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1 19:07:24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周三接见活动中介绍了第五、第六世纪间的诗人罗马诺·梅洛德,指出基督信仰文化不是过时的东西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21日上午主持了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由于这几天罗马阴雨连绵,朝圣信友却仍然很多,公开接见活动便分别在两个地方举行,教宗先到圣伯多禄大殿问候聚集在那里的朝圣者,要求他们在最弱小和最有需要的人身上为天主的爱德作见证,投身于建设更稳固的世界中。然后来到保禄六世大厅,向参加公开接见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友们讲解了一篇美妙的要理。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突出了基督信仰文化的美丽,它的产业永远长存,因为是根基在对基督的信仰上。使教宗有这番反省的是罗马诺·梅洛德,他是生活在第五和第六世纪间的诗人,也是个执事,于公元490年生在叙利亚,后来在君士坦丁堡度过了他的成年,由于作的诗有高尚情操,赢得了“基督徒平达”的美称,平达是古希腊的一位诗人。教宗即席说道,这位伟大的诗人提醒我们“所有基督信仰文化的宝藏是在信德中诞生的,是在与基督、与天主子相遇的心中诞生的。”

教宗指出:“要是说信仰是活泼的,这项文化遗产也不该是件死的东西,而要保持活泼和存在。圣像在今天也向信徒的心说话,不是只属于过去的东西。主教座堂不是中古世纪的古迹,而是生命的家,我们到了那里就是到了家,同天主相会,也彼此相会。教会中的伟大的音乐,额我略曲调或巴哈和莫扎特的音乐不是过时的事,而是生活在我们信仰礼仪中的生命力。要是信仰活跃,基督信仰文化就不过时,而是活泼存在的现实。”

教宗又说,要是说信德是活泼的,“今天我们也能够回应圣咏中一再重复的叮咛:‘请众齐向上主歌唱新歌’”。“创造性、更新、新歌、新文化和信仰活力中的所有文化遗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唯一的现实,是天主的美妙、做天主子女的喜悦的临在。”

教宗于是又把话题转回到罗马诺·梅洛德这个人,他解释说,罗马诺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天主的母亲在他的梦中显现给他和他所领受的作诗特恩。罗马诺是“他那个时代宗教情愫的杰出见证人。”教宗继续说,在君士坦丁堡,罗马诺在郊区的一个朝圣堂宣讲,他运用墙壁上的画像或讲道台上的圣像向教友团体宣讲,并且也用对话的形式。教宗说,他的讲道被称为“孔塔基亚”,即“唱出韵律的讲道”。传统上说他有一千篇这样的讲道词,保存下来的却只有89篇。罗马诺使用接近新约语言的希腊话进行宣讲,使他的听众更容易了解。一个重要的实例是他写的耶稣走在苦路上,母亲同他的动人对话:

“孩子,你去哪?你的生命历程为何这么快结束?孩子,我从未相信过看到你陷于这个处境,也从未想象疯狂到了这个地步,以致不顾正义来打击你。”耶稣回答:“我的母亲,你为何哭啊?难道我不该受难?我不该受死吗?那我怎样救亚当呢?”

教宗说,玛利亚的儿子安慰他的母亲,“但也唤醒了她在救赎史上的角色。”教宗说,罗马诺·梅洛德是个有才华的传播者,他阐明他若不言行一致,他的讲道便是空话。教宗突出了罗马诺的诗歌中遍及了“活跃的人性”,“炙热的信德”和“有深度的谦逊”。在他的赞美诗中有基督学和圣母学的主题,这位执事宣讲容易让人懂的基督学,与民间敬礼接近,并且与否认基督神性的亚略异端抗争,提供了与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一致的圣神学的极好总结。教宗说,在圣神降临占礼中罗马诺强调了基督升天和宗徒们,即教会间的连续性。并且,罗马诺着重指出了爱德的首要地位,基督信徒该当实际有效地行爱德。

教宗最后向朝圣信友们问候时,提到今天的圣体圣血大占礼说:“下午7点钟我要在圣若望大殿的石阶上举行弥撒,然后是传统的圣体游行,一直走到圣母大殿。我愿意请大家参加这项隆重的庆典,一起表达对基督临在圣体圣事中的信德。”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