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6 18:22:58

三位科学家同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奖,他们的研究发明为通讯世界带来一场革命


(梵蒂冈电台讯)瑞典皇家科学院六日宣布,三位科学家同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三位科学家是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有「光纤之父」之称的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乌伊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3名得主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中学就读于香港圣若瑟书院,之后获取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学士及哲学博士。他于1987年至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同时,他亦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高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锟在1965年发表改变通讯传播的重要论文,提出用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
他的这项研究,改变人类的通讯模式,促成互联网演化,开启光纤通讯新纪元,像是无远弗届的宽带网络和网络电话,让现今音乐及影像能透过光纤通讯迅速传递都是光纤科技应用的显著例子。
研究成果亦获29项专利,获20多个国际奖项,包括有电机工程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马可尼国际奖、英国法拉第奖和日本国际奖等,并获「光纤之父」的美誉。
乔治.史密斯是美国人,乌伊拉德.博伊尔生于加拿大,他们两位于一九六九年发明可应用于数字相机、光学扫瞄器与摄影机的光电耦合组件(CCD)获物理奖定。
史密斯出生于美国/a> /a> 。1955年获得/a> 的理学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a> 物理博士学位,此后进入/a> 工作,一直至1986年退休。博伊尔出生于加拿大/a> 省的/a> (Amherst)。1947年、1948年和1950年分别在/a> 取得理学学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3年,他加入/a> 工作。1969年与美国物理学家/a> 共同发明/a> (CCD)。
电荷耦合组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是一种/a> ,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a> ,能感应光线,并将影像转变成数字讯号。经由外部电路的控制,每个小电容能将其所带的电荷转给它相邻的电容。CCD广泛应用在数字摄影、天文学,尤其是/a> 、光学与频谱望远镜,和高速摄影技术。
由于光纤通讯及电荷耦合组件的发明对于医学领域上的医学诊断或显微外科手术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