有关圣母拜访表姐依撒伯尔的记述。圣史路加把这两位伟大的女性放在一起,她们两位都怀着胎儿,而她们的胎儿在将来长大后都要改变这个世界。这两位妇女的见面充满着急迫和喜悦的气氛。当玛利亚问候依撒伯尔的时候,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依撒伯尔的胎儿在她的腹中欢喜跳跃,这意味着若翰在她母亲的腹中就认出主耶稣并向他表达敬意。第二、依撒伯尔充满圣神,这令她能理解发生在圣母玛利亚身上的一切。依撒伯尔宣称玛利亚为“我主的母亲”,并且称赞她的信德,因为她相信天主所预许的一切必要在她身上完成。

而圣母玛利亚却以她自己的赞美诗歌作为回应,传统上将该赞美诗称为‘谢主曲’。这是一首古老的基督徒赞美诗,改编自亚纳在撒慕尔诞生后向天主咏唱的颂谢诗(撒上二1—10)。圣母玛利亚感谢赞美天主让她成为主特选的婢女。其中的喜悦和欢愉之情很清楚地反映在整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圣母赞美天主从远古时代直到未来的救援行动。那在远古时代就已开始的工程,必将在业已来临的主耶稣身上完成。这将彻底地改变以色列的命运。那些卑微的必被高举,而那些在高位的必被贬抑。这是一首凯旋之歌。天主在过去和未来的胜利都在这首诗歌中受到颂扬。

尽管今天的福音章节没有提到圣母的升天,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圣史路加的笔下,依撒伯尔和圣母玛利亚的肉身是神圣的,因为它们孕育着神圣的孩子。降生奥迹和天主的救恩计划并不是一些令人费解的神学观点;它们是实实在在、由真人介入的事实,这包括婴儿的诞生。圣史路加让我们意识到,天主经常藉着常人来完成不寻常的事。在圣母升天的训导中,教会认出了天主的这一行为。

今天让我们藉着圣母的信德,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圣母为天主度过平凡的一生
尽管圣母是天主特别拣选参与他救赎计划的重要人物,她的一生是非常的简朴平凡。她并没有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而免除生活中的焦虑与痛苦。她的未婚先孕、旅途中生子、逃难埃及、丧夫守寡、亲眼看到心爱的儿子被处死等。这一切都是常人不幸的际遇。她默默地参与着其爱子的救世工程,自始至终都忠于她对天主所做出的承诺。尽管天主在她身上完成了奇事,她意识到这一作为不是出自于她自己,而是出自天主,因此她一生默默地和天主合作,并把一切归光荣于天主。

(二) 圣母提醒我们,我们的信德需要成长
圣母的信德并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圣母在领报时、或在埋葬耶稣时、甚至在她逝世升天前的这些生命中不同阶段,她的信德随着她在天主内的生活而不断成长。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圣母与天主不断地来往和建立关系,这使她渐渐看清楚她圣子的救赎使命,以及她所该扮演的角色。我们的信德也需要成长,因为我们的信德是活的,它随着我们在生活中和天主的来往而增长,让我们更清楚看到天主的旨意,使我们的生命因着天主的临在而更加丰盛。

(三) 圣母陪伴宗徒和我们在信仰团体中成长
《宗徒大事录》记载圣母在主耶稣升天之后及圣神降临之前陪伴着宗徒一起祈祷。圣母的伟大不只是因为她是救世主的生母;她真正的伟大在于她成了主耶稣忠信的跟随者,终其一生去活出耶稣的教导。圣母在生活中并没有被她所遭碰到的不幸和痛苦所击垮,她坚信天主的许诺,为我们在受苦中的兄弟姐妹做出了最坚强的示范。今天她仍陪伴着我们这个信仰大家庭,在大风大浪的旅程中迈进。
********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个主日,我们庆祝了圣母升天节。尽管圣母玛利亚被拣选为救世主的母亲,她的一生并没有免于痛苦和挑战。她在天主恩宠的帮助下,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和卑微。她的伟大在于她对天主的完全信赖。尽管她经过人生中的各种风风雨雨,圣母始终都是主耶稣最忠信的跟随者。圣母已经受到天主给予她的最大赏报,灵魂和肉身到天国中享受主的荣耀;同时她仍旧在天上为我们祈祷,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和安慰我们。

今天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最后一章。这部先知书的开始,记述了以色列子民如何远离了赐给他们生命的天主的坏消息。而先知书的最后一章记述的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在这个美好结局中所呈现出来的景象,则是有关全世界各民族的归化。

一般来说,当我们提到天主的光荣时,总是脱离不了天主如何领导他的子民获得救恩这一主题。那领受天主救恩的,首先包括了天主的选民,也就是被拣选为盟约子民的以色列人民。但是如今天主的选民被派遣向各个国度宣扬天主荣耀的救赎工程,为的是把全世界带到耶路撒冷的圣山上去侍奉天主。这个章节所记述的,恰恰和在创世纪第十一章中有关巴贝耳塔事件的记述相反。当时,不同的语言造成了人类的分散,形成了不同的国度;如今,不同的国度相聚在一起,因为他们听到了天主圣言的宣讲。那些外邦人的国家,塔尔史士、普特以及路得,在创世纪中有关巴贝耳塔的记述之前已经被提及。

对天主的敬拜将取代战争与做买卖的行为。当年在战场中使用的马和战车,如今将被用来运载天主的子民。那些用来运载黄金宝物的驴子和骆驼,如今运载的是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以色列灵性上的兄弟姐妹。

今天的读经二取自希伯来书。希伯来书信的作者,经常引用旧约经书中那些教导人民忠于天主的章节。比如在箴言第三章11及12节中,曾经写说:“我儿,不要轻视上主的惩戒,也不要厌恶他的谴责,因为上主谴责他所爱的,有如父亲谴责他的爱子。”

天主也许会屡次惩戒我们,但是我们不应当对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惩戒耿耿于怀。相反地,我们应当把它们当作是慈爱父亲赐给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带来‘义德的和平果实’的机会。

今天的福音章节,继续主耶稣前往耶路撒冷的记述。这个旅途形成了主耶稣教导他的门徒如何继承福传使命的框架。在今天的章节中,门徒们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主啊,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主耶稣的回答听起来十分谨慎且具有限制性。在整个章节当中,我们感受到紧迫感以及需要尽很大的努力。这样的教导可以在选民继续拒绝接纳主耶稣的背景下,得到了解。这样的说法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主耶稣自从在家乡纳匝肋开始他的福传使命,就得不到乡亲们的认同(路四16—30)。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章节,我们能意识到主耶稣指出得救的人不会不多。其重要关键就在于那些认为自己必定得救的人,就必得不到救恩,而那些认为自己不配得救的,最终必得到救恩。许多人把这章节当作是向外邦人进行福传使命的指示,因为当犹太信仰完全拒绝接纳耶稣后,基督信仰的传扬,在外邦人当中受到广泛的接纳。我们可以从主耶稣所说的“落后的将成为领先的,领先的将成为落后的”这句话来一窥救恩历史的现实。这个‘反转的动力’不断出现在主耶稣的许多教导和比喻中。

主耶稣的这个教导充满了奥秘和歧义,以致令后来的神学家们想方设法做出各样诠释。或许我们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继续让它保有其奥秘和歧义。这章节中所衍生出的许多问题,我们都没有切确的答案。为什么那门必须是窄的?为什么有一些人要被屏诸门外?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努力是足够的?与许多人的想法所不同的,天主并没有欠我们任何的解释。重点是没有人能为自己的救恩做出保障,因为救恩是来自天主的恩宠。没有人能假设自己必定得到这个恩宠,因此每一个人该当努力从窄门进去。救恩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藉着今天的三篇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点反省:

(一) 整个人类是天主拯救的对象
以色列子民是天主特别拣选的民族,为的是藉着他们把救恩带入人间。以色列子民不是天主救援的唯一对象。在天主的救恩计划中包括了全人类。以色列子民是首先被邀请参与救恩计划的人民。旧约的先知早已看到天主的救恩是为整个人类大家庭,而不是只为了以色列子民。得救恩的标准也不再是拥有什么身份,或是属于什么民族或团体,而是是否对主的邀请做出了正确的回应。

(二) 尽心竭力去争取并且谦卑地看待自己的救恩
尽管我们让主耶稣的教导保有它的奥秘和歧义,但有两点是十分清楚的:主耶稣告诫他的跟随者必须从窄门进去,他同时也警告到时也有可能会有令人惊讶的反转情况发生。很多自以为会进入天国的人将会被排除在外,而那些不认为自己能进入天国的人反而会被邀请进入。因此每个人必须尽心竭力,而不去设想光靠天主的恩宠。尽心竭力地去争取,仿佛进天国就只有靠一己的努力,但是同时要意识到其结果是要靠天主的恩宠来决定。

(三) 救恩的旅程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世俗上的某些问题,是有可能藉走后门或拉关系的办法来解决的。可是当我们面对我们最至关重要的永生时,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主耶稣给我们指出的唯一方法就是从窄门进,也就是尽心竭力地去争取。主耶稣对门徒的教导告诉我们,凡要认真跟随他的人,不可能过安逸舒适的日子。他一再地嘱咐门徒们,要背起十字架、要从窄门进、要以猛力去争取进天国。救恩的路途不是三心两意的人能走好的。在最后的审判中,主耶稣是不会给任何人面子的,因为他要对一些人说:“我告诉你们:我不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你们这些作恶的人,滚开吧!”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